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红楼与瓷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说红楼与瓷器
闲说红楼与能瓷器
李一之
如果说古代中国的四大科技发明,曾极大地促进过西方的文明进程;那么古中国的三大商品丝绸、茶叶、瓷器,也曾深刻地影响和改变过他们的生活。
如果说古中国文明传播到欧洲,在早期是由长安向西,经过宁夏、敦煌、楼兰而出去的话,走的是一条陆地的丝绸之路,那么更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便是由古中国的苏州、泉州、广州的港口出发的。
特别是驰名欧洲的古中国瓷器,可以讲主要通过海上通道,绕过印度洋而先达到阿拉伯湾,再到地中海沿岸的。
据史载,中国早期的对外交往和开放是通过海陆两条路而与世界畅通的,陆地丝绸之路远比水上丝绸之路早。
在公元前,汉代便正式开始。
“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武帝组织一个三百人的大探险队,每人各备马两匹,带牛羊一万头,金帛货物值钱一万万,令张骞为首出使乌孙国,张骞在乌孙分遣副使,到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汉与这些西方大国开始了正式的交通。
此后,汉武帝连年派遣许多官员到安息(波斯),身毒(印度)……黎轩即大秦。
(埃及亚历山大城)”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通过西北的丝绸之路。
当时中国的丝绸、茶叶、铁器,以及凿井术、挖渠术、炼铁术,汉文化等,大量传入西方,西方的羌胡、音乐、胡乐器,还有苜蓿、葡萄、胡桃、石榴也传入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却是始于元。
从元代开始,中国对外贸易便以海路为主。
当时福建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仅航海船只就有一万五千艘。
后来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详细记述了自己的真实见闻。
特别是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到过三十多个国家。
其中曾抵达过达爪哇、波斯港、红海及非洲海岸。
他仅在1405年一次就率领六十二只船组成的庞大船队,载有卫兵、优秀工匠、医生等有二万七千八佰余人。
携带了大量金器、瓷器、铜器、
丝绢、土特产,远渡重洋,进行贸易和访问。
正因为从中国来的货物大部分是生活用品,因而对当时的阿拉伯地区,地中海沿岸国家,所产生的震动,是空前的。
当时的欧洲还不知道何为瓷器,均以为是神奇的珠玉宝器,非常惊讶,争相抢购。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朝生活几十年,还担任过元代朝廷的官吏。
1275年“意大利威尼斯青年马可·波罗,随父及叔父经三年旅行来到中国,朝见忽必烈于上都,后至大都,并在大都担任官职,二十年后返回威尼斯,《马可·波罗纪行》一书问世。
书中对大都城的设计规划,极为称赞,并详记大都城壮丽情景。
欧洲文献称大都城为‘可汗城’,首见于此书。
”《北京历史纪年》。
当他带着从中国运回的丝绸、瓷器等物品时,朝野轰动,人人羡慕。
听他讲的东方中国先进文明的见闻时,人们以为在听神话故事,以为他在编谎话,不相信真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国度。
给马可·波罗起了个绰号叫“说谎大王”,而他住的小屋,也被命名“说谎屋”,至今仍保留着历史原样,访问者络绎不绝。
后来许多欧洲的国王贵族们实在经受不住精美中国瓷器的诱惑,纷纷派出商人、外交人员、宗教人士、探险家,远赴重洋来到让他们魂牵梦绕的东方中国,成为当时繁荣兴盛的海上贸易通道,而通道的另一端则是瓷器之国。
在数百年中,欧洲人不但运走了成千上万吨的中国瓷器,还打算学习中国瓷器制作技术。
开始时派外交人员找朝廷,要求转让技术。
遭拒绝未果后,便派教会人员以传教方式,深入瓷区窑厂,偷窥技术。
