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考地理一轮 1.2.4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件 中图版必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构造地貌:指由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所控制的地表形态 (1)褶皱地貌。
①未侵蚀地貌,背斜常形成山岭,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②对于侵蚀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
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断层地貌。
①大断层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东非大裂谷。②断层一侧上升 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
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
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等。
(3)火山。
岩浆若沿着地壳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阔的岩溶高原,如 东非高原;若沿地壳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形成火山, 如日本富士山、我国长白山主峰等。
3.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 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1.岩浆活动:形成各种岩浆岩,伴随着地震和其他形式的地壳 运动 2.地壳运动
内动力 的影响,其矿物成分、结构和 3.变质作用:原有岩石受_______
构造发生变化,形成部变动 引起的地壳震动。
(2)
成 因 分 类
构造地震
由构造运动特别是 断裂构造运动引起
火山地震
火山 活动引起 由_____
三、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低处 迁移,重力决定迁移的方向 高处 向_____ 1.实质:使地表物质从_____
2.主要类型
(1)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 破坏作用,形成风化壳。 风、流水、冰川、海水 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 (2)侵蚀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破坏作用。 风化和侵蚀 作用形成的碎屑 (3)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___________
2.影响 夷平地表 ,减少差异 外力作用则可__________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自岩浆始至岩浆终,岩石要实现转化必
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力作用促使地壳上升 (隆起)和下降(凹 陷),二是外力作用对岩石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变 质 作 用
侵 蚀 作 用
堆 积 作 用
地质构造的判断和实践意义 【问题导引】 1.什么是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怎么判断? 2.为什么有时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3.你知道“五岳之首”泰山是怎样形成的吗? 4.岩浆活动一定形成火山吗?
物质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 沉积、堆积 的过 (4)沉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_____________
程。
3.相互关系
风化 搬运
固结成岩
【点睛】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般来说,内力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 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油气井 水井 隔水层 泉
气
隧 道 油 水
透水层
隧道工程应选 址于背斜,而 不应选址于向 斜,避免渗漏
向斜是良 好的储水 构造,利 用向斜可 找水
背斜是良好 的储油、储 气构造,利 用背斜可找 油、找气
断层处易于 找泉,但大 坝等工程建 设应避开断 层带
【误区点拨台】 (1)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 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如山岭对应的可能是向斜,也可能是背斜。 (2)火山是一种地貌形态,而火山喷发是一种地质现象,即岩浆
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 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背斜 ① ② ③ ④ 岩层①~④由新到老 地 堑 箭头表示岩层运动方向 地 垒
向斜
(1)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断层 岩层断裂错位。 (2)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较 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较老。
干旱地区
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 布 地 区
流 水 侵 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 冲 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 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 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 的地表形态;形成“红色沙漠”、 蚀 的千沟万壑、瀑布) “石漠化”
1.常见的侵蚀作用有哪些?其对地貌的影响有何差异?
2.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分布特征都一样吗?
主要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 多种形式,其中的侵蚀和沉积地貌最为常见,其动力多为风、流 水、冰川、海浪等,它们各自对地貌的影响和典型分布区如下表 所示。 1.侵蚀作用 作用 风力 侵蚀 对地貌的影响 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 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 分 布 地 区
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对点演练1】(2011·广东文综)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
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解题指南】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 层)的判定方法。方法一:根据岩层形态判定。方法二:根据岩 层的新老顺序判定。
【解析】选B。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岩层形态不同,三处的地 质构造不同,判定时应避免用“地表形态”作为判定的依据,判
定的标准是根据“岩层形态”,具体对应如下表:
地点 甲 乙 丙 岩层形态 岩层断裂并有明显的位移 岩层向上弯曲 岩层向下弯曲 判定结论 断层 背斜 向斜
主要外力作用与其形成的地貌 【问题导引】
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循环过程
喷出型岩浆岩 、 (1)岩石分类:岩浆岩(A侵入型岩浆岩、B______________) 沉积岩 、D变质岩。 C_______
变质作用 、 冷却凝固 、②固结成岩、③_________ (2)地质作用:①_________
重熔再生 。 ④_________
高低不平 ,差异加大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
第四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三年16考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地壳物质循环。
高考指数:★★★★
一、地质作用
1.概念: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
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能引起的 2.分类 太阳辐射能 和重力能等引起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由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