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高晓霞:TNC_000_C1 TD-SCDMA核心网原理及关键技术(C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D-SCDMA核心网原理及关键技术
课程目标:
●掌握TD-SCDMA网络结构及网元功能
●了解TD-SCDMA核心网接口及协议
●了解2G/3G核心网主要差异
●了解移动网络的区域划分和编号计划
●了解TD-SCDMA核心网关键技术
参考资料:
●3GPP TS23.002 V3.4.0
●3GPP TS23.002 V4.3.0
●3GPP TS23.002 V5.4.0
●《中兴通讯TD-SCDMA基本原理》
第1章TD-SCDMA网络结构
知识点
● TD-SCDMA系统网络结构
● TD-SCDMA系统接口与协议
1.1 概述
1.1.1 3G移动通信的概念
移动通信的发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军事及某些特殊领域的使用,40年代才逐步向
民用扩展,而最近10多年来才是移动通信真正蓬勃发展的时期,其发展过程大致可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始于80年代,到90年代出现了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2G)。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GSM、IS95等多个标准,其应用以话音业务为主,
主要提供低速率以电路型为主的数据业务。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Third
Generation)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工作起始于80年代中期,国际电信联
盟(ITU)从1985年开始研究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后更名为国
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从1987年开始对此进行研
究,并将该系统称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
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框架已确定,将以卫星移动通信网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相
结合,形成一个对全球无缝覆盖的立体通信网络,满足城市和偏远地区不同密度用户
的通信需求,支持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实现人类个人通信的理想。
ITU对第三
代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业务数据速率:
室内:2Mbps;
手持机:384kbps;
高速移动:FDD方式− 144kbps,移动速度达到500km/h;
TDD方式− 144kbps,移动速度达到120km/h;
业务质量:数据业务的误码率不超过10-3或10-6(根据具体业务要求),并可提供高速
数据、低速图象、电视图象等数据传输业务;
核心网原理及关键技术
兼容性:具有全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IMT2000业务应与固定网络业务,无线接
口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全球无缝覆盖:移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使用方便;
移动终端:体积小、重量轻、具有全球漫游功能;
频率范围:1992年WRC-92确定了IMT2000的核心频段,上行频段−
1885~2025MHz;下行频段−2110~2200MHz(共230MHz),其中1980~2010MHz
和2170~2200MHz用于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2000年5月WRC通过了IMT2000的扩
展频谱规划(806~969MHz,1710~1885MHz,2500~2690MHz)。
1999年11月召开的国际电联芬兰会议确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口技术标准,并
于2000年5月举行的ITU-R 2000年全会上最终批准通过,此标准包括码分多址
(CDMA)和时分多址(TDMA)两大类五种技术。
它们分别是:WCDMA、CDMA2000、
CDMA TDD、UWC-136和EP-DECT。
其中,前三种基于CDMA技术的为目前所公
认的主流技术,它又分成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两种方式。
TD-SCDMA
