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5章第3节第1课时细胞呼吸方式及有氧呼吸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有氧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阅读教材P91
1.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2.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阅读教材P91~93
1.选材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是兼性厌氧菌。
细胞呼吸方式判断: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不同,以此来确
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产物检测[连线]
3.实验结论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水。
(3)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三、有氧呼吸阅读教材P93~94
1.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彻底氧化分
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主要场所:线粒体。
3.过程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
膜
反
响
葡萄糖丙酮酸、水O2、[H]
物
生成
丙酮酸、[H]、ATP CO2、[H]、ATP H2O、ATP
物
能量少量能量少量能量大量能量
4.有氧呼吸反响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共研探究]
细胞呼吸是细胞内ATP的主要来源,请结合教材内容深入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并探究
细胞呼吸的方式。
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1)发生场所:生活状态的细胞内。
(2)分解底物:生物体内的有机物,主要是指糖类。
(3)呼吸产物:CO2和水或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因呼吸类型而异)。
(4)反响类型:氧化分解。
(5)能量变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生成ATP和热量。
总结:细胞呼吸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我们常说的“呼吸〞与细胞呼吸有什么区别?
提示: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分解有机物,
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合成ATP的过程。
3.认识酵母菌
(1)酵母菌(结构如图)在有氧气的环境中,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无氧的条件下,
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在酿酒过程中,酒精被保存下来;在烤面包或蒸馒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将面团发起,而酒精那么挥发。
(3)在温度适宜,氧气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迅速增殖。
4.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因此可以用酵母菌来研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下面是简易
的实验装置,结合该图进行探究:
(1)实验假设
①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
②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2)实验变量的控制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氧气的有无,因变量为是否有CO2和酒精的产生。
②甲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与乙装置比照?
提示: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乙中B瓶密封保证无氧环境与甲
装置进行比照。
③甲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
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引起的。
④乙装置中,为什么要将B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提示:B瓶刚封口后,有氧气存在,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所以需将开始产生的CO2
排掉,一段时间后,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可确保是无氧呼
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3)从产物角度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物有何不同。
提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H2O和CO2;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CO2。
(4)产物检测
①酒精的鉴定: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响,
变成灰绿色。
②CO2的鉴定: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
黄。
(5)结果分析
①甲、乙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混浊,但是甲装置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大,假设用溴麝
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甲装置变成黄色所需的时间短,说明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
进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但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更快。
②从A、B中各取少量培养液分别注入1、2号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参加mL含有重
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后发现
1号试管不变色,2号试管变成灰绿色。
这说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产生酒精。
实验结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有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在有氧
条件下进行,产生大量的CO2和水,无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同时也产生CO2,但CO2的产生量比有氧呼吸要少。
5.实验关键点及实验原理的应用
(1)探讨将葡萄糖溶液先煮沸再冷却后参加锥形瓶的原因。
提示:①加热煮沸后,葡萄糖溶液中的细菌会被杀死,可排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
影响;②加热煮沸时,可排出溶液中的O2;③假设不冷却直接参加,温度过高会将酵母菌杀
死。
(2)用酸性重铬酸钾可检测司机是否饮酒吗?为什么?
提示:可以。
酸性重铬酸钾可以检测有无酒精的存在。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检测司机是否
饮酒。
(3)能否以CO2的产生为指标来确定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分析原因。
提示:不能。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故不能以CO2的产生为指标确定酵母
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应以酒精为指标,因为酵母菌只有进行无氧呼吸时才能产生酒精。
[总结升华]
1.细胞呼吸的方式
(1)有氧呼吸:绝大多数生物进行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
(2)无氧呼吸:一局部生物在缺氧条件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2.比照实验
比照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
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比照实验。
比照实验不设对照组,均为实验组(或互为
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相当于“相互对照实验〞。
[对点演练]
1.利用如下列图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A瓶先敞口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连通B瓶
B.A瓶密封后,应该立即连通B瓶
C.A瓶密封后,先培养一段时间,再连通B瓶
D.实验结束后,在B瓶中参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精
解析:选C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需要设置无氧条件,同时检测无氧呼吸的产物
因此装置中要将A锥形瓶密封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干净后再连通
保证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2造成的。
CO2,B瓶,
[共研探究]
1.线粒体亚显微结构(填图)
2.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如图是细胞内有氧呼吸
的过程示意图,填图并分析下面的问题:
(1)糖类(葡萄糖)为什么必须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提示:因为线粒体膜上不含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或线粒体
内没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2)有氧呼吸过程中,H2O参与第二阶段反响,在第三阶段产生;O2只在第三阶段参与
反响;CO2是在第二阶段产生的。
(3)假设用放射性同位素18
中的氧和O2中的氧,放射性会O分别标记有氧呼吸中C6H12O6
分别出现在哪种产物中?
