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检测题
一、选择题
1 、工业革命促进了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下列交通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D
A. 飞机--蒸汽机车--汽船--汽车
B. 汽船--蒸汽机车--汽车--飞机
C. 汽船--飞机--蒸汽机车--汽车
D. 蒸汽机车--汽船--汽车--飞机
2、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

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D
A.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3、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六分之五,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平均每家拥有一辆汽车。

这主要得益于()A A.生产技术改进B.蒸汽机的发明C.内燃机的应用D.计算机的普及
4、19世纪的最后三十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期,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D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蒸汽时代的到来
C.列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D.电气时代的到来
5、观察右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D
①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②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
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④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C
A.蒸汽机的改良B.火车的诞生C.内燃机的应用D.电灯的发明
8、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C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发明内燃机C.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D.改良蒸汽机9、下图为英国、德国、美国(含殖民地时期)中国四国在世界制造产业中的比重变化趋势图。

其中代表德国的曲线是()D
A.①B.②C.③D.④
10、19世纪末,欧洲的实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罕见一致地对美国进行谴责,“认为美国正在侵蚀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并提出“欧洲国家应该将它们的经济领土进行重整,以最大化产出优势”。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
A.美国崛起威胁到欧洲的地位B.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领导权
C.美日欧间政治矛盾日趋激化D.欧洲一体化进程已正式启动
11、观察下列图表,导致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
A.海外殖民战争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化及城市化D.第一次世界大战12、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D
A.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13、1867年,英国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39%。

这反映了工业革命()A
A.造成贫富差距大B.创造巨大生产力
C.改变工农业的经济比重D.促进资产阶级的产生
14、右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

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D
A.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15、19世纪70年代后,英法等国家开始对儿童实行义
务教育,这主要是为了()D
A.普及大众读物
B.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
C.兴办慈善学校
D.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16、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表现在()B
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城市化的浪潮
③人类生存环境破坏
④人口数量激增
⑤教育大众化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
17、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这主要反映了科技革命()C
A.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
C.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D.促使了贫富差距过大
18、如图所示,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述合理的是()A
A.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存在内在联系B.自然科学发展导致“一战”爆发
C.自然科学成就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D.社会发展进程就是自然科学发展进程
19、英国的贵族和乡绅属于既得利益者,成功的中产阶级以及那些志在效仿的人士感到心满意足。

但对劳苦者而言,工业革命摧毁了他们的传统世界和生活方式,却没有自动带来可以替代的东西。

造成这种不同体验是因为()A
A.不同阶级在工业革命中受益不同
B.历史研究者的视角不同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D.分析问题阶级立场不同
20、伦敦1800年有近100万人,1851年达到26万人;巴黎1800年有近5万人,1801年猛增到100万人;1800年维也纳约25万人,柏林约17万人,到1850年,维也纳超过4万,柏林增长到42万人。

这表明()A
A.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城市人口缺乏控制
C.世界各国人口流向欧洲
D.城市交通和环境恶化
21、下图是电影《流浪地球》的海报,该影片被广大网友称为中国科幻的里程碑。

影片中流浪的地球差一点被木星引力捕获而亡。

可以佐证此现象的科学理论是()D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2、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教堂,也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

2018年3月去世的著名科学家霍金被安葬在这里,与长眼于此的英国名人为邻。

这些“邻居”中,包括:()B
A.亚里士多德 B.贝多芬 C.巴尔扎克 D.牛顿
23、、“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这里的“他”是()A
A.英国人牛顿 B.英国人达尔文 C.法国人居里 D.德国人贝多芬24、他一生命运多舛,却身残志坚,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了《英雄交响曲》等传世名作,这位名人是()D
A.牛顿 B.达尔文 C.巴尔扎克 D.贝多芬
25、十九世纪诞生于英国的一项伟大理论,重创了教会的神创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人类在生物界位置的看法。

该理论是()C
A.浮力定律
B.相对论
C.经典力学
D.生物进化论
26、“他通过精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同时也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C
A.《神曲》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义勇军进行曲》
27、爱因斯坦在纪念某位伟大人物时说:“他对于西方摆脱教会统治和学术统治枷锁的精神解放所作的贡献几乎比谁都要大。

”这位伟大人物是()B
A.牛顿 B.达尔文 C.法拉第 D.爱迪生28、19世纪后半期,欧洲某人创作了漫画(如图),以讽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但该漫画客观上却宣传了()A
A.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B.达尔文就是一只猴子
C.万事万物皆上帝创造 D.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29、恩格斯曾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他”是()C
A.莎士比亚 B.维克多·雨果 C.巴尔扎克 D.列夫托尔斯泰二、材料题
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类迈入新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中国经济网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最先开始于哪个生产部门?英国能“技冠群雄”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人物的成就是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图二所示内容的发明者是谁?图三所示的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答案:
(1)棉纺织业。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2)蒸汽时代。

