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
3.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说: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 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 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
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A.分封制 解析:B 中。 B.郡县制
)
D.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材料中“到此”指秦朝时期。秦朝推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
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
高中·历史
4.(2017· 广东佛山期末)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 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解析:A
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
据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
集权,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无关;郡县制 有利于抑制封建割据,但不能达到“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的作用,故D项错 误。
高中·历史
5.《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 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 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的历史进步性,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从唯物史观 认识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背景。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 基础,符合历史发展与人民的要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维护祖 国统一的责任感。
高中·历史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高中·历史
随堂训练
编者选题表
即学即练· 学以致用
知识点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郡县制 综合
题号 易 1 2 3 、4 5 6 中
高中·历史
一、选择题 1.司马迁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 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制度 B.浓厚的宗族色彩 )
材料二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 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 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历史(人民版)》
高中·历史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中·历史
素养落实 课前预习 史料探究
栏 目 导 航
随堂训练
高中·历史
素养落实
【主题立意】 贡献。 【学习目标】
价值立意· 素养提升
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奠定了中
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做出了
(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与影响、认识郡县制
高中·历史
【课堂小结】
高中·历史
史料探究
探究主题1 材料 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决策系统
主题探究· 史料教学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据材料概括皇帝制度的特点。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问题】
【解读】 皇帝制度具有皇权至上、皇权独尊,皇位世袭的特点。 【结论】 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1)内容
职责
丞相
.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副丞相,掌管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 监察百官 . .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分管国家和皇家各种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 部门
三 公
御史大夫
太尉
九卿
高中·历史
(2)特点: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
高中·历史
(4) 作用 : 实现了中央对 地方政权 直接有效的控制 , 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
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高中·历史
【概念解读】 专制主义:是一种政体,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中央决策方式由一个人或少数几 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
1.诸侯争霸
课前自学· 释疑解惑
(1)背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 宗法制 、分封制遭到破坏。 (2)表现: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 2.秦朝统一 (1)条件 ①客观: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人民渴望统一。 ②主观:秦国经过 日益强大。 商鞅变法 (2)经过: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集权 的封建王朝。 . 中央 土地 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高中·历史
【深化拓展】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 基础 不同 传承 制度 历史 作用 血缘关系 世袭制
郡县制 地域划分 任免制
不 同 点
相同点
有利于中央集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 权的加强和国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家的统一 (性质)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目 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作用)都在一定时期内 产生过积极作用
高中·历史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1)确立: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 (2)权力 ①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②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3)特征 ”。 始皇帝
① 皇位世袭 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 ② 皇权至上 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高中·历史
C.皇帝非常勤政
解析:D
D.权力高度集中
由材料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等信息可以看出皇帝拥
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体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这一特点。
高中·历史
2.(2017· 山东潍坊期末)“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 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解析:B
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
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高中·历史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 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 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 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高中·历史
【深化拓展】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1)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 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 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 败之风。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束缚 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结论】 三公九卿的设置适应官僚政治的需要,三公分工明确,在职权方面
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朝议”的方式具有 民主色彩,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从根本上讲,三公九卿是君主 专制下的产物,它的优势是否能发挥取决于皇帝是不是明智贤能。
高中·历史
探究主题3
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地方管理系统
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
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
高中·历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 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作用。 【解读】 第(1)问,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威胁天子;宗法制 下贵族世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秦朝开始在全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官员由中央任 命产生,推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第(2)问根据“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 长”“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地方的管理。 【结论】 (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 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 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在郡县制下可以有效地治理国家。
高中·历史
探究主题2 材料一
以三公九卿为轴心的中央政务系统
三公九卿示意图
材料二
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
皇帝裁决的依据。……但晚年的秦始皇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行踪诡秘,君 臣悬隔,身为丞相的李斯都无法与皇帝相见,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 破坏。
高中·历史
【问题】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如何看待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的运作? 【解读】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 既配合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 政府力量为标志。秦朝最早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此后,这种政治体制在中国 延续了2 000多年。
【规律总结】
(1)“集权于上,分权于下”不仅仅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特点,也是整个中国古代强化君 主专制的主要特点。“上”指皇帝,“下”指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吏。 (2)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不是对分封制的继承与发展。
高中·历史
【问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 作用。
【解读】 依据材料中“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
内部的有害战争”“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等信息及 所学回答即可。 【结论】 有利于减少动乱,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 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有 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有利于中 华文明的延续。
大权操纵在
皇帝 手中。
(3)作用:军政大事三公九卿进行朝议后再由皇帝裁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了 君主专制 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3.郡县制 (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设郡县。 (2)推广: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3)内容
①把全国分为36郡,由
中央政府 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②郡守和县令(或县长)是郡县的最高行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 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解析:A 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地方制度,与材料内 容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皇权与相权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君臣 集议有利于避免专制独裁,故D项错误。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
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 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 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 材料二 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 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
高中·历史
探究主题4 材料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 ,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
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即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 部的有害战争。……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 品流通。秦汉时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大一统局面 ,“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 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胡如雷《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政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