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师初级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掀起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在线课堂热潮。
下列有关网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老师对着麦克风讲课时发出的声音不是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
B.学生将手机的音量调大,是改变了手机声音的响度
C.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D.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
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
4.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
设置时用户打开支付宝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打开支付宝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组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支付宝。
支付宝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的()
A.响度和音调B.响度和音色C.音调和音色D.只有音色
5.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6.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C.水母接收到了其他海洋生物发出的信号
D.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
7.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一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
A.少了0.294s B.多了0.294s C.少了0.34s D.多了0.34s
8.做家务劳动是同学们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往保温瓶里灌热水时,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增大
C.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减小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也能传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
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将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12.如图所示的小姑娘正在拉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
关于二胡演奏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B.二胡发出的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的优美声音一定不会成为噪声二、填空题
13.在2019年中考时,警方在某路口放置了如图所示标志,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随着开考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14.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和20000Hz。
某潜艇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5Hz,该声波叫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潜艇用声呐装置向海底发射声波,发出的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经过2s收到海底返回的回声,该处海深为__________m。
15.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音;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是在_________处减小噪声;戴上防噪音耳塞是在_________处减小噪声。
16.如图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四个音阶“1(Do)”“2(Re)”“3(Mi)”“4(Fa)”,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_________________ 。
用棒子敲击瓶子的同一位置,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近几年通过环境治理,城乡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_____产生的。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18.如图甲,喇叭在“唱歌”,会看到纸盆在不停地___________.纸屑跳动的幅度越大,说明喇叭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越大.而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听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同时会看到紧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9.接电话时,我们可以听声音就判断出打电话的是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即使对于陌生人,我们通过声音也能基本分辨男女,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声音的三个特性)。
20.甲、乙两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
三、解答题
21.一列长为1500m l =的货运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要通过某长度为600m L =的跨江大桥时,为提醒大桥上铁轨两旁的行人注意,处于车头的司机在机车到达桥头时拉响汽笛,位于车尾的押运员经过14s t =听到汽笛声,已知空气中声速为1340m /s v =,求:
(1)列车的行驶速度2v ;
(2)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2t .
22.如图所示,备受关注的西成高铁于2017年1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西成高铁陕西段的桥、隧比高达94%,在秦岭山脉中超过10公里的特长隧道就有7座,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当CRH3A 型动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 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 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1)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m ?
(2)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km/h ?
23.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 km/h ,司机在鸣笛后2 s 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340 m/s v 声音)
(1)火车的速度为多少米/秒;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的路程;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的距离。
24.一辆汽车在山崖前鸣笛,(汽车静止)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声音的传播速度
v=340m/s)求:
(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求听到回(2)该汽车若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鸣笛后4s司机听到了回声
声时汽车距离山崖的距离?
25.学习了声现象,小明知道了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就想把所学知识
应用到实际。
(1)在一次旅游途中,小明在路边休息时,看到远处工厂的锅炉汽笛出水后4s才听到汽
笛发出的声音,小明很快就求出了当汽笛喷气发声时,小明到锅炉的距离,你能写出计算
步骤吗?
(2)小明驾驶汽车匀速驶向一座高山,鸣笛后6s听到回声,若汽车速度为72km/h,则听
到回声时,汽车离高山多远?
