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浅析伊顿与三大构成基础课程的构建

合集下载

浅析“三大构成”教学的重要性

浅析“三大构成”教学的重要性
维普资讯
浅析 “ 三大构成 ’ ’教学 的重要性
An y e T e I p t c f h e idso n t c on al h z m or an e o r e Kn f T Co sr t u i
李欣遥
四川 大学艺术 学院
主义运动 。构成 一词来源于 构成主义 ”. 构成 主义 属于 哲学和艺 术的范 畴 ,它有具 体的 内容 、思 想方法和
的 < 、线 、面)和 克利 的 < 点 教学 草图集) 等著作也 成
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艺术和设计 教育的重要指 导。兰大构成 —— 就 是平
行 为准则 ,是
种风格和 流派 。 构成 更 多的是哲学

d s e h r i l n e e p n 。a d as h rf u d Is h i u jc f uh r i e , e i s e c i d t eo i n d d v l me t n l t e poo n i t o wh h s be t t o ms l b s e , r b g aa o o ng t c oa h f d
空 间练 习和结 构练 习 ”.阿尔 巴斯 的 纸造 型 ”等等
着 实不 敢苟 同 .不想 附和 。在这 里只想 以一位 曾经是专
门教 三大构 成 “基 础课程 的教 师 .而现今 是视觉传达
方 向研 究生 的身份粗 浅地谈谈 自己的体 会和感 受 .纵有
不足之处 还望批评和指正 。
和科 学的含义 : 对 象世界诸要 素的分 解与组 合 ,使新 功 能显现 ”。 构成 是创造形 态的方 法 ,研 究如何创
造形 象 ,形与形 之间 怎样 组合 ,以及形 象排列 的方法 , 可 以说是一种研究形象的科学。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三大构成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文件,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基础。

教学大纲的编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构成要素:目标、内容和评价。

一、目标教学大纲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目标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大纲的目标应该与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

在制定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以及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

目标的制定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可操作性意味着目标应该能够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而可测量性则要求目标能够通过评价手段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评估。

目标的设定应该具有适度的挑战性,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又能够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内达到。

二、内容教学大纲的内容是指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能够体现学科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

内容的组织应该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和认知框架。

在确定内容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

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内容的选择也应该与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相一致,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评价教学大纲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和评估。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考试、作业、实验、项目等形式。

评价的内容应该与教学大纲的目标和内容相一致。

评价的标准应该明确、客观和公正,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评价的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进和提高。

结语教学大纲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文件,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标、内容和评价是教学大纲的三大构成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考虑和处理,才能够实现教学大纲的有效实施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浅谈立体构成教学01

浅谈立体构成教学01

浅谈构成教学摘要:构成是设计类重要的基础课程。

瑞士人伊顿,在包豪斯创立三大构成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构成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这门课程对设计的重要意义。

故应在教学条件上加强对这三大基础课程硬件设施的建设,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构成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更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构成;教学包豪斯是一所著名的设计学校,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它的一些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影响世界各地的设计教育,我国的设计教育起步比较晚,关于设计教育只有几十年的发展,而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发展。

我们不断模仿学习他们教学模式,教学思想。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就产生于包豪斯,对当今的设计教育最重要的贡献。

瑞士人伊顿,当时在包豪斯创立基础课程,他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对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追求自然的感觉,自由的表现,他的一些教学思想与工业设计追求的理性所生了矛盾,受到了很多批评,1923年辞职,由纳吉进一步完善了立体构成课程,他强调形式与色彩的客观分析,重视点,线,面的关系。

课程安排在各大院校中,立体构成依然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课程安排上,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很多课程安排不合理,不同的课程之间,前后不能很好的衔接,联系不够紧凑,没有整体性,不能系统化,使学生感觉每个课程之间没有联系,孤立的,不能把理论知识系统化,形成一个框架,构成一个知识体系。

这样学生不能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给他们在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课程安排上一定要有整体性,要系统化,这样才有利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使教学活动得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直接反应着教师的水平,对立体构成的理解有没有一定的深度,自身的艺术修养够不够。

