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PPT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ppt古诗词三首统编版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ppt古诗词三首统编版PPT

谢谢观看
Thank You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近 诗 人
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至能,号石湖居 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著有《石湖居 士诗集》《吴湖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
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一贯的忧国恤民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
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
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 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梅子金黄
杏子肥
4.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真是“ 山外青山楼外楼 ”强中自有强中手。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丽景象。 5、“ 它在花盆里摔跤 , 抱着花枝打秋千 , 所过之处 , 枝折花落。”这句话体现了猫的 淘气 , “你见了 , 绝不会责打它 , 它是那么生气勃勃 , 天真可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对猫 的喜爱 。 3.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14.“近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诗的谜底是山水画 亲爱的同学们: 2.大家不要把这件事想得太难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我相信到时会有办法的。(填谚语) 2、拟人句 十六、写出诗句中的民族英雄 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 ”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2)称呼:顶格。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2.古人告诉我们“与其徒有愿望,不如动手去干”的富有哲理的话是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比喻解决问题没有从根本入手的句子是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课件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课件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 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 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 杂兴(其 二十五)
金黄 肥 静态美
雪白 稀 日长 无人
动态美 惟有 飞
课堂小结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写 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抒发了 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喜”在这首词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喜”字不仅有“喜欢”之意,更是
全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 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和温馨的气氛, 使这首词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
·
板书设计 清 环境 平 乐 村 环境 居
茅檐 低小 溪上 青草 乡村之美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能不能换成“逃”,为什么? 从表面上看可以换,黄蝶躲避儿童的
追赶,用“飞”字显然不合情理,用“逃” 反而更准确。然而实际上,“飞”字的精 妙之处恰在这里,黄蝶飞入黄色的菜花显 然不是在逃,而是在和儿童捉迷藏。儿童 “戏蝶”反被“蝶戏”,真是妙趣横生啊!
板书设计
宿 篱落 径 新 市 树头 新绿

日长篱落无人过,
wéi
jiá
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文解读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 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 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 倒显得稀稀落落。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 诗的后两句描写的情景有怎样的特点?
静态美
徐 公 店
急走 追 动态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你看他们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 虽然他们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 趣、说笑,他们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到美。
相媚好
相亲相爱
新知讲解
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不仅仅指老两口喝醉了, 还指陶醉。
新知讲解 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村居生活?
新知讲解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 无人过 ), 惟有( 蜻蜓)(蛱蝶)飞。
新知讲解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全 诗都是写景,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 光,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新知讲解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诗人借宿 客店时见到的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 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新知讲解
我会写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诗中的会写字吧!


shū
宿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新知讲解

天的田野里,清风 徐来,非常惬意。
新知讲解
shū

这一笔是提。
他时而仰卧, 将莲蓬举在空中,时而俯 卧, 把玩手中掉落的莲子 ,时而侧卧,观 赏 溪中的莲花 ,时而在草地上 打滚嬉戏 。
新知讲解
喜欢勤劳懂事的大儿、中儿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子勤劳
二儿子懂事、 心灵手巧
他们一起点缀着这幅美 丽的田园风景图
读出对他们的喜爱
新知讲解
感受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课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课件

【词句赏析】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 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 指微风。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 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 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 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盛开期 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 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 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 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 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 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 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 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 代表作品。
走在乡间小路上,

