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试卷汇总}2019-2020长沙市某实验中学中考质量监控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C
【解析】A、野火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过程中发生了生石灰与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2.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
C.D.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一直增加,但高锰酸钾的质量是一定的,当高锰酸钾反应完,氧气质量不会一直增加,图示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当高锰酸钾分解完毕,剩余固体为0,但高锰酸钾分解后剩余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剩余固体质量不会是0,图示错误;C、根据图示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在高锰酸钾分解过程中锰元素存在于固体中,其质量不变,图示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高锰酸钾分解过程中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少直至为0,高锰酸钾分解过程有部分氧元素转化为氧气逸出,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小,待反应完,则不变,氧元素的含量不会为零,错误。

故选C。

点睛:图像题要弄清横、纵坐标的含义,起点位置,终点位置及变化趋势是否合乎题意。

3.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参加反应甲烷和水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答案】D
【解析】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因此该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错误;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错误;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分别是甲烷和水,错误;D、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即分子个数之比)为1:1,正确。

故选D。

4.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②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有利于CO生成
C.两条曲线交点,即达到蜡烛燃烧总量的一半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未耗尽
【答案】C
【解析】A、审图时,要注意横纵坐标的含义,曲线②从0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可表示为一氧化碳含量的增加,A正确;
B、空气中氧气含量充足时,蜡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B 正确;
C、图中的数据并不能说明蜡烛燃烧了一半,两条曲线交点,只能说明剩余氧气的质量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相等,C错误;
D、从图中观察,实验结束后仍然有氧气剩余,D正确。

故选C。

5.联合国确定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借自然之力,护绿水青山”。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活性炭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B.硬水和软水可用pH试纸来区分
C.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染D.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答案】D
【解析】A. 活性炭有吸附性,能除色素和异味,不能除掉水中可溶性盐类产生的离子,不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选项错误;
B. 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而pH试纸用来区分溶液的酸碱度,选项错误;
C. 水体污染来自于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等多种来源,选项错误
D.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选项正确。

故选D。

6.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中。

一定不涉及的物质种类是()
A.有机物B.酸C.氧化物D.单质
【答案】B
【解析】A、酒精属于有机物,因此化学方程式中有有机物,故不符合题意;
B、化学方程式中没有涉及到酸,故符合题意;
C、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为氧化物,因此化学方程式中有氧化物,故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为单质,因此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它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目前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氮C.臭氧D.一氧化碳
【答案】A
【解析】空气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烟尘。

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烟尘包括可吸入颗粒和总悬浮颗粒物,选A
8.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下列关于黄酮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酮素既是有机物,又是氧化物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g
D.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黄酮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必须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
其中一种氧元素,故不正确;
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正确;
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10+16×2=1.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故不正确;
D.黄酮素是由黄酮素分子构成的,1个黄酮素分子是由27个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锈蚀B.海水晒盐C.冰雪消融D.玉石雕刻
【答案】A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 钢铁锈蚀,有新的物质(铁锈)生成,是化学变化; B. 海水晒盐,只是物质的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 冰雪消融,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 玉石雕刻,只有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A。

10.为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答案】B
【解析】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
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既造成浪费,又造成环境的污染,做法不可取,符合题意;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既能节约化石燃料,又能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说明甲、丙在铜前,乙在铜后;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说明了甲在丙的前面。

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丙>乙。

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比如氧气和臭氧;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氧气。

故选B.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填空题
13.观察与思考:
(1)图1是水电解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与电源的_____ (填“正极”或“负极”)相连;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_____组成的。

(2)图2是水电解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试分析在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填序号)。

A 元素的种类
B 分子的种类
C 原子的种类
D 分子的数目
E 原子的数目
F 元素的化合价
联想与启示:
(1)水电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上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该化学反应的事实,还能表示:①_____。

②_____。

(2)自然界的水因含有多种杂质面不能直接饮用。

需要经过自来水厂处理后才能饮用。

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用如下微观模拟示意图表示:
写出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式_____。

【答案】负极 氢、氧元素 ACE 2H 2O 通电2H 2↑+O 2↑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和4份质量的氢气 22H O Cl =HCl HClO ++
【解析】观察与思考:(1)水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所以中a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该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原子种类、原子种类不变,故选:ACE ;
联想与启示:(1)水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 2O 通电2H 2↑+O 2↑,化学方程式还能表示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②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和4份质量的氢气;
(2)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Cl 2+H 2O=HClO+HCl 。

