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测试题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B.氯化钠C.泥土D.乳胶漆
2.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C.硝酸铵D.蔗糖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C.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D.溶质都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4.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B.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盐酸能洗去暖水瓶内壁的水垢D.酒精能洗涤瓷砖上的水锈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6.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A.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B.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C.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D.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
7.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沸腾时有气泡逸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气泡
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逸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8.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①加入CaO②加入Ca(OH)2③升高温度④降低温度
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9.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20℃40℃
水109g129g
酒精17.3g40g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40g NaOH溶解在100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1.潍坊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氯化钠占整个海洋盐类的80%以上。
下列有关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钾
B.取出部分上层溶液,可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
C.可用水鉴别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D.将1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0%,所用的仪器只有烧杯、量筒、玻璃棒
12.有100g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提示:盐酸易挥发)()
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B.与200g25%的盐酸混合
C.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D.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13.下列实验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C.向一杯接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14.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电解水的原理均可表示为:2H
2O2H2↑+O2↑。
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B.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
C.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D.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15.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澄清石灰水:_________;(2)硫酸铜溶液:_________;(3)碘酒_________;(4)医用消毒酒精:_________。
16.用“饱和”和“不饱和”填空。
(1)把硝酸钾晶体放到硝酸钾溶液里,晶体减少,则原硝酸钾溶液为_________溶液。
(2)将常温下配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80℃,则变成_________溶液。
(3)在10℃时,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晶体,则该溶液为硝酸钾的_________溶液。
(4)将50℃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到10℃,则溶液变为硝酸钾的_________溶液。
(5)在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水,则溶液变为硝酸钾的_________溶液。
17.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10********
NH4Cl溶解度/g29.433.337.241.445.850.4
NaCl溶解度/g35.735.836.036.336.637.0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______。
(2)20℃时,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______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_之间。
(3)向烧杯中加100g水和50.0g氯化铵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______g。
18.实验室需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g,主要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_____。
在量取水的过程中,某同学仰视读数,会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含义是_________。
(2)t2℃时,将15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
(3)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20.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
液。
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4)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l 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配制时应选用_______mL的量筒量取水(填“10”或“50”)。
评卷人得分
三、简答题
2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34g KCl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_____。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有关。
此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_____条件有关。
(3)在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_____;用X固体代替NaOH重复上述操作,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_____(填化学式)。
评卷人得分
四、实验题
22.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
(2)①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②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_____。
(3)t1℃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写两种方法)。
评卷人得分
五、科学探究题
23.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_____℃。
Ⅴ.(实验结论)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下同)。
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 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_____。
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
若物质c为NaOH,则U形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若U形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为_____ (填序号)。
①CaO②NH4NO3③浓H2SO4
评卷人得分
六、计算题
24.实验室保存的一瓶浓盐酸,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你根据标签上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瓶内浓盐酸的质量是_____。
(2)用5mL该浓盐酸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_____。
(3)实验室有10mL和100mL两种规格的量筒,要量取5mL浓盐酸,用10mL比用100mL 量筒误差小的原因是_____。
25.某化学兴趣小组取部分变质的Ca(OH)2(含杂质CaCO3)样品4.0g投入200.0g水中,充分搅拌,通入足量CO2,溶液质量与反应的CO2质量的关系如“题25图”所示.则:
(l)以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_______g;
(2)4.0g样品中杂质CaCO3的质量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通入m3gCO2时,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0.1%)。
若所取样品中的Ca(OH)2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_______(填“有”、“没有”)影响。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的形式相互混合,因没有阻挡光线的微粒,所以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
面粉、泥土、乳胶漆和水混合否不能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不是溶液;氯化钠和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选B 2.A
【解析】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蔗糖、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水温降低。
故选A。
3.B
【解析】
A、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错误;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正确;
C、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液体,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错误;D、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错误。
故选B。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汽油能溶解油污,利用溶解原理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洗洁精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盐酸能洗去暖水瓶内壁的水垢,故选项说法正确;
D、瓷砖上的水锈是由附着瓷砖上水蒸发后形成的,主要为碳酸钙等,这些物质不能溶于酒精也不与酒精发生反应,不能用酒精洗涤瓷砖上的水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C
【解析】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正确;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正确;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错误;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正确。
故选C。
6.A
【解析】
试题分析: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需要的仪器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A.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符合要求;B.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中,托盘天平没有必要;C.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中玻璃棒不必使用;D.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中漏斗不必使用;故选A
考点:溶液的配制所需仪器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关系来解答。
A、水在烧开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会由于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而溢出,故此选项能够说明,不符合题意;
B、阳光充足水温升高,原来溶解在水中的气体由于溶解度变小而冒出并形成小气泡,故此选项能够说明,不符合题意;
C、启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是由于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此选项不能够说明,符合题意;
D、夏季黄昏天气闷热,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水中氧气量变少,鱼银缺氧而浮于水面,故此选项能够说明,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可以简记为4个字,即“温反压正”。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①加入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②加入氢氧化钙,使溶液中的溶质增多。