我当小诗人: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又 。
5.悟诗情
体现了作者对乡村风光 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 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赞美。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 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 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 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zhòu yún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gòng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 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课件
因为这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词牌 名,“村居”是标题。很多词的题目,都 由词牌名和标题两部分组成,用间隔号隔 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文解读
精神的愉悦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 居时写的。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 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3)大儿子在田地里耕作,二儿子在 编织鸡笼,小儿子年纪太小,不能像两个哥 哥一样劳动,还有些贪吃贪玩,他正悠闲自 在地趴在小溪边剥莲蓬吃呢。
课后作业
1.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 公店》。
2. 你最喜欢哪一首诗词?说一说你为什 么喜欢。
翁媪:老翁、老妇。
诗意:茅草屋又低又小,小溪边上长满 了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带着醉意,用 柔媚的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在互相逗趣、取 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醉里”是说谁醉?为何而醉?
说的是“翁媪(老翁、老妇)”醉。他 们“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①因为喝酒而醉; ②因为美好的景色而醉; ③因为家庭的和谐而醉; ④因为小儿子的调皮、讨人喜欢而醉。
诗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 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 倒显得稀稀落落。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 诗的后两句描写的情景有怎样的特点?
这首诗的第三句描写静景,第四句描 写动景,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更加凸显 出乡村农忙时的幽静。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夏天白天很长,篱笆墙外没有人 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他们为什么没有去劳作,而在这里闲聊着? 原来他们有几个勤劳的儿子。大儿子在溪东的豆
田里除杂草,一滴滴汗珠染湿了他的衣襟,却滋 润了一棵棵绿油油的小豆苗。他仿佛看见了秋收 时一颗颗饱满的豆粒,干的更起劲了。心灵手巧 的二儿子坐在屋前编织着鸡笼,随着他的手不停 的翻动,一个鸡笼已初具规模了。惟有可爱的小 儿子十分顽皮,正悠闲地趴在溪边剥莲蓬。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
宁市北湖小学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
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 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学习下面的三首古诗词,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
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 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独坐敬亭山
词又名长短句,是一 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是中国韵文的体裁之 一,发源于中唐,成 长于五代,到宋朝时 十分盛行,所以一般 称为宋词。
词和我们学过的唐诗不 同,词的字数和句数没 有特别限制,可以配上 乐曲歌唱。词有各种不 同的词牌,比如:“忆 江南”、“渔歌子” , 还有“江城子” 、 “菩 萨蛮”等。如本篇《忆 江南》,就要照“忆江 南”的格式填写。
你能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先自己说,这是很重要的自我锻炼。 小组成员按顺序说一说。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 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 “相”二字 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 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画兰
[清]郑板桥
兰草已成行, 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 何事斗群芳。
[唐]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 易称作“诗豪”。他的许 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 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 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 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赏析: 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
境勾画出来了。不仅如此,它还点明了环境和地点。
村居“景美”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多美的画面啊,那矮小的茅屋、蓝
读 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溪水、青青
的草所构成的美景令人心生向往。
村居“人美”
词中描写了几 个人物?给你印象 最深的或者说你最 喜欢的是哪一个?
会在宋词的世界中尽情遨游,深切感受
小 到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读完下阕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
当 的情景。(课后第2题)
堂 ( 勤)劳的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
( 锄草);二儿子正在院子里用( 灵)巧的双
练 手编织( );( )的小儿子,正( )
在溪边,( 鸡)笼地哼着歌儿可,爱正在剥
习 ( )卧。
顽皮、淘气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卧剥剥莲莲蓬蓬。
趴着,脸朝下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 卧剥莲蓬。
“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的 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 了更为祥和、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 了光彩。所以说小儿是最招人喜欢的,不仅喜欢他 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了他, 这个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读这首词,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一对白发夫妻说着一口吴音正

在亲密地聊天,大儿子在河东豆地
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他们最

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正伏在河
边剥莲蓬取莲子。

村居“景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译文:一座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潺潺、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古诗词三首(共51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古诗词三首(共51张PPT)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
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 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 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 的湖水、山色相称。
想象: 将洞庭湖想象成白银的盘子,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君山想象成小巧的青螺。在诗人的想 象中,洞庭山水成了一件完美的艺术 品,给人以莫大的视觉享受。
忆江南
江南好,
熟悉。
风景旧曾谙。
江边的花朵。
颜色鲜红胜
日出江花红胜火,过火焰。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一种植物,叶蓝
绿色,可提取青
能不忆江南?
蓝色染料。
翻译: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 经是多么的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 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 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 的火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
“诗仙”“诗侠”“酒仙”等称呼,是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tínɡ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 鸟/高 飞 尽 ,
孤 云/独 去 闲 。
相 看/两 不 厌 ,
只 有/敬 亭 山 。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 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自由读这首词,解决问题: 1.说说你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
理解。
“旧曾谙”点明这首词是回忆江南景物 所作。“江南好”则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 江南春天的赞美。
2.这两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样的表达效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花 江水

PPT《古诗词三首》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详解《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

PPT《古诗词三首》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详解《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
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 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 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 (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以静衬动, 有景有物, 描写了乡村的寂静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诗人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1],字廷秀,号诚 斋,自号诚斋野客[2]。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3]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 人”。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 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老翁和老妇。
当地方言。
诗意: 茅草屋又低又小,小溪边上长满了青青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带
着醉意,用柔媚的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 来是一对白发夫妻。
“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 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
chú bō
锄剥
锄头 锄草
剥夺 剥削
想一想: 词跟诗有什么不一样?
上下两段
上阙
有长有短
换韵脚

下阙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 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 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词三首》PPT(完整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词三首》PPT(完整版)

词 他在陶醉之余又会想些什么呢?