提示:C6H1218O6―→C18O2;18O2―→H218O
(4)有氧呼吸过程中,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转变成储存在ATP高能磷酸键中的活泼化学能和热能。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1_161kJ 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5)脂肪与糖相比,H的含量高,而 O的含量少。
那么等量的脂肪与糖相比,脂肪氧化分
解耗氧量大,产生能量多。
3.根据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响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去向。
提示:
4.有氧呼吸的特点
(1)必要条件: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2)过程特点:能量是逐步释放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总结升华]
【易错易混】
(1)有氧呼吸的反响式中箭头不能写成等号,能量不能写成ATP。
(2)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但不是唯一的物质。
(3)[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
+(NAD)转化成复原
型辅酶Ⅰ(NADH)。
(4)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酶来催化。
(5)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是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
[对点演练]
2.对有氧呼吸过程中有关问题的理解[连线]
1.近几年,几起严重的醉驾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交警检测司机是否存在酒后
驾驶的违章行为所用的试是()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B.斐林试剂
C.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选C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响生成灰绿色的硫酸铬,利用此原理可检测酒精的存在。
2.以下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酵母菌常被用作研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主要原因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
B.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
C.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D.酵母菌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响变成灰绿色
解析:选B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它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存。
不论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均能产生CO2,为了防止空气中原有CO2的干扰,所以将空
气先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然后再通入酵母菌溶液中。
3.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
A.ATP B.H2O和CO2
C.H2O和丙酮酸D.乳酸和ATP
解析:选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H]和少量ATP;第二阶段的产物是
CO2、[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的产物是H2O、大量的ATP,故三个阶段的相同产物为ATP。
4.如图是酵母菌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
请根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图中②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写出图中④、⑤、⑥所代表的能量多少:__________(填“少量〞或“大量〞)。
如果氧气供应缺乏,其产物是____________,反响的场所是________,该反响可以写成:
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图示物质转化关系及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判断:①是葡萄糖,
②是丙酮酸,③是氧气,④⑤⑥都是能量。
(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都释放出少量
能量,第三阶段那么释放出大量能量。
(3)假设氧气供应缺乏,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其
反响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答案:(1)丙酮酸O2(2)少量、少量、大量
(3)C2H5OH(或酒精)和CO2细胞质基质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根底题组】
1.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以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那么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色,那么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
D.酵母菌无氧呼吸不产生气体,但其中的产物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解析:选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可通过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判断
是否存在无氧呼吸,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都是CO2指示剂,酒精可用酸性重
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
2.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响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发生在()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解析:选C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2分子的丙酮酸和6分子的水在酶的作用下,生
成6分子的CO2和20分子[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产生的24分子[H]
与6分子的O2反响,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3.测定以下哪项可简便且准确判断出贮存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A.有无酒精的生成
B.有无水的生成
C.有无有机物消耗
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解析:选
D有酒精产生时可推测其进行了无氧呼吸,但无法推测其是否也进行了有氧
呼吸。
有水产生时可推测其进行了有氧呼吸,
但无法推测其是否也进行了无氧呼吸。
无论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都消耗有机物。
假设
O2消耗,可推测其只进行无氧呼吸;假设O2消耗量
无
等于
CO2生成量,可推测其只进行有氧呼吸;假
O2消耗量小于CO2生成量,可推测其既进设
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4.以下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
项是
.细胞呼吸是重要的放能反响
B.细胞呼吸是细胞中有机物的一系列氧化分解过程
C.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缓慢燃烧〞的过程
D.细胞呼吸是细胞与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解析:选D细胞呼吸是细胞中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
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是有机物在细胞内缓慢燃烧的过程。
5.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有()
A.H2O、CO2、ATP B.H2O、丙酮酸、[H]
C.CO2、ATP、[H]D.CO2、O2、ATP
解析:选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反响为:丙酮酸+H2O―→CO2+[H]+少量能量。
6.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
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充入N2,安装成如图
装置。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
项是()
A.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B.假设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那么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无氧呼吸C.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选B根据实验目的“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物〞,那么应对其创设无氧环
境,
故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能鉴别CO2而不是酒精;为防止马铃薯块茎上的杂菌呼吸作用对实验有干扰,实验前需对其消毒;检验CO2也可用澄清石灰水。
18
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
7.用含O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解析:选D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过程为:
1818
O3(丙酮酸)→C
18
C6H12O6→C3H4O2。
8.某种抑制剂使细胞的呼吸作用明显下降,那么同期以下物质吸收和产生减少的分别是()
A.Ca2+、丙氨酸B.甘油、二氧化碳
C.氧气、水D.脂肪酸、乙醇
解析:选C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和氧气,产生CO2和水;利用某种抑制剂
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氧气的消耗量和水的产生量都会减少。
【能力题组】
9.如下列图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局部物质的代谢过程,以下相关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图解中的a、b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②图解中甲、乙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③图解中丙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④1分子丙酮酸经过乙、丙两阶段可产生6分子水
⑤图示过程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18
⑥用O标记葡萄糖,那么产物CO2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⑦假设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可在酶的作用下,生成CO2和H2O
A.①⑤⑥B.①③⑥⑦
C.②③④⑦D.②④⑤⑥
