部编版中段生活适应教材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以部编版四上教材分析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中段生活适应教材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
摘要:自新课标颁布以来,2017年秋季学期起经教育部、国家教材委员会审定的生活适应新教材陆续投入使用。

目前
新教材已经公开出版到了中段起点的四年级上册,文章以四年级上册的生活适应教材为例,重点分析了中段起点教材的编写新特点,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教学建议,以期帮助培智学校的教师更好地达成中段生活适应教材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中段;生活适应;编写特点;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1)07-0071-03
(杭州市余杭区汀洲学校浙江杭州311100)
赵富何鹏
∗∗∗第41卷第7期绥化学院学报2021年7月Vol.41
No.7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Jul .2021
收稿日期:2021-04-28作者简介:赵富(1992-),男,浙江杭州人,杭州市余杭区汀洲学校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适应教学、自闭症康复。

部编版生活适应教材目前已经出版到至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作为连接低中段的起点教材,其在编写理念和版面布局上也有了一些新的特点与变化,理解这些特点与变化对于一线教师正确把握生活适应教材的定位以及更好地达成中段生活适应教材的课程目标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排版布局上,相对于低年级教材,中段教材首次淡化了主题,不再是明确分出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和社会与国家,而是纯目录的编排,不同的主题用颜色予以区分。

在编排理念上,也更加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知识点的拓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将一般性的常识、思想品德、爱国情感等纳入到生活适应教材范畴,课程理念取向的综合化趋势愈加明显。

从版面布局和编排理念可以看出,中段生活适应课程考虑到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变化,一方面淡化了主题的呈现形
式,另一方面在内容取向上拓宽了生活适应的概念和内涵,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
一、内容渗透,课程理念体现综合性部编版生活适应教材与以往各版本教材最显性的区别就是强调课程理念的综合化取向,生活适应本身的内涵得到升华和拓展,不再是单一的偏向于自理技能的训练,而是强调品德、常识、技能、规则等的综合能力要求。

以中段四年级上册《生活适应》教材为例,一册十课内容中,涵盖了自理技能、校园规则、社区生活、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知识、地理常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内涵相当丰富,课程理念的综合性取向较为明显。

如第七课《祖国山河美如画》中,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幅员辽阔,山川秀美,风景名胜,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
野,丰富了学生的常识;第八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让学生知
——以部编版四上教材分析为例
71
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注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政治素养;第九课《传统美德小故事》中,将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迹带入课堂,让学生深刻感悟到爱国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不管何时何地,都要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

可以看出,这三课内容将道德教育、地理常识、政治常识整合到生活适应的大概念下,丰富了生活适应的课程内涵。

众所周知,只有当培智学生同时具备了足够的认知视野、优良的品德、适应性技能以及良好的规则纪律的情况下,他才能更好地地去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因此综合素质的要求既是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内涵体现,也是培智学生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个别化教育观的内在要求。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能深刻领会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趋势,尤其当学生到了中高段之后,不要再局限于将生活适应等同于自理和自立,它还应该有更广阔的内涵,它可以同时承担道德教育、法律教育、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等的内容,老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接受能力,有意识地将这些综合性知识渗透在生活适应的课程中,以期提高学生的生活化、社会化水平。

[2]
二、以生为本,能力培养体现多维性
在中段部编版生活适应教材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做出了多方面的要求,除了适应性技能要求之外,还对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劳动能力、道德修养能力做出了要求,突出了对培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自主评价能力培养。

在中段生活适应教材的综合实践版块,非常重视学生的认知评价能力,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结合已有的认知进行自主评价,并对比自己以往的行为表现,在自主评价中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知。

以四年级上册《校园生活有规则》的综合实践练习为例,图片中有些学生上课铃响了还要去踢球,有些学生在列队时还在拍球,也有一些学生上课时总是望向窗外,编者将学生上课时一些不好的行为以图片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要求学生看图说一说图片中同学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在自主评价中逐步提高他们鉴别判断的能力。

这些不良行为在培智学生身上并不少见,但是他们很少主动反思评价自己的不良行为,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培智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参照性评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引以为戒,减少犯错误的次数。

(二)自主表达能力培养。

在生活适应课程中,从生活适应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去表达简单的看法和观点,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未来生活中的社交水平,并能反向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中段部编版教材注重以生活为内容,以叙说为形式,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融入在生活适应课程中,以部编版四下教材中《家人的工作》一课为例,在综合实践部分要求学生向同学们介绍家人的职业、工作单位和工作内容等,学生在尝试独立叙说的时候,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又能在叙说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是培智学生学会表达、融入社会的重要载体。

