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星星预习案

合集下载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天上的星星》教案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天上的星星》教案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天上的星星》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涉及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星星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星空美景。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4. 精讲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天上的星星》2. 生字词:闪烁、繁多、密密麻麻、仿佛、窃窃私语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4. 课文结构:描绘星空美景、表达赞美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以“星空”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例文:星空璀璨,仿佛是天上的一幅美丽画卷。

无数的星星闪烁着,像孩子的眼睛一样明亮。

它们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天空中,犹如一颗颗璀璨的钻石。

我仿佛听到了星星们在窃窃私语,讲述着它们的故事。

最新《天上的星星》教案

最新《天上的星星》教案

最新《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三章《宇宙探索》,具体内容为《天上的星星》。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星星的基本知识,包括星星的种类、特点以及在天文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星星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种类的星星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星星的种类、特点及其在天文中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恒星、行星、卫星等不同种类星星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空图、星星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星空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知的星星,引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1)讲解恒星、行星、卫星等不同种类星星的定义及特点。

(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星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星星的多样性。

(3)结合星空图,指导学生认识星座,了解星星在天文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星星的奥秘。

(2)每组选择一个星星,进行观察、记录,并绘制星星卡片。

4. 例题讲解:(1)判断题:行星是围绕太阳转的星星。

(正确)5. 随堂练习:(1)填空题:星星按亮度可分为一等星、二等星、三等星,其中一等星最亮。

(2)简答题:简述恒星、行星、卫星的区别。

六、板书设计1. 星星的种类恒星:太阳、北斗七星等行星:地球、火星等卫星:月球、木星卫星等2. 星星的特点恒星:独立发光、发热行星:围绕恒星转、不发光卫星:围绕行星转、反射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你熟知的星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观察夜空,记录你发现的星座,并简述其形状。

2. 答案:(1)示例:太阳、北斗七星、金星。

太阳:恒星,独立发光、发热;北斗七星:恒星,组成勺形;金星:行星,围绕太阳转,不发光。

(2)示例:猎户座。

形状呈人字形,中央有三颗排成一直线的亮星。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天上的星星 课前预习【新版】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天上的星星 课前预习【新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
察觉—( 发觉 )
荒凉—( 荒芜 )
吆喝—( 叫喊 )
反义词:
快活—( 痛苦 )
蹒跚—( 矫健 )
暗淡—( 明亮 )
荒凉—( 繁华 )
面面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容不迫 )
查资料 (查阅贾平凹的相关资料,阅 读他的散文)
抓主题,思问题(带着“核心问题” “串珠问题”读课文找中心)
抓景象,明内容
1.星星出现了,“我们”数着星星,看到了繁星满天的 景象,最能表现这一景象的是:_奇__迹__是__这__般__迅__速__地___ _出__现__,__越__数__越__多__,__再__数__已__不__可__数__,__一__时__间__,__漫__天__星___ _空__,__一__片__闪__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笼 _l_ǒ_n_g__( 笼罩 ) 喝
__h_ē___( 喝水 ) __h_è___( 喝彩 )
3.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并解释画线的词语。 吆喝 荒凉 无聊 眉眼 面面相觑
吆喝:_大__声__喊__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荒凉:_人__烟__少__,__冷__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相觑:___你__看__我__,__我__看__你__,__都__不_知__道__如__何__是__好__。___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1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1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天上的星星》这篇课文,该课文位于教材第三章《多彩的星空》第二节。

课文详细描述了夜空中星星的美丽景色,介绍了不同星座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星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夜空中的星星,掌握基本的星座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3. 教育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星座的分布和特点,掌握观星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星空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空图、星座卡片、投影仪、星星挂图。

学具:学生准备观星记录本、画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星空图,引导学生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分享观星的经历,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讲解星座的分布、特点以及观星方法。

通过展示星座卡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星座。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星空图,找出自己认识的星座,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讨论观星过程中的趣事。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记录,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板书设计(5分钟)利用板书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星座的名称、特点、观星方法等。

6. 作业设计(5分钟)1. 观察夜空,记录自己认识的星座,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2. 以“我心中的星空”为主题,创作一幅星空画。

七、作业答案1. 作业一:学生根据实际观察,记录星座的名称和特点。

答案:例如:猎户座,形似猎人,冬季星空的代表星座,主要由参宿四、参宿七等亮星组成。

2. 作业二: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星空画。

答案:作品多样,以学生实际创作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星空的美丽,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四章,课文《天上的星星》。

