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黑骏马_中索米娅形象新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张传开, 章忠民.弗洛 伊德精神 分析学述评 [M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 987. [2]弗洛伊德(Sigm und Freud).精神 分析引论[M ].张堂会编译,北京:北京出版 社,2007.
沈凤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 文学硕士研究生。
073
如果说童年的索米娅,她的 “本我”在文中还有自然流露的
话,那么少女和妇女时代的索米 娅的“本我”就被明显地压抑与隐 藏了,它们被道德责任与世俗法 则所压抑,因此,“我”重回草原后 才感叹到“草原上多了一个女 人”,这个“女人”与“我”的索米娅
(本我)如此相异。本我的压抑只在 字里行间透出些端倪,让读者去 捕捉,这种端倪更多地呈现在叙 述者的回忆与忏悔之中。从那个 偶然的一天,我和索米娅彼此发 现双方都已经成年,身体与心理 的变化让彼此心动又羞于躲避。 然而索米娅是多么地渴望与我亲 近,但被长大了的、成熟了的心理 所约束,直到送我去牧技训练班 培训的那天夜里,克制了好久的 索米娅终于借着被车颠簸在我怀 里的契机,扑到了“我”的怀里 哭 了起来,她把手指插进“我”的 头 发,“久久地、一言不发地亲吻着 我”,这个少有的 、大胆的 动作 让 隐藏在少女娇羞下的那个“本我” 终于克制不 住地流 露了 出来 ,她 对我是那么的依恋与不舍 (就像 童年时的那个本我一样),这是一 个少女的本真冲动与欲望。
关键词:索米娅 本我 压抑 自我 超我
《黑骏马》中塑造的迷人的索 米娅形象,来源于其复杂性与多 面性。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 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用 弗 洛 伊 德 的 人 格 理 论 来 分 析 ,笔 者发现正是这三重人格在索米娅 身上的矛盾与冲突,造就了索米 娅的艺术形象的复杂与多面。
一.被隐藏的压抑:本我 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 来的结构,它是暗藏在行为背后 的最真实、最隐藏的原始冲动与 潜意识,是人们所有的热情、本能 和习惯的来源,它没有道德观念, 唯一的需要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满 足本身。本我遵循“唯乐原则”,本 我“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组成。本 我的唯一机能是直接释放心理能 量, 清除机体内部和外部刺激引 起的兴奋状态。”[1]索米娅的本我 在 《黑骏马》 的全文中是被压抑 的、被隐藏在作者的叙述中的。从 童 年 那 个 活 泼 可 爱 的 小 女 孩 ,到 少 女 时 期 对“ 我 ”的 依 恋 ,再 到 成 为家庭妇女的索米娅。索米娅的 本我充当的一直是一个力量微薄 却无所不在渗透着角色。我们只 在字里行间下面涌动的暗流中探 到它的隐秘踪迹与流露。
四.小结 正是超我、自我对索米娅本 我的压抑,以及来自叙述者身 对“本我”叙述的压力,才造成《黑 骏马》文本的巨大张力。让读者看 到被压抑着、挣扎着、被扼杀的本 我,以此触动读者的感情投向,对 之叹惋、同情、痛惜、感伤。从某种 意义上看,正是索米娅的“本 我” 的压抑与牺牲才产生文本对索米 娅“ 本 我 ”的 巨 大 召 唤 力 ,索 米 娅 的迷人形象正深藏于此。
而成为妇女的索米娅,她身 上的道德伦理意识,湮没掉作为 “ 本 我 ”的 那 个 她 ,她 的“ 超 我 ”冷 静地指使她牺牲掉了“本我”,她 与重归故地的“我”谈话礼貌而生 疏,很好地拉开着距离。她的本我 不在文字的表面,而在内里。从 “我”重回到草原开始就盼望着她
