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驱遣我们的想象导学案连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遣我们的想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能够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会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核心概念,梳理概念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方法,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培养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回答得都不错。

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欣赏文艺作品要抓住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想象力。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说说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
三.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②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③就读者的方面说,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④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2.综合上述观点,结合文题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中心观点。

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四.细读感悟
1.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

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2. 阅读第5—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

作者通过
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3.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五.写法探究
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艺观,它们或有十分深刻的内蕴,或有写作值得借鉴的实用价值,请阅读下面几句,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①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任何一篇文艺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来的,但是这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顺序的结合,具有文本表现中的一般技法,既表现了内容也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这样的文章绝不可能随意拼凑,须由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地创造,而在完成时又符合自然的特点。

②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见”字也可理解为见识、见解,没有思考与见解,纵然下笔也只能写就平庸文章,难见深度;
“感”是体悟与情感,倘若下笔无情感寄寓其中,写出来的文字必是冷冰冰的。

这也提示了我们在写作之前要学会多观察,多积累;同时要多思考,多感悟,这样才能写出优秀文章。

③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浓烈。

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此道理。

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感,必须通过想象还原形象的描述,进而去体
味。

六.扩展延伸
文章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论证了想象力于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你能在读过的诗或散文中,再举一个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吗?
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段描述父亲攀爬月台背影的文字,能因我们的想象力变得更生动。

他的身子微胖,我们可以想象两手上攀时定费了不少劲,甚至青筋凸起;还是因为胖,我们可以想象腿并不是缩了一次,而似是挣扎缩了好几次;更是因为想象,身子微微一倾,这形象便如拍照一般在脑中定格。

有了想象中还原的这一幕,父亲的形象真切起来,切实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叶圣陶先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我们送来了解读文艺作品的法宝----想象。

请同学们拿好法宝,多多踏上美妙的阅读之路吧!
同时想象也为我们打开了艺术欣赏大门,让我们不止看到了眼前的生活,还看见了诗意和远方!
板书设计
作者与读者关系:作者——(写文字)——所感所想——(读文字)——读者
读者如何欣赏文艺作品:读者——(读)文字——(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教学反思:
本文思路清晰,观点易于把握,可作为一般议论文进行教学;此外,对于学生赏析阅读有很强的实用可取之处性。

因此,教学过程中分别设了赏析内蕴深刻的语句及按文章思路进行延伸赏析两个栏目,有助于培养学生赏析文艺作品的能力。

如何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来鉴赏文艺作品,于理论不足之处比较好呈现,于实践较难,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延伸设计难度过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