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各地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题
根据(邢台市、武邑中学、邯郸市、宣化市第一中学、唐山市、张家口市、保定市、沧州市第一中学)期末试卷汇编而成
邢台市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冯鲂字孝孙,南阳湖阳人也。
其先魏之支别,食菜冯城,因以氏焉。
王莽末,四方溃畔,鲂乃聚宾客,招豪桀,作营堑,以待所归。
是时湖阳大姓虞都尉反城称兵,先与同县申屠季有仇,而杀其兄,谋灭季族。
季亡归鲂,鲂将季欲还其宫,道逢都尉从弟长卿来,欲执季。
鲂叱长卿曰:“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想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遂与俱归。
季谢曰:“蒙恩得全,死无以为报,有牛马财物,愿悉献之。
”鲂作色曰:“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季惭不敢复言。
鲂自是为县邑所敬信,故能据营自固。
时天下未定,而四方之士拥兵矫称者甚众,唯鲂自守,兼有方略。
光武闻而嘉之,建武三年,征诣行在所,见于云台,拜虞令。
为政敢杀伐,以威信称。
迁郏令。
后车驾西征隗嚣,颍川资贼群起,郏贼延褒等众三千余人,攻围县舍,鲂率吏士七十许人,力战连日,弩矢尽,城陷,鲂乃遁去。
帝闻郡国反,即驰赴颍川,鲂诣行在所。
帝案行斗处,知鲂力战,乃嘉之曰:“此健令也。
所当讨击,勿拘州郡。
”褒等闻帝至,皆自髡剔,负鈇锧,将其众请罪。
帝且赦之,使鲂转降诸聚落,县中平定,诏乃悉以褒等还鲂诛之。
鲂责让以行军法,皆叩头曰:“今日受诛,死无所恨。
”鲂曰:“汝知悔过伏罪,今一切相赦,听各反农桑,为令作耳目。
”皆称万岁。
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
中元二年,帝崩,使鲂持节起原陵。
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建初三年,以老病乞身,肃宗许之。
元和二年,卒,时年八十六。
(选自《后汉书·冯鲂列传》) 【注】鈇锧f zhì1.亦作“ 鈇质”。
古代斩人的刑具。
借指腰斩之罪。
锧,垫在下面的砧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B.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C.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D.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氏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姓则是从氏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B.车驾,指帝王出行的工具,即所乘的马车。
文中为帝王的代称。
C.帝崩,对古代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这种说法从周代开始。
D.乞身,旧时视任官为委身于国君,因此将官员自请离职称为“乞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鲂为人仗义,营救受难之人。
虞都尉造反,想趁机灭了仇家申屠季家族,申屠季只好逃亡去归附冯鲂,冯鲂怒斥欲捉拿申屠季的虞长卿,带着申屠季回到营垒。
B.冯鲂很有谋略,受到光武帝赞赏。
当时拥兵称帝的特别多,冯鲂极具谋略,拥护光武帝,光武帝听说后很赞赏,征召他来自己的临时住地,任命他为虞县县令。
C.冯鲂遭受围困,英勇奋战而出。
冯鲂任郏县县令时,郏县强盗延褒等带领三千人围攻县府,冯鲂带领官吏随从们七十多人力战多日,直至城池丢失才跑了出来。
D.冯鲂宽宏大量,赦免造反之人。
光武帝派冯鲂转巡各地收降各聚落,并下诏把延褒等人都交给冯鲂处置,冯鲂严厉斥责他们后全部赦免,让他们去种田务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老亲弱弟皆在贼城中,今日相与,尚无所顾,何云财物乎?(5分)
译:
(2)是时每有盗贼,并为褒等所发,无敢动者,县界清静。
(5分)
译:
10.C(原文标点:永平四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听任奸吏,策免,削爵士。
鲂性矜严公正,在位数进忠言,多见纳用)
11.A(姓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符号,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
12.B(“拥护光武帝”说法错误,原文是“唯鲂自守,兼有方略。
光武闻而嘉之”,并无“拥护光武帝”的信息)
13.(1)我年迈的父母和幼弱的弟弟都在贼人占据的城里,今日联手,尚且无所顾忌(顾惜),还说什么财物?(得分点:“老亲”“相与”“何云”各1分,大意2分)
(2)从这以后(这一带)每当(只要一)有盗贼,都被延褒等人告发,没有人敢任意作乱,县内很清静。
(得分点:“为……所”发”“动”各1分,大意2分)
衡水市武邑中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
母曰窦皇后。
后七年六月,文帝崩.。
丁未
..,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日太皇太后,皇后日皇太后。
元年冬十月,诏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
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
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
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
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遂群生;减耆欲,
不受献,罪人不孥,不诛亡罪,不私其利也;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也。
