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教案(新版)
新人教版
课题(教科书版本)
授课学校
授课时间
教学设计及授课人
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
用
性质:本课题是第九单元溶液第二节溶解度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定性认识物质溶解的基础上,继续从定量的角度去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地位: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盐酸等溶液,对溶液和溶解现象也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了解,也没有从化学角度去研究。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物质溶解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下一章酸、碱、盐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
本节课是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很好素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去认识溶解度,享受互助的乐趣,来达到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有利因素:学生已经知道固体物质在水中是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最终是会达到饱和状态的;学生也知道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不利因素: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于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缺少思考。
教学目标
1
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建立、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仪器药品烧杯、玻璃棒、水、氢氧化钙、硝酸钾、酒精灯演示文稿视频(刘翔在xx年雅典奥运会夺冠)
其他资源导学案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
导课:感受生活中的控制变量法。
体会生
播放视频(刘翔在
xx年雅典奥运会夺
冠),引导学生思考,
冠军获得的条件。
播放视频(刘翔在xx年雅典奥
运会夺冠)让学生讨论判定刘翔为
冠军的条件有哪些?并追问在下
列4种情况下是否可判定刘翔为
看视频,讨论交
流刘翔获得冠军
的条件有哪些?
体会采用控制变
以视频激发兴趣,
同时结合生活经验
体会对物质进行比
较的一种方法
讨论:
(1)烧开水的过程中,随温度的升高,锅内有什么现象?什么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打开汽水瓶盖,会看到什么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小结:气体的溶解度与 、 有关, 越高,溶解度越小; 越大溶解度越大。
课堂练习:
1.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20℃时,31.6g 硝酸钾溶解在水中。
B .20℃时,100g 溶液中含31.6g 硝酸钾。
C .31.6g 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20℃时,31.6g 硝酸钾溶解在100g 水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2.右图是 A 、B 二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 物质在t 2 ℃时溶解度为
(2)P 点表
示 。
(3)t 2 ℃时,二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 。
(4)要从A 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A 物质,可用的方法
是 ,
要从 B 物质 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 物质,可用的方法是 。
(5)如果A 物质中混有少量B 物质,可用 的方
法得到较纯的A 物质。
1. 解释黄昏时或下雨前,鱼儿易跃出水面的原因?
课后作业:
1.要使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 )
A .增加水
B .增加
C .不断搅拌
D .升高温度
2.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 )
A .熟石灰
B .食盐
C .硝酸钾
D .氮气
3.在30℃时,50g 水中最多溶解A 物质5g ,在60℃时50g 水最多能溶解B 物质
10g 则( )
A .A 的溶解度比
B 大 B .B 的溶解度比A 大
C .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D .无法比较
4.在20℃时,30g 水最多溶解1.3g 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 )
A .难溶物质
B .可溶物质
C .微溶物质
D .易溶物质
5.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
A .温度高低
B .溶质、溶剂的量
C .溶剂种类
D .溶质种类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所含该溶质的量一定是该条件下的最大值
B .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在温度一定时,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对于任何固体物质来说,用加热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它的浓溶液
7.a 、b 二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____ __。
p
六、教学反思
1.好的方面:本节课是关于溶解度概念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溶解度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以前我是这样讲的这节课,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记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然后教师再强调溶解度概念包括的几要素,如条件、溶剂量、状态、单位等,举例说明加深理解,学生只是机械记忆,成绩好的学生表面上理解了,但实际做题还是不会,差的学生根本就听不懂,上课死气沉沉,学生不爱发言。
如今参加了国培学习,听了专家的讲座,知道了化学概念原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脉络,启发引导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分析概括,得出结论,于是我设计了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
自主的探究,在交流合作中对概念进行了解,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对概念的了解也非常深刻。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文库作删除处理!
2.不足的方面:由于比较硝酸钾和氢氧化钙溶解性大小时变量太多,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有些无从下手,所以很浪费时间。
七、点评与分析
【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体现创新。
首先,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依托新课程标准,体现出寓教于娱乐的理念。
本节课以溶解度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围绕“四个要素”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
把溶解度的教学活动设计成探究活动,改变了很多老师关于溶解度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获得结论几个环节,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获了知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导课新颖,目的性强,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内容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的舞台,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
【改进建议】
仅仅把溶解度当做一个数值,没有把溶解度当做一个关系。
溶解度本身是一个质量关系,而且它这个数值是一个比例关系,所以它是可以变的,但老师把这个溶解度当做了一个具体绝对的数值……我觉得有点可惜,还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
独具匠心,多而不繁,杂而不乱,取之精华,授之以渔。
平凡的一堂课,彰显教师的功底。
八、参考资料
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
2.教师教学用书(xx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