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网光缆线路工程施工验收暂行规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地网光缆线路工程施工验收暂行规定
(V1.1)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
2007年11月
主编:严厚群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保留该文件的一切权利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光缆的敷设 (2)
第一节一般规定 (2)
第二节管道光缆及子管敷设 (3)
第三节架空光缆敷设 (3)
第四节局(室)内光缆敷设 (4)
第五节无线基站引上光缆墙外敷设 (5)
第三章光缆接续和终端 (6)
第一节光缆接续 (6)
第二节光缆接头的封装及安装 (8)
第三节光缆终端 (11)
第四章户外型光缆交接箱 (12)
第一节户外型光缆交接箱的设置 (12)
第二节户外型光缆交接箱地下部分的安装 (12)
第三节户外型光缆交接箱的安装 (12)
第五章光分路器的安装 (14)
第六章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14)
第七章光缆线路工程施工验收表格 (15)
附表:光分路器(1:32)连接表样张 (23)
附图:光缆工程各种标识及铭牌范例 (25)
第一章总则
1.0.1 “本地网光缆线路工程验收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中国电信上海公司
本地网光缆(包括PON线路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检验、随工检验、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的依据,适用于各种新建、扩建和改造的光缆线路工程。

长长光缆的验收可参照执行。

1.0.2 光缆线路工程所用器材的型号、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相关国家、企业标准和
设计文件的要求;工程中严禁使用非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合格供方提供的器材。

1.0.3 本规定未涉及内容的相关技术要求,应按《YD-5051-97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
验收规范》及《YDJ44-89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执行。

1.0.4 本规定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工程师室。

第二章光缆的敷设
第一节一般规定
2.1.1 在光缆敷设前,应对光缆单盘内的所有光纤进行衰减测试(盘测),并做好记
录。

1)光缆单盘衰减测试指标要求如下:
工作波长:1310nm 光纤衰减值≤0.36dB/km;
工作波长:1550nm 光纤衰减值≤0.22dB/km;
工作波长:1383nm 光纤衰减值≤0.4dB/km(检查出厂测试记录)。

2)光缆单盘衰减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如图2.1.1所示:
光缆盘
图2.1.1
3)工程中严禁使用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光缆。

2.1.2 光缆应按照设计要求的A、B端进行敷设。

2.1.3 敷设光缆时的牵引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光缆允许张
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100%。

主要牵引力
应加在光缆的加强构件上。

2.1.4 光缆的弯曲半径:光缆固定后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过程中应
不小于30倍。

2.1.5 光缆敷设后应平直、无扭转、无机械损坏,按设计要求做好预留。

第二节管道光缆及子管敷设
2.2.1敷设管道光缆的路由、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2.2.2敷设管道光缆之前必须清刷管孔。

2.2.3在水泥管道、塑料管道或钢管道内,应一次敷足子管。

子管数量与管孔内径的
关系参见表一。

表一圆形管孔敷设子管数量参照表
注1:该规格的圆形管孔应至少敷设3根子管
2.2.4子管不得跨井敷设,同一管孔内的子管管口应平齐,长度超出管孔200mm±
50mm。

2.2.5子管在管道内不得有接头。

2.2.6子管与管孔壁间以及空余子管应进行防水封堵。

2.2.7光缆出子管孔150mm以内不做弯曲处理,遇转弯时须环绕人孔壁顺势弯转。

2.2.8在地下进线室内,子管口应至少超过第一根电缆搁架150mm,并用尼龙扣带
固定,子管口及子管与管孔壁间用防水材料进行封堵,严禁渗漏水现象发生。

2.2.9敷设后的光缆应紧靠人孔壁,并用尼龙扣带绑扎于搁架上,光缆在人孔内的部
分应用白色软塑料管(或蛇形软管)保护,外部用有色胶带缠绕(中继光缆兰色、用户光缆绿色),胶带缠绕至子管上100mm处。

2.2.10光缆在每个人孔内使用尼龙扣带系挂光缆铭牌,挂牌位置在子管与光缆交接处
(单井挂二块、双井及以上在中部加挂一块)。

2.2.11铭牌长95mm、宽65mm,第一行要求采用黑体加粗小四号字体书写,以后几
行要求采用黑体加粗五号字体书写。

具体的书写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图
2.2.11-1、2、3、4、5、6。

第三节架空光缆敷设
2.3.1敷设架空光缆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用钢绞线及挂钩规格。

2.3.2架空光缆不应同钩敷设。

2.3.3光缆挂钩的间距为500±30mm。

电杆两侧的第一只挂钩应各距电杆250mm±
20mm。

2.3.4光缆每隔5杆挡作一处杆弯预留,预留位置为电杆两侧的挂钩间,下垂
250-300mm,并套白色塑料软管保护,要求白色塑料软管伸出电杆两侧第一只挂钩100mm。