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过度的依赖于老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人不能独立的完成整个设计过程。

幼儿英语教学三大课程设置

幼儿英语教学三大课程设置

幼儿英语教学三大课程设置双语教学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不断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被包围在双语的教学氛围中,国内双语教学领导机构的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在幼儿双语教育方面积累了十多年的教育经验,展现国际化的教育水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而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精心创设的英语教学三大课程,以语音课程为基础,成为众多中国儿童英语学习的首要课程选择。

语音教学课程语音学习是幼儿英语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采用自然拼读法帮助幼儿建立最初的语音概念,从而为培养日后独立的拼读学习奠定基础,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课堂以外无教师陪同的实际生活中。

而非母语儿童如果能过顺利地走过英语单词发音阶段,那么对他接下来的阅读、拼写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幼儿在英语学习上的自信心也日益剧增。

伊顿幼儿园的《Early Readers》是由专业的学前教育开发团队自主研发的一套语音教程,该教程被用在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的教学中,整套教材包括10本课本以及配套的DVD视频,让幼儿在有趣的图画和动画故事中学习阅读和标准的发音。

教材中的故事贴近幼儿的生活,同时还包含旋律轻快的歌曲,因此孩子们学习的内容可以在日常活动中练习和使用,从而加以巩固。

讲故事课程讲故事是幼儿英语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讲故事,可以训练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孩子尽情发挥想象力,学习单词、词句的使用。

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刺激大脑中枢神经,建立起英语语感。

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的外籍英语教学专家,通过使用包含引导性问题以及表达性语言手势的故事讲述技巧,将这些故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孩子面前。

通常,讲故事的部分会先于艺术/手工和戏剧表演活动,这两种活动都基于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词汇,课程,以及小组阅读的叙述。

下午浸泡式学习课程伊顿独创的下午浸泡式学习为孩子们开设各种主题课堂,让孩子们浸泡在全英文的环境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

下午浸泡式学习课程的主题核心课堂包括艺术、厨艺、瑜伽、科学、戏剧表演等。

三大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教案标题:三大构成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一个好的教案应该包含三大构成部分,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以下是对这三个构成部分的详细解释和建议。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应该明确、具体、可衡量,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相匹配。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例如概念、原理、定理等。

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知识点或者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表达。

2. 技能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例如阅读、写作、计算等。

可以通过给出具体的任务或者操作步骤来表达。

3. 情感目标:明确学生需要培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

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情感要求或者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来表达。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给学生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在编写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可以根据教材或者其他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和整理。

2. 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例如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确保所选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并能够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3. 教学顺序: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例如按照递进关系、重要性或者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排序。

确保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编写教学过程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步骤:确定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例如引入、导入、展示、练习、总结等。

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3. 教学评价: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例如作业、考试、小组讨论等。

通过评价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大构成》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三大构成》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三大构成》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我是《三大构成》精品课程负责人,现就《三大构成》课程整体设计情况向各位进行汇报,请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汇报的内容分为五部分:课程简介、课程特色、课程设计、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

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三大构成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系统的基础领域课程设置,为学生可持续性职业发展提供潜力;专业学习领域、综合实践领域课程设置,则为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方式进行教学。

培养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及施工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以装饰实施过程为主线,从业岗位涵盖室内设计与施工,室外环境设计、装饰工程概预算等核心技能与能力。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1、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色彩设计能力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力;2、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课程性质:《三大构成》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技术基础课,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课程作用:“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统一。

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前后续课程:《三大构成》课程与工程制图、绘画基础等前置课程关系密切,它们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了空间想象和设计表现基础,而本课程的学习,又对《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后续课程起到了必要的专业技术支撑作用。

二、课程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行业要求相适应。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三大构成》适用专业:建筑装饰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美术设计专业1、前言1.1课程标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掌握平面应用、立体应用及色彩应用,并通过基础训练,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最终应用于设计实践中。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理念设计遵循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教学过程设计原理,紧扣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载体设计,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制订课程评价标准;建设学岗相通,学做一体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建筑装饰、美术设计、工艺美术、内容与过程作为主线进行划分和设计,以重点教学项目,按项目划分等逐步递进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循环渐进地认识和掌握素描造型技巧要求。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形态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构成的造型及组织规律,了解构成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1知识目标(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2)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3)掌握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4)掌握立体构成的理论知识2.2能力目标(1)掌握三大构成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

