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的意思实用1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物致知的意思实用1份
格物致知的意思 1
有关格物致知的意思
:1.格:推究;致:求得。

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2.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严复《原强》
:连动式;作谓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解释格物致知
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礼记》独立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格物致知”的意义也就逐渐成为后世儒者争论不休的热点议题,以至于今。

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份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全唐文六百三十七卷解释如下:
曰:“敢问‘致知在格物’何谓也?”
曰:“物者万物也,格者来也,至也。

物至之时,其心昭昭然
明辨焉,而不应於物者,是致知也,是知之至也。

知至故意诚,意诚故心正,心正故身修,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理,国理而天下平。

此所以能参天地者也。


【英文翻译】:to study the phenomena of nature in order to acquire knowledge; to study the nature of things
实事求是
“格物致知”包含“实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

现今流行观点和朱熹观点的差异,乃是在关于“致知”的`解释。

朱熹所谓的“知”是知性─包含了智慧、心得感悟与知识─而现代流行观点的“知”只是指知识,这种观念变异可能是由于现今社会流行唯物论观点所产生的影响。

伪学
虽然朱熹乃是儒学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代大儒,但他对于“格物致知”的观点之所以在后世成为主流,并非是因为获得后世儒家学者的普遍赞同。

事实上,朱熹学说在南宋当时还因政治党争而被斥为“伪学”,而后世的许多儒家学者也更大力批判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学说观点。

但因为朱熹的《四书集注》在元朝中叶就被官方采用为科举取士的应试准则,而自从明太祖开始独尊朱熹学说为《四书》上的唯一官方思想权威以后,朱熹学说更是成为明清两代历时五百余年在科举应试上的官方教条观点。

因而朱熹在“格物致知”上的观点也就在数百年的官方教条权威下,成为
后世社会上的普遍流行观点。

所以在清末的洋务学堂中,就把物理、化学等学科称为“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简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