文章通过对天上星星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同时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星星的特点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描绘星星的意境。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生词,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夜空中的星星,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形状、颜色、分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星星的美丽画面。

3.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彩色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星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天上的星星》2. 生字、生词:繁星、闪烁、调皮、密密麻麻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星星特点:形状、颜色、分布5. 星星作用:照亮夜空、导航、寓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星星”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星星,犹如夜空中的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它们形态各异,闪烁着不同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

每当我疲惫、迷茫时,总会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那颗属于我的星星,让它为我指引方向,给我力量。

2. 课后拓展:观察夜空,了解星星的更多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星星、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了星星的特点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课文《天上的星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掌握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2 技能目标1.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星空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天上的星星》是一篇描述夜晚星空的课文,通过描绘星星的闪烁、移动和亮度,引导学生了解星星的特点和变化。

2.2 生词和短语星星(xing xing)天上(tian shang)闪烁(shan shuo)移动(yi dong)亮度(liang du)晴朗(qing lang)夜空(ye kong)银河(yin he)闪烁(shan shuo)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朗读时的语音和语调。

3.2 教学难点生词和短语的意思理解和运用。

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和描述的理解。

学生对星空知识的了解和运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巩固知识。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使用星空模拟软件,让学生观察和了解星星的变化。

提供星空观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星星。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通过展示星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星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于星星的了解和观察。

5.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节。

5.3 学习生词和短语通过上下文和词义推测,帮助学生掌握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让学生进行单词拼写和短语运用的练习。

天上的星星(教案

天上的星星(教案

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天上的星星》。

课文主要描绘了夜空中星星的闪烁和美丽,以及人们对星星的喜爱和想象。

教学时,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课文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优美,想象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的景象,感受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星、期”等9个生字,会写“的、了”等10个字,能读写“亮晶晶、星星”等词语。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夜空中的星星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学生的探究、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新词的学习,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描绘的星星之美。

难点:理解课文,想象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夜空中的星星,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闪烁和美丽,激发学生对星星的喜爱之情,引出课题。

2. 生字新词学习(10分钟)3. 朗读感悟(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的景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4. 品词析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绘星星美丽的句子,学生齐读,教师分析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亮晶晶、星星”等,学生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天上的星星闪烁美丽喜爱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2. 写生字新词。

3. 想象一下,星星还会是什么样子呢?试着画一画,并写一写你的想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情景导入、生字学习、朗读感悟、品词析句等,引导学生感受夜空中的星星之美,学生对星星的喜爱之情得到了培养。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天上的星星》。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星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分享和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天上的星星》全文,生词和短语卡片。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天空,观察星星。

(2)提问学生对星星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发音。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自主思考,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5.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星星,观察并描述星星的特点。

(2)各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互相交流。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天空,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星星,并描述星星的特点。

2. 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复习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课堂纪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2. 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注意发音和意义的准确性。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天上的星星》语文教案(1)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天上的星星》语文教案(1)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天上的星星》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天上的星星》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的第三章《探索与发现》中的第二课。

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夜空中星星的美丽与神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详细内容包括:星星的种类、特点、分布以及与星星相关的神话传说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并能熟练运用。

2.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与理解,使学生了解星星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3. 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关于星星的专业术语和描述,如“恒星”、“星座”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星空的观察、描述和想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夜晚看到的星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

3. 课堂讲解:对文章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字、新词,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星星的相关知识。

4.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对照课文描述,找出自己认识的星星。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星星的观察题,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描述星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星空图,并标注出文章中提到的星星。

六、板书设计1. 《天上的星星》2. 内容:星星的分类:恒星、行星、卫星星座:大熊座、北斗七星、猎户座等星星的特点:亮度、颜色、距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夜晚的星空,选择一颗星星,描述它的特点,并编写一个与星星相关的神话故事。

2. 答案示例:星星:北极星描述:位于天空北方,亮度较高,呈蓝色。

神话故事:相传北极星是天空中的守护神,它照亮了夜行的路人,为迷路的人们指引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星空,激发他们对星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天上的星星》。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信息。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星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教案、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课文音频、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练习册等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星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星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星星的了解和看法。

2. 学习课文:(1)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学会运用。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

(2)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拓展练习:(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星星的特点和寓意。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星星的象征意义。

(2)学生谈收获,表达对友谊的珍惜和对团结互助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夜空,记录下自己最喜欢的星星,并写一写它的寓意。

3. 结合课文内容,与家人或朋友分享关于友谊的故事或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天上的星星 导学案第二课时.

