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
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全
部属于新能源的是一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海洋能⑥地热能⑦风能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④⑤⑥
D .除①②外
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浓H 2SO 4 稀释
④固体NaOH 溶于水 ⑤ H 2 在 Cl 2中燃烧 ⑥食物腐败
A .②⑤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④⑤⑥
3.下图为H 2与O 2反应生成H 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1 mol H 2分子断键需要吸收436 kJ 的能量
B . H 2(g)+1/2O 2(g)=H 2O(g) ΔH =-241.8 kJ/mol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比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 4.某温度下,在一恒容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 2+3H 2 2NH 3,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①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②单位时间内,有3molH 2反应,同时有2molNH 3生成 ③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有1molN 2生成,同时有2molNH 3生成 ⑤用N 2、H 2、NH 3表示的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为1∶3∶2 ⑥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A .①④⑥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①②⑥ 5.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叙述正确的是 A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 kJ/mol ,则水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 2O(l)=2H 2(g)+O 2(g)△H= +285.5 kJ/mol B . l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时放出890 kJ 热量,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 4(g)+O 2(g)= CO 2(g)+H 2O(l) △H=-445 kJ/mol C .己知2C(s)+O 2(g)=2CO(g) △H =-221kJ·mol -1,则C(S)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 D . HF 与NaOH 溶液反应:H +(aq)+OH -(aq)=H 2O(l) △H=-57.3 kJ/mol 6.已知: ①H 2(g)+ O 2(g) H 2O(g);ΔH 1= a kJ·mol -1 ②2H 2(g)+O 2(g) 2H 2O(g)
;ΔH 2= b kJ·mol -1 ③H 2(g)+ O 2(g)H 2O(l);ΔH 3= c kJ·mol -1 ④2H 2(g)+O 2(g)2H 2O(l);ΔH 4= d kJ·mol -1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 c<a <0 B . b>a > 0 C . 2a=d <0 D . 2c=d >0 7.对于反应4NH 3+5O 2=4NO +6H 2O ,下列为4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A .v (NH 3)=0.2 mol·L -1·s -1 B .v (O 2)= 14 mol·L -1·min -1 C .v (H 2O)=0.25 mol·L -1·s -1 D .v (NO)=9 mol·L -1·min -1
此卷只
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
号
考
场号
座
位
号
8.(题文)反应2NO2(g) N2O4(g) ΔH<0;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
积分数随体系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T2 > T1,P2 > P1
B.B、C两点的反应速率:B > C
C.A点的气体颜色比B点的深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 < C
二、填空题
9.对于反应2X(g) +Y(g) 3Z(g),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Z 的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升高温度:____________;
(2)增大压强:____________;
(3)增大容器容积:______________;
(4)加入X :______________;
(5)加入Y :______________;
(6)压缩体积: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0.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 下,1g液态乙醇燃烧生成CO2 和液态水时放热29.7 kJ。
则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N-H 键,1mol N≡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 kJ、391 kJ、946 kJ,则N2与H2 反应生成NH3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①P4(白磷,s)+5O2(g)=P4O10(s)ΔH =-2983.2 kJ/mol②P(红磷,s)+5/4O2(g)=1/4 P4O10(s)ΔH =-738.5 kJ/mol,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状况下,能量较低的是_____________。
(4)③C(s)+O2(g) =CO(g)ΔH =-110.5 kJ·mol-1,④C(s) +O2(g) =CO2(g)ΔH =-393.5 kJ·mol-1,则燃烧36g C(s)生成CO2,放出的热量为____。
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11.(题文)某温度下,在2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反应在t1min 时到达平衡,如图所示:
⑴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___________。
③在t1min时,该反应达到了__________状态,下列可作为判断反应已达到该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B.X、Y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C.生成3mol Y 的同时生成1mol Z D.生成1mol Z 的同时生成2mol X
⑵①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NH3 、H2 、N2 ,且已知1mol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 kJ的热量,则由H2、N2 合成NH3 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乙两位同学讨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甲说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乙说反应中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你认为他们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同学。
四、实验题
12.用50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实验装置,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口不盖硬纸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55mL 0.50 mol/L盐酸与55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 (填“相等、不相等”)。
(5)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若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18-2019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
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化学答案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天然气是传统能源,不是新能源,①错误;②煤是传统能源,不是新能源,②错误;③核能在使用时会对环境产生污染,③错误;④石油是传统能源,不是新能源,④错误;⑤海洋能⑥地热能⑦风能⑧氢能均属于新能源,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
答案选B。
考点:新能源的判断
2.A
【解析】
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都是放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
①③④不是化学变化,其中①和④是吸热过程,③是放热过程,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都是放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
3.D
【解析】
【详解】
A. 根据示意图可知1 mol H2分子断键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A正确;