本茨。

莱特兄弟。

(3)科技能推动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化害为利,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1)材料一中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社会变革?这次变革中发明了什么样的新式交通工具?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材料二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2)材料二反映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这次工业革命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请你举出一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重要科技成果及发明家。

材料三“这场革命包括两部分——积累信息和散布信息……同样空前的、爆炸性的是计算机储存的检索信息的速度,还以光速——尤其是通过卫星——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

任何国家中的任何人都能通过报纸、杂志、无线电、电视机或计算机得到这种信息。


(3)材料三反映出人类已经进入了什么时代?
答案:(1)工业革命;火车(或蒸汽机车);蒸汽时代
(2)电气时代;电灯和爱迪生等
(3)信息时代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雕版印刷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印刷技术。

作为一名刻字工,毕昇在实践中发现了雕版印刷的缺陷,经过观察和反复实践,发明了一种新的印刷技术。

这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爱迪生是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和企业家。

为了解决漫漫黑夜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困扰,他通过数千次的尝试,终于在1879年找到了一种新材料,成就了一项新的发明。

随后他与大资本家合作办厂,将该项发明投入生产。

1881年他研制出当时容量最大的发电机。

1882年,建成全球第一座大型发电厂。

1883年他发现热电子发射现象,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创立。

材料三材料四
19世纪初的英国工厂英、美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示意图(1)材料一、二中“一种新的印刷技术”和“一项新的发明”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要成为一名发明家应具备哪些优良品质?(2分)
(2)材料三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1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1分)
(3)材料四中英美两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的角度分析美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1分)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就如何利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两条建议。

(2分)【答案】
(1)活字印刷术。

弹丝灯泡。

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创新。

(2)环境污染。

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产生大量废弃,环保意识薄弱。

(3)英国由世界第一逐渐落后,美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走在前列。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应该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为人类造福,同时尽量将科技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

学习工业革命,可以从收集史料、辨别研究价值入手,再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直接史料是 ,间接史料是 。

(2分)
材料二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织工兼织工;只有……瓦特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2)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分)
材料三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

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3)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4分)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2分)
【答案】
(1)直接史料:图一;间接史料:图二。

(2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发明者主要是技术工人;②首先在英国发生。

(2分)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科学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或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②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发生。

(2分)
(3)积极影响:①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②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

(每点1分)(2分)
消极影响: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危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任写2点,每点1分)(2分),
对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人类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恶化等所帶来的挑战。

(任写一点)(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爱迪生(1847~1931)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19世纪60年代,电气开发热席卷美国。

爱迪生在得到法拉第的电学著作后,很快投入到这股开发热潮中。

1869年,他决意当一名职业发明家。

很快,他改进了电报机,发明了蜡纸和油印机。

1876年,他发明了留声机。

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

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

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

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专门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

在电灯的带动下,供电系统以及开关、灯座、灯具、电线、配电盘等电力用料陆续取得市场。

1894年.他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他的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爱迪生在研制灯泡的过程中,首发现电灯通电时的灯丝与灯泡内的金属板之同有电流流过。

对此,他作了记载并申请了专利,后人称之为“爱迪生效应”a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二极管,而电子管的出现导致了另一次次技术革命。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等
(1)据材料,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

(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

(6分)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爱迪生的事迹如何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2分)答案:
(1)原因:爱迪生的钻研精神;吸取前人的科学成果;两好的科研环境。

(6分)
(2)(2)贡献:电气产品的发明,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电话货;促进了电力产业发展;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爱迪生的科学发现为新科技发明创造了条件;爱迪生的科学创新精神鼓励着后人。

(答三点给6分)
(3)(3)示例1:注重理论成果与实验研究的结合,如将法拉第的电学理论与电气实验研究相结合(2分)示例2: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

如:实用电灯研制成功后,迅速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

(2分)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50~1900年,欧洲人口从2.66亿增加到4亿,1914年达到4.63亿,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1870年,美国人口总数只有3845万,到1915年,就达到了1亿以上。

材料二1850~1900年,伦敦和纽约的人口分别从268万和70增加到658万和344万。

到1900年,欧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过了150座。

到1914年,英美等西方国家城市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绝对多数。

材料三1911~1913年,英国25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

在德国,
1911年3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是532万马克,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价值只有2.3万马克,最贫困人口尚不在此列。

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文明史》等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社会现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4分)(2)材料二反映出什么社会现象?据所学知识,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这一现象。

(5分)(3)材料三反映出什么社会现象?对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3分)(4)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地区人口迅速增长。

说明了当时生产力得到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地区的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也迅速增长,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评价:一方面,城市的发展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城市的不合理的规划也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等。

(5分)
(3)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贫富分化严重。

对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分)
(4)共同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