天上的星星 导学案第二课时.

天上的星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在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2.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想像繁星满天和月明星稀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1. 在自学,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独立思考、想象、赏析、理解。

2. 小组合作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3. 能仿照旁批,写出自己读课文的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乡星星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体会作者对故乡星星的喜爱之情,感受童真、童趣。

一、自主学习1、自学目标A 、我能掌握作者是的情感和心理,把握文章的中心。

B 、我能把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自学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46——48页,并探究以下问题。

A 、课文第2自然段,本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了景象,把没有生命的星星写得非常可爱,充满情味,从而流露出孩子们对星星的之呢B 、课文第2自然段,“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

”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既写也了星星的,又写出了星星的。

C 、“这些星星又像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的眼睛。

”“一出现就像玩一个调皮的谜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星星的可爱、,字里行间流露也孩子们看到星星的激动、的心情。

D 、阅读12——14自然段,“我们”找到星星、并,表现出孩子们对星星的二、合作探究1.阅读5-11自然段,这部分内容描写了天空中月明星稀的景象。

当月亮升起来,天空中的星星少了许多,光亮也暗淡下来。

孩子们对这一变化感到非常、疑惑、,从侧面反衬出孩子们对星星的之情。

2. 与小组同学交流写“繁星满天”与“月明星稀”的部分,谈自己的感受,并做好旁批,再与全班同学分享。

3. 星星是这样的美,天空是这样的热闹,月亮出来时会是怎么个样子呢?4. 多读几遍课文,体会作者在运用语方上的特点。

三、教师点拨1、夜空景象:繁星满天和月明星稀。

2、心理和情感:好奇、快活、喜爱;吃惊、可怜、怜惜。

天上的星星(教案)

天上的星星(教案)

天上的星星(教案)《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星星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观察星星的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星星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观察星星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星星的距离和亮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星星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观察星星的方法和技巧。

图片展示法:展示一些与星星相关的图片,如星星的照片、星座的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视频播放法:播放一些与星星相关的视频,如星星的形成过程、星座的传说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星星的奥秘。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如使用望远镜观察星星、制作星座模型等,加深学生对星星的认识和理解。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经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星星的奥秘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导入(3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星星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星星的形态和运动。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星星是什么吗?星星有哪些特征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星星的奥秘。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天上的星星。

讲授新课(15 分钟)星星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讲解星星的基本特征,如星星的大小、形状、颜色、亮度等,以及星星的分类,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观察星星的方法和技巧。

讲解观察星星的方法和技巧,如选择合适的观察时间和地点、使用望远镜等工具、注意观察安全等。

星星的距离和亮度。

讲解星星的距离和亮度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观察星星的亮度和颜色来判断星星的距离和温度。

1. 2. 3. 1. 2. 1. 2. 3. 4. 5. 1. ◦ ◦ ◦ 2. ◦ ◦ ◦图片展示(10 分钟)展示一些与星星相关的图片,如星星的照片、星座的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天上的星星》。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诗歌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夜空中的一些常见星星,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诗歌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3. 观察星星的方法和想象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课文《天上的星星》及相关生字词。

2. 黑板、粉笔。

3. 星星图片。

4.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晚上,让学生抬头看看天空,观察星星,然后分享自己看到的星星。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天上的星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词、造句,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4. 观察星星: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星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星星。

5. 想象练习: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颗星星,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天上的星星》2. 生字词:星星、天上、亮晶晶、夜空、闪烁3. 观察方法:抬头看、认真观察、记录4. 想象力练习:想象自己是一颗星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天上的星星》三遍。

(2)用生字词造句。

(3)观察天空的星星,记录下来。

2. 答案:(1)课文《天上的星星》已朗读三遍。

(2)生字词造句:夜晚,我抬头看到了亮晶晶的星星。

(3)观察星星记录:我看到了北斗星,它闪烁着光芒,非常漂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天上的星星》的理解程度较高,生字词学习效果良好,观察星星和想象力培养方面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星星,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首关于星星的诗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天上的星星》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培养学生对天空和星星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课文《天上的星星》的PPT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天空和星星的图片或视频。