072
名篇探赏
2011.08
学教育
见到我时会哭着向我倾诉,“她并 没有哇地哭出来,更没有一下子 扑进我的怀里,甚至也没有喊我 ‘巴帕’。她丝毫没有流露对往事的 感伤和这劳苦生涯的委屈。”从这 段文字读者往往读出隐藏着的反 意 ,读 出 那 个 急 于 扑 向“ 我 ”的 怀 里、向我哭诉的隐藏在文字中的索 米娅的本我。一个 “扑向我怀里” 的本我、一个隐忍而规矩的超我, 这两个索米亚在字里行间相互矛 盾,也相互衬托。而此时,本我的压 抑只是在大女儿其其格身上找到 某种投射,其其格就是她此时的本 我。她叫我“巴帕”,喜欢我,与我亲 近,总是“用眼光偷偷地打量我”。 由此看来,其其格无疑是这个有着 母亲与妻子双重身份,并且被家庭 伦理道德所压抑的索米娅“本我” 的“代言人”。直到最后我们分离的 时候,索米娅突然“撼人肺腑地叫 了声‘巴帕’”,那压抑在“超我”监 督下的“本我”才从暗流中浮出冰 山的一角。
疏与距离,她保持着一个母亲与 妻子的形象与尊严,没有向我诉 苦倾诉,这一切都是遵循“现实原 则”,而不是遵循“快乐原则”。靠 着超我的规范作用,杜绝着一切 的欲望与冲动。但是自我总是在 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斗争中产生, 自我既承受着来自本我的诱惑, 又承受着来自超我的规范,所以 自我承载的矛盾也最多,自我始 终是一个矛盾的平衡体。“为什么 你不是其其格的父亲呢?为什么? 如 果 是 你 该 多 好 啊 …… 哪 怕 你 远 走高飞,哪怕你今天也不来看 我!”这足以看出她是多么的矛 盾 ,两 层 意 思 :第 一 层 是 ,她 没 有 被希拉玷污,而是根白音宝力格 结合,白音宝力格为其其格的生 父,第二层意思是,在她被希拉玷 污后,白音宝力格能够不抛弃她, 白音宝力格作为其其格的养父。 但是这两种幻想都不存在。偶尔 的透露就可以看出,她的自我内 心矛盾挣扎的痛苦。
然而索米娅是多么地渴望与我亲近但被长大了的成熟了的心理所约束直到送我去牧技训练班培训的那天夜里克制了好久的索米娅终于借着被车颠簸在我怀里的契机扑到了我的怀里哭了起来她把手指插进我的头发久久地一言不发地亲吻着我这个少有的大胆的动作让隐藏在少女娇羞下的那个本我终于克制不住地流露了出来她对我是那么的依恋与不舍就像童年时的那个本我一样这是一个少女的本真冲动与欲望
学教育 2011.08
名篇探赏
《黑骏马》中索米娅形象新论
沈凤蛟
内 容 摘 要 :张 承 志《黑 骏 马》中 的 索 米 娅 形 象 ,研 究 者 多 从 传 统 的 女 性 道 德 意 识 上 来 对 之 解 读 ,如 善 良 、美 好、诗意、宽厚等。而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索米娅的形象进行分析,通过诠释其 “自我”、“超 我”与“本我”之间的矛盾及前两者对后者的压抑,来解析索米娅的多重人格。
二.光荣的枷锁:超我 超我是人格在道义方面的表 现 ,它 是 禁 忌 、道 德 、伦 理 的 规 范 和标准的体现者,是根据社会的 标准和要求在人的内部世界形成 的指示、约束、禁律和习惯。“超我 由自我理想和良心组成,是人格 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2]其主 要职能在于它像一个监督者或警 戒者,它指导自我去抑制本我的 冲动,不断以内疚或犯罪感来纠 正偏离及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索米娅的“超我”人格表现在 额吉上。额吉像草原一样宽容、温 厚、博大,她身上承载着草原的道 德与精神。用“伟大的女性”形象 在规范着索米娅,当索米娅被希 拉玷污后,额吉毫无愤怒地、理所 当然地接受了。比之于“我”知道 真相后的愤怒与痛苦,额吉那句 “这狗东西”,口气中“显然也没有 觉得事情有多严重”,她无比包容