(三)自主劳动能力培养。

中段生活适应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多动手、多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虽然在不同的主题下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学生的“自主、自动”,如在个人生活主题下,要求学生练习自己穿外套、自己系鞋带;在居家生活主题下,要求学生能够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并在居家生活中主动承担起简单的家务,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在社区生活主题下,除了要求学生了解社区的公共设施和公共场所外,还要能正确使用社区的公共资源,在使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学会帮助家人去超市购买日常用品,陪同家人去菜场买菜等等。

在生活适应的主题内容下,老师要能主动渗透劳动的意识和劳动精神,结合课程目标,灵活性布置劳动任务,在任务驱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四)道德修养能力培养。

从中段部编版教材的综合化趋势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生活适应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除了最基本的自理类技能外,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德育内容也被逐渐纳入教材体系,并通过德育内容的渗透,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所期望的道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四上教材的第七课为例,第七课《祖国山河美如画》中向培智学生展示了我国的大好河山和秀丽景色,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老师除了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该结合班级学情因地制宜地设定一些潜在的目标要求,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如,结合课题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在旅游过程中要做到文明旅游,杜绝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等等,诸如此类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的渗透教学对于中高段的培智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他们今后融入社会、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内在要求。

三、深化迁移,一课内容体现延展性
在既定内容的基础上,将知识点进行关联性延展,并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的迁移运用也是中段部编版教材的一大特点,以部编版四上教材为例,编者非常重视一课内容的“延展”与“迁移”,通过知识链接、拓展学习、综合实践等形式促
72
进相关知识技能的泛化运用。

如第一课《学穿外套》,教学目标是要求掌握穿外套的步骤,并学会拉拉链与系纽扣,而在拓展学习部分,增加了独立学会粘扣、羊角扣、子母扣等等常见外套的其他系法,这几种系法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老师要注重相关内容的拓展,注重引导培智学生进行能力的迁移。

再比如在第三课《注意饮食安全》中,除了要求学生知道变质食物不能吃,水果要削皮以及到正规餐厅就餐之外,在拓展学习部分,还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看保质期,知晓过期的食品不能实用,虽然这两课中的拓展部分所占版面不多,但是知识点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让学生学会看保质期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也是食品安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由此可见,每一课基础性知识点之后的延展性部分都是很有价值的,它既是对基础性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也能为学生今后独立生活,适应各类生活情境的变化提供帮助,老师要予以重视。

[3]
四、综合活动,目标评价体现整合性
部编版四上教材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教材定好活动的主题,在主题活动中将学生一学期所习得的生活适应类知识技能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再次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观察和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种以综合活动为载体的评价形式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分析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能灵活看待“活动载体”的评价形式,明晰在综合活动中目标的整合是重点,要能将目标要求纳入活动的各个环节,并在活动中评量学生的目标达成度;同时还要能灵活变换活动的主题,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生,要能选择最适合的主题。

以四上生活适应教材为例,最后一课为《参观科技馆》的主题活动课,编者将教材前面的诸多课题与教学目标整合在一起,包括食品安全、正确穿外套、遵守公共秩序几类内容,并设置了不同的活动场景,要求学生在细分的活动场景中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主题对于城区的孩子比较适合,但对于部分农村地区的孩子则不一定适合。

因此,在具体的教材处理环节,老师也可以灵活变换活动的主题,如根据当地条件变换成《秋游》《参观当地景点》《观影》等主题的活动,并在不同的主题之下,将教材前面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纳入到新设的主题之中,以起到同等的教学评价、目标整合的作用。

综上,在综合实践活动环节,老师要具备灵活处理活动主题和整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在因地制宜的活动设计中切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2016.
[2]芦燕云.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17(5):13-16.
[3]]施彦.基于新教材的生活适应教学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20(15):37-41.
[责任编辑郑丽娟]
Ministry Compiled Version of Middle Life Teaching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Advice
——Taking Ministy Compiled Version Four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as an Example
Zhao Fu He Peng
(Tingzhou School,Yuhang District,Hangzhou,Hangzhou,Zhejiang311100) Abstract:Since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the new life adaptation textbooks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al Textbook Committee have been put into use since the fall semester of2017.At present,the new textbook has been published to the fourth grad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iddle section.This article takes the life adaptation textbook of the fourth grade first book as an example,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middle beginning textbook,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teaching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in order to help the teachers of Peizhi School to better achieve the curriculum goals of the middle life adaptation materials.
Key words:the middle;adapt to life;writing characteristic;teaching suggestions
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