学生准备:1. 课本《天上的星星》。

2. 铅笔和橡皮。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谈论星星。

2. 引入课文《天上的星星》。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

三、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谈论对星星的想象。

3. 引入课文《天上的星星》。

二、生字词复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

三、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家长监督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词。

2. 家长引导学生谈论对课文的理解,分享对星星的想象。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评价目标: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能力。

3. 学生对天空和星星的兴趣和想象力。

评价方法:1. 生字词默写测试。

《天上的星星》教案:提高科普意识,了解星体的形成

《天上的星星》教案:提高科普意识,了解星体的形成

天上的星星,是人类对宇宙最早的观察与探索。

我们总是想要知道,这些神秘的天体,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上的星星》这一课,提高科普意识,了解星体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天上的星星》这一课,主要介绍了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等四种不同的太阳系星体,及其形成、构成和运动状态等基本知识。

教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内容涵盖较广,适合初中生学习。

二、课堂教学1.引入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你曾经看过星星吗?你知道星星是由什么构成的吗?你知道星体是如何形成的吗?引导学生自由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问题的类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来进行发言。

2.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1)了解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四种不同的星体的构成和形成。

(2)掌握行星运动的基本规律,能够区分行星和恒星。

(3)了解太阳系中行星、卫星、彗星的运动轨迹和构成。

(4)了解流星的由来和形成。

3.知识讲解(1)行星和恒星: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如水星、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

恒星是指靠核反应棒维持自己的活力和光辉不灭的天体,如太阳。

行星和恒星的区别在于,行星是太阳系中不发光的星体,而恒星则是发光的主星。

(2)卫星:卫星也称为月球,是围绕行星或矮行星运行的天体,它们的形成和行星的形成是相同的。

(3)彗星:彗星是一颗拥有核心、气体和尾巴的小行星,它们的轨道很长,有的甚至需要几十年才能绕一圈太阳。

(4)流星:流星是指太阳系中在空中飞行的小块物质,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烧毁。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来阐述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等四种不同的星体的形成过程,并从实际和经验中来增加学生的情感参与和科学素养。

例如:从宇宙天象观察望远镜或互联网下载太阳系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探究。

让学生对已知的太阳系天体进行分类,其中,关注太阳、行星、卫星、彗星和流星等五种天体。

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天体的特点和性质,以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和成因。

最新《天上的星星》教案

最新《天上的星星》教案

最新《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三章《宇宙探索》第三节《天上的星星》,详细内容围绕星星的基本知识、星座介绍、恒星与行星的区别以及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等方面展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星星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星座,学会区分恒星与行星。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恒星与行星的区别、星座的认识。

教学重点:星星的基本知识、观察和认识星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座图、天文望远镜、地球仪、恒星与行星模型。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引导学生注意星星的亮度和颜色。

(2)提出问题:为什么星星会闪烁?激发学生对星星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星星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的概念,以及星星的分类。

(2)介绍常见的星座,如北斗七星、猎户座等,引导学生观察星座图。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观察星座图,找出自己认识的星座。

(2)学生尝试用画纸和彩笔描绘自己找到的星座。

4. 课堂讨论(10分钟)(1)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星座,描述星座的特征。

5. 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课后观察星空,记录自己发现的星座。

(2)完成课后作业: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星座,并简要介绍该星座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星星的基本知识(1)恒星(2)行星2. 常见星座(1)北斗七星(2)猎户座3. 恒星与行星的区别4. 星座的观察与描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星空,记录自己发现的星座。

(2)绘制一个自己喜欢的星座,并简要介绍该星座的特点。

2. 答案:(1)学生需提交观星记录,列出自己发现的星座。

(2)学生绘制星座图,并附上简要介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学生是否掌握了星星的基本知识?(2)学生能否正确区分恒星与行星?(3)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观察和描绘星座?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深入了解宇宙知识。

天上的星星(教案)

天上的星星(教案)

天上的星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天上的星星》。

课文描绘了夜空中星星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教学时,需重点讲解生字词,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星星景象,培养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心中的星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夜晚的星空,引导学生欣赏星星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查找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描绘的星星景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心中的星星。

