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应用在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的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视野
419
“思维导图”应用在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的尝试
夏明霞 长沙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思维导图,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本文尝试应用到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中,以改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升教学的效果,为打造金课做铺垫。
把目前思维导图-堪称世界上最好的记忆法引入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来提起大家的兴趣,以改变教学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电路分析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4-0419-01
一、思维导图的介绍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由英国“记忆之父”Tony Buzan 发
明的思维工具,已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革命性思维工具,并成功改变了全世界超过2.5亿人的思维习惯。
思维导图是一种终极的思维工具、管理工具、学习工具,被人称作“大脑瑞士军刀”。
思维导图图文并重,有助于开发智力;思维导图是散性的,有助于培养全面性思维与逻辑能力;思维导图是无局限的,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思维导图充满想象,记录联想的过程,可以激发更多创意。
思维导图的优点在于把知识点图示画,把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从而方便人们进行思考、交流和表达。
这种放射性思考有助于人们记忆,开拓相关未知领域,增强人们的创造力,而且可以让思维导图应用起来更轻松有趣,且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
基于以上思维导图的众多优点,本文尝试提出来应用思维导图在电路分析基础当中的课程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思维导图在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图1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学习方法
1.课程引入
图1说明了电路分析基础的学习方法,一是认真阅读《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按“掌握”、“熟悉”、“了解”等不同层次提出了具体要求,可以针对这些不同要求有所侧重地学习,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应对这些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对内容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预习中未解决的问题听课,可以使听课更有目的性,效率更高。
三是做好课堂笔记,要求记录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在听课过程中尚未完全理解的内容,在课后进一步整理听课笔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四是课后认真阅读教材。
第一遍可粗读,粗读是要掌握每一章的梗概,弄清每一章的重点、难点。
第二遍应精读,精读除全面理解书中的内容以外,还应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反复研读,深入理解各种概念、定义、定理,掌握好各种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方式。
五是有选择地阅读其它电路分析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读
物。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些内容来看,选择一些习题作为辅助练习。
通过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进行分解后,可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有个总体思路,易于展开学习计划。
2.课中知识点分解
在上课过程中,每讲一个知识点,就用思维导入引入,然后再解。
以第一章节内容,电路模型和电路定理这个知识点为例,这一章的内容相对简单,通过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导入,罗列知识点
这章的教学目的是要求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学习电路模型的建立。
难点是电路模型的建立,用集总参数电路代替实际电路。
利用图2的资料介绍电路的基本构成包括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再配以相应实例说明实际电路的构成,引出电路模型,电路模型的建立是基于理想电路元件。
而理想电路元件都只表示一种基本物理现象且可用数学方法精确定义,并且元件特性集中在空间一点上,无体积大小,那这就是集总参数元件。
由集总参数元件构成的电路就
叫做集总参数电路,以此来说明电路图模型的建立过程。
图2 电路和电路模型
课堂45分钟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多,如果讲了太多繁琐的知识点,前后没有联系,学生不容易掌握,这种分散思维分解知识点,有助于学生进行图形化记忆,便于课后梳理知识点,增强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教与学的工具,本文尝试将其应用于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当中,对于电路分析基础课堂教学来说,可以将所有的知识体系连成网络,教师可以更好地总结知识点和备课,让教学更轻松;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克服学习的畏难情绪,改善教学效果。
为此,达到辅助电路分析基础的教学,为打造金课做铺垫。
参考文献:
[1]曾娜,编.世界上最好的记忆法——思维导图[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7.
[2]林莹,袁雷,陈姝,马丽梅.思维导图 在“电路与信号分析”课程中的应用初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8):38-41.
基金项目:湖南省长沙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P2018022)“互联网+创新教育”下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夏明霞(1983-),女,回族,福建泉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