拉拢中国商人套取技术,仍未获得成功。
一直过了将近三百年,欧洲才算掌握了制瓷的技术,那已经是近代了。
可是中国的瓷器远在宋代,早已名扬天下。
早形成了一个瓷器生产制作的高峰期,也是名品、名地的形成期。
出现了以产地命名的五大名窑:官、哥、定、汝、钧。
也有人讲是六大名窑:河北的定窑、磁窑,河南的钧窑、汝窑,浙江龙泉窑、兄弟窑、景德镇官窑。
事实上,还有福建德化窑、建阳窑,广东枫溪窑,浙江瓯越窑,陕西耀州窑,江苏宜兴窑等,也历史悠久,各具特色。
娃娃枕(定瓷)
后来,元、明、清各朝,都非常重视瓷器的制作。
每个朝代,都无一例外地承袭了宋代瓷器的优长,同时也添增了许多当代新的艺术观念和新的技术特长,从而创造出纷繁璀璨,千文万化的新的瓷器文明。
尤其是明、清两代把中国的瓷器推向了鼎盛。
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等的瓷器;清代康熙、乾隆的瓷器,更是名满天下,无论品种、花样、数量、质地都达到历史的新高峰。
这种盛况空前的珍贵瓷器,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不乏反映,可是能够给予极高艺术表现,并把瓷器有机地成为文学故事中血肉构成的,还当属著名小说《红楼梦》。
林黛玉初进贾府,拜见王夫人,只见“左边几上摆着文王鼎,鼎旁匙筋香盒,右边几上摆着汝窑美人觚,里面插着时鲜花草……两边又有一对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倶备。
”(第三回)
“凤姐听了笑道:‘嗳哟!你原来是宝玉屋里的,怪道呢……你到我们家告诉你平姐姐,外头屋里桌子上汝窑盘子架儿底下放着一卷银子,那是一百二十两,给绣匠的工价。
”(第二十七回)
贾母为了给史湘云还席,在大观园宴请众人,才引出二进大观园的村妇刘老老,笑声不绝的表演。
也才引出了人们对探春、宝钗、黛玉、宝玉、妙玉等人的别墅雅居的参观、鉴赏。
“凤姐等来至探春房中……当地放养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那一
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囊水晶球的白菊……左边紫檀架上放养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第四十四回)
到了薛宝钗房中,“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
”(第四十四回)“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着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然后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第四十一回)
“妙玉冷笑道:‘……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会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
”(第四十一回)
王熙凤、贾琏夫妇二人打架,殃及平儿,两人都拿丫环当出气筒。
平儿是泪痕满面,准备找脂粉妆饰。
“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磁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簪花棒儿。
”(第四十四回)元宵节临近,贾母摆家宴于花厅,共有酒席十来桌“每席傍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只……又有小洋漆茶盘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各色旧窑小瓶中,都点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
”(第五十三回)
“那四十个碟子,皆是一色白彩定窑的,不过小茶碟大,里面自是山南海北干鲜水陆的酒馔果菜。
”(第六十三回)