2.3.5架空光缆,直路每5杆档以及转弯、接头处应悬挂光缆铭牌;挂墙光缆应在钢
绞线终端处悬挂铭牌(铭牌制作要求见2.2.11条款)。

2.3.6引上保护管内光缆的敷设方式参照管道光缆敷设方式。

第四节局(室)内光缆敷设
2.4.1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局站内的光缆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护套光缆。

2.4.2阻燃与非阻燃光缆连接接头盒宜安装在地下进线室特定区域内,并与电缆适当
分开。

进线室光缆预留不应超过15M,盘绕应整齐美观,并且不影响今后维护。

确因条件限制,无法安装光缆接头盒或盘绕光缆的进线室,可考虑将阻燃光缆延伸至局外,但最长不能超过500m。

2.4.3局(室)内光缆宜采用人工布放方式,布放中保持光缆呈松弛状态,严禁出现
扭转。

2.4.4光缆在室内应走规定的线槽、走线架,如无规定的线槽、走线架则应选择安全
的位置布放。

当处于易受外界损坏的位置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2.4.5局(室)内光缆应挂光缆铭牌,挂牌位置为地下进线室内子管与光缆交接处、
光缆引上处和传输机房(电信设备间)光缆终端处。

2.4.6光缆在上、下走线架处,以及拐弯点前、后应用尼龙扣带予以绑扎。

上下走道
或爬墙的绑扎部位,应垫胶管或塑料管,避免光缆受侧压。

2.4.7光缆在终端处的余长不宜超过6m。

有特殊要求预留的光缆,应按设计要求留
足。

2.4.8应按设计要求做好光缆接地保护措施。

2.4.9PON系统中入户光缆的敷设应符合SHDX/ZS/CZ/JG/022/A/2006《中国电信上
海公司无源光网络(PON)线路建设规范(试行)》7.5.5要求。

2.4.10皮线光缆敷设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敷设过程中不应小于40mm;
2)固定后不应小于20mm。

第五节无线基站引上光缆墙外敷设
2.5.1光缆采用无线基站外墙垂直敷设方式施工时,必须确保工程施工的人身、设备
安全以及日后运行维护的方便。

2.5.2 应尽量避免对基站楼内居民的骚扰以及对建筑物的破坏,以免给光缆的敷设或
者给整个无线基站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施工障碍。

2.5.3 光缆的垂直布放应选择合适、安全的位置上升,避免留存日后人为破坏的隐患。

2.5.4 光缆垂直敷设中钢绞线的架设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确定,有条件的尽量架设
钢绞线。

在无条件架设垂直钢绞线的情况下,光缆的布放必须做到纵向垂直,横向水平,曲率半径符合相关要求,并做好相应的光缆固定措施。

2.5.5 光缆在楼顶的固定点为基站馈线行架,采用扎线捆绑的方式将光缆固定在行架
上。

2.5.6 光缆在馈线行架上敷设时应采用光缆塑料护套保护加蓝(或绿)色塑料胶带包
扎,并在相应的上行、下行及水平转角位置吊挂光缆挂牌。

2.5.7 无线基站的光缆余留放置在楼顶的安全位置,无线基站机房内不得余留光缆。

楼顶余留光缆的余长以6~7米为宜,盘成O型圈,并采用光缆塑料护套保护加蓝(或绿)色塑料胶带包扎,并挂好相应的光缆挂牌。

2.5.8 光缆应通过预留的馈线孔左下角或右下角进入无线基站机房,不得与强电同孔
引入。

2.5.9 光缆与外墙角的接触处,应用铁扎线密集绕扎形成保护,以防止光缆在使用过
程中被外墙角磨破、损坏。

第三章光缆接续和终端
第一节光缆接续
3.1.1光缆接续的内容应包括:光纤接续;加强芯及信号线(适用带信号线的光缆)
的连接;接头衰耗及信号线电气性能的测量。

3.1.2光缆接续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缆接续前应核对光缆型号、规格、接头位置并根据预留长度的要求留足光缆(在人孔内每侧预留长度为7m左右;进线室光缆预留要求见2.4.2;
光缆终端处余长要求见2.4.7)。

2)根据接头套管的工艺尺寸开剥光缆外护层,且不得损伤光纤。

3)严禁用刀片去除一次涂层或用火焰法制作端面。

3.1.3光纤接续
1)光纤接续应采用熔接法,但“放装”光缆可采用‘冷接子’机械连接方式。

PON系统中最后一段引入光纤宜采用‘冷接子’机械连接方式。

操作时应
连续作业,以确保接续质量。

2)接续前,应检查两端的光纤,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接续。

3)光纤全部接续完成后应根据光缆接头套管(盒)的不同结构将余纤盘在光纤盘片内,光纤预留应大于200mm,盘绕方向应一致。

4)盘纤的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大于37.5mm)。

5)PON系统中入户光缆的接续应符合SHDX/ZS/CZ/JG/022/A/2006《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无源光网络(PON)线路建设规范(试行)》7.5.6要求。

