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三化学综合测试卷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泗阳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三化学综合测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
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
2.通过复习总结,你认为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是( )
A.氧化物不可能是还原产物,只可能是氧化产物
B.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C.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中都一定存在化学键
D.原子晶体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高,分子晶体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C.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
D.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4.下列叙述从化学角度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被蜜蜂蛰咬后,可涂抹稀氨水或小苏打溶液减轻疼痛
B.HgCl2的稀溶液可用于手术器械消毒,原因是可使蛋白质凝固
C.燃料煤脱硫后使用,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氟利昂(CCl2F2)或NO x都可破坏臭氧层,而导致“温室效应”
5.向含1mol HCl和1mol 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1 mol·L-1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V)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6.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7.第三周期元素R,它的原子核外最外层上达到饱和所需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正整数倍,则关
于R的正确判断是
A.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R的氧化物都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B.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C.R的单质在固态时均属于分子晶体
D.R的气态氢化物在常温下都能稳定存在
8.下列变化或数据与氢键无关的是
A.甲酸蒸气的密度在373K时为1.335g·L-1,在293K时为2.5 g·L-1
B.氨分子与水分子形成一水合氨
C.丙酮在己烷和三氟甲烷中易溶解,其中在三氟甲烷中溶解时的热效应较大
D.SbH3的沸点比PH3高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第9-14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
9.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Na+、HCO3—、NO3—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D.Ag+、K+、NO3—、Na+
10.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
...发生的是
A.3Cl2 + 6FeI2 == 2FeCl3 + 4FeI3B.Cl2 + FeI2 == FeCl2 + I2
C.Co2O3 + 6HCl == 2CoCl3 + 3H2O D.2Fe3+ + 2I— == 2Fe2+ + I2
11.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Al3+ + 4OH— == AlO2— + 2H2O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CO2 + H2O + 2C6H5O—→2C6H5OH + CO32—
C.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溶液:HCO3— + HAc == Ac— + CO2↑+ H2O
D.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Fe2+ + 2Br— + 2Cl2 == Fe3+ + Br2 + 4Cl—
12.一定温度下,氢氧化镁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c(Mg2+) • [c(OH-)]2=K sp,其中
K sp为常数,称为该温度下Mg(OH)2的溶度积常数。
试推断氢氧化镁在下列物质中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0.1mol·L1-AlCl3溶液②0.1mol·L1-NH4Cl溶液
③0.1mol·L1-KCl溶液④0.1mol·L1-KAlO2溶液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①④②D.④①③②13.将1.12gFe粉加入2mol·L—1FeCl3溶液25 ml中,充分反应后其结果是
A.Fe有剩余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
C.Fe2+和Fe3+物质的量之化为6:1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 14.将Cu片放入0.1mol/L 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为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2 B.3:5 C.4:3 D.3:4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
15.(10分) 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
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Br 2;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Fe 3+ (1)现提供以下试剂:
A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C .四氯化碳
D .硫氰化钾溶液
请你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 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2)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来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 理由是:
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写出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时的离子方程式: 16.(6分)某同学用如图一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 2、SO 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 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 2没有能看到浑浊现象。
经过思考分析后,该同学改用图二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缓慢地将气体一个气泡一个气泡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 2产生现象明显比通入CO 2快。
⑴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一装置实验时,通入SO 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用图二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 2或SO 2,SO 2
产生浑浊、澄清的现象比CO 2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图一进行SO 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从安全角度考虑装置应做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4分)A 、B 、C 、D 、E 5瓶透明溶液,分别是HCl 、BaCl 2、
NaHSO 4、Na 2CO 3和AgNO 3中的一种。
已知: ①A 与B 反应有气体生成 ②B 与C 反应有沉淀生成 ③C 与D 反应有沉淀生成 ④D 与E 反应有沉淀生成
⑤A 与E 反应有气体生成 ⑥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
请填空:
(1)在②和③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A 是 ,B 是 ,C 是 ,D 是 ,E 是 。
图一
图二
(3)A与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8.(16分)单质A在适宜条件下有如图所示的一系列转化,其中F是一种红褐色物质。
试解答下列各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过程
B+H2SO4→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露置在空气中转化为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G可能是_________或_________;每生成1molE同时生成与其对应H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或_________mol。
19.(6分)在常温下的真空密闭容器中放入1.56gNa2O2,然后通入O2,再通入C2H6用电火花不断引爆,直至反应完全,恢复至原温度,此时容器内压强近似为零,且生成物中无酸式盐。
试解答下列问题:
⑴求通入O2和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
⑵通入O2的质量最多不能超过多少克?
