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设信息化的最新发展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建设信息化的最新发展和需求
摘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全球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也给认知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新时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必要和可能。
博物馆的功能与职能在不断的拓展,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博物馆;建设;信息技术;发展;需求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 ty’s critical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globalization,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nto the strong vigor, also to cognitive areas has brought about great changes of, for the new period of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create the necessary and possible. The function of the museum and the function in the unceasing development, as a syste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av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museum;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emand
引言
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改变着社会的运行方式。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承担着国家意识和身份认同的职责,被视为保护国家历史遗产的机构。
在时代的潮流下,博物馆也在积极参与信息化需求的建设,促进文化遗产的充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博物馆建设信息技术现状及成果
1、博物馆信息技术现状。
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先后经历“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对文化、博物馆事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国家信息化规划。
也先后取得了非常优异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到现在我国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达到高峰时期。
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下,我国博物馆基本完成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试点工作及154万多件馆藏文物的数据采集工作,其中珍贵文物近40万件,馆藏文物家底不清的老大难问题也得到初步解决。
同时,文物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管理的软硬件系统日臻完善,为实现文物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创造了便利条件;完成国家文物数据中心建设和4个省级数据分中心建设,初步形成全国信息网络体系;完成中国珍贵文物数据库研究、
中国数字博物馆研究、虚拟现实技术研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论证研究、《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指标体系规范》研究;完成我国博物馆信息技术一批新的骨干信息化机构和建设。
2010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委托南京博物院发起成立“博物馆建筑空间与新技术专业委员会”。
为加强博物馆界与建筑、高新技术界在应用、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促进博物馆的健康发展,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树立团结、创新、协作、共赢的精神。
使我国博物馆界第一次拥有了博物馆专业人员、建筑专业人员、高新技术专业人员相结合的平台。
2、信息技术取得成果。
以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为代表,在信息技术建设初期我院和上海博物馆就全面开展了信息化的建设,建设了内部局域网及安全监控、消防自动控制系统、楼宇机电设备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我院在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系统、门禁系统、消防系统、多媒体系统、ATM网络系统、自动讲解系统、楼宇温湿度控制系统、多媒体辅助展示系统、同声翻译系统、供配电管理系统、给排水控制系统、藏品管理系统、内外部网站系统等多达17个项目中应用了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更多的博物馆目前开展了藏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因此,实现办公和管理系统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
二,博物馆建设信息技术的意义
1.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博物馆资源共享的基础
资源共享也称为知识共享,泛指在一定的范围(如一个国家、地区或者组织)的所有或部分知识资源提供给特定的组织成员、特定的知识服务机构或用户来分享利用。
建立起统一的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软硬件平台,利用数据库挖掘技术整合文物信息数据,通过网络实现文物资源共享。
博物馆的知识资源是为社会和大众服务的,博物馆知识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传播途径共享出来,使其他博物馆、相关教育机构、研究人员以及非专业人士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博物馆知识资源来进行传播、教育和研究。
2.信息化建设促进了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提升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维也纳召开的第二十一届全体大会上,通过了对《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的修改,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其首次将教育提升到了研究的前面,教育是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社会职能,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得到“视觉的、感官的、娱乐的、社交的、学习的”等等各种体验,博物馆教育中所要表达的信息将会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中得到潜移默化的传递,更直观、简单地获得知识;网络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的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家中饱览博物馆文物不再是梦想,人们可以省去舟车劳顿所花费的人力及时间成本,轻轻松松在家上网,进入博物馆相关网站,即可欣赏文物的风采,获取文物相关图片及知识。
3.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博物馆的公众形象和整体竞争力
博物馆信息化的建立,使博物馆最新的展览、展示时间及地点等信息得到实时、准确、有效的传播;通过数字博物馆,使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的藏品内容,对博物馆产生兴趣;博物馆并可透过网上论坛、E-mail等方式与博物馆同行及社会大众有效的沟通,增加博物馆被参观的机会,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三,博物馆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需求
2008年1月,国家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先后分三批免费开放1800多个占80%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
因此,全国年观众量比开放前增长了50%,我省在07年博物馆观众人数在1585万人次,开放后到2010年达到4557万人次。
在这样的情况下,使我们在博物馆管理工作上增加了挑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1. 打造信息技术下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
信息技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实现应用需要其必备的硬件和软件,硬件是不可改变和操作。
建设地方特色的博物馆是文化的需要,也是地方人民的需要。
在信息技术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和研究地方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风土人情为展示内容、以传承地方历史脉络与人文特色为传播目的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