故答案为:
观察与思考:(1)负极;氢元素、氧元素;(2)ACE ;
联想与启示:(1)2H 2O 通电2H 2↑+O 2↑;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②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和4份质量的氢气;
(2)Cl 2+H 2O=HClO+HCl 。

14.“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

“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______气体排放;如图所示自行车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选填一个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
采用钛合金车架的“共享单车”质量轻
便,承重强度高。

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中x=________;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
可有效防止爆胎。

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________;扫描二维码可以租用“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PVC不干胶贴纸。

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答案】(1)二氧化碳(CO2)(2)②或③;①或④(3)10(4)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5)8:1 【解析】(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
(2)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故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钢丝网篓或者钛合金车架,故填②或③;有机合成材料指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手柄套或者橡胶轮胎,故填①或④;(3)根据质子数=电子数可知,22=2+5+x+2,则x=10;
(4)“夏天易爆胎”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
(5)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3)=8:1。

15.化学课外活动中,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左下图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该实验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示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
型中的反应。

小丽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该装置与用玻璃棒做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

白烟成分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答案】(1)化合(2)环保或污染小(3)-3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的多少,可知图示所示的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因为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故(2)装置的优点为:环保或污染小;(3)白烟成分NH4Cl中,,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得到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考点:反应的类型、化合价的计算、装置的评价
16.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

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抚顺“热高温泉”远近闻名,可用____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2)常用来净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其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

能够除去水中异味的物质是____(填名称)。

(3)电解水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__组成的。

(4)请你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____。

【答案】肥皂水蒸馏活性炭氢、氧元素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解析】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详解】(1)用肥皂水检验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为软水,泡沫较少的为硬水。

(2)常用来净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后的水含有较多杂质,蒸馏后的水属于纯净物,故其中净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能够除去水中异味的物质是活性炭。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4)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是淘米水浇花。

【点睛】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三、实验题
17.(1)实验室需用100g20%的KNO3溶液,现提供如图所示的足量药品。

仔细观察,认真设计将配制溶液的方案及所需的各种药品用量填空。

方案一:将10%的KNO3溶液蒸发水分需10%的KNO3溶液_____g。

方案二:_____。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

【答案】200 用KNO3固体和蒸馏水来配制该溶液,需KNO3固体20g,需蒸馏水80g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装瓶存放
【解析】(1)方案一:解法一(经验)“蒸发溶液质量一半的水,可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即取200 g 10%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0 g水。

解法二:设需10%的KNO3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质的关系:100×20%=x×10%,可得x=200 g。

方案二:100 g 20%的溶液中溶质的量为100 g×20%=20g,溶剂的量100 g-20g=80 g。

(2)若使用固体物质溶解配制溶液时,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为计算-称量-溶解;若采取加水稀释的方法配制溶液,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为计算-量取-溶解;完全溶解后贴上标签装瓶保存;因此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装瓶存放。

1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制取气体常用的仪器。

(1)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组装完整制取装置可选择上述仪器中的a 、b 、c 、i 、k 、o 、p 和_______,制取下列气体时可用该套装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②用亚硫酸钠固体和较浓的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制取易溶于水的二氧化硫
③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难溶于水的甲烷
(3)用50g 某稀盐酸和足量大理石反应,理论上可制取2.2g 二氧化碳,则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答案】锥形瓶 hm ① 7.3%
【解析】(1)仪器a 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组装制取装置时,需选择上图中的a 、b 、c 、i 、k 、o 、p 和hm ,故填:hm ;
①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可选用制取氢气装置的是: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不能用该装置的排水法收集;③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难溶于水的甲烷需要加热,不适合该装置。

故填:①;
(3)设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

32
22CaCO +2HCl =CaCl +H O +CO 7344
50g x
2.2g 7344=50g x 2.2g
⨯⨯↑
x=7.3%
故填:7.3%。

