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到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认识乘法
教学建议:
1.在现实的情境中加强对相同加数连加的认识。

2.在有意义接受的基础上理解乘法的意义,逐步培养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先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继续体会乘法的意义。

(2)根据图画里“几个几”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初步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整理乘法问题情境里的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3、在练习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采取直观手段,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让学生观察图片,多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交流,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丰富的体验中认识乘法的含义。

教案设计:
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2、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求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的积。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和是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连加来算。

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

(2)例1,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3)例2,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4)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4=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
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 × 2 = 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乘数,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3、完成“想想做做”3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4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

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补充练习第1页。

板书设计:认识乘法
2+2+2=6(只)
3+3+3+3+3=12(只)
2+2+2+2=8 4个2相加
板书:4 × 2 = 8
(乘数)(乘数)(积)
教学反思:
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乘法的认识,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

2、发展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及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乘法的认识,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及乘法的实际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我们知道了“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练习练习。

二、完成第1~5题
1、第1题
摆的时候可以边数边摆,摆好后可以数一数、说一说。

2、第2题
让学生理解图意,先说出各是几个几,再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第3题
让学生看图想一想、说一说,再完成填空。

4、第4题
让学生看图想一想、说一说,再完成填空。

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5题
写出乘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总结练习情况。

四、课后作业
补充练习第2页。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乘法,我们知道了“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运用乘法来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二、完成第6~10题
1、第6题
先让学生看图在括号里填一填,然后按顺序用图右边的三句话再说说图意,并根据这三句话直接列出乘法算式。

2、第7、8题
帮助学生理解图意,让学生有条理地说清楚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列出乘法算式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醒学生在得数后面的括号里写上单位名称,并根据问题进行口答。

3、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改写,再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4、第10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树、人、剑、花、蝴蝶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组织交流。

三、总结练习情况。

四、课后作业
补充练习第3页。

教学反思:
备课人:备课组长:审核人: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1—6的乘法口诀。

这些口诀分为三段教学:第一段教学1—4的乘法口诀,第二段教学5的乘法口诀,第三段教学6的乘法口诀。

本单元的教材编排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1、教给学生编口诀的方法。

教材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向学生展示口诀是怎样编的,而是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

2和3的乘法口诀是教材编给学生看,4和5的乘法口诀有少数留给学生模仿着编,6的乘法口诀基本上由学生自己独立编出。

这样编排,一是把乘法口诀与乘法的意义有机联系,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二是让学生能感受相邻口诀间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利用乘加、乘减记忆乘法口诀:三是学生能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2、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

教材在编出乘法口诀后,把记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

在用口诀时,又把口诀算乘法和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大量的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充满情趣地练习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过程中,熟记这些口诀。

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1—6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编写口诀的全过程。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下,经历2、3、4和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理解这些口诀的意义和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诸有关的乘法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星期日老师带小朋友去公园,她带4组小朋友(每组4人),问小朋友一共去了多少人?交流:4+4=8 8+4=12 12+4=16 4+4+4+4=16
揭示课题:2、3、4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引导讨论,一个跷板共坐了2人,1个2是几,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
还可以怎样列?那么两个跷跷板呢?2个2是几,怎样列乘法算式?
师随着学生的发言,写出1×2=2 编口诀:一二得二
引导学生根据2×2=4,编一句口诀呢?交流得出二二得四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出:2×1=用什么口诀。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投影出示小朋友荡秋千的场景。

分小组讨论交流图画的意义,并说出怎样列出算式?
1×3=3 2×3=6 3×3=9 启发小朋友说出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出:3×1= 3×2= 3×3= 用什么口诀。

3、学习4的乘法口诀。

出示表格:
车厢的个数:1 2 3 4
人数 4 8 12 16
小组交流探索乘法算式及口诀。

4、独立自主学习1×1= 并编口诀
三、深化探究。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明确题意,先摆出小棒,再写出算式后填口诀。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讨论交流后连线,互相检查。

四、反思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一)
一二得二一四得四
二二得四二四得八
一三得三三四十二
二三得六四四十六
三三得九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今天我们就要用所学的乘法口诀去解决一些问题,看谁表现得最出色,好吗?
二、复习巩固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1~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男、女生背独立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 2×3= 4×1= 2×2=
1×4= 4×3= 2×4= 3×3=
三拓展深化
1、第8题,学生独立填写。

2、第9题
3×□=□□×4 =□□×□=4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3、投影显示第10题图片。

(1) 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2) 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
(3) 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 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4) 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四、自我评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解决?
教学反思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2页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教学难点: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 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

(4×3+2)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四、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应用
做教材第12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4×3+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六、课堂作业
教材12页第2题。

板书设计:
4+4+4+2=14
4×3+2=14
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以及练习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编出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图片、小棒。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4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乘法。

1、指名说出~4的乘法口诀。

2、口算1×3 2×2 4×3 3×2
二、出示情境图,探求新知。

1、出示情境图。

(1)图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计算?报名说出每只船上坐5人,2只船上坐多少人?3只船………
(2)、出示表格:
让学生了解表格的填写方法,引导填写与船的只数用对应的人数。