朕既不敏,弗能胜识。
此
皆上世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
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
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
”吴王濞、胶西王印、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
光、茁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举兵反。
遣太尉
..亚夫、大将军窦婴将兵击之。
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
诸将破七国,斩首十余万级。
追斩吴王濞于丹徒。
胶西王印、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自杀。
夏六月,诏曰:“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民不得已。
今濞等已灭,吏民当坐濞等及逋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
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
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
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三年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
”甲子,帝崩于未央宫。
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吏二千石黄金二斤,吏民户百钱。
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
二月癸酉,葬阳陵。
(节选自《汉书·景帝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B.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C.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D.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I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称谓不同。
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不禄,士死日卒,庶人死日死。
B.丁未,在此表示干支纪年,十二天干、十地支依照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C.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D.太尉,始于秦朝时期,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秦时和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帝崇敬先帝。
他曾下诏表示高祖皇帝圣明如日月经天,而祭祀的乐舞却不相称,应为他做昭德之舞,以彰明其美德。
B.景帝善于用人。
吴王刘濞等诸侯王举兵造反,即七国之乱,景帝遣周亚夫、窦婴领兵征讨,平定了叛乱。
C.景帝心怀仁慈。
七王之乱时对受蒙蔽的吏民及逃亡的士卒不以连坐之律追究,一律赦免,并且留下遗诏在他死后遣散宫人各归其家,免除终身徭役。
D.景帝勤勉治国。
文中多次颁发诏书,涉及礼乐教化、安顿吏民、减轻刑罚、劝勉农桑,对当时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
(5分)
(2)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
(5分)
10.A
11.C(A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B应为“十天干、十二地支”;D“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是御史大夫。
)
12.A(“高祖皇帝”错,应是“孝文皇帝”。
)
13.(1)歌唱,是用以让道德显扬的;舞蹈,是用来彰明功勋的。
(关键词“所以”“明”和判断句式各1分,大意2分)
(2)有的官吏不奉行法令,用贿赂作交易,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把严苛、刻毒当成明察案情的(方式)。
(关键词“或”“市”“朋党比周”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汉景帝,是文帝的太子。
母亲是窦皇后。
后元七年六月,文帝去世。
六月九日,太子继承帝位,尊皇太后薄氏为太皇太后,尊皇后窦氏为皇太后。
景帝元年冬十月,下诏书说:“常闻古时祖宗有功德,制礼作乐各有由来。
歌唱,是用以让道德显扬的;舞蹈,是用来使功勋显露在外的。
为高祖贡奉醇酒,奏《武德》《文始》《五行》的舞蹈。
为孝惠帝贡奉醇酒,奏《文始》《五行》的舞蹈。
孝文帝君临天下,开通水陆交通要道,远近如一;除去非议君上的罪名,停止肉刑,赏赐年老有德行的人,收留抚恤那些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尽量满足百姓的愿望;节制嗜欲,不接受奉献物品,不株连罪人的妻子,不让无罪的人蒙受冤屈,执法无私;废除宫刑,遣返宫中美女,以免其后继无人。
我生性愚钝,(对父皇的功德)还不能全部列举。
仅上所述,也是古代的圣帝贤王未能尽行,而孝文皇帝都全部亲自付诸实施,(可谓)盛德配于天地,恩泽普及四海,人人都蒙受到关怀与爱护。
他的圣明如日月经天,但祭祀的乐舞却不相称,我深感不安。
(为此)应为孝文皇帝庙做《昭德》的舞蹈,来彰明他的美德。
”吴王刘濞、胶西王刘卬、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都举兵造反。
(景帝)遣太尉周亚夫、大将军窦婴领兵征讨(他们)。
斩御史大夫晁错来安抚发动叛乱的七国。
周亚夫、窦婴所指挥的各路将士打败七国叛军,斩首十余万人。