属CDMA TDD技术。
WCDMA最早由欧洲和日本提出,其核心网基于演进的GSM/GPRS网络技术,空中
接口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的宽带CDMA。
目前,这种方式得到欧洲、北美、亚太地区各
GSM运营商和日本、韩国多数运营商的广泛支持,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中最具竞争力
的技术之一。
3GPP WCDMA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十分规范,目前全球3GPP R99标准
的商用化程度最高,全球绝大多数3G试验系统和设备研发都基于该技术标准规范。
今后3GPP R99的发展方向将是基于全IP方式的的网络架构,并将演进为R4、R5两
个阶段的序列标准。
2001年3月的第一个R4版本初步确定了未来发展的框架,部分
功能进一步增强,并启动部分全IP演进内容。
R5为全IP方式的第一个版本,其核心
网的传输、控制和业务分离,IP化将从核心网(CN)逐步延伸到无线接入部分(RAN)
和终端(UE)。
CDMA2000由北美最早提出,其核心网采用演进的IS-95 CDMA核心网(ANSI-41),
能与现有的IS-95 CDMA向后兼容。
CDMA技术得到IS-95 CDMA运营商的支持,主
要分布在北美和亚太地区。
其无线单载波CDMA2000 1x采用与IS-95相同的带宽,
容量提高了一倍,第一阶段支持144kbps业务速率,第二阶段支持614kbps,3GPP2
已完成这部分的标准化工作。
目前增强型单载波CDMA2000 1x EV在技术发展中较受
重视,极具商用潜力。
CDMA TDD包括欧洲的UTRAN TDD和我国提出的TD-SCDMA技术。
在IMT2000
中,TDD拥有自己独立的频谱(1785~1805MHz),并部分采用了智能天线或上行同步
第1章TD-SCDMA网络结构
技术,适合高密度低速接入、小范围覆盖、不对称数据传输。
2001年3月,3GPP通
过R4版本,由我国大唐电信提出的TD-SCDMA被接纳为正式标准。
我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在技术上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些优势简单说就是,第一,
TD-SCDMA有最高的频谱利用率。
因为我国标准是一种时分双工(TDD)的移动通
信系统,只用一段频率就可完成通信的收信和发信,而WCDMA和cdma2000采用的
都是频分双工(FDD)的移动通信系统,需要两段不同的频率才能完成通信的收信和
发信。
第二,TD-SCDMA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智能天线技术。
基站天线可以自动追踪
用户手机的方向,使通信效率更高,干扰更少,设备成本更低。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
和运营商给予我国提出的3G标准以巨大的支持,同时,大唐集团也采取了广泛的联
合策略,他们与西门子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发挥双方各自的技术优势,使这一起步较
晚的标准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同时,为了与世界融合,大唐集团也在标准上做出了一
定的让步,如修改了一些技术参数等等。
1.1.2 3G无线技术标准化
IMT-2000标准化的研究工作由ITU负责和领导。
其中,ITU-R的SG8-TG8/1工作组
负责制定RTT部分的标准,ITU-T的SG11 WP3工作组负责制定网络部分的标准。
此
外,ITU还专门成立了中间协调组(ICG),在ITU-R与ITU-T之间协调它们的研究
工作内容。
图 1.1-1示出了ITU内部与IMT-2000标准化研究有关的组织结构。
由于ITU要求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实现应易于从第二代系统逐步演进,而第二代系统又
存在两大互不兼容的通信体制:GSM和CDMA,所以IMT-2000的标准化研究实际上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流演进趋势。
一种是以由欧洲ETSI、日本ARIB/TTC、美国T1、
韩国TTA和中国CWTS为核心发起成立的3GPP组织,专门研究如何从GSM 系统向
IMT-2000演进;另一种是以美国TIA、日本ARIB/TTC、韩国TTA和中国CWTS为
首成立的3GPP2组织,专门研究如何从CDMA系统向IMT-2000演进。
自从3GPP和
3GPP2成立之后,IMT-2000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就主要由这两个组织承担,而ITU则
负责标准的正式制定和发布方面的管理工作。
核心网原理及关键技术
SG2:业务、编号和识别;SG4:频率管理;SG7:安全保密;
SG11:信令和协议;SG16:编码、压缩和复用;
