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边城》的教学设计及实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边城》的教学设计及实验研究
《边城》是沈从文于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他怀着无可言说的故土深情描绘了一幅湘西世界的优美画卷,使作品成为一曲充满诗意和温爱的人性赞歌。
《边城》作为经典文学作品,历来受到教育学者的重视,入选了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节选了小说的三至六节。
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教学视野下对《边城》进行文本解读,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首先谈《边城》的文学独特性。
《边城》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湘西小城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性美。
因此该部分围绕以上三方面展开。
其次对《边城》进行教学解读,从写作缘由与时代背景、创作目的与编写意图、节选内容与课文主旨、全文思路与片段研读等四方面展开。
其中片段研读是重点,旨在通过对片段的透彻解析理解边城展现的美。
第二部分分析《边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小说以翠翠和傩送之间朦胧含蓄的爱情为主线,以小山城“茶峒”原始纯净的环境为背景,为人类的“爱”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
以上特点使《边城》成为语文教材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典范。
但《边城》的实际教学能否实现上述设想呢?为了解教学现状,笔者决定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审美教育在高中语
文教学中的渗透程度。
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后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然后以文本解读及调查问卷结果为基础做出《边城》教学设计。
该教学设计坚持以文本解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理
解究竟什么样的美才是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
第三部分为试讲《边城》的教学效果检测,目的在于验证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检测方
法为控制实验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只在实验组试讲课文,对照组无活动,然后要求两组学生同时做测试题。
对实验数据统计后证明,《边城》的教学设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合理可行的。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边城》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相结合,尝试通过《边城》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使学生感受湘西世界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性美,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