在丹徒追斩吴王刘濞。
胶西王刘卬、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都自杀了。
夏六月,(景帝)下诏说:“以前吴王刘濞等人造反作乱,兴兵威胁(朝廷),欺蒙吏民,吏民不得已而相从。
现在刘濞等已被消灭,受刘濞等人和逃亡的士卒牵连的官吏百姓,一律赦免。
楚元王的儿子刘艺等人和刘濞等人叛乱,我不忍绳之以法,除去他们在王室家谱中的名字,不让他们玷污宗室。
”九月,景帝下诏说:“法令与度量,是用以禁暴止邪的。
刑狱,是决定人的生死的,死者不可复生。
有的官吏不奉行法令,用贿赂作交易,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把严苛、刻毒当成明察案情的(方式)。
以致无辜者失去生业、无以为生,朕深为同情。
有罪者不伏罪,藐视王法,负隅顽抗,那另当别论。
而对于可疑的案件,即使可以引用律条进行判处而人心却不服的,就应予进行复审与合议。
”三年春正月,(景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黄金珠玉,饥饿的时候不能吃,寒冷的时候不能穿,把它当作货币使用,是不能识别它的本末的。
”正月二十七日,景帝在未央宫逝世。
遗诏赐各侯王、列侯马八匹,赐两千石以上的官吏黄金二斤,吏民每户百钱。
遣散宫人各自回家,免除终身徭役。
二月六日,葬在阳陵。
邯郸市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
少好学,颇涉经史。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
未几,起为治书侍御史,固让弗许,当朝正色,为百僚所敬惮。
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
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
伏见诏书,以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
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
”上善之,干子竞免。
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
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嘉之。
后以忤旨免。
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
”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
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
”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
尝以少谴,敕送南台。
素恃贵,坐彧床。
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
”素遽下。
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
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
,彧尝得《治道集》十卷,送于蜀王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
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
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素奏彧心怀两端,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徒敦煌。
杨素卒后,乃自申理,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B.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C.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D.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而自称危笃/谅怒/囚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文中指隋文帝夺取后周的政权。
B.侍郎,本为宫廷近侍,后来一般用来称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的正职。
C.持节,古代官员彧使臣外出时持有皇帝授予的节杖,以之为凭证,并且显示权威。
D.配戍,古代的刑罚。
配指发配,即流放到某地;戍指戍守,指作为兵士戍守该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彧刚强正直,深受皇帝赞赏。
他在朝廷上堂堂正正,正直敢言,高祖对此深表赞许,说他是“国之宝”,还因其家贫下诏给他建造住宅。
B.柳彧公忠体国,所做多矫时弊。
隋朝初年风俗不良,柳彧竭力矫正,如他发现正月十五百姓的活动十分浪费钱财,就请求皇帝予以禁绝。
C.柳彧自尊自爱,不肯阿附权贵。
右仆射杨素位高权重,为百官所畏,但柳彧奉旨审问他时却公事公办,毫无巴结之意,遭到杨素记恨。
D.柳彧治政有方,斥逐贪官庸吏。
他奏请皇帝罢免了以和干子为代表的一批不通治政的武职刺史;巡视河北时,奏免了贪官庸吏二百余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起为治书侍御史,固让弗许,当朝正色,为百僚所敬惮。
(5分)
(2)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
(5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第三处,如果在“彧”前断开,则是柳彧将要与汉王谅计事,与文义恰恰相反,由此排除BD.第七处,如果在“不食”前断开,则语意是“不吃饭,而自称病重”,而实际上,“中恶”与“不食”都是自称危笃的原因,两者是并列关系,不宜分开,所以应该在“不食”后断开,排除AD.故选C.译文:他走到晋阳,正碰上汉王杨谅打算作乱,派人快马招柳彧前去,打算和柳彧谋划此事。
柳彧被杨谅的使者逼迫,起初也不知道杨谅打算造反,但快要进城的时候杨谅造反的表现已经完全显露出来了。