(2)能够按照设计项目的要求对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3)能够对设计项目进行色彩设计。

2.3素质目标(1)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服务意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3)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团队精神、协作能力;(4)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6)审美能力的提高。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结合行业岗位人才需求编写理实一体化校企合作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要点,设置全面、合理、适用的课程内容,课程应加大实践的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对寄宿学校三个基柱构建的思考对寄宿学校三个基柱构建的思考

对寄宿学校三个基柱构建的思考对寄宿学校三个基柱构建的思考

对寄宿学校三个基柱构建的思考对寄宿学校三个基柱构建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讲到,私立学校小学阶段必须把握的三个基本点是“生活教育、习惯养成和心理抚慰”。

三者构成了寄宿制管理模式的坚实基础。

1“生活教育”具化到寄宿制学校中就是“生活区社区化”通过构建学校式社区,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家’的感觉”、享有“‘家’的温馨”、拥有“‘家’的安全感”。

并在课程淡化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1.1“学会生存”,是一个最为基本的概念,它要求人必须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以来对抗恶劣的环境。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学生未来所面对的世界是多样的。

从英国伊顿公学及时转换育人方向不难看出,培养贵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世界发展的需要,培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精英是大势所趋。

于此来看,生存就是一个宽泛的命题。

而作为寄宿制学校,确实有必要为孩子加强生存课程训练,从生命体需要避险的防震防灾的基础演练之外,还应该增设基本的生存指导和适当的户外宿营活动,在校内开辟可供练习和体验的场所,定期进行训练。

与拓展基地合作,阶段性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共建部队资源,到军营训练场接受训练,获取体验,使知识升化为技能。

而生存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广义的社会生活需要了。

学校必须在立足现在的前提下,开创性地激活学生自主管理制度,抛弃原有的班级干部主管制,引进更为先进的自主管理形式,让学生在同个平台的交往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管理中心,在群体的多面交融中学会成长。

1.2“学会生活”,从看得到的层面上来说,要求是显见的,如要求学生在衣食住行方面能够自理,懂得着衣打扮,知道按时补充食物,追求居住品位,能够自理出门。

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做到引导,将课程糅化到每天的接触交往中,逐渐摸索出一套确实可行,学生能够在体验中感受并掌握的教法。

但更重要的是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每一个成人的“身教”作用,这就需要寄宿制学校里面的每一个教职员工,上到董事会成员,下到普通的环境养护工,都必须注意自身的形象建设,注意每个起居上的细节。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附作品)一、平面色彩构成课程简介及大纲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各类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低年级学生所开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

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

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而有关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至今这些书籍在我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

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

由此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

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而且使“三大构成”课教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化的变幻之中。

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手绘及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

伊顿幼小衔接三阶课程解析 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习惯

伊顿幼小衔接三阶课程解析 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习惯

伊顿幼小衔接三阶课程解析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习惯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意识习惯和能力的衔接,对小学的向往,以及对孩子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自我管理的意识的加强。

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幼小衔接三阶课程是在充分研究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建构的,本着无痕和渐进的原则,着眼于孩子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人文品格的培养。

三阶课程体系植根于科学施教,快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准则,聚焦幼儿的习惯,兴趣及技能的全方位培养。

课程框架以“一观二惯”为主线,从教育的整体观着眼,重在养成幼儿阅读习惯与思维习惯。

伊顿幼小衔接课程一阶:了解幼儿教育整体观“幼小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认为衔接工作不能仅仅靠半年的突击训练,而是要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做好准备。

严格说来,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

所以在幼小衔接课程的第一阶段,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要求老师首先要了解幼儿教育整体观,从整体把握孩子的教学进程,在孩子适当的年龄阶段教授相对应的知识课程。

