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201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阿长与《山海经》课后练习
A卷教材跟踪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
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
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
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
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
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
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流。

木刻
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1.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大意:______。

2.本段对阿长的描写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画儿的‘三哼经’”适合阿长的身份吗?说明阿长什么特点?
3.阿长来问的《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我”是怎么想的?当阿长说“哥儿,有画
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
4.“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用原句回答)
6.这四本书对“我”有什么影响?
二、修改下文中五个句子中的划线部分
①“管住自己”是极为十分重要的。

②有了它,你绝对会成功;没有它,你也许不会
成功。

③试想,连自已都管不住的人,将会无所作为。

④“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
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⑤让我们套住“管住自己”的锁链,作一个有所作
为的人吧!
B卷综合应用创新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

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
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

”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的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

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物。

(3分)
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
2.主要人物:______
用文中词语填空。

(3分)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对他们说话时的______。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
______。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3分)
______
4.“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心理?(5分)
______
5.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什么写法来表现的?(2分)
______
6.读了上文,你受到什么教育?(3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广西2000 14分)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惊呼。

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窗玻璃,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的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

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

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

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她娇小的身子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

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项。

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

“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的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

他的声音也像金属撞击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

”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的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

大汉身边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

”“那,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
的学生急忙抢了过去。

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

伞柄被众人握得暖烘烘的。

这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
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选自小小说《伞》)
1.本文运用的叙述方法是(2分)
[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2.本文以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在冷风骤雨的天气里,公共汽车车厢玻璃破了以后,售票员和乘客______的事。

(4分)
3.“大汉”“面带歉意”的原因是______;姑娘却朝“大汉”“感激的笑了”的原因是
______。

(2分)
4.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想一想:“大汉”为什么要“欺骗”盲人夫妇,乘客们为什么又“都善意的笑了?”(2分)
答:______。

5.本文的情节,可以分为“震飞玻璃”→“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分)6.联系全文,可见文章结尾处的“暖意”指的是______。

三、作文题
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

2.以记叙
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3.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及点拨
A卷
一、答案:1.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及对“我”的影响。

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

适合阿长的身份,阿长不识字,只抓住了《山海经》有画的特点。

粗中有细。

3.“我”认为“说了也无益”。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4.“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5.尽管是一部到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但“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6.“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给绘图的书”。

点拨:1.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2.“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是动作描写;“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是语言描写;“高兴”是神态描写;“穿着新的蓝布衫”是肖像描写。

3、4、5、6考查学生对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尽量用书上原话回答。

二、答案:①删“极为”或“十分”。

②“绝对”改为“也许”,“也许”改为“一定”(或绝对)。

③改为“还会有所作为吗?”④将“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与“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调。

⑤删去“套住”“锁链”。

点拨:①“极为”、“十分”都是程度副词,重复。

②原句意思不正确。

③应改为反问
句才与“试想”相一致。

④“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与“日常行为规范”不是并列关系,
有层次,“日常行为规范”是起码要求,“良好精神面貌”要求更高。

⑤原句太啰嗦。

B卷
一、答案:1.时间:某天上午9点左右 或:一个寒潮初袭的清晨(填“一大早”、“清晨”或“9点”也可)
地点:北京,老王家中(填“北京”或“老王家中”也可)
人物:老王
2.(1)絮絮叨叨
(2)漫不经心、不耐烦 赶紧截住
3.竟没有想到故乡已经下雪了;寒潮初袭时,竟对七旬老母少有牵挂。

(后一句有
“只想到儿子,却没有想到母亲”意思的也可)
4.含义:父母对儿女、儿女对父母的感情应是人间最温暖的,生活中往往是父母对儿女牵肠挂肚,而儿女对父母少有牵挂。

心理:表现了老王的困惑、内疚、有所醒悟。

(只要有“困惑”和“内疚”的意思即可)
5.对比的写法。

(答“比较”或“比照”也可)
6.要点:领会父母的爱;报答父母的爱;以实际行动发扬敬老爱幼的传统。

点拨:1.考查记叙文的六要素。

2、3、4考查学生对语段内容的理解情况,3、4题意
思对即可。

5.题目本身就有答案。

6.开放式题目,有答案中的要点就可以。

二、答案:1.A2.伞用伞堵住破窗3.把姑娘的伞弄破了,大汉帮助她用伞把破窗堵住了。

4.因为大汉“欺骗”盲人夫妇是善意的,他怕盲人夫妇知道实情后会内心不安;而乘客们也理解大汉的用意,故而善意的笑了。

5.堵住洞口传下暖意。

6.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的关系。

点拨:1.按事情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安排的。

2.“伞”贯串始终;第二问考查概括能力。

3、4、5、6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三、点拨:补充题目要选自己熟悉的内容,要有话可说、有真情实感,要有具体事物,才能以记叙为主。

[例文]
我好想再看她一眼
五月,鲜花满地,春风送爽。

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季节里,我的老太(曾祖母)与世长辞了。

她那艰难而幸福的一生
从此结束了,那么安详,那么了无牵挂。

我的老太95岁。

她是我最尊敬的人。

她爱孩子们,爱给我们讲故事,也很爱劳动。

老太的故事有她的白发那么多,数也数不清。

星光照耀的时候,我就依偎着,听她讲
好听的故事,每每那时,我就会伴着她讲的故事,走进甜美的梦乡。

老太的前半生过得很苦,她有五个女儿,曾祖父死得很早,一家六口就靠她支撑着,
每天半夜就起床,趸了酒坊的酒到六七十里外的地方去卖,用赚来的钱为孩子们买吃的穿的。

后来,五个女儿长大了,个个都有了出息。

老太也能安享晚年。

可是老太是个闲不住
的人,八九十岁了还做饭,扫院子。

我一放学回家,就去帮她。

老太生前最疼爱我,爸爸为她买吃的,她要等我一起吃;爸爸打我,她就教训爸爸。

在她病危的那几天,她谁都认不出来,惟独能认出我;在她弥留之际,我在为她梳头,老太嘴角含着笑,就这么走了。

我第一次目睹人去世而且是我最亲的人,我没有喊,没有扯住别人不许装棺,囚为我知道,老太是带着我——她最疼爱的孩子的爱走的。

举行葬礼那天,我好想再看她一眼,可是爸爸不让,说我还小,我默默地跟在送葬的人群后面,把过去的记忆收拢,拿所有的爱祭奠。

五月的鲜花为她铺路,五月的春风为她送行,我好想再看她一眼,看看她慈祥的面孔,看看她满足的微笑。

五月,你能带去我对老太的思念吗?
简评:这篇考场佳作选材独特,写得很有“人情味”。

作者在考场的“特定时刻”能从容不迫地叙写曾祖母爱孩子、爱劳动的事迹,突出“老太生前最疼爱我”的事例,实属不易。

作者虽然没有运用多少华词丽句,但白描手法的运用带给我们作者对老太的真挚深情,却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

本文语言朴素,叙事简洁,抒情真切,十分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