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大洼地区水稻产量主要技术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提高大洼地区水稻产量主要技术措施作者:刘丽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9期
科学合理优化水稻栽培技术,协调土壤、气候、水、肥等综合因素,加强管理措施,争创
水稻高产,使水稻亩产超过800公斤。
大洼区是水稻种植的主产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辽宁
省水稻亩单产较高的稻区,近几年的水稻平均单产达到650公斤左右,全区各乡镇涌现出一大
批的高产典型户,亩产平均在750公斤以上。
如何挖掘水稻增产的潜力,下面根据水稻生育规律、品种、气象,栽培管理等有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探讨,归纳总结如下技术措施:
一、正确选择水稻的种植品种:选择综合性状好的品种,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在本地应选
择“盐丰47”,“辽星1号”、“锦稻104”辽旱109、盐粳456、桥粳818等品种,上述品种栽培种植为主。
品种产量性状、抗病性状,同时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二、完善水稻栽培技术
(一)培育壮秧:
1、选择适宜的育苗方式:采取“无纺布隔离层”高台或庭院旱育苗技术,实现壮秧。
该育苗技术在半干旱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克服了水育苗、淹水育苗的诸多缺点、从而秧植株健壮。
2、稀播种、育壮秧:营养钵育苗每盘播种75克,秧龄35天。
机插秧的秧苗,每盘100克种子、秧龄30-35天。
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播种200克,秧龄45-50天。
要比常规播种量减少20-30%。
通过播种量育苗,水稻移栽时有20%的苗带蘖,整株叶片健壮完整,绿叶面积达到90%以上,增加了光合能力。
(二)水稻稀植栽培:水稻稀植栽培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的协调好光、热、气、养、水等因
素的相互关系,发挥各因素的最大作用。
使水稻通风透光、个体群体有个良好的生长空间,増
加分蘖有效性和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
从而使水稻稳产、高产。
在生产中一般采取9×5寸的株行距比较合理,穴栽3-5苗。
(三)水稻移栽期时期:根据我地区无霜期确定水稻移栽期是:一是气温稳定超过15度。
二是叶龄3.5片叶、秧龄35天秧苗高度15-17厘米。
三是移栽前的准备工作就绪。
四是分期
移栽,早熟品种适当的晚移栽、晚熟品种早移栽,好苗早栽、不好的苗适当晚栽。
土壤养分条
件好的早移栽,相反可晚移栽。
(四)科学施肥:在施肥上:一是各营养元素综合施用,即氮、磷、钾、硅、锌等应用。
二是适当减少氮素化肥施用量,可采取每亩减少纯氮素用量2.5-5公斤的施肥方式,使水稻平衡生长。
三施肥上采取少施勤施的方法,预防一次施肥过量导致徒长,造成透性差使水稻发病。
四是坚持施粒肥(水稻开花后)每亩施15-15-15复合肥5公斤,可明显的增加千粒重。
五是大量的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坚持2-3年施一遍农肥,每亩1500-2000公斤。
(五)节水灌溉:节水灌溉是水稻生产收益很大的一项技术,苗床水肥管理采取旱管水,
以喷浇或喷灌水为主,秧苗健壮。
大田移栽期到分蘖期浅水3-4厘米水层;分蘖末期排水晾田,时间为7-10天,拔节到抽穗开花期采取4-5厘米水层灌溉;通过浅湿的灌溉,提高土壤的通
透性,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以减缓水稻根系的衰老,保持根系的活力,改善地上部的光合
能力。
这项技术也是预防水稻早衰的重要措施之一。
(六)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影响我地区的水稻产量主要病害是穗颈稻瘟病,水稻纹枯病。
在生产中加强对这两病的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适当的稀植、减少氮素化肥的施用。
二是
采取科学的方法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病害。
纹枯病可在发病的初期,连续施药3-4次,采用20%井冈霉素,每次每亩50-60克喷雾或泼浇,或30%苯甲丙环唑10-15克兑水15公斤,分别
在7月15日、8月10日前后喷雾;穗颈稻瘟可在破口期至齐穗期连续防治2-3次,采用药剂40%稻瘟灵乳油100克或75%三环唑40克,兑水15公斤喷雾。
在稻瘟病发生严重时可采取复
配药剂施用,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七)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在现阶段的高产栽培中较
为重要。
通过施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了有机质的含量,提高了土壤保水,
保肥和供肥的能力。
一般每亩施农肥1500-2000公斤为适,也可隔年轮换施农肥的方式。
三、科学灵活的面对气候的变化
水稻栽培是一门比较复杂的生产,受综合因素的制约,灾害性的气候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更
为严重,克服不利因素对水稻的危害,使水稻生产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是当前水稻生产解
决的问题。
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
1、干旱缺水:春季多大风,降雨很少,干早缺水影响水稻育苗,水稻移栽和移栽后的保苗。
而我地区频繁的发生干旱是春季的特点,解决的措施是大量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搞好田间工程,改良土壤:采取工厂化大棚育壮秧、适时栽插和管理;采取节水抗旱技术。
2、低温:我地区最常发生低温病害立枯病、青枯病,坏苗和大量的死苗:解决的办法是:采取双膜保温育苗方法或工厂化大棚育苗、降低苗床的湿度,实行旱管理。
采取稀播种育壮秧,机插秧每盘播种75-100克干种。
常规育苗每平方米播种200克,是秧苗个体健壮,提高抗低
温的能力。
采取化学药剂防治立枯病、青枯病的发生,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喷施。
及时的通风炼苗,增加抵抗力。
移栽后加强田间管理,培育理想的株型。
3、寡照:光照时数少,阴雨天多,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易出现徒长,郁闭现象,干物质积累少,发生病害,倒伏。
采取措施是适时的早育、早移栽,延长营养生长期,采取稀植增
加通透性,提高光的利用率。
增施磷、钾、硅肥的使用量,提高植株光合作用的能力。
4、早霜:是指霜期的提前来临,导致水稻冻害,停止生长,影响产量。
措施是,选用早熟品种,生育期在145天左右,躲过早霜的侵袭。
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的晾田促早熟,控制旺长。
喷酒叶面肥。
四、提高稻农的科技素质
1、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稻农的科技素质:利用办培训班、技术手册、现场指导、电视讲座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专业技术培训。
2、搞好示范户,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户的辐射,传单宣传
等的带动作用提高种田的技术水平。
3、组成技术专家组,巡回服务、或包片指导: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办公,解决实际生产中疑难问题。
(作者单位:124200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