例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学会简单汉字的书写等。

伊顿幼小衔接课程二阶: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阅读和写作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伊顿幼小衔接课程致力于让孩子掌握这类技能,伊顿幼小衔接课程通过安排国际/双语的衔接式教学环境,帮助孩子做好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准备工作。

伊顿国际双语幼儿园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训练,幼儿的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地发展。

在书海中畅游的同时,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在不断提高。

伊顿幼小衔接课程三阶: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思维习惯是陪伴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尽管通过日后的学习能够不断调整思维模式,但在幼儿时期就形成的思维习惯将起到最关键的影响。

在伊顿幼小衔接班,孩子的思维习惯主要是通过数学思维课程的学习来养成的,通过学习科学设计的蒙台梭利数学教具让孩子们逐渐地认识和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从而建立牢固的数学基础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大构成教学

三大构成教学

“三大构成”教学的困境与超越摘要:“三大构成”自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进到中国以后,开创了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新局面,但其自身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也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

泛化、僵化、异化等教学问题导致“三大构成”在设计教育中遭遇一些不合时宜的尴尬。

“三大构成”意欲重振雄风,需要特别注重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

关键词:“三大构成”,教学,困境,设计教育1919年,德国教育家格罗佩斯创建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明确提出“艺术与技术统一”的新主张,并带领伊顿(Johannesltten)等包豪斯的多位艺术家和教师从造型方法和理念着手,对点、线、面、体等抽象的艺术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于形、色、质在造型关系上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为“三大构成”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广州美术学院经由香港率先引进“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和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相继推行“三大构成”,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从以传统手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工艺美术教育的桎梏中走了出来。

由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组成的“铁三角”教学体系的确立,对提高我国实用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及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开创了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新局面。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也随着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不断涌入以及设计艺术自身的发展,曾经引领中国设计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大构成”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一、欲续辉煌却难抑尴尬作为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基础必修课,30余年来,“三大构成”在中国已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并“成为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设计创造思维的有效手段”①,言其“辉煌卅年”应该说是实至名归。

然而,“三大构成”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却又不知不觉地陷入了盲目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尴尬的境地之中。

三大构成____教案

三大构成____教案

三大构成____教案三大构成学习教案一、教案的概念及特点教案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产物和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南。

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合理安排的重要依据。

教案要体现课程思想和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过程有序、高效。

教案有以下几个特点:1.基本教学活动的规划: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规划,内容包括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

教案起到了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作用,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安排。

2.任务分解与组织:教案将整个课程进行分解与组织,将学习目标进行分解为具体的课堂任务,通过合理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自律地进行学习。

3.衡量教学效果的工具:教案可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工具。

通过对教案中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分析,可以评价教学的效果,从而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教案的结构教案根据教师的教学需求和教学内容,其结构可以有所不同。

但是,一般来说,教案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具体的教学目标要能够明确指导教学过程的展开,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实际执行,可以通过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设定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来选择,要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前后衔接性,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引导、学生实践与体验和教学反思等几个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通过实践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教案的编写要点1.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基础,要明确指导教学过程。

伊顿与设计基础教学

伊顿与设计基础教学

71神州教育伊顿与设计基础教学周俊魁北京吉利学院摘要:伊顿的教学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艺术教育所采纳。

作为形式导师,伊顿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释放。

伊顿强调“运动”和“节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认为运动是感觉的源泉,身体感觉是掌握节奏和韵律的基础。

他在艺术设计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建了完整意义上的设计基础课程,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关键词:设计基础;呼吸;运动;形式伊顿(Johannes ltten 1888-1967)是包豪斯首任设计基础课教师,在艺术设计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建了完整意义上的设计基础课程,极具创新意识和实验精神。

他扬弃了写实绘画为基础的传统艺术教育,以欧洲现代艺术的创作经验为基础,把形式的分析与表达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以体验感受为教学手段来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为不同的设计专业奠定了共同的形式基础。

伊顿对艺术教育的执著追求和创新意识形成了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对当时的包豪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现代美术教育做出了贡献。

早晨第一节课,伊顿带领学生做呼吸和凝神练习,让学生们的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以保证上课质量。