26.今年国庆节期间,小云同学随父母去川西旅游,站在风景如画的两山之间的山沟中欣
赏美丽风景,情不自禁的大声发出赞叹,随后听到多次回声。
第1次和第2次回声的时间
间隔为1s,两山的间距为340m,求:
(1)两山分别距小云同学的距离;
(2)在小云同学听到第4次回声时,距他发出赞美声的时间间隔为多少s。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玻璃杯中装有水,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是杯子和水一起振动;用嘴向杯口吹气时,是杯子
里的空气柱振动;振动物体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A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子和水一起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杯子越难振动,杯子发
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B错误;
C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子中空气柱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空气柱越小,空气柱越容
易振动,空气柱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杯子里装进水越少,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
C、D错误。
故选A。
2.A
解析:A
A.老师对着麦克风讲课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错误,A选项符合
题意;
B .学生将手机的音量调大,是改变了手机声音的响度,故B 选项正确,B 选项不符合题意;
C .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及时反馈上课知识点掌握情况,故是声音传递信息,故C 选项正确,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 选项正确,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B
解析:B
A .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 ~20kHz ,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kHz 或小于20Hz 时,我们便听不见了,“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所以听不到,故B 错误,符合题意;
C .超声波属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超声波属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4.D
解析:D
人们说话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可以相同,但音色不同。
故选D 。
5.A
解析:A
男中音声带的振动频率慢,但振动幅度大,所以其声音的响度大但音调低;女高音声带的振动频率快,但振动幅度小,所以其声音的音调高但响度小;故A 正确,B 、C 、D 错误。
故选A 。
6.A
解析:A
风暴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听不到的范围之内,但水母等动物可以听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异常反应预测灾难,故只有选项A 符合题意,B 、C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7.A
解析:A
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传播的快,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减少的时间为
100m 0.294s 340m/s
s t v =
=≈ 故选A 。
8.A
解析:A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升高,音调逐渐升高水壶就像一个笛子一样,你往里面到水时,水壶发出的声音是水壶内空气柱的振动形成的;倒水时,水越来越满,空气柱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便可以根据不同空气柱的发声不同来判断热水壶中的说水是否满了。
故选A。
9.C
解析:C
A.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超声和次声,人耳听不见,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故C正确;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A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A正确;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具有很大能量,破坏力不小,故C错误;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1.C
解析:C
【分析】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说明声音的振动引起纸杯振动,即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棉线传播的。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做该实验不能成功,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解析:A
【分析】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
(3)我们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其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环保角度出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
A .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故A 正确;
B .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故B 错误;
C .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弦振动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故C 错误;
D .根据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噪声定义可知,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二胡发出的声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 错误。
故选A 。
二、填空题
13.声源信息
解析:声源 信息
[1]图中的标志为禁止鸣笛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随着开考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得到开始考试的信息,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4.次声波1500
解析:次声波 1500
[1]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Hz 和20000Hz ,低于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所以某潜艇的声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2]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1212
s s t =⨯=; 则该处海水的深度:
1500m/s 1s 1500m s vt ==⨯=。
15.声源;传播过程;人耳
解析:声源; 传播过程; 人耳。
[1]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马路和住宅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戴上防噪声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6.丙乙甲丁;丁甲乙丙
解析:丙乙甲丁; 丁甲乙丙。
[1]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由图知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1、2、3、4。
[2] 当敲击瓶子时,瓶内盛有的水越多,瓶子受到敲击后产生振动的频率越低,由图知四个
瓶子的水位,从高到低分别是:丁、甲、乙、丙,对应四个音阶是:1、2、3、4。
17.传播过程中振动降低【分析】考查噪声的概念及防控噪声的方法同时考查了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解析:传播过程中振动降低
【分析】
考查噪声的概念及防控噪声的方法,同时考查了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1]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从左到右水越来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故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降低。
18.振动响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声表述符合题意即可)听不到声音左边小球紧靠左边音叉(叉股静止不动表述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振动响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声,表述符合题意即可)听不到声音,左边小球紧靠左边音叉(叉股静止不动,表述符合题意即可)
[1]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在振动;引起纸屑的振动而跳舞;
[2]响度与振幅有关,纸屑跳动的幅度越大,说明喇叭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3]敲响右边的音叉,会听到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同时会看到紧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多次被弹开,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4]右边音叉的振动传给左边的音叉,是通过空气传播声音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月球上没有空气等其它物质做介质,无法传播声音,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小球也不会被弹起.
19.音色音调
解析:音色音调
[1] 不同的人由于内部结构有差异,所以发声音色会有所不同,判断是谁在说话,主要依据就是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2]通过声音也能基本分辨男女,是由于男女说话时音调不同,这是我们通过声音分辨男女的依据。
20.2:3超声波
解析:2:3超声波
[1]由
s
v
t
=可得:
212
313
s
t v s v
s
t v s
v
==⨯=⨯=
甲
甲甲甲乙
乙
乙甲乙
乙
故甲乙两车所用时间之比为2:3;
[2]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
三、解答题
21.(1)35m/s ;(2)60s
(1)∵v =s /t ,∴l =(v 1+v 2)t 1,将t 1=4s ,l =1500m ,v 1=340m/s ,代入上式得:
v 2=35m/s ;
(2)由题意知:L +l =v 2t 2,将l =1500m ,L =600m ,v 2=35m/s ,代入上式得:
t 2=60s ;
答:(1)列车的行驶速度v 2为35m/s .