2、讨论“对照所填表讨论怎样编5的乘法口诀。

(1)师板书
一个5 1×5=5 一五得五
两个五相加2×5= 二五()
三个五相加3×5= 三五()
四个五相加4×5= 四五()
五个五相加5×5= 五五()
(2)指名先算出乘法的积,再说出乘法口诀。

并说说为什么要那样编口诀。

3、探究发现乘法口诀的编写特点。

1、指导:口诀分两步:如“一五得五”,“一五”部分是几个几相加“得五”部分得数即结果。

2、讨论交流其余四句的含义。

3、观察五句口诀看两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三、练习“想一想”,尝试用口诀解决问题。

1、出示5×1= 5×3= 5×2= 5×4=
各用哪一句口诀?
四、练习“想想做做”1-6题。

第一题指导学生比较每组两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先讨论再写得数。

第二题:练习乘法口诀,同桌合作进行练习。

第三题:练习看算式写口诀或得数。

第四题:开火车回答。

第五题: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第六题:独立完成,指名读出填写情况,集体订正。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编乘法口诀了吗?编写口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个五1×5=5 一五得五
2个五2×5=10 二五一十
3个五3×5= 三五()
4个五4×5= 四五()
5个五5×5= 五五()
教学反思:
练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6页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整理1-5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相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进行乘加,乘减式题计算,形成相应的乘法计算技能。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口诀,并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正确计算乘加乘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巩固练习背诵1---5的乘法口诀。

1、同桌合作练习
2、全班交流
3、板演写口诀
二、练习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1、了解题意:
(1)教师指导:每朵花中间的数要分别与花瓣上每个数相乘。

(2)学生各自试练习。

(3)指名分别说出每朵花的每个乘式的得数。

三、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要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是怎样填的?
四、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1、要求:看算式说得数,并说是用了哪句口诀。

2、指名开火车口答。

3、各自完成余下的练习
五、练习第五题
1、指导:读算式,说说分成哪两部分?每部分是什么意思,整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如3×3+3,3×3表示3个3 ,“+3”再加上一个3,3个3再加上1个3表示一共是4个3相加得12。

2、同桌讨论每个算式含义。

3、全班交流。

4、学生独立完成
六、总结谈话
本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二三得六()
()×()=6 4×5=20
()×()=6 5×4=20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检查乘法口诀。

2、板演:
111 111 11 11 11 11
个个
乘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
3、计算
4×2-2 3×5+5 4×4-8
二、综合练习6---11题
1、练习:6题
a、指名说图意
b、各自列算式
c、集体交流
d、学生独立完成
e、指名说算式说出为什么
小结:解决实际问题,要先弄清楚求什么,如果是求一共有多少?就要弄清楚是几个几相加,再列乘法算式。

2、练习7、8、9题
第七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明列式理由。

第八、九题方法同上。

3、练习第十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教师问:一辆汽车几个轮子?2辆汽车几个轮子?想想5辆汽车有多少个轮子就是求()个4是多少,怎么列乘法算式?
(2)学生看图,思考后回答问题。

(3)各自列式、交流
4、练习11题
(1)指导观察情境图
图中有哪些景物?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学生观察图意,指名说图意,指出问题。

(3)学生各自列式,并解答。

(4)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弄清求什么
2、弄清是求几个几
3、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反思: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6的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

(课件呈现儿童乐园的场景并定格在木马转盘上)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4)3次可以坐几个6人,是多少人?再让6人到前面来。

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来,设想一下,各有多少人?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
1.自己尝试。

2.出示表格: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计算、填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 (6)
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

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5.用口诀。

口算:6×2 6×5 6×3 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各自做题,把得数填在书上,共同较对。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
3、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A 6个2相加是多少?
B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4、做想想做做第
5、6题,让学生去观察图再进行讨论并集体讨论。

5、课堂作业,做想一想第三题。

四、总结评价。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教学反思:
练习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能力目标:利用6的乘法口诀写出算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品牌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6的乘法口诀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杷不完整口诀填写完整。

四五()五六()
四六()六六()
()二十五()三十
()二十()十八
(2)根据算式写出口诀
4×5()6×6()
5×5()5×6()
4×6()3×5()
3、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
()()
二、进行练习三1-4题
1、教学第1题,看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并回答问题。

2、教学第2题
让学生观察,把得数相同的结果连接起来.
3、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6×3()5×6()
6×2()6×6()
4×5()5×3()
6×4()3×4()
4、让学生反复进行口算,出示口算卡
三: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欲望。

1、我们学习6的简洁口诀共有几句,让学生复述,看谁回答的正确。

2把不完整的口诀填写完整。

四五()六六()四五()
()二十三()十二三()十五
3计算。

5×6 6×6 4×3 6×3
4×6 2×4 3×4 3×6
4、四六二十四可以写出哪两道算式。

二、学习教科书20页5-10题
1、练习三的第5题。

先让学生看题,观察题目中的内容,学生互讨论交流学生探索答案。

2×()=6 ()×3=15 ()×3=18
3×()=12 ()×4=8 ()×5=20
2、学习第6题
让学生说清楚图意,然后再联系乘法含义进行列式。

3、教学8、9题
让学生说说图意,独立练习,再要求说一说列式的理由,最后进行比较,在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