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项羽人物赏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4年3月第12期Mar.2014NO.12
有人曾这样点评项羽:“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喑呜叱咤,
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人笑?他的失败原因‘妇
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
当其败北之时,如果渡
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
”赞同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如唐朝大诗人杜牧就曾这样写到:胜败兵家事不
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夏日绝句》
中也说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反对项羽过江,认为过江也不可能
卷土重来。
典型代表人物就有毛泽东和王安石。
毛泽东点评帝王将相,说项羽之所以失败是他出生贵族,
不知底层人民的生活。
刘邦是底层人民,可也混了个泗水亭长,
而项羽自幼却追随项梁流浪,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
生活体验怎会少于刘邦?不过,话又说回来,提到这方面,陈胜,吴广才
是绝对的优胜者,征战多年,利益熏心,到头来虽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却也没能成就帝业。
王安石也持同样的意见。
同
一个人物,同样的问题,见解如此不同,
笔者认为他们只是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客观冷静地看待问题而已。
诗人们
看到项羽高尚的品格,政治家看到项羽身处的绝境。
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正是这样的原因。
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一个坎坷漂泊的女子,一个沧桑
憔悴的女子。
笔墨所抒人杰之“杰”,高出众人几层之上;鬼
雄之“雄”,高出世人料想。
一个“思”字,标示她的思想所向、志向所指,何等的无畏。
这一绝句在她婉约的文字中,异军
突起,这是她另一种底蕴的显露,
是她别一种的气质光彩,是亡国之悲忿、爱国之强烈、
命运之不屈的铮铮风骨和铿锵见证。
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
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
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
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
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
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
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
气势之大,敢问世间几人可与之匹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西楚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
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
是“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
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
高过天地造化。
一种“士可杀不可屈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令人叫绝称奇而无任何言语!
星光灿烂的古典文学长河,群星璀璨无比,
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一路走过之处,给后人留下的斑斓印记。
但无
论青天白日之下,还是明月当空之时,打开诗词集锦,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句,其浩然正气,傲然风骨,总会使人肃然起敬,
凝神起思,思而情!何谓做人风骨,何谓做人气节,
从李清照这位以婉约凄美而屹立文坛的女子身上,我们可以找到最为精准的答案吧!这也就是中国的文人尤其是大多数诗人赞同项羽过江
的原因,他们希望项羽东山再起,
战胜刘邦这个泼皮无赖,夺取天下,成就西楚霸王的梦想,
也成就他们自己的梦想。
对于这样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英雄,诗人们自然都会产生一
种认同感和亲切感,项羽的成功就是他们自己的成功,
是他们自己理想的成功。
所以杜牧写“胜败兵家事不期”但他没
有看清当时的形式,或许说他心存侥幸,
所以说“未可知。
”那也就是说胜也未可知,
败也未可知。
对于这一点政治家犀利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他们当然也认可项羽的人格魅力,但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却有更清晰准确的分析。
1.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
十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
2.楚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
军队根本没有半点补给。
3.汉军联军约七十万,且精力饱满、
粮食充足、士气旺盛,而项羽孤军十万,连续久战疲惫,
决战之时已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军刚从广武前线上撤下来,
未经补给,多为穿着夏秋季的装备,寒冷饥饿,
士气溃散。
4.汉军分五路有秩序推进,先占楚土,再行合围,步步为营,包围圈完善,楚军难以发动突然性的反攻。
5.楚军离江东的五郡距离遥远,
即使冲破包围圈,也很难在汉军的追击下及时回到己方领土,
可以说是“突围无效”。
所以毛泽东先生在他的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这样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年逞匹夫之勇,妇
人之仁,放虎归山,养虎为患,
酿成今天的惨败,那么渡过乌江又有什么意义?正和王安石的观点相吻合: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言下之意就
算他愿意再来,江东弟子未必愿意追随他再来。
这个看法是
很清醒的。
所以项羽最终是西楚霸王,是英雄,而不是帝王。
刘邦成就了帝业,但是还是没能流芳百世,反而是项羽虽然
失败了,但人们一再传唱他、歌颂他、纪念他。
生当作人杰
———项羽人物赏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杨
莉
(铜川矿务局一中,
陕西铜川
727000)
摘要:项羽是西楚霸王,他的事迹广为流传。
人们在被他巨大魅力尤其是爱国情怀感染的同时,
也在为他该不该渡过乌江而进行了长达千百年的争论。
新课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了《项羽之死》,结合课本内容,文章试从项羽人物的形象赏析入手,领略其精神内涵,探讨人们为什么会在过乌江的问题上有如此大的争议的原因,以及他的悲剧结局和爱国主义
精神,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杰;悲剧英雄;爱国主义;
文学立场;政治立场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19-01
219--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