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实事求是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实事求是原则
作者:郭克燕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08期
摘要: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长期坚守的一条基本准则。
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落实在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维护媒体的公信力。
关键词:新闻报道;实事求是;真实性
一、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长期坚守的一条基本准则。
[1]唯物史观的新闻本源观告诉人们: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完全与客观事实相符。
人们传播、接受新闻正是因为它反映了客观真实的事实。
人们只有得到真实、准确的信息,才能正确地了解客观外界事物。
首先,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前提。
新闻媒体必须具有公信力。
只有向人民群众报道真实的新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新闻媒体才有公信力,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以真实报道为责,以虚假新闻为耻,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以真实的报道对党和国家、对人民负责。
要做到新闻真实,记者就必须到达现场,核实新闻来源及基本事实。
多方求证,核实人物、职务、地点、场合、过程等关键要素。
同时要慎用网络消息源,对网上传播的消息要进行核实。
新闻报道要真实,要体现客观公正。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微信、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人成了新闻的传播者。
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点击量和浏览量,一味图快,图新,缺乏实事求是精神,道听途说,不深入采访,造成新闻失实,损害了媒体公信力,有时涉及矛盾双方,还会伤害到其中一方。
比如2018年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很多媒体捕风捉影,人云亦云把责任推向了女司机,让女司机蒙受了不白之冤。
直到视频曝光,人们才知道她不是害人者,而是受害者。
人民日报也发声:越是众声喧嚣,越需善于求证。
从本质上来说,媒体的作用主要还是传话筒。
在传话过程中,不论这个原信息是来自官方、目击者、现场记者或者当事人等等。
新闻记者都应该寻求真相,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媒体的信誉。
二、弘扬正能量的新闻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无论是弘扬真善美的正面宣传还是鞭挞丑恶的负面报道,记者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为了树立典型,引起轰动效应而歪曲事实,坚持实事求是,对我们做好正面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内乡电视台拍摄的一条新闻《李家帮:没有血缘; 但我有孝心》。
年仅12岁的李家帮是
奶奶的“眼睛”,爸爸的拐杖,家中的脊梁。
更让记者人震惊的是李家帮知道自己是收养的孩子,小小年纪的他知道“生的没有养得亲”,他用瘦弱的肩膀和一颗孝心支撑起了一个家,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媒体尊重事实,通过抱养孩子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让大家看到了跨越血缘爱的力量和善的光芒。
经过媒体报道,李家帮成为第五届全国“最美十佳孝心少年”,他的精神力量感召着同龄人。
三、负面报道更要坚持实事求是
[2]负面新闻(负面报道)是指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关违背法律或伦理道德,与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相悖、损害人类利益的事实的新闻。
记者在采写负面新闻时会面临种种困难,当事人可能会掩盖事实,这时,记者就要克服偏见,平等对待每个人,保持独立,做到利益规避,保持中立,平衡呈现各方观点。
各双方说话的权利。
在报道过程中,语言要平实,叙述上客观公正,不能偏听偏信,避免有倾向性的报道。
如果报道失实,名誉受损的一方就难以接受,甚至可能会和媒体、记者对簿公堂。
所以,为了还原事实真相,记者在采访负面新闻时,就要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全面。
比如黄海霞被冒名顶替上师范事件,首先黄海霞面对媒体寻求支持,言之凿凿说自己被堂姐黄风铃顶替,这个顶替不仅包括自己的学籍被顶替,还包括成绩也是自己的。
黄风铃成了众人眼中的骗子。
但随着媒体的寻根溯源,发现真相是学籍冒用,成绩真实。
有人说,冒用她人的学籍,对一同考试的其他人不公平,是违法可耻的行为,黄海霞被停职理所当然。
但是也有人认为冒用学籍是当时历史情况导致,重点是成绩真实,没必要苛责。
对待这样的报道,媒体最基本的就是客观中立把事实展现给大家,要采访这个事件的当事人,而不是带倾向性的评价。
如何评判交给受众,而不是自己率先结论的引导受众。
各级各类媒体本身就代表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这样的不公正报道,会无意中伤害到他方,成为他人牟利的工具。
因此无论任何事件,作为媒体,保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3]新闻媒体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象甚至假象所迷惑,在实践中要搞清楚个别真实还是总体真实,通过选择事实以及选择报道事实的角度,按照事实的内在逻辑和外部联系,准确恰当地描述事实,通过“用事实说话”,来体现观点、表明态度,引领导向,凝聚力量,在舆论场上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聪明.新闻工作者要潜心践行“实事求是”[J].中国记者,2016(1):11-13.
[2]高伟.记者的责任就是实事求是[J].新闻传播,2017(4):34-35.
[3]张鹿园.新闻报道应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观念[J].新闻研究导刊,2016,7(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