TG8/1:IMT-2000的无线系统部分。
图 1.1-1 IMT-2000标准研究组织结构
3GPP主要制定基于GSM MAP核心网,WCDMA和CDMA TDD无线接口的标准,
称为UTRA。
同时也在无线接口上定义与ANSI-41核心网兼容的协议。
它的核心网
GSM MAP将完全在第二代MSC+GPRS的网络基础上演进,而无线接入网(RAN)
则是全新的。
3GPP中包含5个TSG:
●业务和系统部(TSG SA)负责整个WCDMA体系结构和业务方面的工作,包
括安全性、编解码器和电信管理;
●核心网络部(TSG CN)负责GSM和WCDMA系统核心网络部分的规范工作;
●无线接入网络部(TSG RAN)负责WCDMA的无线接入部分,包括体系结构
和协议;
●GSM EDGE无线接入网络部(TSG GERAN);
●终端部(TSG T)。
3GPP发布的协议主要分成两个大类,一类是技术规范(TS),另外一类是技术报告
(TR),具体是:
3GPP TS ab.cde(技术规范);
3GPP TR ab.cde(技术报告)。
技术报告主要作用于规范的前期或对规范中的任务描述进行解释,它们的部分内容经
讨论后将进入规范,有的一直以技术报告的形式存在。
3GPP的规范多来自GSM系统
并包含了GSM系统规范,因而它也有与GSM相类似的编号规则。
为了更加灵活地使
第1章TD-SCDMA网络结构
用编号和便于扩展,3GPP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都采用了2+3位数字的编号规则(ab.cde,GSM系统为2+2)。
若GSM规范在生成3GPP的对应规范时得到了增强或修改,那么GSM的编号(ab)就被增加20,而‘c’被置为0,‘de’保持不变。
对3GPP新创建的规范,‘c’不等于0。
对于技术报告,‘c’通常等于9或8。
一个正式的3GPP标准有以下几个步骤:
(1)产生阶段:起草最初的文档,用于开始时的讨论和分析;
(2)修改阶段:采纳为正式3GPP文档,接收各个方面的CR;
(3)冻结阶段:文档基本不再改变,只有必需的CR才被采纳;
(4)关闭阶段:文档最终被规定下来,不再作任何修改;
(5)回收阶段:由于文档的过时,为避免引起和新文档的混淆,将发布文档收回,表明文档已失效。
为了满足新的市场需求,3GPP规范不断增添新特性来增强自身能力。
为了向开发商提供稳定的实施平台,并能同时添加新特性,3GPP使用并行“版本”体制。
R99版:第一套完整的WCDMA技术规范,1999年12月Rel-99的第一个版本出台,经过每3个月的修正形成新的一个Rel-99的版本,现已完全稳定。
Rel-4版:在2001年3月“冻结”。
“冻结”的意思是自即日起,对Rel-4只允许进行必要的修正而推出修订版(即不再添加新特性)。
所有Rel-4规范均拥有一个“4.x.y”形式的版本号。
与Rel-99一样,Rel-4同样有每3个月的修正过程,现也已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Rel-5版:第一个Rel-5的版本已在2002年6月完成。
未能按时在Rel-5中完成的标准化内容将在后续版本Rel-6中完成。
所有Rel-5规范均拥有一个“5.x.y”形式的版本号,同样每3个月更新一次。
Rel-6版:目前3GPP第四个版本Rel-6的工作已经其本稳定,但仍有部分研究项目有待考证是否可被包括在Rel-6中。
Rel-6的最后正式发布期将在2004年的9月份或更
核心网原理及关键技术
晚一些以保证所希望的所有特性全被包括进其版本中。
目前Rel-6中的工作项目正在
进行当中。
1.2 基于R4的TD-SCDMA核心网络
1.2.1 概述
本节所介绍的R4网络基于3GPP TS23.002 V4.3.0版本,R4网络基本结构分为核心网
和无线接入网,在核心网一侧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两部分。
1.2.2 网元实体
从R99到R4,核心网基本结构在电路域上发生了变化,根据呼叫控制和承载以及承
载控制分离的思想,R99网络电路域的网元实体(G)MSC在R4阶段演化为媒体网
关MGW和(G)MSC Server两部分,增加了漫游信令网关R-MGW和传输信令网关
T-MGW;同时相关接口发生了变化,增加了MGW和MSC Sever之间的Mc接口、
MSC Sever和GMSC Sever之间的Nc接口、MGW之间的Nb接口以及R-MGW和
HLR之间的Mh接口等。
第1章TD-SCDMA网络结构
图 1.2-1 R4基本网络结构
1.核心网CN
R4的核心网主要包括以下网元实体:(G)MSC Server/VLR 、CS—MGW、T -SGW、R-SGW、SGSN、GGSN、HLR/AuC 、EIR等。
●媒体网关MGW(Media Gateway)
核心网原理及关键技术
针对一个定义的网络来说,MGW可以认为是PSTN/PLMN传输的终止点,包
含断点承载和媒体处理设备(如码转换器、回声抑制单元等)。
MGW可以终结从一个电路交换网络和分组网络(如,IP网中的RTP流等)的
承载信道。
在Iu接口上,MGW可以支持媒体转化、承载控制和有效载荷处理。
MGW支持的功能有:
针对实现资源控制与MSC Sever和GMSC Sever交互;
拥有和处理资源,如回声抑制单元等;
必须有编解码器;.