四、计算题
19.2016年学生实验操作考查的内容是“配制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需要水的体积为
_____mL .称取氯化钠:称取前要先取下垫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在天平两端托盘上分别放上质量相等的纸片,再用_____移动游码调整至如图_____(选填“A ”或“B ”)处;向天平的左盘的纸片
上加氯化钠,天平快接近平衡时应_____,至天平平衡(若称量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量取水:用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并将其沿烧杯内壁小心地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轻轻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转移:配好氯化钠溶液后,将溶液转移到老师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配制该溶液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这次实验中使用的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都有刻度,通过观察发现其中有“0”刻度的仪器是_____.经检测,某同学配制的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
A 整个实验过程中右盘都未放纸片,且称取前只在左盘放纸片就调节天平平衡
B 将称量完毕的食盐转移到烧杯里时,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
C 氯化钠粉末不纯
D 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偏大
E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F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答案】347镊子A用右手轻拍持药匙的左手手腕用药匙取下少量药品50mL
胶头滴管托盘天平BCDE
【解析】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一般步骤、溶质计算、基本操作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误差分析,依据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详解】实验过程:
(1)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3g=47g,合47mL;(2)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时,托盘天平调平之后,在两端托盘上分别垫上质量相同的纸片,为防止游码被腐蚀,再用镊子移动游码调整至如图A处,游码左端所指刻度是表示游码的质量;添加药品至天平接近平衡时,为防止加入药品过量,应用右手轻拍持药匙的左手腕至天平平衡,(若称量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用药匙取下少量药品);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在这过程中不能改变砝码和游码;
(3)选取量筒时,要选取比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所以量取47ml水需选用50ml量筒;
实验反思:
(1)配制该溶液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胶头滴管;
(2)这次实验中使用的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都有刻度,通过观察发现其中有“0”刻度的仪器是托盘天平;
(3)若所配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原因有(氯化钠偏小或是水偏大)所以
A、整个实验过程中右盘都未放纸片,但在称取前进行了调节天平平衡,不会造成氯化钠偏小;
B、将称量完毕的食盐转移到烧杯里时,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造成氯化钠偏小;
C、氯化钠粉末不纯,造成氯化钠偏小;
D、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水的质量偏大;
E、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水
的质量偏大;F、溶液是均一的,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不会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故选BCDE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有关气体的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用甲装置来制取氧气B.乙装置可用来制取、检验二氧化碳
C.收集氢气可用丙装置D.丁装置可用来收集氧气
【答案】C
【解析】A、气的制取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气体的方法,属于“固体和固体加热”的类型,所以甲中的装置可以,正确;B、二氧化碳的制取用碳酸盐和酸反应,属于“固体和液体不用加热”的类型,二氧化碳的检验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所以乙中的装置可以,正确;C、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的收集是用排水法或者向上排空气法,丙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的,所以丙中的装置可以,正确;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所以丁中的装置不可以,错误;故选:D。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t2 ℃丙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变为不饱和溶液
B.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明显的是甲
C.t2 ℃甲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 ℃降到t1 ℃,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的多
【答案】D
【解析】A、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t2℃丙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由图可知。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明显的是甲,故B;
C、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t2℃甲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物质甲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正确;
D、由于甲和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故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比乙的多,故D错误。

故选D。

3.化学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安街头的黄色出租车以甲醇为原料,相比传统的出租车,可以节约化石燃料
B.四川凉山深林火灾中动用了大量直升机取水灭火,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C.在体育中考测试中,同学们饮用“脉动”饮料中含有糖类,糖类物质可以提供能量
D.清明节前后青龙寺观赏樱花的游人接踵摩肩,为了使樱花树枝干粗壮、叶色浓绿,园林工作者可以将碳酸氢铵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一起施用
【答案】D
【解析】A、西安街头的黄色出租车以甲醇为原料,相比传统的出租车,减小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节约化石燃料,故A正确;
B、四川凉山深林火灾中动用了大量直升机取水灭火,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水汽化吸热,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B正确;
C、在体育中考测试中,同学们饮用“脉动”饮料中含有糖类,糖类物质可以提供能量,故C 正确;
D、将碳酸氢铵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一起施用,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故D错误。

故选D。

4.下列关于O2的“自述”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我能让铁生锈
B.我能用排水法收集
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
D.我能供给呼吸
【答案】C
【解析】A、能让铁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A错误;
B、能用排水法收集,是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性质,既利用了化学性质又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误;
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C正确;
D、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水分蒸发
B.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表面变为绿色
C.汽油燃烧
D.浓硫酸使小木条变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