地接受了这件事情,并把希拉看 做和索米娅、白音宝力格同等的 孩 子 ,甚 至 当“ 我 ”拿 出 刀 子 和 希 拉动武的时候,额吉充满奇怪地 责怪我“难道为了这件事也值得 去杀人?”索米娅对自己的遭遇毫 无怨言地默默承受着,当我酒后 发狂地责问她“为什么是希拉,为 什 么 ? ”的 时 候 ,她 只 是 叫 着“ 孩 子,我的孩子”,她没有痛骂希拉, 没有对自己的命运作任何咒骂。 此时她已是一 个 母 亲的身份 ,是 又一个“额吉”,被 额吉高尚 的 道 德和她所遵循的“草原的习性和 它的自然法律”所规范与监视。她 像额吉抚养“我”一样抚养她自己 的五个孩子和学校里的小学生, 为他们洗衣、做饭、拉柴。人人敬 爱她的善良与慈祥。额吉死了,她 就成了额吉“超我”的替身。在这 里本我和超我有着隐而不露的矛 盾 :一 个 想 要 向 灵(超 我 道 德)的 境界飞升,一个贪恋地固守着尘 世(本我欲望)。既然超我的力量 强大地束缚着她的肉身,她的力 比多就只能借助哺育婴儿来发 泄。她提出要是以后白音宝力格 有了孩子,就交给她来抚养。可是 额吉作为对她在道德与人生上的 监督与警戒,使她不敢越雷池半 步,她默默地忍受着一切,借着光 荣的道德光环把本我隐藏。
三.现实的世界:自我 自我就是超我与本我相互斗 争与协调的产物,是本我与外部 世界、欲望和满足之间的居中者。 它必须同时侍候三个残酷的主人: 现实、超我和本我, 并要调和这 三者的主张、要求和冲突。 自我作为超我与本我之间协 调的产物,永远只是一个“受气 包”。索米娅的自我,在全文中描 写的最多。所有表象的,都是索米 娅超我与本我矛盾冲突的平衡。 她平静地面对生活,好像可以接 受生活给她的一切,对我表现生
童年的索米娅亲切地叫“我” 为“ 巴 帕 ”,她 对 我“ 信 赖 而 又 折 服”,我们一起生活 玩耍 ,都是 额 吉的两个宝贝,她毫无保留地流 露她活泼的天性与生命的本真状 态。当谈论到给黑骏马取名字时, 索米娅“闪着黑黑的眼睛盯着我, ‘嗯,等你真的全部走遍了锡林郭 勒的全部草原以后,你会像奶奶 唱的那样,骑着你的钢嘎·哈拉回 到这里,来看我吗?’”也就是这句 话成了我们整个故事的谶语。这 句话也只有最具原始冲动的“本 我”才说得出来,而之后的那个具 有世俗道德的少女与妇女的索米 娅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童年的 索米娅是对“本我”的最真实最宝 贵的流露,然而作者对索米娅童 年的叙述却很少,从这一层面上 看,作者对索米娅的本我进行了 刻意的压抑。
沈凤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 文学硕士研究生。
073
如果说童年的索米娅,她的 “本我”在文中还有自然流露的
话,那么少女和妇女时代的索米 娅的“本我”就被明显地压抑与隐 藏了,它们被道德责任与世俗法 则所压抑,因此,“我”重回草原后 才感叹到“草原上多了一个女 人”,这个“女人”与“我”的索米娅
(本我)如此相异。本我的压抑只在 字里行间透出些端倪,让读者去 捕捉,这种端倪更多地呈现在叙 述者的回忆与忏悔之中。从那个 偶然的一天,我和索米娅彼此发 现双方都已经成年,身体与心理 的变化让彼此心动又羞于躲避。 然而索米娅是多么地渴望与我亲 近,但被长大了的、成熟了的心理 所约束,直到送我去牧技训练班 培训的那天夜里,克制了好久的 索米娅终于借着被车颠簸在我怀 里的契机,扑到了“我”的怀里 哭 了起来,她把手指插进“我”的 头 发,“久久地、一言不发地亲吻着 我”,这个少有的 、大胆的 动作 让 隐藏在少女娇羞下的那个“本我” 终于克制不 住地流 露了 出来 ,她 对我是那么的依恋与不舍 (就像 童年时的那个本我一样),这是一 个少女的本真冲动与欲望。
关键词:索米娅 本我 压抑 自我 超我
《黑骏马》中塑造的迷人的索 米娅形象,来源于其复杂性与多 面性。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 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用 弗 洛 伊 德 的 人 格 理 论 来 分 析 ,笔 者发现正是这三重人格在索米娅 身上的矛盾与冲突,造就了索米 娅的艺术形象的复杂与多面。
