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 皂罗袍》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全文
这段文字历来广被吟咏,美在何处?
:一韵到底,句式上用了一系列近似对偶的句型, 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 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 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而且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 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 •景美: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 富于诗情画意。 •情美: 面对着姹紫嫣红红百花与断井颓垣的残景形成的鲜 明对照,她不由得思绪万千,益增惆怅。春光如此烂漫明 媚,更诱发了她内心深藏的春情,引起了她对年华在深闺 寂寞生活中淡淡消逝的叹惜,唤醒了她青春的觉醒,这巧 妙地把抒情与写景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委婉地透露了 这个少女爱情的苦闷,展现了心理活动和境界美,富有诗 情画意。
➢ “一生‘四梦’ ,得意处 惟在《牡丹》。”
正音:
颓tuí 垣yuán 轩xuān 忒tuī/tēi
乐lè 韶sháo
第十出 惊梦
牡丹亭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 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 韶光贱!
”,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
,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
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都付
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
女强烈的震撼。
问 题 探 究
【思考2】鉴赏“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明确: 这两句话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
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 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 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 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 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 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 部祠祭司主事。
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 忒(tui/tēi):太。 “锦屏人”句意谓:深闺中的女子太不珍惜这美好的春
光。这是杜丽娘感叹自己平时得不到领略春色的机会, 有负于大好春光。
问 题 探 究
【思考1】鉴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
断井颓垣”。
明确:
整一句使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少女心
中的期望与失落,惊惧和无奈。“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明·汤显祖
新课导入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 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 “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 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 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 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 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 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 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 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 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赏句类鉴赏答题模式:
描绘诗句内容 理解诗句含义 + 表达技巧、语言、结构等方 面的特点 + 表达效果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请赏析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答案】(1)听到喧闹声知道洗衣女子归来,荷叶晃动 知道渔舟顺水而下。 (2)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以动衬静。 (3)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也写出了山民的勤劳、朴实。
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 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 。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女主人公对外部 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
问 题 探 究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
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 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 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 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读者不 难从中窥探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 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小结:
这支曲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杜丽娘惜春伤 春的情感,表达了她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建 礼教的精神反叛精神或个性解放愿望和愿望不 能实现的郁闷心情。
课外拓展
解题步骤
诗歌鉴赏之 赏析诗句妙处
1、解读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2、抓住特点:抓住诗句写法或内容上突出的一点简析
3、点出情境: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2.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3.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4.在诵读时体会戏曲语言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5.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 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 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 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 五年(1617年)。
关于节选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 《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 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 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 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 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 ,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本文 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 曲子--【皂罗袍】。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 作品之一,与《西厢记》、《窦娥 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 典戏剧。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牡丹亭》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 主义。首先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 幻想情节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杜 丽娘所追求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环境里 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幻 游的境界里,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缚, 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其次采取抒情 诗的手法,倾泻出人物的内心感情。
新课导入
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 丹亭》中第十出《游园》。其中《皂罗 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 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 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 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 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 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 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 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zhì、与以禅 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 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 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创作上他反 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 思潮的旗手之一。
➢“临川四梦”:
➢记》。
关于作品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 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 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 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 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 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 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 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 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 情人终成伴侣。
【译】原来这姹紫嫣红的繁花开遍,似只能交给这破败 的断井颓垣。这样的良辰美景却让人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 愉快的事究竟谁家才有呢?
朝飞暮卷的楼阁,云霞掩映中的翠轩,蒙蒙细雨,微微 春风,烟波中的画船,深闺人也太把这美好时光看得卑贱。
补充注释:
姹紫嫣红:形容花的艳丽多彩。 断井颓垣(yuán):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