(2)列车通过大桥的时间t 2为60s .
22.(1)560m ;(2)216km/h .
(1)根据v=s t
得声音传播的距离:s 声=v 声t=340m/s×4s=1360m ;动车和声音的运动示意图如下:
由图知,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s 声−s 0=1360m−800m=560m ;
(2)由题意知,动车行驶的距离为:s 车=s 0−s=800m−560m=240m ;动车的速度:v 车=s t 车
车=240m 4s
=60m/s=216km/h . 23.(1) 20 m/s ;(2)40 m ;(3)360 m 。
(1)火车的速度
= 72 km/h = 20 m/s v 火车;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路程
20 m/s 2 s 40 m s v t ==⨯=火车火车;
(3)2 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340 m/s 2 s 680 m s v t ==⨯=声音声音,
设火车鸣笛时离隧道的距离为s ,则 2 s s s =+声音火车,
所以
11()40 m+680 m 360 m 22
s s s =+=⨯=声音火车(), 火车鸣笛时与隧道相距360 m 。
答:(1)火车的速度为20m/s ;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的路程是40m ;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的距离是360m 。
24.(1)680m ;(2)650m .
(1)声音从发出到山崖的时间为:
t =
12×4s=2s , 由v =s t
得,汽车距山崖的距离为: s =v 声t =340m/s ×2s=680m ;
(2)54km/h=15m/s ,汽车行驶的路程:
s 车=v 车t =15m/s ×4s=60m ;
声音传播的距离:
s 声=v 声t =340m/s ×4s=1360m ;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
则:
2s =s 声+s 车=1360m+60m=1420m
s =710m ;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
s ′=s −s 车=710m−60m=650m.
答:(1)汽车距山崖的距离680m ;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650m.
25.(1)1360m ;(2)960m
(1)由s v t
=得,人距离锅炉: 340m/s 4s 1360m s vt ==⨯=
(2)车的速度:
172km/h 732m/s 20m/s .6v ==⨯
=车 由s v t
=得,车行驶的距离: 20m/s 6s 120m s v t ==⨯=车车
回声经过的路程:
340m/s 6s 2040m s v t ==⨯=声声
听到回声时,车离高山距离:
+-111=2040m 120m 9622m 2
0s s s s s s =⨯⨯-=⨯-=声声车车车()()() 答:(1)小明到锅炉的距离是1360m ;
(2)听到回声时,汽车离高山960m ;
26.(1) 255m ,85m ;(2)在小云同学听到第4次回声时,距他发出赞美声的时间间隔为2.5s
【分析】
(1)根据v=求出声音到两山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两次回声的时间间隔和人到两山的距离之和求出声音通过的路程,最后分别求出此人距两山的距离。
(2)第1次听到回声是发出赞美后0.5s ;第2次听到回声是发出赞美后1.5s ;第3次听到回声是发出赞美后2s ;第4次听到回声是发出赞美后2.5s 。
(1)由=s v t
得: 声音传播到一侧山再被反回来用的时间11t v
s =, 声音传到另一侧山再被反回来用的时间22t v s =
, 因为
t 1﹣t 2=1s
即
1212
1s s s v v -= 所以
s 1﹣s 2=340m/s×1s=340m
已知两山相距340m ,则
s 1+s 2=2L=2×340m=680m
所以s 1=510m ;s 2=170m ;
此人距两侧山的距离分别为
1111=510m=255m 22
L s =
⨯ L 2=L ﹣L 1=340m ﹣255m=85m (2)第1次听到回声是发出赞美后0.5s ;第2次听到回声是发出赞美后1.5s ;第3次听到回声是发出赞美后2s ;第4次听到回声是发出赞美后2.5s 。
答:(1)两山分别距小云同学的距离是255m 、85m 。
(2)在小云同学听到第4次回声时,距他发出赞美声的时间间隔为2.5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