柳彧估计自己无法脱身,就假装得暴病不吃东西,自称病重危险。
杨谅十分恼怒,把他关了起来。
(2)B.“所属各部的正职”有误,正职是尚书。
(3)D.“罢免了以和干子为代表的一批不通治政的武职刺史”分析有误,据原文“上善之,干子竞免”可知,只是罢免了和干子。
(4)①“起”,被起用;“为……所”,表被动,被。
译文:又被起用为屯田侍郎,他再三推辞,未得到准许,他在朝廷上容色严正,被百姓敬畏。
②“及”,等到;“得罪”,获罪;“交通”,结交。
译文:等到杨秀获罪,杨素上奏说柳彧已内臣身份结交诸侯,柳彧被除名为民。
答案:
(1)C
(2)B
(3)D
(4)①又被起用为屯田侍郎,他再三推辞,未得到准许,他在朝廷上容色严正,被百姓敬畏。
②等到杨秀获罪,杨素上奏说柳彧已内臣身份结交诸侯,柳彧被除名为民。
参考译文:
柳彧,字幼文,是河东解地人。
年少好学,读了许多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
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回家服丧)。
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坚决推辞而没有得到许可,他在朝廷上容色严正,被百姓敬畏。
皇上嘉奖他正直,对柳彧说:“大丈夫应当在世上树立英名,不应只是随波逐流附和众人”。
此时刺史多由武将担任,大抵不称职。
柳彧上书道:当今天下太平,四海清静,治理百姓,应该任用那些有才干的人。
我看到诏书,任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和干子骑马射界用兵打仗,是他所擅长的,担任某一职务管理百姓,就不是他所懂得的事了。
如果认为应该尊重优待年长者,本可多赏赐他们钱物就行,如果让他们去举恶劝善,危害实在很大。
皇上认为很对,和干子最终被免去了刺史职务。
隋朝建立在长期动乱之后,社会风气败坏,柳彧做了很多纠正的工作。
他见皇上勤于听政,众多官员的奏请,多烦杂琐碎,于是上疏进谏,皇上看后嘉许他。
后来因违背圣旨免职。
不久,又叫他复职,皇帝趁机还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
”因为柳彧家中贫困,皇帝命令主管部门替他建房子,于是说:“柳彧是正直的官员,是国宝啊。
”当时他如此被看重。
右仆射杨素是当时的显贵,官员都怕他,没有谁敢得罪他。
曾经因为小罪过,皇帝命令把他送到南台,杨素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
柳彧从面进来,看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
”杨素立即离开座位。
柳彧据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问清杨素的犯罪事实。
从此杨素对柳彧怀恨在心。
柳彧当时正受到皇上信任,所以杨素没有什么办法来中伤他。
柳彧见近代以来,都市百姓每到正月十五日,做角抵之类的游戏,并且互相攀比,以致糜费了财力物力,于是上奏皇帝请求禁止这种做法。
皇帝赞成他的意见。
这年,持节巡查考察河北五十二州,上奏并免去贪赃枉法不称职的长官二百多人,州县官员都肃然起敬,无不震动害怕。
柳彧曾获博陵李文博所著《治道集》十卷,柳彧就将此书送给了杨秀,杨秀又赏赐柳彧奴婢十人。
后来杨秀犯了罪,杨素就用朝廷内臣勾结诸侯的罪名上奏陷害柳彧,将柳彧削职为民,发配到怀远镇。
柳彧走到高阳时,皇上下诏招他回朝。
他走到晋阳,正碰上汉王杨谅打算作乱,派人快马招柳彧前去,打算和柳彧谋划此事。
柳彧被杨谅的使者逼迫,起初也不知道杨谅打算造反,但快要进城的时候杨谅造反的表现已经完全显露出来了。
柳彧估计自己无法脱身,就假装得暴病不吃东西,自称病重危险。
杨谅十分恼怒,把他关了起来。
等到杨谅失败,杨素又上奏诬陷柳彧首鼠两端,来观察形势的变化,表面上即使没有谋反,内心里也赞成作乱的人。
柳彧被判充军敦煌。
杨素死后,他就自己为自己申辩,朝廷下诏招柳彧回京师,他在路上去世了。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唐山市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世则字仲贻,幼以恩补左班殿直,至内殿崇班。
复用父遗表恩为阁门祗候,后除亲卫郎。
以通经.典.,转内殿承制。
累迁康州防御使,知西上阁门事。
宣和末,金泛使至,徽宗
..命世则掌客。
世则记问该洽,应对有据,帝闻,悦之,自是掌客多命世则。
金人军城下,又命世则使其军,还,进秩
..二等,迁知东上阁门使。
金遣燕人吴孝民请和,孝民邀宰执、亲王诣军前议事,高宗在康邸,请行。
是日世则入对遂除社议副使以从康王复使河北世则改华州观察使充参议官召对赐金带
当高宗艰难中,世则尝在左右,寝处不少离。
大元帅府建,改元帅府参议官,因请布檄诸路,以定人
心。
进遥郡承宣使,不拜。
高宗承制
..,转越州观察使。
及即位,除保静军承宣使,提举万寿观。
诏令编类元帅府事迹付史馆,召为枢密都承旨兼提举京畿监牧,再提举万寿观。
世则居温州,帝遣中使谕守臣以时给奉禄,凡积二万缗,因请以裨郡费。
常病疡,艰于据鞍,又以旧所御肩舆赐焉。
帝每念宣仁圣烈皇后保祐三朝,中遭诬诋,外家班秩无显者,制以为感徳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进开府仪同三司,奉朝请,赐第临安。
除景灵宫使,兼判温州。
寻以病丐罢,后为万寿观使。
十四年,召入觐,进少保,恳求还。
卒,年六十五,赠太傅,赐田三十顷,谥曰忠节。
(节选自《明史·卷四百六十四列传第二百二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日/世则入对/遂除计议副使以从/康王复使河北/世则改华州观察使/充参议官/召对/赐金带/
B.是日世则入/对/遂除计议副使以从/康王复使河北/世则改华州观察/使充参议官/召对/赐金带/
C.是日/世则入对/遂除计议副使/以从康王复使河北/世则改华州观察/使充参议官/召对/赐金带/
D.是日世则入/对/遂除计议副使/以从康王复使河北/世则改华州观察使/充参议官/召对/赐金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典,文中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载籍;此外,经典也指宗教典籍或文献典籍。
B.徽宗,宋徽宗赵佶的谥号,徽宗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