MGW将提供必须的支持UMTS/GSM传输媒体的必须资源。
MGW 承载控制
和有效载荷处理能力将必须支持移动特定的功能,如SRNS重定位/切换等。
●MSC Server
MSC Server主要由R99 MSC的呼叫控制和移动控制部分组成。
MSC Server主要负责移动始发和移动终接的CS域呼叫的呼叫控制。
它终结
用户到网络的信令并将其转换成网络到网络的信令。
MSC Server也包含一个VLR以保持移动用户的签约数据以及CAMEL相关数
据。
MSC Server针对MGW的媒体信道,控制适合连接控制的呼叫状态部分。
●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是服务于其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的,它存储着进入
其控制区域内已登记的移动用户的相关信息,为已登记的移动用户提供建立呼
叫接续的必要条件。
VLR从该移动用户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获取并存储
必要的数据。
一旦移动用户离开该VLR的控制区域,则重新在另一个VLR登
记,原VLR将取消临时记录的移动用户数据。
因此,VLR可看作一个动态用
户数据库。
●GMSC Server(Gateway MSC Server)
GMSC server主要由R99 GMSC的呼叫控制和移动控制部分组成。
●T-SWG (Transport Signaling Gateway Function)是连接3G核心网络与传统
PSTN/PLMN的信令网关,用于转换与呼叫有关的信令,完成IP地址与
PSTN/PLMN地址的映射转换,处理SCCP协议,不处理CAP、MAP协议。
第1章TD-SCDMA网络结构
●R-SGW(Roaming Signalling Gateway Function)的作用是完成2G的电路/分组
交换网与3G的电路/分组交换网之间的漫游信令的转换,需要完成IP信令与NO.7。
●GPRS业务支持节点SGSN:SGSN是GPRS业务支持节点,SGSN为PS域特
有的设备,是PS域的核心。
SGSN提供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系统BSS、RNS的连接,在核心网中与GGSN/GMSC/HLR/EIR/SCP等有接口。
SGSN完成分组数据业务的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等功能,管理MS在移动网络内的移动和通信业务,并提供计费信息。
●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GGSN是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也是分组
域特有的设备,可以将GGSN理解为连接GPRS网络与外部网络的网关。
GGSN 提供数据包在WCDMA移动网和外部数据网之间的路由和封装。
GGSN主要功能是同外部IP分组网络的接口功能,GGSN需要提供UE接入外部分组网络的关口功能,从外部网的观点来看,GGSN就好象是可寻址WCDMA移动网络中所有用户IP的路由器,需要同外部网络交换路由信息。
GGSN通过Gn接口与SGSN相连,通过Gi接口与外部数据网络(Internet/Intranet)相连。
●HLR/Au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为CS域和PS域共用的设备,是一个负
责管理移动用户的数据库系统。
它存储着所有在该HLR签约的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业务数据、帐户管理等信息,从而完成移动用户的数据管理(MSISDN、IMSI、PDP ADDRESS、签约的电信业务和补充业务及其业务的使用范围),并可实时提供对用户位置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及实现各类业务操作,包括位置更新、呼叫处理、鉴权、补充业务等,完成移动通信网中用户移动性管理(MSRN、MSC号码、VLR号码、SGSN号码、GMLC等)。