他认为:“大凡一生中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呼吸都是慢、深、稳。

那些呼吸不足的人,总是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急躁和贪婪”。

辅助手段是身体伸展放松四肢、冥想、祈祷,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一个“自我”的心理状态。

伊顿强调“运动”和“节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认为运动是感觉的源泉,身体感觉是掌握节奏和韵律的基础。

学生首先训练自己的手指,使其柔软有弹性。

伊顿把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三种基本形式的特征归纳为四个不同的空间方向。

方形的特征是水平和垂直向,三角形的特征是斜向,圆形的特征是环向。

他首先给学生讲解这三种形式的特征,并请学生站起来挥动手臂做转圈练习,直到整个身体轻松自如的投入运动,让学生体验到圆是一种不断运动的环形线。

接着,学生们全神贯注地静默,用心去认真体验“圆”。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分析在服装专业教学中,三大构成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三大构成课程是指服装设计中的三大要素,即形状、颜色和质地。

这三大构成不仅是服装设计师创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服装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服装专业教学中,三大构成课程的实践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形状教学中,可以采用结合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绘画、剪裁等活动,感受和理解形状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颜色教学中,可以进行色彩理论的讲解,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色彩搭配和配比,培养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在质地教学中,可以通过面料样本的观摩和手感体验,让学生了解不同面料的特性和运用方法,培养对面料的认知和使用能力。

还可以结合实际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设计和制作,让他们将所学的三大构成知识运用到实际作品中,提升他们的设计实践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三大构成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服装设计实践中有更好的表现。

在服装专业教学中,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综合能力。

通过对三大构成课程的实践分析,可以看出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大构成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形状、颜色和质地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审美感知和判断能力,使他们在设计中更加敏锐和灵活。

三大构成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时尚趋势和市场需求,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思考和创新实践,使他们在服装设计中不仅具备艺术感和设计能力,同时也具备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三大构成课程的实践分析,可以看出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约翰·伊顿与包豪斯三大构成基础课程的构建

约翰·伊顿与包豪斯三大构成基础课程的构建

约翰伊顿与包豪斯三大构成基础课程的构建
李智瑛
【期刊名称】《设计》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包豪斯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奠定较为完善的三大构成基础课程体系的学校,而这种位置的确立与约翰·伊顿的杰出贡献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本文即是以约翰·伊顿在包豪斯的基础教学为中心,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他在构建三大构成基础课程体系中所做的努力国内外现尚未有此方面的专著或论文出版,希望通过此分析论证对完善包豪斯理论研究有益,对当代设计基础教育有益。

【总页数】2页(P180-181)
【作者】李智瑛
【作者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2.6
【相关文献】
1.包豪斯的早期教育——论约翰·伊顿教育思想及其基础课程 [J], 李宽
2.约翰·伊顿与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 [J], 韩俊
3.包豪斯时期约翰尼思·伊顿的“初步课程”及其影响 [J], 张玉芝
4.探究约翰内斯·伊顿在包豪斯时期的教学思想——纪念包豪斯100周年课程教学研究系列 [J], 吴卫; 谭淳心
5.包豪斯三大基础课程之立体构成探析——纪念包豪斯100周年课程教学研究系列 [J], 吴卫; 张仕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5浅析伊顿与三大构成基础课程的构建

35浅析伊顿与三大构成基础课程的构建

35浅析伊顿与三大构成基础课程的构建郭静【摘要】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最早奠定较为完善的三大构成基础课程体系的学校,而这种位置的确立与约翰.伊顿的杰出贡献有相当紧密的关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伊顿生平的艺术研究,来进一步了解构成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

【关键词】伊顿基础课程艺术教学包豪斯与三大构成教育包豪斯的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最先由伊顿创立,并一直被设计教育沿袭至今,然而目前我国构成教育只是机械呆板地进行模仿,背离了基础课培养创造力的初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基础课的来源进行再研究,这就必然要先对伊顿本人及其思想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伊顿的人生经历对他教学的影响约翰.伊顿(Johannes ltten,1888~1967)生于瑞士,先前是一名小学教师,受福禄倍尔教学法(Froeb el Method)的训练,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后来在包豪斯的教学。