3.1.4光缆加强芯的固定应根据接头盒的结构夹紧、夹牢。

3.1.5信号线在光分配架、光交接箱内的终端以及在光缆接头盒内的连接应牢固,电
气导通应良好。

3.1.6光缆接续及全程衰减测试指标要求如下:
中继光缆宜采用OTDR进行全程测试。

除PON系统外,其它用户光缆宜采用OTDR进行分段测试;对于PON系统,
应视情况进行光链路分段和全程测试。

当ONU与PON系统同时建设时,应进行OLT端到ONU端的全程测试,否则,采用分段测试。

测试应采用1490nm光源/光功率计。

1)熔接接头衰减指标要求
a)新建工程
工作波长:1310nm 双向平均≤0.08dB/芯,单向≤0.1dB/芯;
工作波长:1550nm 双向平均≤0.1dB/芯,单向≤0.2dB/芯;
注:带状光缆允许单向≤0.3dB/芯。

b)改、扩建工程
工作波长:1310nm 单向≤0.5dB/芯(含带状光缆);
工作波长:1550nm 单向≤0.5dB/芯(含带状光缆)。

2)机械连接
单向≤0.15dB/芯;
3)光缆全程衰减指标要求
工作波长:1310nm 全程≤0.4dBm;
工作波长:1550nm 全程≤0.25d Bm;
光纤活接头:按0.5dB/个计取。

光分路器衰减按表二取值。

表二分光器典型插入衰减值
PON系统的全程衰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测试方法
接头衰减测试方法如图3.1.6a所示,光缆全程衰减测试方法如图3.1.6b所示:
图3.1.6a
图3.1.6b
3.1.7 信号线电气性能参数见表三:
表三信号线电气性能参数
第二节光缆接头的封装及安装
3.2.1 光缆接头套管(盒)的封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接头套管的封装按
工艺要求进行。

2)若采用热可缩套管,加热应均匀,热缩完毕原地冷却后才能搬动。

热缩后要求外形美观,无烧焦等不良状况,密封性能良好。

3)采用单端进出光缆的接头时,应在套管上加装保护夹具。

3.2.2 光缆接头盒的安装1)吊线式架空光缆接头两端的光缆应做伸缩弯,两
端的预留光缆盘放在接头两边,盘成O型圈,并用尼龙扣带固定。

如图3.2.2-1a,b 所示。

图3.2.2-1a
图3.2.2-1b
2)管道光缆接头应安装在人孔壁上方的光缆接头盒托架上,接头余缆应紧贴人孔搁架,盘成O型圈,并用尼龙扣带固定。

注意“O”型圈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光缆直径的15倍。

如图3.2.2-2a,b所示。

图3.2.2-2a
图3.2.2-2b
3)局站地下进线室内接头盒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在特定区域内,绑扎牢固整齐。

预留光缆盘绕应整齐美观,不同光缆应不相互重叠。

3.2.3 冷接子的保护
光纤接续完成后,冷接子应置于专用的冷接子保护盒或熔接盘中,释放张力,并做适当固定。

多个冷接子或保护盒应排列整齐。

第三节光缆终端
3.3.1光缆需按设计要求终端在指定的光配架、光交接箱、分纤箱或用户光缆终端盒
内。

3.3.2对于有加强芯的光缆及自承式皮线光缆,终端处应夹紧加强芯,并固定地气圈
(带状光缆例外)。

3.3.3单芯光缆的松套管应直接进光纤盘片,并用尼龙扣带固定。

3.3.4尾纤黄色护套直接进盘,并用尼龙扣带固定。

3.3.5盘片内光纤留长应大于200mm。

3.3.6尾纤头尾应标识对应的纤序。

3.3.7自光纤盘片引出的尾纤应走向合理、美观,在架、盒、箱内不宜有过多余长。

盘绕的曲率半径应大于37.5mm。

3.3.8自光纤盘片引出的尾纤应按设计要求插入光配纤架(分配盘)上的适配器线路
一侧,对侧盖上塑料帽。

3.3.9光缆终端设备内的适配器应粘贴标识,按外单、内双编号;安装方向一致。

3.3.10在光缆终端设备内的分配盘上粘贴标识,标明该光缆去向。

3.3.11在光缆终端设备前门内侧合适位置粘贴标识,标明光缆名称、编号和该箱子编
号(须与容量相符)、光缆纤序、走向(具体地址)等。

如图3.3.11-1、2所示。

3.3.12箱体内部应清洁,无油腻、脏物。

3.3.13用户端光缆余长不应超过2m,走向应合理、美观,并固定、挂牌。

3.3.14光缆信号线应按设计要求作可靠连接。

3.3.15L型机械快接式光纤插座的安装应符合SHDX/ZS/CZ/JG/022/A/2006《中国电信
上海公司无源光网络(PON)线路建设规范(试行)》7.5.6要求。