从文中已经俱名的瓷器来看,有:汝窑、定窑、官宦、宣窑、成窑。
还有未标明的“各色旧窑”小瓶。
“旧窑十锦小茶杯”、“鬼脸青花瓮”、“磁罈子”、“磁杯”、“黑煤乌嘴的吊子”……瓷器的器型有茶杯、盖钟、碟、盒、瓶、盘、觚、瓮、囊等。
色彩有白彩、土定、五彩、一色、各色、十锦、鬼脸青、脱胎填白等等。
如此之多,如此之高雅贵重的瓷器,令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别的不用讲,仅宋代五大名窑。
文中就出现三种,明代最出名的宣窑、成窑也赫然而立。
明·五彩瓶
宋代官窑,乃是皇帝御窑。
也就是皇帝个人的私人专用窑,只给皇帝烧制瓷器,任何其他人是不许指染的。
如果此窑器物的损坏,或不合格的产品,也只能就地砸碎、砸烂,绝不允许流失出去,再给他人。
因此,官窑历来十分严格。
具体器型、色彩、纹式、落款都由皇帝明文规定,亲自裁定才可以烧制,并由皇帝批派官员亲自监督、催办、回收。
宋代的官窑,最初是设在河北定州,后来移至汴梁,靖康之后又移到临安(杭州),再后又转移到江西新平镇。
明代景德帝敕命所制瓷器底部,必须款以“景德年制”,所以人们又俗为景德瓷。
其江西“新平镇”遂改名为“景德镇”。
官窑无定址,是皇帝专用窑。
“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顾文荐《负喧杂录》,这是关于北宋官窑的最早记载。
宋官窑器型多仿古代青铜、玉器,可是却告别了古铜玉的那种过多雕塑和装饰的方式。
反而气魄恢宏,形式简洁,古朴凝重,另有一种文质高雅,洗练流畅之美。
被人们推崇尊为制艺制瓷的最高境界。
“官瓷重楷模,精华四海萃。
”《饮流斋说瓷》。
明清两代的官窑,基本上都设在景德镇。
当然,在景德镇造瓷的也不完全都是官窑,当地也的不少民间窑。
在其他地方的民窑中,也并非没有为皇宫造瓷的。
尤其是在元代,其官窑,是官定民制方式,
并不是直接的由宫官所包揽管辖。
但是总的来讲,还是民窑多,官窑少。
所以才形成宋代瓷窑的多样性,能够出来一大批各有特色的名窑名瓷。
景德镇在历史上最初是以制陶为主。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到了唐代时其陶器,便呈现为亦陶亦瓷,半陶半瓷形态。
唐后至五代才逐渐变为纯粹的瓷器。
到了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皇帝把官窑设立于此,这才确立了景德镇以后近千年的瓷都地位。
宋代不仅在景德镇设了官窑,还有汴梁(开封)也设过官窑,又在临安(杭州)设过官窑。
另外如河北定州、河南禹州,也设有官窑。
“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
袭故都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瓷、名内窑。
”《坦斋笔衡》
宋代官窑以青釉瓷、白瓷为最,其中青瓷是承袭唐代青瓷而来。
白瓷却为后来元代的青花瓷奠定了基础。
官窑中填白脱胎瓷杯,极其出名。
以其胎薄如透,色白如雪而著称,常用来制作茶碗、茶杯、茶碟。
其茶水纹甚至手纹皆能清晰可见。
因此《红楼梦》出现的“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自是相当珍贵瓷器。
汝窑,系北宋河南临汝县,古称汝州。
曾设官窑于此,由民办的瓷窑变为官办。
但是好景不长,北宋南迁后,汝窑即衰,但是汝窑之所以在为宋代五大名窑,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是汝窑的青绿瓷,极为典雅清淡,釉质浑厚,却光泽柔和,富有水色,透明至底。
尤其豆绿、葱绿之色,备受宋皇室青睐,“逐命汝州造青瓷”《正德汝州志》。
但是汝窑中,犹以天蓝釉色最为名贵。
釉色下有点点小斑,釉面有隐约纵横之纹,恰似螃蟹爪爬过的冰裂纹。
古玩行中俗称“梨皮、蟹爪、芝麻花”,实为古代瓷器之绝唱。
可是汝窑遭“靖康之乱”后一振不起,不久便灭绝了。
宋代五大名窑中,存世至今数量最少的,是汝窑瓷器,收藏者极欲得之,市价极高。
所以汝窑中留下的瓷器极少迄今也不过百件。
持者视为稀世,万金而不舍。
可是在《红楼梦》中竟然多次出现汝窑:“汝窑美人觚”、“汝窑盘子”、“汝窑花囊”。
而且造型有觚、盘、囊。