一.被隐藏的压抑:本我 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 来的结构,它是暗藏在行为背后 的最真实、最隐藏的原始冲动与 潜意识,是人们所有的热情、本能 和习惯的来源,它没有道德观念, 唯一的需要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满 足本身。本我遵循“唯乐原则”,本 我“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组成。本 我的唯一机能是直接释放心理能 量, 清除机体内部和外部刺激引 起的兴奋状态。”[1]索米娅的本我 在 《黑骏马》 的全文中是被压抑 的、被隐藏在作者的叙述中的。从 童 年 那 个 活 泼 可 爱 的 小 女 孩 ,到 少 女 时 期 对“ 我 ”的 依 恋 ,再 到 成 为家庭妇女的索米娅。索米娅的 本我充当的一直是一个力量微薄 却无所不在渗透着角色。我们只 在字里行间下面涌动的暗流中探 到它的隐秘踪迹与流露。
四.小结 正是超我、自我对索米娅本 我的压抑,以及来自叙述者身 对“本我”叙述的压力,才造成《黑 骏马》文本的巨大张力。让读者看 到被压抑着、挣扎着、被扼杀的本 我,以此触动读者的感情投向,对 之叹惋、同情、痛惜、感伤。从某种 意义上看,正是索米娅的“本 我” 的压抑与牺牲才产生文本对索米 娅“ 本 我 ”的 巨 大 召 唤 力 ,索 米 娅 的迷人形象正深藏于此。
而成为妇女的索米娅,她身 上的道德伦理意识,湮没掉作为 “ 本 我 ”的 那 个 她 ,她 的“ 超 我 ”冷 静地指使她牺牲掉了“本我”,她 与重归故地的“我”谈话礼貌而生 疏,很好地拉开着距离。她的本我 不在文字的表面,而在内里。从 “我”重回到草原开始就盼望着她
072
名篇探赏
2011.08
学教育
见到我时会哭着向我倾诉,“她并 没有哇地哭出来,更没有一下子 扑进我的怀里,甚至也没有喊我 ‘巴帕’。她丝毫没有流露对往事的 感伤和这劳苦生涯的委屈。”从这 段文字读者往往读出隐藏着的反 意 ,读 出 那 个 急 于 扑 向“ 我 ”的 怀 里、向我哭诉的隐藏在文字中的索 米娅的本我。一个 “扑向我怀里” 的本我、一个隐忍而规矩的超我, 这两个索米亚在字里行间相互矛 盾,也相互衬托。而此时,本我的压 抑只是在大女儿其其格身上找到 某种投射,其其格就是她此时的本 我。她叫我“巴帕”,喜欢我,与我亲 近,总是“用眼光偷偷地打量我”。 由此看来,其其格无疑是这个有着 母亲与妻子双重身份,并且被家庭 伦理道德所压抑的索米娅“本我” 的“代言人”。直到最后我们分离的 时候,索米娅突然“撼人肺腑地叫 了声‘巴帕’”,那压抑在“超我”监 督下的“本我”才从暗流中浮出冰 山的一角。
疏与距离,她保持着一个母亲与 妻子的形象与尊严,没有向我诉 苦倾诉,这一切都是遵循“现实原 则”,而不是遵循“快乐原则”。靠 着超我的规范作用,杜绝着一切 的欲望与冲动。但是自我总是在 本我与超我的矛盾斗争中产生, 自我既承受着来自本我的诱惑, 又承受着来自超我的规范,所以 自我承载的矛盾也最多,自我始 终是一个矛盾的平衡体。“为什么 你不是其其格的父亲呢?为什么? 如 果 是 你 该 多 好 啊 …… 哪 怕 你 远 走高飞,哪怕你今天也不来看 我!”这足以看出她是多么的矛 盾 ,两 层 意 思 :第 一 层 是 ,她 没 有 被希拉玷污,而是根白音宝力格 结合,白音宝力格为其其格的生 父,第二层意思是,在她被希拉玷 污后,白音宝力格能够不抛弃她, 白音宝力格作为其其格的养父。 但是这两种幻想都不存在。偶尔 的透露就可以看出,她的自我内 心矛盾挣扎的痛苦。
然而索米娅是多么地渴望与我亲近但被长大了的成熟了的心理所约束直到送我去牧技训练班培训的那天夜里克制了好久的索米娅终于借着被车颠簸在我怀里的契机扑到了我的怀里哭了起来她把手指插进我的头发久久地一言不发地亲吻着我这个少有的大胆的动作让隐藏在少女娇羞下的那个本我终于克制不住地流露了出来她对我是那么的依恋与不舍就像童年时的那个本我一样这是一个少女的本真冲动与欲望
学教育 2011.08
名篇探赏
《黑骏马》中索米娅形象新论
沈凤蛟
