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
目的探析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急性脑出血病患者78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78例作为研究对照,检测两组的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脑出血不同程度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

结果观察组的CK、CK-MB、LDH、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ml出血量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低于40ml出血量者(P<0.05);血清心肌酶正常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1-2级、5级显著优于血清心肌酶增高组(P<0.05)。

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与脑出血量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

标签:临床意义;血清心肌酶;急性脑出血;ADL
急性脑出血是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發病率脑血管疾病之一,易发于春夏季,临床上50-70岁男性较为常见[1]。

据中华医学会心脑血管管科学会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急性脑出血已成为继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后全球第四大重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质量[2]。

我国每年发病人群可达两千万,12%患者起病急,出现肢体神经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情况。

有研究认为,急性脑出血患者检测血清心肌酶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确切[3]。

探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十分重要,故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检测血清心肌酶水平,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急性脑出血患者7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4.6±1.2)岁。

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疾病科学会制定的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经相关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

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意识清晰29例,嗜睡19例,昏迷30例,头颅CT检查出血量30-70ml,根据脑出血量分为A组(0.05)。

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心肌酶水平:晨起空腹抽取5ml静脉血,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连续监测法检测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评估脑出血不同程度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

1.3仪器与试剂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S-3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剂
1.4病情程度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ADL):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1级;生活能力独立,社会生活部分恢复-2级;日常生活能力需其他人帮助-3级;卧
床不起,意识清晰-4级;植物生存状态-5级[5]。

1.5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血清心肌酶水平比较观察组的CK、CK-MB、LDH、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心肌酶水平比较(X±S,U/L)
组别CK-MB CK LDH AST
观察组(n=78)7.7±5.6 216.3±80.5 169.5±45.6 25.6±16.4
对照组(n=78) 5.2±2.3 125.4±41.3 134.7±29.7 11.3±6.9
t 3.65 8.87 5.65 7.10
P <0.01 <0.01 <0.01 <0.01
2.2不同脑出血量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比较≥40ml出血量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低于40ml出血量者(P<0.05),见表2。

表2 不同脑出血量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比较(X±S,U/L)
组别CK-MB CK LDH AST
≥40ml者(n=38)9.7±5.0 246.7±89.5 191.6±53.7 33.5±18.7
<40ml者(n=40) 6.6±2.6 143.4±61.3 141.8±34.6 20.6±15.5
t 4.86 8.41 6.88 4.69
P <0.01 <0.01 <0.01 <0.01
2.3日常生活能力(ADL)比较血清心肌酶正常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1-2级、5级显著优于血清心肌酶增高组(P<0.05),见表3。

表3 日常生活能力(ADL)比较[n(%)]
组别1-2级3-4级5级
血清心肌酶正常组(n=37)19(51.4)11(29.7)7(18.9)
血清心肌酶增高组(n=41)8(19.5)14(34.1)19(46.3)
X2 8.71 0.17 6.58
P <0.01 0.68 0.01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指血压升高引发脑底小动脉玻璃样或纤维样变引发局灶性脑部出血、缺血、坏死等,削弱脑血管壁强度[6]。

过度体力及脑力劳动、剧烈运动、情绪刺激均可导致血压骤然升高,是高血压急性脑出血的高危诱发因素[7]。

临床特征为躁动、嗜睡、魂魔。

骤发性呕吐恶心、头部剧痛,早期双侧瞳孔缩小,后产生中枢性衰竭。

如何对急性脑出血进行评估,检测急性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已成为医学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8]。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心肌酶水平有显著变化,而血清心肌酶与急性脑出血的关系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心肌酶存在于肝脏、肾脏、心肌以及脑组织中,在这些器官受到损伤时,血清心肌酶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对于脑出血患者,心肌酶升高更为显著。

在郑艳斌等人的研究中指出[9],对比正常健康人,脑出血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

在进一步研究后其得出结论,心肌酶升高可能由于:①患者脑出血后由于脑水肿占位性病变的发生,对下丘脑造成刺激,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亢进。

且脑出血后机体进入应激状态,激素水平会明显增加,对心肌造成损伤。

②脑出血下丘脑受刺激后,导致体内水电解质紊乱。

③脑出血后激素水平的上升使得多数器官进入代偿期,而心脏是首要受累器官,心脏的代偿使得心肌细胞受损,导致心肌酶升高。

④由于脑细胞中含大量CK、LDH、AST等,脑出血伴随的炎症反应使得细胞死亡时大量释放的酶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使得血清中心肌酶的水平显著上升。

本研究探析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观察组的CK、CK-MB、LDH、A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ml出血量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低于40ml出血量者(P<0.05),研究结果与郑艳斌等人相符。

而在尤晓萍的研究中还表明[10],随着脑出血的量与脑组织的破坏有关,脑出血量越多,脑组织破坏越严重,血清心肌酶水平越高。

随着脑组织的破坏,神经损伤程度也随之加重,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质量越差。

本文中表3可见,血清心肌酶正常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1-2级、5级显著优于血清心肌酶增高组(P<0.05),也证明了血清心肌酶的升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尤晓萍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综上所述,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与脑出血量密切相关,检测其水平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

参考文献:
[1]李育英,梁炳松,何德深,等.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2):50-52.
[2]曾涛.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变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88-189.
[3]袁云华,刘丹,蓝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3):5045-5046.
[4]苑新.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心肌酶谱变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3619-3620.
[5]周辉,周少珑.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谱血糖水平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34(9):22-24.
[6]王岩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2):173-174.
[7]秦培峰.急性脑出血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4):42-43.
[8]林晖,田俊萍,高燕,等.急性脑出血患者P波离散度及心肌酶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1,06(06):450-453.
[9]郑艳斌,邓卫清.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意义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61-62.
[10]尤曉萍.脑出血急性期血清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J].北方药学,2011,08(02):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