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和“一向”在“语义平面”上的异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和“一向”在“语义平面”上的异同
作者:付文萍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06期
[摘要] 本文从语义的角度探求“一直”和“一向”二者的异同,“一直”可表示长时意义,也可表示短时意义,具有被动规律性,“一向”只可表示长时意义,具有主动规律性。

[关键词] 一直一向语义长时意义短时意义规律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和“一向”是词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的近义副词,在语义上二者也有交叉,甚至有时还可以替换。

“一直”与“一向”到底存在哪些异同呢?本文将依据“语法的三个平面”理论,对比分析二者在“语义平面”上的异同。

语法的“三个平面”是指客观存在的语言中的语法包含三个平面,即句法、语用和语义。

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

句中词语与客观事物(符号与内容)之间也有一定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语义的。

“一直”可表空间,也可表时间。

而“一向”只可表时间。

我们只分析在表时间这一层面上“一直”与“一向”的异同。

在时间轴上,我们将时间划分为时段和时点。

时段指一段时间,时点指某个具体的时间,时段和时点都是可以循环的。

“一直”表示动作或状态始终持续不变,“一向”表示从某时到现在,这两个词语都不适用于时点,故我们只探讨在时段上二者的异同。

我们将时段划分为六个部分:A过去;B现在;C将来;D从一个时点到另一个时点;E可循环的时段;F可循环的时点。

时段A
排除时段B和C,因为“一向”不表示这两个时段。

在剩下的四个时段中,“一直”与“一向”有怎样的异同?
1.动态意义和静态意义
在时段A中:
⑴北宋时沈括的《梦溪笔谈》称它为“石油”,这一名称一直 (一向)沿用到现在。

⑵因为我和姚明一起长大,我一直 (一向)不觉得他特别高。

他从未一下蹿很高,只是从小就比其他孩子高。

很明显,例⑴中用“一向” 的句子是不成立的。

例⑴中“沿用”这个动词表达的是动态意义,从北宋时期到现在我们都用“石油”,这个动作没有停止过,可以用副词“一直”来表达,不可用“一向”来表达,故我们得知“一直”可表达动态意义,“一向”不可表达动态意义。

那么“一直”和“一向”都能表达静态意义吗?
例⑵中“不觉得他特别高”是静态意义,例句两句都是成立的,也就是“一直”和“一向”在表达静态意义的情况下可以互换。

故“一向”只可表达静态意义,“一直”既可以表达静态意义,也可以表达动态意义。

所以像延续体标记“V下来(去)”,动态助词“了”、动态助词“着”、“没有(未)+V”(表已完成时),这样的动态成分只能与“一直”共现,不能与“一向”共现。

2.短时意义和长时意义
在表示时间的长短上“一直”与“一向”有什么差异?
⑶这样拍了将近十多遍,近3个小时我的身上一直 (一向)都是湿的。

我大病一场,在床上躺了几天才爬起来。

⑷可后来一想,央视一直 (一向)是个壁垒森严的单位,再说即使是到了中央台,在那么一个人才济济……。

例句⑶中的时间期限是3小时,属于短时意义,不能将“一直”替换为“一向”。

例句⑷中的时间期限是不定的,时间期限至少有十年以上,“参照时间究竟要多长才能构成惯常义的表达,这与人们的世界知识有关,就‘一向’所需要的参照时间来看,一般要在十年以上。


2.主动规律性和被动规律性
主动规律性指词语本身带有表示规律性的显性意义,当这个词语被运用到句中时,句子本身也就表示某种规律;被动规律性指有些词语本身带有表示规律性的隐性意义,词语本身不能够主动表示某种规律,必须与其他表示规律性的词语共同表示某种规律。

⑸很久以来,人们一直(一向)在想:太阳是不是也会因燃料枯竭而熄灭?
“一向”表示静态意义,又表示长时意义,故“一向”所表示的性质状态是规律性的,是主动的,“一向”属于主动规律性的词语。

“一直”既可表达静态意义也可表达动态意义,既可表达长时意义也可以表短时意义,在句态情状上和时间期限上都有分叉,故“一直”表示的性质状态在短时意义上表示的是非规律性的,在长时意义上可表示规律性的意义,“一直”并不是主动表达规律性意义的,所以“一直”属于被动规律性的词语。

时段D、E、F
因为“一向”表示的是规律性的性质状态,所以可以与时段D(从一个时点到另一个时点)共现,即使时段D是短时的。

(6)从午夜11点一直(一向)看到次日凌晨两点,边看边流泪。

以上两句都是成立的,“一直”句表达的是某一天的午夜11点到次日凌晨两点,是短时意义,而“一向”句表达的是每一天的午夜11点到次日凌晨两点。

这充分体现了“一向”的主动规律性和“一直”的被动规律性。

“一直”句实际上将时段D变成了时段E(可循环的时段),故“一直”不可以与时段E(可循环的时段)共现,因为“一直”不具有主动表示规律性。

在时段F(可循环的时点)如下:
(7)三点他一向(一直)在办公室里忙得不亦乐乎。

因为“一向”具有主动表达规律性,故虽“三点”是一个时点,但是与“一向”共现时,时点变成了“可循环的时点”,从一个时点变成了一个时段,“一向”句是成立的。

而“一直”不具有主动规律性,它不能将时点“三点”变为时段“每一天的三点”,故“一直”句是不成立的,即“一直”不可以表示时段F(可循环的时点)。

综上所述,在“语义平面”上,“一向”表示长时意义,具有主动规律性,而“一直”可以表示长时意义,也可以表示短时意义,具有被动规律性。

参考文献:
[1]范晓,张豫峰.语法理论纲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词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
[3]刘月华,潘文娱.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
[4]卢鹏,李冰燕,张海增.“一直”及其几个近义词的功能辨析[J].语言应用研究,2007,(1):45—46.
[5]邹海清.“一向”与“一直”的功能差异[J].海外华文教育,2009(4).
[6]邓小宁.“一直”与“一向”的多角度考察[D].广州:中山大学,2001.
选取语料主要来源:北大语料库:/Yuliao_Contents.As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