就是在现在也是难以见到的宝贝。
特别是“觚”,显然是从仿青铜的觚器而制的瓷器。
“囊”却是一种瓶式立体作品,令人惊讶的是瓶颈周身的镂空雕刻,可以盛水透气,这
是汝窑文物中少见的。
女儿觚
定窑,是北宋五大名窑,在河北定州曲阳。
其所制瓷器以白为主,分为土定、白定、粉定三色。
其中的白定、粉定为最佳,土定为末。
历史上定瓷是白色为基调,又以白是微量变色程度加以区别。
偏黄的为土定,偏白的为白定,偏红的为粉定。
定瓷又以薄著称。
所以才有白如雪,薄如纸,叩如罄的美誉。
此外定瓷开了雕刻之先河。
宋代其他瓷器也有单一色彩,并无绘画纹样和雕刻。
而定瓷却用利刀压花,在器型上压出花枝花叶,再烧釉色,便在釉下出现浅浮雕的艺术效果。
定瓷器物中,以碗、瓶、盘、杯多。
其中犹以“娃娃枕”最出名。
宝钗在房间中布置简朴无华。
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止有一个土定瓶。
”由此可见身为皇宫大富商女儿的宝钗,对财富的态度和思想上的成熟程度。
为了给宝玉过生日,几个丫环们凑钱在家中为宝玉小庆,用了“四十多个碟子”竟然全是定窑中的上等品“白彩定窑”,由此可见一斑。
宋代的龙泉窑和钧窑,书中没有明确写出来。
应当讲龙泉窑在宋代就非常有名。
其中“哥窑”被列为五大名窑之一。
“弟窑”是“宋朝民窑之巨擘”。
龙泉窑,始于春秋,唐代开始烧瓷器,到宋代其青瓷已相当繁盛。
据史载仅在瓯江两岸十里长的狭长地带,就有各家窑
址53处,元代时有200多处窑场。
其中犹以兄弟窑最出色。
“哥窑”也是沿袭传统方法来烧制瓷器,只是因为偶然缘故,将水泼洒在炽热窑顶上,造成所有瓷器出现冰裂式炸纹,认为是残次品,又舍不得白白丢弃,便送到市场上,准备贱卖出去。
不承想,人们见冰裂纹瓷器,反而极为惊喜,倍受欢迎,于是因祸而得福,一下子出名。
哥窑的瓷器,釉面呈现各种形状的冰裂纹片,被后人命名为“文武片”。
有“蟹爪纹”、“冰裂纹”、“鳝血纹”、“鱼子纹”、“百圾碎”等。
龙泉窑也是以青瓷为主,器型较大,胎体较厚,元代时龙泉窑达到鼎盛,其瓷器大量出口欧洲。
龙泉窑深受浙江绍兴越窑影响,并最终取代越窑。
后来景德镇窑又取代了龙泉窑,龙泉窑则渐渐萎缩。
不过从《红楼梦》。
中提到的“鬼脸青”、“花瓮”,却极似龙泉窑,一是从色上看属青瓷一类;二是从器型上看属胎厚型大类。
还有书中提到的“旧窑小瓶”、“旧窑十锦小茶杯”,至少不是明代的东西,更非清代器物。
因为《红楼梦》的故事时间是设定在“前朝”,什么是“前朝”?用空空道人的话讲“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无朝代年纪可考。
”首先故事要“避讳”,躲开当朝清代,就将故事设定在明代。
便与清代朝廷政治无关,“文字獄”的打击,便可以躲避开来。
那么,既然以明代为背景,明代便成了“当朝”。
所谓的“旧窑”势必是更加以前的朝代,自然就是元代,或是宋代的东西。
宋代的瓷器几乎都明确写出来了。
明代的也写了,只有元代没有写,所以,书中讲的“旧窑”极可能是元代的窑场烧制的东西。
因为元代政府虽然也有瓷器,却缺少宋代的文人之气,也不太重视。
器物大而粗,缺少典雅,景德御窑也是时烧时停。
“元代官窑,只存景德一处,但不似各代年年烧造,只受命时始烧造,无命则不烧也。
故元代官窑最少。
”赵汝珍《古玩指南》。
不过突破单一素色瓷器,在素白瓷器上,开始用颜色和绘画来增加表现,是始于元代。
青花瓷便启端于元。
如此析来,“旧窑”之称,为元代瓷器,大概误差不会太大。
至于五大宋瓷的钧瓷,之所以没有在书中反映原因恐有二。
一是由于在北宋,钧窑非常特殊,他处瓷窑都以青白为主,唯独钧窑是以红色窑变为先。
器皿呈现胭脂红、茄皮红、鸡血红等色,不同层次深
浅红色瓷器,非常瑰丽多彩。
釉料也采用铜红釉、紫红釉,与众不同。
釉面常常出现兔丝纹、珍珠纹、蚯蚓纹,极其奇特。
当时宋徽宗下令钧瓷只许给皇上御用,任何人不得再烧制,民间也不许私藏。
可是宋朝一灭,失去了财源和皇宫的支持,钧窑便急速萧条。
二是因为钧窑之钧字与明代万历皇帝抵触。
万历他名字叫朱诩钧,其中有个钧字,古代特别是明代的文字獄盛行。
钧器有悖“圣讳”,只得更名改钧为均,并限令封闭,于是逐渐销声匿迹。
瓷器到了明代,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除了各地有许多民间窑场烧制瓷器之处,官窑主要是集中稳定在景德镇等少数几处。