心醉田园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
景 南宋时,宋金时有交战,辛弃疾目睹了中
原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他渴 链
望收复失地,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一生 接 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
他所提到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自身 亦遭受到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 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壮志难酬、 报国无路的他虽悲愤,但仍不忘收复中原 的大业。
题 村居,这首诗的题目。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者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 著名军事将领、豪放词派代表人物。他
简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
介 “济南二安”。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丑奴 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这些诗人都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 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 多找来读读,提高自身的文学底蕴。

书 四时田园杂兴
设(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静态美 动态美
宿新市徐公店
初夏荷塘
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简笔画 溪 声
读着这句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茅屋、青青草
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

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
结 的云、淙淙的溪水、青青的草所构成的 美景令人心生向往。
村居“人美”

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课文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绘了初夏 江南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 爱与欣赏。
课堂练习
一、“四时田园杂兴”中“杂兴”的意思是( B )
A.心情愉快时写的诗 B.随兴而写的诗 C.心情复杂时写的诗
二、“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篱落”的意思是“篱笆”( √ )
课堂练习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宋 代诗人 范成大 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
借助课文注释 查字典,查资料
请教老师
品读诗歌 请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
说说这两句都描写了什么景物。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一颗颗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 雪白,油菜花却显得稀稀落落。
金黄

静态描写,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品读诗歌
静景美丽,体现喜爱
请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
说说这两句都描写了什么景物?
篱笆 稀疏 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没有形成树荫
树上新长出绿叶 诗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路通向远方,树上新长 出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品读诗歌
这么美丽的乡村景色深深吸 引诗人杨万里,那天真烂漫 的儿童又在干什么呢?
动态描写,侧面写农事的繁忙。 静中有动,体现喜爱
讲授新知
范成大笔下的乡村景色有形有色,有动有静,这样的田 园生活太令人陶醉了,怪不得作者这么喜爱它,让我们也来 表达一下自己的喜爱之情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 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课件(共22张PPT)
xú(徐徐)
涂tú(涂改)
shū(疏远)
蔬shū(蔬菜)
课堂集中营
诗的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写出了儿童捕蝶的背景及周边环境。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 “疏疏”,说明篱笆之间的间隔很大。 “一径深”,表明小路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突出了农村的清新与宁静,展现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宿新市徐公店

[新市] 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课堂集中营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篱落:径:阴:
篱笆。
稀疏。
小路。
树枝头。
树荫。
疏疏:
树头:
篱笆稀稀落落,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新叶刚刚长出来,尚未形成树荫。
宿新市徐公店
住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家开的客店里。
整体感知诗意解读来自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句大意: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动景有趣,体现喜爱
诗意解读
奔跑
请根据划线的关键词,想象儿童扑蝶的画面吧!
想象这首诗展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的心情吧!
悠闲
愉快
舒适
诗意解读
这首诗描绘了在幽静安逸的田园里,儿童在菜花地里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诗篇洋溢着浓浓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宿新市徐公店
(1127—1206),南宋诗人。
杨万里
作者简介
曾学过他的作品 :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识记生字
xiǔ (一宿)
xiù (星宿)
lǜ (绿色)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ppt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ppt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 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 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黄、杏子肥
景物
麦花白、菜花稀
劳动 无人过 惟有
喜悦喜爱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这首诗描写了 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初夏田 园风光、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写法 左窄右宽,右边是“廷”不是“ 延”。
作者介绍
范 成 大 : ( 1126-1193 ) , 字 致 能 , 号 石 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南宋名 臣、文学家、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 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中兴四大家”。
主 要 作 品 : 《 四 时 田 园 杂 兴 》《 石 湖 词 》 《吴郡志》等。
住宿 徐步 篱笆 疏远 杂物 稀疏 蜻蜓 蜻蜓 宿舍 徐州 笊篱 疏忽 杂志 稀少
乡村景色总是那样的独特、迷人。数不胜数的田 园诗给了我们无尽的美的享爱,今天我们就一同 来学习三首描写乡村景色的田园诗词吧!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认识“徐、篱、疏”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杂、 稀、蜻、蜓”等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重点)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我会写
sù xú lí shū zá xī qīng tíng
宿徐 篱疏 杂稀 蜻蜓
徐家客店
篱笆 稀稀疏疏 小路 深远 树枝头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听朗读,认读字词。
忆江南
[唐]白居易