●鉴权中心(AuC)也是CS域和PS域的共用设备,用于系统的安全性管理,是
存储用户鉴权算法和加密密钥的实体。
用来防止无权用户接入系统和保证通过无线接口的移动用户通信的安全。
AuC将鉴权和加密数据通过HLR发往VLR、MSC以及SGSN,以保证通信的合法和安全。
每个AuC和对应的HLR关联,只通过该HLR和外界通信。
●EIR:移动设备识别寄存器(EIR)存储着移动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IMEI),通过核查白色清单、黑色清单或灰色清单这三种表格,在表格中分别列出准许使用的、出现故障需监视的、失窃不准使用的移动设备的IMEI号码,使得运营部门对于不管是失窃还是由于技术故障或误操作而危及网络正常运行的UE设备,都能采取及时的预防措施,以确保网络内所使用的移动设备的唯一性和安全性。
2.无线网络子系统(RNS)网元实体
核心网原理及关键技术
RNS(无线网络子系统)通过无线接口(Uu)直接与移动台相接,负责无线信
号的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
另一方面,RNS与MSC、SGSN相连,实现移
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网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传送系统信号和用户信
息等。
RNS子系统包括RNC和Node B两部分。
●RNC
RNC是RNS的控制部分,主要负责各种接口的管理,承担无线资源和无线参
数的管理。
它主要与MSC和SGSN以Iu口相连,UE和UTRAN之间的协议
在此终结。
●Node B
Node B属于RNS的无线部分,由RNC控制,服务于某个小区的无线收发信设
备,完成空中接口与物理层相关的处理(信道编码、交织、速率匹配、扩频等),
同时它还完成一些内环功率控制等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3.UE
移动台是用户设备,它可以为车载型、便携型和手持型。
物理设备与移动用户
可以是完全独立的,与用户有关的全部信息都存储在智能卡SIM中,该卡可在
任何移动台上使用。
在2G的MS中,MS由ME与SIM卡组成;在3G的UE
中,UE由ME、SIM以及USIM组成。
其中,ME是一个裸的终端,通过它可
以完成与基站子系统之间的空中接口的交互,SIM存储的是2G用户的签约数
据,USIM是3G用户的签约数据。
3G通过多模UE,可以使UE在3G与2G
网络之间漫游与切换。
1.2.3 网络接口
1.Mc接口
Mc为(G)MSC Server和MGW之间的接口,有如下特点:
完全遵从H.248 标准;
存在支持不同呼叫模型的灵活的连接处理以及使H.323用户使用不受限制的不
同媒体的处理;
开放的结构支持该接口的包定义和定义的扩充;
MGW物理节点资源的动态共享,一个物理的MGW 可以分割成多个分离的逻
辑MGW;
第1章TD-SCDMA网络结构
根据H.248协议实现在MGW控制的承载和管理资源之间动态的传输资源共
享;
支持移动特定的功能,如SRNS重定位/切换等。
2.Nb接口
Nb接口为MGW之间的接口,该接口上实现承载控制和传输功能。
该接口上的用户数据的传输可以是RTP/UDP/IP 或AAL2 。
3.Nc接口
Nc接口为MSC Server和GMSC Server之间的接口,在该接口上网络到网络之
间的呼叫控制被执行。
该接口可以采用BICC协议实现。
1.2.4 R4阶段小结
R4和R99的区别主要在核心网电路域。
在R99中,电路域的网元包括(G)MSC/VLR;
在R4中,电路域的网元包括(G)MSC Server、MGW、T-SGW、R-SGW。
其中:
(G)MSC Server和MGW都是由(G)MSC/VLR演变而来,(G)MSC/VLR的接入、
