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即生活对英语教学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教育即生活对英语教学启示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
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
他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1]因此,教育就是要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儿童生长或生活的条件。
“教育即生活”强调了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杜威认为人类生活需要教育。
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
开篇明确提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并断言“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
是这种生活的社会延续”[2]。
在传统教育中,教育与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教育发生在神圣的学校殿堂之内,而生活游离在殿堂之外,无法登
教育的大雅之堂。
学生进入学校就是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于生活的科学世界里,所学的知识也仅仅适用于这一世界,与生活无关。
杜威正是基于这一点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教育就是生活,就是生长,就是对经验
的改造”。
而生长和经验的改造一定是在具体的生活中进行的,它们不是
自动完成的,而是需要教育的引导,教育的过程就是儿童生长、发展和经验增长的过程。
作为生活中的人,他不能没有教育,教育是人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人是为了生活才需要以这样一种方式存在的[3]。
其次,教育必须奠基于现实生活,关注现实生活。
杜威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割裂了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没能为儿童充分生长创造必要且适当的
条件。
他认为传统学校教育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它在校外所获得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学校里所
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4]。
因此,在传统学校里,“求知”变成了纯粹的智力性活动,知识的获得纯粹是一种量的积累,知识的掌握主要表现为准确的记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成为应付标准考试的行为训练。
而在杜威看来,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基础和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也就没有教育。
生活是一个时间过程,它是动态的,它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存在的方式,教育只能是面对每个生命个体的教育,教育的目标也只能是追求人的生命的发展和延续。
“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说教育与生活意义等同,而是强调教育对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用,注重教育对生活的影响。
二、对当今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受到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工具理性的支配。
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有对书本的认识,缺乏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体验;只强调知识的传授,没有交往和实践;只有封闭的班级和课堂,没有丰富的课外生活;只强调学校的教育,没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
这种英语教学远离了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也就远离了学生所处的英语语言交际圈,远离了学生已取得的生活经验,远离了我们实施教育的基础。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活情境的再现,可以促进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情境中,从而能够学以致用。
生活化英语教学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达到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而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也即“用语言做事”。
(三)创设一种平等对话式的课堂交往模式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灌输,教师常以知识权威和社会代言人自居,要求学生绝对地服从自己,教师控制着课堂,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结果,“双向交流”变成了“单向传递”,教代替了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
单一体,最终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生活化的英语教学要求创设一种平等对话式的课堂交往模式,在课堂
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建立起“我―你”对话式的平等关系。
在对话中,师生双方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都作为教学出发点,师生作为活生生的人共同投入真实的教学活动中;在对话中,师生是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而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
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人生的一部分,一段生命的历程。
杜威这种回归生活的教育主张是在批判当时教育脱离生活的现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时至今日,它依然对当今英语教学有极大的启发:教学的真
正目的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是为生活服务的。
这种教育思想
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条回归生活之路,教学要适应生活的需要,适应人的需要,要为人的生活服务。
我们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得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经历生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58.
[2]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
[3]翟楠.教育生活课程――杜威教育理论的生活化倾向[J].兰州学刊,2005,(1):310-311.
[4]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第5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
社,1993:300.
[5]约翰杜威著.赵祥麟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