①②均能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
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故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还可以采取③升高温度的方法。
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正确选项是C。
9.D
【解析】
【详解】
A、溶剂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温度不同,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也不同,所以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故A说法正确;
B、在室温下,物质溶解度大于10g
为易溶物质,由表中数值可知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故B说法正确;C、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刚好达到饱和,
故C说法正确;D、4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29g,20℃NaOH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109g,所以差值是20g;4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20℃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17.3g,差值是22.7g,所以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少,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0.D
【解析】
【详解】
A、t2℃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t1℃时,向50g水中加入甲可得80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g正确,因为该温度下50g水溶解了30g溶质,那么100g是就恰好溶解60g溶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
11.C
【解析】
【详解】
A、一定温度下,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其它物质,室温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还能再溶解氯化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部分上层溶液,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可以用水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所用的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
【详解】
A、溶液具有均一性,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将100g10%的盐酸与200g25%的盐酸混合时,溶质质量分数=100H10%+200H25%
100r200×100%=20%,
该选项说法正确;C、设加入溶质质量为x,100H10%+
100r×100%=20%,x=12.5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掉溶剂的同时,溶质也会挥发,故选项采用的方法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溶质,或恒温蒸发一定量的溶剂,或和其它一定量的溶液混合。
13.D
【解析】
【详解】
A、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变为一定值,故A错误;
B、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变为一定值,故B错误;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的质量减少,且反应放出热量,当恢复到反应前的温度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可能增加,也又可能减小,也有可能不变,所以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变化情况,故C错误;
D、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会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后不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所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14.B
【解析】
【详解】
A、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溶液质量减少,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A错误;
B、水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减少,溶液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减少,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钠元素质量不变,故C错误;
D、氢氧化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1:16,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因此水电解后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15.Ca(OH)2CuSO4I2CH3CH2OH
【解析】
【详解】
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是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碘酒溶液中溶质是碘,化学式为:I2;
医用消毒酒精中溶质是酒精,化学式为CH3CH2OH。
16.不饱和不饱和饱和饱和不饱和
【解析】
【详解】
(1)把硝酸钾晶体放到硝酸钾溶液里,晶体减少,说明原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则原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常温下配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80℃,则变为不饱和溶液;
(3)在10℃时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晶体,则该溶液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50℃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变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5)在20℃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水,则溶液变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17.NH4Cl36g10~20℃12.8g
【解析】
试题分析:(1)据表格数据分析,溶解度随温度差距较大的是氯化铵;(2)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水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据表格可知20℃时只能溶解氯化钠36.0g;10℃至20℃之间,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有可能相等;(3)据表格数据,50℃时,溶解度为50.4,g 说明此事50.0g氯化铵完全溶解,20℃溶解度为37.2g说明此时100g水只能溶解37.2g氯化铵,则析出50.0g-37.2g=12.8g氯化铵。
考点:溶解度
18.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加速溶解偏小
【解析】
【详解】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以加快氢氧化钠溶解速率的作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9.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60g降温结晶B>A>C
【解析】
⑴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P点含义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⑵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t2℃时,将15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是10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60g;⑶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降温时会结晶析出,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降温时几乎不析出,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4)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3℃时,将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B都析出晶体得t1℃时的饱和溶液,t1℃时,B的溶解度比A的大,降温时C的溶解度变大,溶质不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3℃时C的溶解度比A t1℃,时的溶解度小,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20.5玻璃棒D2550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50g×10%=5g;
(2)配制溶液时还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3)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砝码放在右盘,氢氧化钠放在左边,故操作错误;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会腐蚀纸,应该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操作错误;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溶解,而不能在量筒内溶解,故操作错误;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故操作正确;(4)设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
x×20%=5g,x=25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25g=25g,相当于25mL的水,因此选择50mL的量筒量取。
21.34g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外界的温度发热NH4NO3
【解析】
【详解】
(1)20°C时,34g KCl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34g;
(2)相同条件下,碘难溶于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说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性质有关;此外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的温度有关;
(3)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有能量的变化: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要放出热量,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变热(或发烫或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时要吸热,则试管外壁变冷。
22.A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A>CC增加溶质降低温度
【解析】
【详解】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在t1℃时,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A析出的固体最多;X可能是C,因为镁条和盐酸反应放热,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3)t2℃时,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升高温度、加入C物质、减少溶剂。
23.99降低溶液的温度升高低于②
【解析】
【详解】
Ⅳ.【实验探究】由图中的条件可知: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Ⅴ.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下降;
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升高;
Ⅵ.若物质c为NaOH,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装置内的气压升高,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低于右边液面;若U型管内的液面位置变化与之相反,则物质c溶于水吸热,①CaO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②NH4NO3溶于水吸热,③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4.595g22.02g10mL量筒比100mL量筒的分度值小
【解析】
【详解】
(1)根据公式m=ρ×v=1.19g/L×500mL=595g;
(2)加水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是10%的盐酸的质量为x,根据公式可得:5mL×1.19g/L×37%=x×10%,解得x=22g;
(3)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10mL量筒量取5mL浓盐酸,量程较小,读数误差的百分比较小,同时残留在量筒壁上的浓盐酸的量较少,造成误差较小。
25.2.2g0.3g 4.2%没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解析】
(l)由图可知以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2.2g;
(2)设4.0g样品中杂质CaCO3的质量为x
Ca(OH)2+CO2=CaCO3↓+H2O
7444100
X 2.2g y
74/x=44/2.2g x=3.7g4.0g样品中杂质CaCO3的质量为4.0g-3.7g=0.3g
100/y=44/2.2g y=5g
(3)CaCO3↓+H2O+CO2=Ca(HCO3)2
10044162
5.3g m n
100/5.3g=44/m=162/n
M=2.332g n=8.586g
8.586÷(4g+2.2g+2.332g+200g)×100%≈4.2%
若所取样品中的Ca(OH)2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原因是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