传输与业务处理部分演变为MGW,(G)MSC/VLR的信令处理、呼叫控制演变为(G)
MSC Server,也就是说在R4中,业务流和控制流的处理是互相独立的。
由于R4的电路域采用IP传输,相应地也增加了IP信令网关(T-SGW、R-SGW),由
它们完成R4核心网和其它网络互通时IP信令和其它信令的转换。
1.3 基于R5的UMTS网络
1.3.1 概述
1.网络结构
核心网原理及关键技术
图 1.3-1 R5基本网络结构
R5阶段的UMTS基本网络的结构如图所示,基本网络的网元实体继承了R4
的定义,没有变化,不同的是网元功能有所增强。
由于增加了IP多媒体子系
统,基本网络和IM多媒体子系统间也增加了相应的接口。
从上面的基本网络图来看,可以看出到R5阶段,要求BSC提供Iu-CS接口和
Iu-PS接口。
这是R5网络和R4以及R99网络的一个主要不同。
另外,到R5
阶段,增加了HSS实体替代HLR,HSS实体在功能上比HLR强,支持IP多
媒体子系统。
第1章TD-SCDMA网络结构2.增加的接口
●BSS和CN之间的Iu-CS接口
该接口的定义参照UMTS的25.41x-系列规范定制。
该接口用于传送BSS管理、
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相关信息,接口功能与RNS与CN之间的接口Iu-CS完
全相同。
●BSS和CN之间的Iu-PS接口
该接口的定义参照UMTS的25.41x-系列规范定制。
该接口用于进行包数据传
输、传送移动性管理相关信息,接口功能与RNS与CN之间的接口Iu-PS完全
相同。
1.3.2 网元实体
当不需要区分CS域实体和IP 多媒体子系统实体时,MGW的概念用于R4 CS域。
当
需要区分时,CS-MGW用来定义CS域的媒体网关,IM-MGW用来定义IP多媒体网
关。
在R5阶段,无线接入网络从实体方面看,没有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的变化思想是对
无线部分进行IP化,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IP网络。
核心网络在R5阶段,除了在基本网络结构上有如上的变化外,重要的是引入了IP多
媒体子系统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实体。
即形成了一个以CSCF为核心的IMS
系统,目的将在IP网络上完全实现语音、数据和图像等多种媒体流的传输。
IP多媒体子系统包含了提供IP多媒体业务的所有相关实体,如下图所示,IMS包括
CSCF、BGCF、MGCF、IM-MGW、HSS、MRF等相关网络实体。
如下:
核心网原理及关键技术
IP Multimedia Legacy m obile
图 1.3-2 IP多媒体子系统
呼叫状态控制功能CSCF (Call State Control Function):CSCF可以作为代理CSCF
(P-CSCF)、服务CSCF (S-CSCF)或询问CSCF (I-CSCF)使用。
P-CSCF是UE接入IM
系统的第一个接触点;S-CSCF实际上处理网络会话状态;I-CSCF是询问网络的接入
点。
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 (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MGCF包括IM-MGW内
媒体信道的连接控制的呼叫状态的控制部分、与CSCF通信、根据路由号码选择CSCF、
在ISUP和IM子系统呼叫控制协议之间执行协议转换、MGCF接收到的带外信息可
以前转给CSCF/IM-MGW等。
IM-MGW (IP Multimedia - Media Gateway Function):IM-MGW可以终结来自电路交换
网络的承载信道和来自分组交换网的媒体流。
IM-MGW可以支持媒体转换、承载控制
和有效载荷处理,它可以针对资源控制与MGCF交互,可以使用和处理资源(回波补
偿设备),可以存在编解码器等。
.