第四章户外型光缆交接箱
第一节户外型光缆交接箱的设置
4.1.1 户外型光缆交接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全、隐蔽、通风、不易受外界损伤及自然灾害,避开低洼地;
2)靠近人(手)孔便于光缆出入;
3)符合城市规划,不妨碍交通及市容;
4)便于施工、维护。

第二节户外型光缆交接箱地下部分的安装
4.2.1 水泥底座的制作、安装以及材料的选择、配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2.2 地气棒埋设要求及地气线引出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地气线外皮应无损伤,接
地电阻要求小于等于10欧姆。

4.2.3 基础土层应压实,砌砖低于地坪,以不露出地面为准。

混凝土浇注高出路面
100mm,粉刷抹面应均匀、不空鼓,表面应光滑平整,倒角线应平直。

4.2.4 预埋铁件安装应牢固,预埋位置正确,水平偏差应不大于3mm。

4.2.5 引上管采用φ89mm无缝钢管,钢管之间间距为10mm。

管子排列要求整齐,
管口高低一致。

4.2.6 在每根钢管内敷设自人井至交接箱的子管,子管应露出水泥底座10mm。

4.2.7 靠近交接箱一侧的人井壁应安装电缆搁架作为光缆预留装置。

4.2.8 交接箱底座应做好防潮处理,并用阻水帽(ZSM-28)封堵子管两端,同时在
人井一侧安装阻水圈(ZSQ33*3-78)。

第三节户外型光缆交接箱的安装
4.3.1 在光交接箱水泥底座施工完毕后3天,方可进行光交接箱安装工作。

4.3.2 光交接箱安装时,应在光交接箱底座上铺平防水橡胶圈;在紧固底座螺帽时,
要垫上橡皮垫圈。

4.3.3 交接箱安装完毕后,箱体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3mm。

4.3.4 交接箱内的所有配件应齐全。

第五章光分路器的安装
光分路器的安装应符合SHDX/ZS/CZ/JG/022/A/2006《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无源光网络(PON)线路建设规范(试行)》7.4.6要求。

第六章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5.0.1 光缆线路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具备如下资料:
1)开工、完工报告。

2)光缆盘测数据——应包括盘号、芯数、光缆长度、光纤平均损耗(1310nm、1550nm双窗口)。

3)光缆布放配盘表。

4)光缆全程测试数据盘片。

6)光缆工程验收单——应包括工程编号、工程名称、光缆芯数、开完工时间、甲乙两端物理位置(用户名)、箱号(机架位置)、纤序、接头物理位置和
井号、全程平均损耗测试记录、全程损耗记录、接头损耗记录等说明。

7)资产记录资料——应包括工程占用管孔信息表、资产增减表、资产记录本。

8)光分路器连接表(表式见附表样张)。

第七章光缆线路工程施工验收表格
6.0.1 项目测试表
1)光缆单盘衰减测试表
光缆单盘衰减测试表
注:表格中“纤型”处应填写G..652A、G..652B、G..652C或G..652D
2)光缆接续衰减测试表
光缆接续衰减测试表
年月日
注:1. 表格中“工程性质”处应填写新建、扩容或改造。

2.表格中“纤型”处应填写G..652A、G..652B、G..652C或G..652D。

3)光缆全程衰减测试表
光缆全程衰减测试表
年月日
注:1. 表格中“工程性质”处应填写新建、扩容或改造。

2.表格中“纤型”处应填写G..652A、G..652B、G..652C或G..652D。

6.0.2 项目检查表
项目检查表
附表:光分路器(1:32)连接表样张
23
24
附图:光缆工程各种标识及铭牌范例
用户光缆交接箱标识(主干)箱号:B047
图3.3.11-1a
用户光缆交接箱标识(配缆)
用户光缆交接箱标识
线序箱号
用户光缆分纤箱标识箱号:15/24
局终端设备标识(中继光缆)
图3.3.11-2a
局终端设备标识(用户光缆)
图3.3.11-2b
局终端设备标识(用户光缆)
图3.3.11-2c
用户光缆挂牌分支样式(一)
图2.2.11-1 吴泾(X)
152
27
用户光缆分支挂牌样式(二)溪复(Z)光溪复(Z)
溪复(Z)光
图2.2.11-2
用户光缆挂牌样式(三)
金都局 颛桥局 金都局 颛桥局
图2.2.11-3
金都 金都—
用户光缆挂牌样式(四)
复兴复兴(H)
图2.2.11-4
溪复(Z)光
溪复(Z)光
溪复(Z)溪复(Z)
中继光缆挂牌样式
图2.2.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