出/江 绿 如

好,风 景 /旧


ān 谙 谙。日 水 /
花/ 红
火,春 来 /江 南?
蓝。能 不 /忆/江
诗歌解读
熟悉。 江边的花朵。 颜色鲜红 胜过火焰。
江花红胜火 谙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蓝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一种植物,叶蓝绿色, 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思考: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拟人:相看都不觉“厌”,看不够。这是诗 人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他久久地凝望着幽 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看着他, 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
结构梳理 独坐敬亭山
鸟尽 云去 拟人 孤独、寂寞
只有敬亭山
主旨概括
《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 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
寞的感情。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新课导入
洞庭湖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其诗以律、绝为主,乐府小
章尤为著名。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巷》
《石头城》等。
知识备查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
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对
副插画,比一比,看谁画得最符合诗意。
古诗文中游名胜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 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 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 像燃烧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 样碧绿、清澈。
选做题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赞美祖国山河的词语
锦绣中华、山河壮丽、大好河山、 江山如画、山明水秀、青山绿水、风光 旖旎、人间天堂……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并默写《独坐敬亭山》和
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
作品,所以这样写。一个“江南好”,直抒胸臆,
写出了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运用比喻的手法。江南的“日出 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最美的 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这 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 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

和, 磨。 翠,
螺。


诗歌解读
和:和谐,诗中指水色 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和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 潭面:湖面。 遥望洞庭山水翠, 青螺:诗中用来形容
洞庭湖中的君山。 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意】
比喻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 静,如同未打磨的铜镜。
结构梳理
望洞庭
湖光
潭面
秋月
比喻 群山
轻松、愉悦
主旨概括
《望洞庭》以轻快 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 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忆江南
【唐】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 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 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长江洪水起着调节作用。
整体感知
听朗读,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tán 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 tínɡ 遥望洞庭山水翠, 庭 luó 白银盘里一青螺。 螺
mó(磨刀)

mò(石磨)
Hale Waihona Puke 湖 潭 遥白光/ 秋 面/ 无 望

月/ 两 风/ 镜 庭/ 山
里/ 一
相 未 水
看到
湖面
联想
镜未磨
银盘
比喻
把湖面比作铜镜
把湖面比作银盘
热 爱
君山
青螺
把君山比作青螺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 的山水。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 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 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 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 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知识备查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
自南齐诗人谢朓、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后,此
山遂名扬于天下。
整体感知
听朗读,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tínɡ 独 坐 敬 亭 山 众 鸟/ 高 飞 尽, xiānɡ(互相)

相 只
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 月才能两相协调。“镜未磨”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 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想象、比喻
白银盘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螺
【诗意】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 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里托 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云/ 独
看/ 两 有/ 敬

不 亭
闲。 相
厌, 山。
xiànɡ(相片)
诗歌解读 众 孤 相 只
【尽】尽头,指无影无踪。
鸟 云 看 有
高 独 两 敬
飞 去 不 亭
尽, 尽
【闲】形容云彩 闲 飘来飘去悠闲自 闲。 在的样子。
【孤云】一片云。
厌, 厌 山。
【厌】文中指满足。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诗意】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 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1
古诗词三首
R·四年级下册
独坐敬亭山
【唐】李 白
新课导入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韩愈《调张籍》
“大李杜” 李:李白 杜:杜甫
“小李杜”
李:李商隐
杜:杜牧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有“诗 仙”“诗侠”“酒仙”等称呼,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马行空, 浪漫奔放,意境奇异;诗句如行云流水, 宛若天成。
我还会背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参考答案: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复习本课生字吧!
同学们,这一课学习的生字你们都掌握了吗?现在大家 来检验一下,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听写吧!
思考:这句诗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句诗看似写眼前之景:有 鸟,可是“高飞尽”;有云,却 也“独去闲”。没有鸟,没有云, 这样的景色其实是把作者孤寂之感写尽了。鸟尽云 去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 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意】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 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 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 满足。此时此刻,我的心里 似乎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
【诗意】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 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 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 像燃烧的火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怎能 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思考:诗人为什么会觉
得江南“旧曾谙”?
因为白居易曾在江南的杭州和苏州做官,很
《望洞庭》。
2.你最喜欢哪一首诗词?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
* 课后习题解答 *
1.我能把这三首古诗词背下来,还能默写《独坐敬 亭山》和《望洞庭》呢!
背诵指导:
背诵古诗词要在熟读和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 行。可以先熟读古诗,在借助注释及插图、想象画 面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再练习背诵。 背诵时可以依据作者的写作顺序进行。
能不忆江南?
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
的热爱与怀念,也激发了读者对那美丽风光
的深深向往。
结构梳理 忆江南
江花红胜火 比喻、反问 江水绿如蓝 怀念、热爱
主旨概括
《忆江南》是作者离开
江南后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
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怀念、
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动手画一画,为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或词配一
(1)《独坐敬亭山》: 众鸟——孤云——相看——只有—— (2)《望洞庭》: 两相和——镜未磨——遥望——青螺—— (3)《忆江南》: 江南好——日出江花——春来江水——能不忆——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还想象出了 一幅幅图画。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 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 飘越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