第1章TD-SCDMA网络结构
多媒体资源功能控制器MRFC (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Controller):MRFC:控制
MRFP内的媒体流资源、来自AS和S-CSCF的信息解释和相应的MRFP控制、产生
CDR。
多媒体资源功能处理MRFP (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 Processor):MRFP完成Gi
接口承载控制、通过MRFC控制可提供的资源、混合接入媒体流、媒体流资源、媒体
流处理等。
BGCF (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如果BGCF选择的中继发生在同一网络,
那么BGCF选择一个负责与PSTN交互的MGCF。
如果中继发生在另外一个网络,
BGCF将前转相关信令给相应网络的一个BGCF或一个MGCF,这由另外一个网络的
运营者来配置。
BGCF可以利用从其他协议接收到的信息或利用运营者输入的信息,
以选择哪一个网络进行中继。
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功能在HLR的基础上功能
更加强大、支持更多的接口,可以处理更多的用户信息。
HSS的功能包括IP 多媒体
功能、PS域必须的HLR功能、CS域必须的HLR功能等。
1.3.3 相关接口(参考点)
R5阶段的网络接口在R99、R4基础上增加的重要接口主要是由于引入了IMS的概念
后,所带来接口上的变化。
IP多媒体子系统提供相关接口有Mj、Mk、Mm、Mg、Mc、
Mw、Mr、Cx等,如下:
HSS – CSCF参考点(Cx 参考点):
Cx 参考点支持CSCF和HSS之间的信息传输,请求信息的主要过程如下:
服务CSCF分配相关过程;
从HSS到CSCF的路由信息恢复相关过程;
经由CSCF的UE-HSS信息隧道传输相关过程。
CSCF – UE参考点(Gm 参考点):
UE通过该接口与CSCF联系。
通过该接口实现在CSCF登记、呼叫始发与终接、补
充业务控制等。
Gm 参考点支持UE和服务CSCF之间的信息传输,包括服务CSCF
登记相关过程、用户向服务CSCF请求业务相关过程、应用/业务的鉴权相关过程、拜
访网络中CSCF请求CN资源的相关过程。
MGCF – IM-MGW参考点(Mc 参考点)
核心网原理及关键技术
完全遵从H.248标准,目前制定工作在ITU-T G16工作组进行,与IETF MEGACO WG
工作组相关;存在支持不同呼叫模型的灵活连接处理以及使H.323用户使用不受限制
的不同媒体的处理;开放的结构支持该接口的包定义和定义的扩充;MGW物理节点
资源的动态共享,一个物理的MGW可以分割成多个分离的逻辑MGW;根据H.248
协议实现在MGW控制的承载和管理资源之间动态的传输资源共享;支持移动特定的
功能,如SRNS重定位/切换等。
MGCF – CSCF参考点(Mg参考点):Mg 参考点基于外部网络定制,如SIP。
CSCF –多媒体IP 网络参考点(Mm参考点) :这是一个CSCF和IP网络之间的IP接
口,该接口用于从另一个V oIP呼叫控制服务器或终端接收的呼叫请求。
CSCF - MRFC参考点(Mr参考点):该参考点用于S-CSCF和MRFC的交互,接口协
议使用SIP。
MRFC –MRFP参考点(Mp参考点):通过Mp参考点,MRFC控制MRF提供的媒体
流资源,该参考点的特征完全遵从H.248标准,并是一个开放的接口。
CSCF – CSCF参考点(Mw参考点):询问CSCF和服务CSCF之间的信息通过该接口。
CSCF –BGCF参考点(Mi参考点):通过该参考点,服务CSCF前转会话到BGCF以
达到与PSTN交换的功能。
Mi参考点基于SIP协议。
BGCF – MGCF之间的参考点(Mj参考点):该参考点允许BGCF前转相关信令到MGCF
以完成与PSTN网络的交互。
Mj参考点基于SIP协议。
BGCF – BGCF之间的参考点(Mk参考点):该参考点允许BGCF前转相关信令到另外
一个BGCF。
Mk参考点基于SIP协议。
1.3.4 R5阶段小结
R5阶段实际上考虑的是如何在全网上实现IP,在核心网侧主要的变化是引入了IMS
(IP多媒体子系统)的概念,而移动多媒体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一个最主要的特点之一。
目前3GP R5阶段的版本标准化已完成,逐步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