1910-1912年伊顿在伯尔尼学习几何原理和自然科学,并接受了精神分析和杜威实证主义,这段经历为他的个性注入了一定的理性成份。

1913~1916年伊顿在德国斯图加特艺术学院跟随抽象主义的先锋人物、色彩专家阿道夫.赫尔策尔学习,受其色彩理论的影响很深,并在其鼓励下于1916年在柏林施图尔姆陈列馆举办首次个展。

而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庇乌斯正是通过这次展览熟悉了伊顿的作品。

从伊顿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思想历程以及他对构成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任小学教师期间,他尊重学生的天赋和创造力;看了分离派的展览后,他开始对抽象几何元素感兴趣;受到阿道夫.赫采尔的教授后,他开始研究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的原理,这使他对构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艺术教学后,他的教学思想更加成熟这一切对他即将任职包豪斯的构成课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伊顿的信仰对他教学的影响伊顿的信仰使他完全投身于学校,他住在学校附近,每天全部时间几乎都和学生一起,他的基础课其实是一个洗脑的过程,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把学生以前的所有视觉习惯完全洗掉,代以崭新的理性的甚至理性的视觉规律。

对“三大构成”基础训练的思考

对“三大构成”基础训练的思考

对“三大构成”基础训练的思考姚琴芳【摘要】The“three components”constitute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design majors. The key to learn this course is to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eaching effects, teachers should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on the basi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r among students by combining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related to the curriculum of design ma jors.%“三大构成”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

教师要从教育心理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与设计专业课程结合的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期刊名称】《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三大构成;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教学质量【作者】姚琴芳【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1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三大构成”指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它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构成”的概念源自现代主义艺术运动,“构成”一词具有在平面或空间中自由组合各种形体的意味。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入门指导课程。

旨在介绍建筑方面相关知识,并能独立进行建筑物的速写。

二、课程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需注意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从临摹优秀作品转入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创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概括力三、学情分析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四、教材分析构成艺术是一种现代设计观念,是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通称,也称“三大构成”。

它是对造型艺术、视觉设计中所设计到的形态、色彩、立体空间以及材料、肌理、质感等课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形态的组合规律、造型结构的组织原则、形式语言的表达等进行研究,我们也称之为纯粹构成研究。

五、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

难点:准确表达感受的艺术技能。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讲授2、教师示范3、学生实训七、过程设计(重点之处)第一章概论授课章节: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授课形式:授课时数: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学目的与要求:使用教具:课外作业:概论图形图像制作讲授2 课时结合本专业特点,重点介绍构成艺术的起源,包豪斯的主张和思想以及构成艺术理论对于建筑设计、环艺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日用品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 计、服装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对概念的理解要求学生了解学习二大构成的重要意义。

幻灯片查阅资料第二章平面构成授课章节:平面构成教师姓名:授课班级:图形图像制作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数:35 课时1.1 形态研究教学内容:1.2 点、线、面1.3 基本形与骨骼1.4 构成中的比例与分割1.5 空间与矛盾空间1.6 隐现图形与变换坐标1.7 重复构成设计1.8 基本形近似构成设计1.9 特异构成设计1.10 渐变构成设计1.11 发射构成设计1.12 密集构成设计1.13 对比构成设计1.14 肌理构成设计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教学目的与要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

它的求: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中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浅析伊顿与三大构成基础课程的构建
郭静
【摘要】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最早奠定较为完善的三大构成基础课程体系的学校,而这种位置的确立与约翰.伊顿的杰出贡献有相当紧密的关系。

本文旨在通过对伊顿生平的艺术研究,来进一步了解构成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关键词】伊顿基础课程艺术教学
包豪斯与三大构成教育包豪斯的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最先由伊顿创立,并一直被设计教育沿袭至今,然而目前我国构成教育只是机械呆板地进行模仿,背离了基础课培养创造力的初衷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基础课的来源进行再研究,这就必然要先对伊顿本人及其思想进行深入的了解。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一、伊顿的人生经历对他教学的影响
约翰.伊顿(Johannes ltten,1888~1967)生于瑞士,先前是一名小学教师,受福禄倍尔教学法(Froebel Method)的训练,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后来在包豪斯的教学。

