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耕地保护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耕地保护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在土地资源中,耕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载体和生产要素,是国家重要又可调控的资源。

经济社会越发展,对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的要求越高。

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耕地问题是全社会的大问题,关系到社会每个成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子孙万代的生存。

耕地资源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对这一紧缺资源要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

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树立资源忧患意识,认清耕地资源的严峻形势,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制制度不动摇,切实改变重视经济发展、忽视耕地保护的片面认识,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要继续坚持中央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坚决落实中央关于耕地保护“必须严而又严”的总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总方针。

需加大土地国情、国策和国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宣传耕地保护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意义,形成珍惜土地、保护耕地的良好社会氛围。

1 我国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土地资源总量较大,但由于人口因素致使人均水平的差距甚大。

再加上耕地资源退化严重,非农业建设用地扩大等因素,致使我国耕地数量呈现持续减少的状态。

因此,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形式十分严峻。

1)耕地大量减少。

据有关资料报道,“十五”期间因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毁等因素,我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在800万亩以上。

这个问题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耕地锐减。

在经济跨越式发展大潮影响下,非农业建设用地无序扩大,企业占用耕地、房地产和公路建设占用耕地、新建经济开发区占用耕地、毁地挖沙、毁地制砖等现象十分严重。

二是部分掌管国土资源的领导干部不能严格依法履行监管土地资源的责任。

2)基本农田建设长期未能到位达标。

我国基本农田占现有耕地的80%以上,人们通常称之为“核心田”。

这些“核心田”的现状并不乐观,绝大多数未能达标到位。

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或者缺乏耕地资源的支持和保证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3)耕地后备资源贫乏,隐匿虚报耕地实有量。

我国现仅有约2亿亩耕地后备资源,即使这些可开垦成的耕地得以实现,人均耕地也不足1亩。

有些边远地区的乡镇以及农垦系统和军队农场之中,他们实有耕地面积大,而填报统计数量小,隐匿一部分耕地不报。

2 耕地保护与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在我国,政府作为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与运行的主导因素,对市场经济及其作用的发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耕地资源也不例外,在其参与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受到影响。

耕地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满足人类当代与后代长远生存发展需要,保证生态、经济、社会实现良性发展的耕地合理利用状况。

因此,在我国耕地资源的管理中,必须要进行综合治理,依法加大对耕地资源的监管力度。

1998年,耕地保护写进了《刑法》,增设了“破坏耕地罪”、“非法批地罪”。

但仍然在实际运行和操作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由政府一把手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根据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结果,对达不到规定耕地保有量的地方,像计划生育一样实行硬指标考核,对主要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制,使各级领导增强对耕地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使耕地总量不减少。

在满足各类建设用地的同时,也要实现耕地保护目标。

要制约新增建设用地无序扩张,逐步建立起与临武县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产业化相适应的对耕地保护的反馈机制,逐步加大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力度,引导和利用建设用地收益补偿耕地,发展农业生产。

一是,要建立完善有关税费政策,理清税费体系,健全土地税制,对于城镇发展过程中的耕地保护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加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法定税费的收取力度,增加占用耕地成本,抑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

二是,加快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研究,完善有关法律和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加快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界定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明确农村集体土地资产属性和法律地位。

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速集体土地流转,通过提高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能力,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有偿使用,盘活农村低效利用的土地,减轻占用耕地的压力,从机制上调动起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耕地储备制度,确保耕地供需平衡:可以借鉴城镇建设国有土地储备的成功经验、作法,建立耕地储备制度,把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现有耕地以及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活动新增的耕地、具有开发潜力的耕地后备资源按一定比例储备起来,由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统一掌握,通过改造、整理、开发、置换,将其优先于发展重点项目,并按改造后的耕地质量程度逐步纳入到基本农田保护区中。

一是,从数量上保护耕地,在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要对城镇、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潜力挖掘。

临武县许多乡镇土地利用较粗放,土地利用率较低,因此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是临武县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激活土地市场,进一步提高非农地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城市存量土地,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农村田、水、路、林、村的规划和综合整理,以增加耕地面积。

二是,从质量上保护耕地。

整治耕地生态环境和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

在临武县,不少乡镇有部分熟化程度高、灌溉条件好、坡度平缓的优质耕地,
因工业生产废弃物随意排放,造成土壤污染。

因此,需进一步规范城镇和农村工业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三废”,并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增施有机肥,培育地力,强化对耕地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

此外,还应加强对中低产田的改造,通过改造,可节省耕地开发资金,而且见效快,对于保护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食产量有积极作用。

通过调整作物结构,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在当前粮食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应在新的种植制度基础上,调整粮食作物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在品种、栽培技术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粮油生产水平。

努力发展规模经营,加快粮食产业化进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保全省粮食的供需平衡,必须研究相应的生产与经营机制。

在长期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机制,积极发展粮食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规模效益,加快粮食产业化进程。

综上所述,耕地保护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北安市人多地少,经济发展水平低,采取必要的耕地保护政策无疑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因此,针对临武县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把保护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单位)、农户和个人。

建立基本农田建设投入引导和奖励激励制度,加强耕地的质量保护与数量保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强化政府和广大人民的耕地保护意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努力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