B. 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因此H2(g)+1/2O2(g)=H2O(g)的反应热ΔH=436 kJ/mol+1/2×498 kJ/mol-2×463.4 kJ/mol=-241.8 kJ/mol,B正确;
C. 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正确;
D. 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比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D错误。
答案选D。
4.A
【解析】
试题分析:①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则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②反应掉H2代表正反应速率,生成NH3代表正反应速率,无法说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错误;③气体的质量和容积均不变,则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④生成N2代表逆反应速率,生成NH3代表正反应速率,“有1molN2生成,同时有2molNH3生成”说明用N2表示的逆反应速率与用NH3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1:3,即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由此可以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正确;⑤不论该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用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比一定为1:3:2,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错误;⑥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总质量都不会发生变化,但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因此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答案选A。
【考点定位】考查平衡状态判断
【名师点晴】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5.B
【解析】
试题分析:A、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应该是2H2O(1)=2H2(g)+O2(g)△H=+571kJ/mo1,A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正确;C、C的燃烧热指的是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CO2,C错误;D、H+(aq)+OH—(aq)=H2O(1)△H=一57.3kJ/mol指的是强酸和强碱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HF是弱酸,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判断
【名师点晴】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观察点:“一观察”:化学原理是否正确,如燃烧热和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否符合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二观察”:状态是否标明;“三观察”:反应热ΔH的符号和单位是否正确;“四观察”:反应热的数值与物质的系数是否对应。
6.A
【解析】
【分析】
比较焓变的大小,注意正负号,放热反应:△H<0,吸热反应:△H>0。
【详解】
氢气与氧气反应是放热反应,△H<0,即a、b、c、d都小于0,A、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是放热过程,即c<a<0,故A正确;B、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2a=b,因此有b<a<0,故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得出d<2a<0,故C错误;D、2c=d<0,故D错误。
【点睛】
本题易错知识是焓变是有正负号的,放热反应的焓变是负数,因此比较放热反应的焓变大小时,焓变绝对值越大,则焓变越小。
7.A
【解析】
反应速率与对应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0. 2÷4=0.05;
B、(14÷60)÷5=0.047;
C、0.25÷6=0.042;
D、(9÷60)÷4=0.0375,显然A 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比较,利用比值法或转化为同种物质的速率均可比较反应的快慢,但比较法较快,注意单位要统一,题目难度不大。
8.B
【解析】
试题分析:A.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T2 > T1,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减小,则P2 > P1,故A正确;B.B点压强小于C两点,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B错误;C.在恒压条件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A点的气体颜色比B点的深,故C正确;D.A、C两点是恒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D正确;答案为B。
【考点定位】考查平衡的图像分析,涉及温度和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名师点晴】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技巧:①紧扣特征,弄清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与反应等。
②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
③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④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9.增大增大减小增大增大增大
【解析】
【详解】
(1)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即生成Z的速率增大;(2)组分都是气体,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即生成Z的速率增大;(3)增大容器的体积,组分的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即生成Z的速率减小;(4)加入X,增加反应物浓度,加快反应速率,即生成Z的速率增大;(5)加入Y,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即生成Z的速率增大;(6)压缩体积,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即生成Z的速率增大。
10.C2H5OH(l)+3O2(g)=2CO2(g)+3H2O(l) ΔH=–1366.2kJ·mol-1 N2(g)+3H2(g) = 2NH3(g) ΔH=-92kJ·mol-1P4(白磷,s)=4 P(红磷,s)ΔH=-29.2 kJ/mol红磷1180.5kJCO(g)+O2(g)=CO2(g) ΔH =-283.0kJ·mol-1
【解析】
【详解】
(1)46g乙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46×29.7/1kJ=1366.2kJ,即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 △H=-1366.2kJ·mol-1;(2)根据△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946+3×436-6×391)kJ·mol-1=-92kJ·mol-1,合成氨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92kJ·mol-1;(3)①-4×②得出△H=(-2983.2+
4×738.5)kJ·mol-1=-29.2kJ·mol-1,即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P4(白磷,s)=4P(红磷,s)△H=-29.2kJ·mol -1;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即红磷相对白磷稳定;(4)根据④,燃烧36gC生成CO
2
放出的热量为36×393.5/12kJ=1180.5kJ;④-③得出:CO(g)+1/2O2(g)=CO2(g) △H=-283.5kJ·mol-1。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1),学生往往没有注意到让写出的是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可燃物系数为1,即只能写成C2H5OH(l)+3O2(g)=2CO2(g)+3H2O(l) △H=-1366.2kJ·mol-1,有些学生不注意这点。
11.2X3Y+Z0.0675平衡BDN2(g)+3H2(g) 2NH3(g) △H= -92kJ / mol乙
【解析】
【详解】
(1)①根据图像,X为反应物,Y和Z为生成物,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因此该反应方程式为2X3Y+Z;②达到平衡时c(X)=1.6/2mol·L-1=0.8mol·L-1,c(Y)=1.2/2mol·L -1=0.6mol·L-1,c(Z)=0.4/2mol·L-1=0.2mol·L-1,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0.2×0.63/0.82=0.0675;
③根据图像,在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A、没有指明反应速率的方向,故A错误;B、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故B正确;C、反应都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错误;
D、生成1molZ,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生成2molX,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且生成量比值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