20.(2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铝热反应实验展开研究。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中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Ⅰ⑴某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
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
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
答: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⑵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
该实验所用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下列试剂中最好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B.稀硫酸C.稀硝酸D.氢氧化钠溶液
Ⅱ.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
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
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述的熔融物与一定量很稀的硝
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
在反应结束
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此阶段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DE段,沉淀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则此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现象说明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结合OH-的能力比_______强(填离子符号)。
⑶B与A的差值为_________mol。
⑷B点对应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C点对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_mL
周练十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A D D C A D
题号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AC AC A BC D
15、(10
(2)不可以,因为Br2和Fe都能把I氧化成I2(2分)
Fe2+;(1分) 2 Fe2+ + 4 Br- + 3Cl2 === 2 Fe3+ +2 Br2 + 6Cl- (2分)
16、(6分)⑴两者反应时直接生成了酸式盐而看不到沉淀(2分)
⑵SO2溶解度大,且对应的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通入的SO2与石灰水反应快(2分) ⑶
增加尾气吸收装置(2分)
17.(14分)(1)AgCl(1分)
(2)A:Na2CO3B:HCl C:AgNO3D:BaCl2E:NaHSO4
(3)2H++CO32-===CO2+H2O↑
18.(16分)(1)Fe Fe3O4
(2)Fe3O4+4H2SO4= Fe2(SO4)3+FeSO4+4H2O
4Fe(OH)2+O 2+H 2O==4Fe(OH)3↓ (3) H 2O Al 2O 3
21 4
3 19.(6分)⑴1:1≤n(O 2):n(C 2H 6)≤2.5:1
⑵ 0.8g
20.(20分)
Ⅰ⑴合理 (1分)
⑵NaOH 溶液 2Al +2OH —
+2H 2O =2AlO 2—
+3H 2↑ ⑶B ( 1分)
Ⅱ⑴H +
+OH -
=H 2O ⑵ NH 4+
+OH -
=NH 3·H 2O Al 3+
、Fe 3+
、 H +
, NH 4+
;
⑶0.008 ⑷0.032mol 7mL
周练十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A D D C A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AC
AC
A
BC
D
15、(10
(2)不可以,因为Br 2和Fe 都能把I 氧化成I 2(2分)
Fe 2+;(1分) 2 Fe 2+ + 4 Br - + 3Cl 2 === 2 Fe 3+ +2 Br 2 + 6Cl - (2分)
16、(6分)⑴两者反应时直接生成了酸式盐而看不到沉淀(2分)
⑵SO 2溶解度大,且对应的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通入的SO 2与石灰水反应快(2分) ⑶增加尾气吸收装置(2分) 17.(14分)(1)AgCl(1分)
(2)A :Na 2CO 3 B :HCl C :AgNO 3 D :BaCl 2 E :NaHSO 4 (3)2H ++CO 32-
===CO 2+H 2O↑
18.(16分)(1)Fe Fe 3O 4
(2)Fe 3O 4+4H 2SO 4= Fe 2(SO 4)3+FeSO 4+4H 2O 4Fe(OH)2+O 2+H 2O==4Fe(OH)3↓ (3) H 2O Al 2O 3
21 4
3
19.(6分)⑴1:1≤n(O 2):n(C 2H 6)≤2.5:1
⑵ 0.8g
20.(20分)
Ⅰ⑴合理 (1分)
⑵NaOH 溶液 2Al +2OH —
+2H 2O =2AlO 2—
+3H 2↑ ⑶B ( 1分)
Ⅱ⑴H +
+OH -
=H 2O ⑵ NH 4+
+OH -
=NH 3·H 2O Al 3+
、Fe 3+
、 H +
, NH 4+
;
⑶0.008 ⑷0.032mol 7mL
化学周练答卷纸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10分)
(1)
(2)
理由是:
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离子方程式:
16.(6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4分)
(1)。
(2)A是,B是,C是,D是,E是。
(3)。
18.(16分)
(1)A ,B 。
(2)B+H2SO4→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露置在空气中转化为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mol或_________mol。
19.(6分)
⑴
⑵
20.(20分).Ⅰ⑴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⑵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填序号)。
Ⅱ.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