4.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生字词,示范朗读课文,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课文《天上的星星》板书设计:1. 生字词:星星、闪烁、点缀、夜空、明亮、宛如、璀璨、梦幻2. 课文大意:课文描绘了夜空中星星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写两遍。

2. 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心中的星星,并写一段话描述。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欣赏夜晚的星空,让学生亲身体验星星的美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预习详解第十一课天上的星星

预习详解第十一课天上的星星

①我们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讨论引导 ②“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
③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品词析句
句子 ①
课文解析
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 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地出 现了。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 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
赏析
这句话不仅写出星星迅速出现,数不胜数,更写 出了孩子们数星星时憨态可掬,表现了孩子们对星星 的喜爱。
用肉眼观看星空,我们只能看到有的星星亮
一点,有的星星暗一点。如果用望远镜仔细观
察,你就会发现星星的颜色也不一样,有红色、 黄·色、蓝色、白色等等,五颜六色,在天空中 闪烁。
星星的颜色和它们的表面温度有关。太阳看
上去是黄·色的,它的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摄氏 度;天狼星发出白色的光,它的温度比太阳高, 差不多有10000摄氏度;位于天蝎座的“星宿二” 呈红色,它的表面温度不到3600摄氏度。
读一读
字词乐园
重点点拨
聊聊 灼灼蓦蓦偷 觑呗 觑
“““觑“聊蓦”灼””字”可字注去以注意掉用意左“其下火柳读的”音“旁换为业是偏m”“旁ò,最勺帮不后”助能一。记读横读忆成要音。了变为m形:ù为。zh提u和ó。 它相近的字很多,可以对比记忆。
预习检查
阅读质疑
◎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繁星满天的 景象?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月明星稀的 景象?
资料宝袋
贾平凹当代作家,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
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陕西人·民出版社编 辑,《长安》杂志编辑,西安市文联创研室主 任、文联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全国 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 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 品。著有长篇小说《高老庄》《废都》《怀念 狼》,中短篇集《制造声音》,纪实文学《我是 农民》等。《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上的星星预习案
一、给生字组词:
聊li áo 陡d ǒu 灼zhu ó 沉ch én 蓦m ò
涯y á 榆y ú 觑q ù 呗bei
二、认真阅读课文后解答
1、根据词语意思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由于清闲而烦闷。

( )
2)突然。

( )
3)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 )
4)出乎意料地,突然。

( )
5)人烟少,冷清。

( )
6)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很远。

( )
7)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相互望着,都不说话。

( )
8)不能知道它的缘由。

( )
9)极为惊奇(含有不相信或出乎意料的成分)。

( )
10)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发觉——( ) 突然——( ) 垂头丧气——( ) 顽皮——( ) 荒芜——( ) 应接不暇——( )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阴暗——( ) 冷清——( ) 痛苦——( ) 镇定——( ) 缓慢——( ) 精神抖擞——( )
三、阅读课文后解答下列问题:
(1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交代的时间是:
地点是:
人物是:
(2自然段) 1、我们因为什么而好奇?
2、哪些句子写出了星星出现时间快,星星多,从而印证了“奇迹”,写出了孩子们对星星的喜爱?
3、“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

”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这些星星又像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

”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他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这些鬼精灵,是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族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自然段)1、“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有装熊的”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像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吗?
3、“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自然段)1、哪些词句描写了我们的快活?
2、“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着眼睛,鬼鬼地笑。

”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自然段)1、我们发现了什么?
2、“这使我们大吃一惊”中的“这”指什么?
3、吃惊的原因是什么?
(6——10自然段)1、文中“似乎明白了”明白了什么?
2、哪句话是由不自然理解而产生的兴奋?
(11自然段)1、“又深深可怜起这些星星了”一句中可怜指的是什么?
2、“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就变得这般没精打采了。

”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2——自然段)1、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孩子们内心的失落?
2、哪句话表现出了妹妹的兴奋?
3、我们明白了什么?
4、“那一定是星星偷偷躲在那里了”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哪句话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担心和真挚的童真,童趣?
四、课堂小练习
1、辫子组词。

蓦()聊()灼()榆()觑()
暮()柳()约()愉()虚()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看。

()
②、你望我,我望你,惊惧不知所措。

()
③、天的边界,海的角落,指极远的地方。

()
3、填空。

课文描写了和时的景象,刻画了一群孩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之情。

4、在你心中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的夜晚你数过星星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写下来,同大家一起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