依照皇帝在位年代,设立御用窑。
明代瓷器主要是在元代青花瓷的基础上,把青花瓷推向了空前极致。
一方面使青花在艺术上、工艺上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用白与青色两色,便创造出无比绝美的艺术效果。
在两种色彩的对比中,与瓷器结合,一下子就征服了当时的世界。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历经30多个国家,船上装载着大量的青花瓷器,震惊了整个阿拉伯和欧洲。
另外明代的白瓷,在洪武窑、永乐窑均十分突出,除了追仿宋代,使青黑瓷大量恢复之外,同时“脱胎素白瓷”再次重现,影响青瓷更胜前朝。
特别是宣德朝的三彩、五彩开始出现,到成化年间其五彩瓷更达到高潮。
以五彩而绘图案纹样、人物、动物、花鸟鱼虫,无不艳丽高雅,精美绝伦。
“明神宗时,成杯一双,值钱十万。
”《古玩指南》后世评明代的瓷器的水平高低,常常以宣德瓷器青花为最好,成化五彩瓷器居第一。
其次才是永乐瓷、洪武瓷、正德瓷、嘉靖瓷、隆庆瓷、万历瓷。
其他窑瓷,不仅仅因为材料的优劣差异。
主要还是型制、绘画、釉色、作工上,均不如宣窑、成窑。
“昔人证明瓷高下,首宣而次成而论者,则云成窑只青花少次于宣耳,五彩则较胜于宣也。
总之,明瓷以宣成为第一,而宣成二窑,各有特长,各有精华,未可强别优劣也。
”《古玩指南》
《红楼梦》书中还提到了许多瓷器,恐怕划属宋、元之时的民窑产品。
象睛雯被逐回哥嫂家中,破屋中的吊子壶,就是称为熬中药“砂锅吊子”类的东西。
还有那只让宝玉擦了又擦,仍然“油羶之气”的碗,或许便是北方民窑日用粗瓷器物。
当然书中更多的“茗碗瓶花”
之类的瓷器,更有可能是清代康、乾时代的东西,但为了不露出清代小说的背景痕迹,文中自然是巧妙回避开来。
在家庭和个人命运已经接连遭到毁灭性打击,抄家获罪被逐流放情况下,作者绝对不会因为小小的疏忽而招惹不必要的灾祸。
书中随故事情节演变,自然而然展出的历史名瓷,显然是作者艺术创作的需要。
可是,似乎也不仅仅如此,其中最根本的是作者的生活底蕴和知识的积累。
捧给贾母的是“成窑五彩小盖钟”,而其他人则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同是皇帝御用窑器,但成化五彩却要华贵富丽得多,也正符合贾母老人那种老来红,老来俏的富贵内涵。
一心要表现自己是正宗高贵血统,担心别人歧视,为了遮掩自己是小妾所生养的事实,探春平时就尽力用一些豪华高贵的东西来炫耀自己。
所以屋子里堆满了古董名器:汝窑花囊、官窑盘子、紫檀木架、花梨架、大理石……薛宝钗却没有这些先天精神负担,不必用什么东西来粉饰自己。
需要粉饰和掩藏的,反而是另外一层要求。
所以她力求平和朴素,屋里“雪洞一般什么也没有,止有一个‘土定’瓶。
”可以讲是最普通低档的瓷器了。
人物的性格和心里,并未用许多语言来描述,只用几件工艺品,就让人们间接领悟、体味到了其他东西。
那个珍贵的成窑茶杯,就因为被刘老老用过,妙玉就极为厌恶,让人丢掉,不许再拿进来。
还说: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他。
”仔细想想,妙玉为什么那么看不起刘老老,刘老老用过的杯子,不正是贾母刚刚用过的同一个杯子吗。
那么她的憎恶恐怕就单单是对刘老老一个人了,连同贾母也夹裹在内了。
而妙玉对刘老老的嫌弃,当然是表现出妙玉对贫穷肮脏农村老太太的歧视,对这些世俗人打扰了她清静生活的不满。
所以要打捅水来冲洗。
不过似乎这还只是表层的看法,更深层的厌恶,是对人间那种有钱有势,便去取笑玩弄别人现象的愤闷;也是对为了一点残渣剩饭,便丧失尊严,故意让人取笑的奴相,充满了鄙视。
不过这一切作者没有用空洞的道理和泛泛的评论来表达。
而是用对一件成窑五彩花钟的前后描写来完成的。
谁看到这里,就忍不住拍案叫绝,不能不
敬佩曹雪芹造艺的天才能力。
任何一物一器,信手拈来;便化为一种神奇之力,令人神往,引人入胜。
中国历史上的古代瓷器,曾在很长时期内让西方,让世界痴迷向往。
我想中国伟大的小说《红楼梦》以及其中的珍奇异宝,也同样会令无数人们痴迷向往。
2008.12.20晨4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