1910-1912年伊顿在伯尔尼学习几何原理和自然科学,并接受了精神分析和杜威实证主义,这段经历为他的个性注入了一定的理性成份。

1913~1916年伊顿在德国斯图加特艺术学院跟随抽象主义的先锋人物、色彩专家阿道夫.赫尔策尔学习,受其色彩理论的影响很深,并在其鼓励下于1916年在柏林施图尔姆陈列馆举办首次个展。

而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庇乌斯正是通过这次展览熟悉了伊顿的作品。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从伊顿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思想历程以及他对构成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任小学教师期间,他尊重学生的天赋和创造力;看了分离派的展览后,他开始对抽象几何元素感兴趣;受到阿道夫.赫采尔的教授后,他开始研究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的原理,这使他对构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艺术教学后,他的教学思想更加成熟这一切对他即将任职包豪斯的构成课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伊顿的信仰对他教学的影响伊顿的信仰使他完全投身于学校,他住在学校附近,每天全部时间几乎都和学生一起,他的基础课其实是一个洗脑的过程,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把学生以前的所有视觉习惯完全洗掉,代以崭新的理性的甚至理性的视觉规律。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一)伊顿对基础课的贡献
在伊顿的基础课中,学生必须通过严格的视听训练,对平面立体形式,对色彩和肌理有完全的掌握这个试验,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他的课程当中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一是强调对于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特别是二维和三维,或者平面与立体的形式的探讨与了解;二是通过对于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规律,逐步使学生对于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敏感性他以丰富的原创性和想象力设计并推出了包豪斯的基础课程,他所建立的设计基础课程成为现代欧美设计艺术教育都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二)分离派展览对伊顿的影响
1910年伊顿参观了一个在考雷根举办的分离派展览,看完展览伊后顿的思想产生了顿悟,他似乎意识到了应该学习什么他回到日内瓦,在吉莱亚德教授的课程中,他学到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形体的几何要素及其对比”。

我们知道分离派运动已经开始摆脱新艺术运动单纯的装饰性,而向功能性第一的设计原则发展我们可以推测这时候伊顿已经对构成有了简单的认识在这一时期伊顿开始研究几何要素,从具象到抽象,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伊顿当时是一位画家,他已经能从具体的物体中抽象出点线面等几何元素,这无疑是包豪斯构成教育的萌芽阶段。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三)阿道夫赫采尔对伊顿的影响
阿道夫赫采尔的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色彩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主要原理。

阿道夫赫采尔是一个能够接受任何新东西的教师,他们对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艺术问题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在1915年和1916 年之间,伊顿对几何抽象形体和自然材料剪贴的绘画性构图进行了研究探讨。

在我看来,这一阶段是伊顿对构成认识的成熟期,因为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锥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成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二、伊顿教学方法对现代构成教育的启示
(一)加强基础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伊顿创立的基础课研究范围很广,有明暗关系材质肌理形态的理论和实践表现性形态等丰富的内容我们应重视基础课的学习。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不能仅限于模仿,而是要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不管学生还是老师都要不拘泥于教学形式,以创造新的形式美。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三)建立供学生实践的场所.伊顿为了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肌理质感,他让学生自己编织织物雕刻不同肌理的木料现如今,设计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构成又是整个设计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和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说伊顿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对构成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也有一些让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我们研究他就是要找寻有益于现在构成教育的部分,以使构成教育在我国得到良好的发展。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三、结语
当下,设计已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构成又是整个设计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和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可以说伊顿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对构成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也有一些让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

研究他,就是要找寻有益于现在构成教育的部分,加以提升并应用到本国的构成教育当中去。

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20XX-09-01 中国青年出版社
[2] 约翰伊顿. 米永亮译《造型与形式构成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及其发展》1991-11上海书画出版社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

[3] 朱迪思卡梅尔亚瑟《包豪斯》20XX-01-01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弗兰克·惠特福德(英), 包豪斯, 20XX-12 , 林鹤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窗体底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