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创新精神
发表时间:2011-07-05T08:58:21.93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 1袁炳超2李悦[导读] 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1袁炳超2李悦(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曙光小学,2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光荣小学)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5-069-01
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精神。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富于创新精神,要成为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者、学生创新之路的引领者;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去拓展新的视野,使学生获取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思路。
一句话,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创新的舞台,让学生在创新的舞台上大显身手,绵绵不绝地爆发出创意之作,创见之想,创新之举……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创新精神呢?
一、营造创新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长期压抑的,沉睡的创新潜能。
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应注意两点:
首先,教师要克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旧的教学模式。
因为这种模式很容易扼杀、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最成功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角色由"观众"转变成"参与者"并最终成为"合作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关系,课堂应形成宽松、愉快的氛围。
其次,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知识传授中,在"升学率"的高压下,教师只有用"满堂灌","题海战术"来"积极"应对。
这种状态下,老师和学生难以形成创新意识。
二、让学生展现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实际上是一种创新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要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施展的舞台。
例如在学习"环境问题"时,因为内容学生都有所了解,如果教师再讲,学生肯定没有兴趣,受"新女娲补天"故事的启发,教师应干脆不讲,而是让学生当堂展开想象,要求学生把现代环境问题与古典神话故事联系起来。
结果有学生讲到,因为晴雨的肆虐,孙悟空苦心经营的花果山,果树大片死去,还以为是"神"搞的恶作剧,再闹天宫……有的学生讲由于人类滥捕滥杀及农药的危害,喜鹊几近灭迹,导致牛郎织女无法相会,受尽了相思之苦……
三、为学生创设求异思维的情境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棣文曾有过精辟的论断:"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可见求异思维的重要意义。
遗憾的是我们中国的教师总是习惯于非常负责任地、耐心地甚至手把手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去背、去练、去考,如果学生的回答跟老师想要的结论一模一样就是优异的学生,显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求异思维,不会标新立异,也就不会有创新的欲望,最终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不守旧、敢于批判,勇于创新。
一次当老师讲完"全球变暖"的内容后,一位学生站起说:"人类不必过多的担心'全球变暖'的问题。
他的理由是:一方面气温的上升,将促进水分蒸发,使云量增多,从而会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抑制气温的上升;另一方面极冰的融化会反过来吸收大量的热量,又抑制了气温的上升。
老师表扬了该同学新颖的观点,并且说,也许我们人类以后的日子真的不用为'全球变暖'担忧了。
其次,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求异思维的情境,以培养和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创新。
如学完《愚公移山》一课,有的学生则提出这样的问题:"愚公为什么不搬家,而采取移山这个办法?" 这时老师要因势利导,而不能把愚公那种百折不挠、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精神强加给学生,很多问题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要给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权利。
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提问是少不了的,但是学生回答有时出乎教师的意料,时常打乱教师的原定计划,这时如果一味阻止,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理想的做法是正向引导,顺势而为。
例如,我在教一年级《小猴子下山》一课时,问"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听过哪些有趣的故事?"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竟把《小猴子下山》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这本不是老师期望的回答,却使在座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我没有打断他的思路,而是一直等他讲完,将其代替了教师讲新故事的环节,较顺利地完成了对新授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这种对教师讲授知识的超越来自他们的浓厚兴趣,正是儿童自主学习积极探求新知的强大动力。
多让学生提问题,"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花,教师应善于启迪学生,巧设悬念矛盾,培养质疑的主动性;鼓励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质疑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