解析:选A由题图分析可知,该过程表示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甲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在酶的作用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
能量。
乙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丙酮酸和水(即图中a)彻底分解成CO2并产
生大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
丙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O2(即
图中b)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细胞呼吸与光照无关。
葡萄糖中的C、O最终进入CO2,而H进入H2O中。
线粒体中的酶不能催化葡萄糖分解。
10.有氧呼吸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
以下与此相关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第③阶段反响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
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
C.第①②阶段的中间产物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第①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
解析:选C有氧呼吸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都有ATP产生;第三阶段产
生ATP最多;第一、二阶段能产生多种中间产物,为合成其他化合物提供原料;第①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
进行。
11.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参加a、b、c、d四种抑制剂,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A.假设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那么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假设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那么使丙酮酸增加C.假设c能抑制ATP形成,那么使ADP的消耗增加D.假设d能抑制[H]氧化成水,那么使O2的消耗减少
解析:选D假设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可使丙酮酸的消耗减少;假设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
可使丙酮酸减少;假设c能抑制ATP形成,可使ADP的消耗减少;假设d能抑制[H]氧化成水,
那么使O2的消耗减少。
12.(重庆高考)题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
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响,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响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解析:选C酶具有专一性,在乙醇转化为乙酸的代谢过程中至少经历两个步骤,需要
不同的酶催化,A错误。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响速率会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
到达一定值后,由于酶量有限,反响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B错误。
乙醇经代谢
产生的[H]可参与有氧呼吸,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后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C
正确。
人是恒温动物,环境温度不影响体内温度,不会影响分解乙醇的速率,D错误。
13.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A瓶参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瓶和E瓶参加的试剂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装置有无错误之处,如果有请在相应的图中加以改正。
(4)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图示连接方式判断,A、B、C瓶是控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的实验装置,此装置要排除空气中含有的
CO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证最终检测到的CO2
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
因此在A瓶中应参加NaOH溶液,吸收通入空气中的所有CO2。
(2)C
瓶和E瓶中应参加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目的是检验装置中是否产生
CO2。
(3)由图中连接方式看出,由B瓶连接C瓶的玻璃管应插入C瓶液面下,否那么不能很
好地检测实验结果。
(4)D瓶和E瓶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装置,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控制
无氧环境,因此应将D瓶密封一段时间,让瓶内的酵母菌将瓶中氧气消耗干净,保证形成
无氧环境,再连通E瓶。
答案:(1)NaOH溶液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的产生
(3)如图
(4)D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再连通
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E 瓶,就可以确(合理即可)
14.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探究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实验,现有生物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题目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
进行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
(2)如果实验设计中缺少了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而装置A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那么不
一定说明________产生了二氧化碳,因为无法排除________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可能。
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响能使溶液变成灰绿
色。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鉴定酒精的存在。
图中从装置________的酵母菌培养液取样鉴定,定会
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如果两装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取样鉴定都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变成灰绿色,请分析A装置产生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一
(4)装置
A中的酵母菌消耗和产生气体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假设你是一名交通警察,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氧气的有无影响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根据题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
无。
(2)装置A如果缺少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那么泵入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
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3)装置B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肯定能产生酒精,使酸性的
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如果装置A中的培养液也能使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那么可能是因为氧气通入缺乏,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4)装置A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氧气在线粒体内膜被消耗,二氧化碳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
答案:(1)氧气的有无 A (2)有氧呼吸空气中的CO2(3)B通入的氧气量缺乏(4)
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5)将司机呼出的气体直接接触到用浓硫酸处理过的重铬酸钾溶
液,假设溶液变成灰绿色,那么说明司机喝了酒
15.(广东高考)某新能源研究兴趣小组尝试用木薯块根的淀粉制备燃料酒精。
他们用酶将
木薯淀粉降解成单糖。
查阅资料后,安装的酒精发酵装置、采用的发酵条件如下列图。
(1)向发酵瓶中参加5g酵母菌开始实验,发酵初期,通气阀①需要偶尔短时间翻开,并
在A通气口处打气,以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通气阀②需要偶尔短
时间翻开,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天,取出少量发酵液,滴加含有__________的浓硫酸溶液来检测酒精。
(3)检测后发现,尽管酵母菌菌种适宜、淀粉酶解物充足、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适
宜,但酒精含量(+)比
预期低。
他们展开了讨论,认为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如
__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对此因素进行探究并预测实验结果(用表格形式呈现;用“+〞表示酒精含量,最高含量为“+
++++〞)。
(4)请对预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解析:(1)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微生物,在A通气口处打气可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
繁殖,从而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通气阀②偶尔短时间翻开,是为了排出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
化碳。
(2)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响变成灰绿色。
(3)依题意“尽管酵母菌菌
种适宜、淀粉酶解物充足、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适宜〞,排除了氧气、温度、pH、营
养物质含量等因素,故可能是培养液的浓度影响酒精的产生量。
设计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
淀粉酶解物培养基进行实验,其他操作、条件等都相同,最后检测酒精的含量。
(4)假设培养
液的浓度过高,那么酵母菌会失水死亡,影响酒精的产生量。
答案:(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排出二氧化碳(2)重铬酸钾(3)木薯淀粉酶
解物浓度
锥形瓶编号12345
淀粉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