内 容 摘 要 :张 承 志《黑 骏 马》中 的 索 米 娅 形 象 ,研 究 者 多 从 传 统 的 女 性 道 德 意 识 上 来 对 之 解 读 ,如 善 良 、美 好、诗意、宽厚等。而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索米娅的形象进行分析,通过诠释其 “自我”、“超 我”与“本我”之间的矛盾及前两者对后者的压抑,来解析索米娅的多重人格。
二.光荣的枷锁:超我 超我是人格在道义方面的表 现 ,它 是 禁 忌 、道 德 、伦 理 的 规 范 和标准的体现者,是根据社会的 标准和要求在人的内部世界形成 的指示、约束、禁律和习惯。“超我 由自我理想和良心组成,是人格 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2]其主 要职能在于它像一个监督者或警 戒者,它指导自我去抑制本我的 冲动,不断以内疚或犯罪感来纠 正偏离及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索米娅的“超我”人格表现在 额吉上。额吉像草原一样宽容、温 厚、博大,她身上承载着草原的道 德与精神。用“伟大的女性”形象 在规范着索米娅,当索米娅被希 拉玷污后,额吉毫无愤怒地、理所 当然地接受了。比之于“我”知道 真相后的愤怒与痛苦,额吉那句 “这狗东西”,口气中“显然也没有 觉得事情有多严重”,她无比包容
地接受了这件事情,并把希拉看 做和索米娅、白音宝力格同等的 孩 子 ,甚 至 当“ 我 ”拿 出 刀 子 和 希 拉动武的时候,额吉充满奇怪地 责怪我“难道为了这件事也值得 去杀人?”索米娅对自己的遭遇毫 无怨言地默默承受着,当我酒后 发狂地责问她“为什么是希拉,为 什 么 ? ”的 时 候 ,她 只 是 叫 着“ 孩 子,我的孩子”,她没有痛骂希拉, 没有对自己的命运作任何咒骂。 此时她已是一 个 母 亲的身份 ,是 又一个“额吉”,被 额吉高尚 的 道 德和她所遵循的“草原的习性和 它的自然法律”所规范与监视。她 像额吉抚养“我”一样抚养她自己 的五个孩子和学校里的小学生, 为他们洗衣、做饭、拉柴。人人敬 爱她的善良与慈祥。额吉死了,她 就成了额吉“超我”的替身。在这 里本我和超我有着隐而不露的矛 盾 :一 个 想 要 向 灵(超 我 道 德)的 境界飞升,一个贪恋地固守着尘 世(本我欲望)。既然超我的力量 强大地束缚着她的肉身,她的力 比多就只能借助哺育婴儿来发 泄。她提出要是以后白音宝力格 有了孩子,就交给她来抚养。可是 额吉作为对她在道德与人生上的 监督与警戒,使她不敢越雷池半 步,她默默地忍受着一切,借着光 荣的道德光环把本我隐藏。
三.现实的世界:自我 自我就是超我与本我相互斗 争与协调的产物,是本我与外部 世界、欲望和满足之间的居中者。 它必须同时侍候三个残酷的主人: 现实、超我和本我, 并要调和这 三者的主张、要求和冲突。 自我作为超我与本我之间协 调的产物,永远只是一个“受气 包”。索米娅的自我,在全文中描 写的最多。所有表象的,都是索米 娅超我与本我矛盾冲突的平衡。 她平静地面对生活,好像可以接 受生活给她的一切,对我表现生
童年的索米娅亲切地叫“我” 为“ 巴 帕 ”,她 对 我“ 信 赖 而 又 折 服”,我们一起生活 玩耍 ,都是 额 吉的两个宝贝,她毫无保留地流 露她活泼的天性与生命的本真状 态。当谈论到给黑骏马取名字时, 索米娅“闪着黑黑的眼睛盯着我, ‘嗯,等你真的全部走遍了锡林郭 勒的全部草原以后,你会像奶奶 唱的那样,骑着你的钢嘎·哈拉回 到这里,来看我吗?’”也就是这句 话成了我们整个故事的谶语。这 句话也只有最具原始冲动的“本 我”才说得出来,而之后的那个具 有世俗道德的少女与妇女的索米 娅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童年的 索米娅是对“本我”的最真实最宝 贵的流露,然而作者对索米娅童 年的叙述却很少,从这一层面上 看,作者对索米娅的本我进行了 刻意的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