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2.5.2.4气候类型的分布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归纳] 1.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 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动 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地中海气 候区的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典型动物是斑 马等。
[解析] 第(1)题,甲地沙源被大风扬起成为扬沙,扬沙被高 层气流搬运到乙地上空时,由于风力减弱,风的搬运能力减弱, 扬沙在重力和下沉气流的作用下缓缓沉降到地面,乙地出现浮尘 天气,俗称“落黄沙”,故 C 选项不符合乙地浮尘天气的形成过 程。第(2)题,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大气运动。由图可知,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A 项、B 项中乙地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C 项中乙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D 项中乙地为高压中心, 盛行下沉气流,故 D 项正确。
[探究追问] 上题中半岛南部是欧洲西部秋、冬季反季节蔬 菜的主要产地。分析该半岛南部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因 素?
[解析] 农业区位因素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分析。
[答案] ①纬度低,秋、冬季节气温高,热量充足;②河流 多,灌溉便利;③距欧洲西部距离近,市场广;④交通便利。
判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思路 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 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 按如下思路分析: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位于西风带内,但地处 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 受山地阻挡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区南北延 伸、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3.应对全球变暖的对策 在分析气候变暖的对策时,应注意理清思路,由全球变暖的 原因和影响来分析,防止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理解知识之 间的联系。
[答案] A
(2017·湖 北 黄石调 研考 试 )下 图为 我国 局部 地区夏 半年 某月 一周累计降水预报图(降水线单位数值为毫米)。读图,回答 2~3 题。
2.图中区域降水雨带的形成最可能类型为( )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气旋雨 3.图中②区域一周预报无明显降水的原因可能是( ) A.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 B.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辐散气流 C.地形阻挡,单一气团控制 D.丘陵地形,海洋暖湿气流下沉
[角度训练]
解答有关大气运动规律试题的方法思路
(1) 下 列 描 述 中 , 不 符 合 上 图 所 示 浮 尘 天 气 形 成 过 程 的 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上图所示浮尘天气 的是( )
1.高压天气系统在 2 月 6 日至 8 日东移过程中,下列地区 天气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台湾岛昼夜温差变大 B.海南岛风速变大 C.渤海地区由西南风转成西北风 D.京津地区雾霾由重转轻
[解析] 台湾岛此时(6 日)处于冷锋锋后而多阴雨天气,昼夜 温差较小;至 8 日,天气系统东移,台湾岛处在高压控制下而天 气晴朗,则昼夜温差变大,故 A 正确。海南岛此时等压线最稠密 而风速最大,天气系统东移过程中风速将逐渐变小;渤海地区将 由西北风变为东北风;京津地区 7 日受高压控制,风力减小而雾 霾会加重,故雾霾将由轻转重再转轻。
2019/9/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39
谢谢欣赏!
2019/9/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40
[题型突破]
(1)上左图所示季节( ) A.圣地亚哥附近森林火险严峻 B.东北平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方凸出 D.墨累达令盆地牧民正剪羊毛 (2)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右图中的(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 D.①②③
[审题流程] 第一步:审材料,获取信息 第(1)小题中四个选项:当圣地亚哥森林火险严峻时为南半球 夏季,北半球冬季,同理 B 选项为北半球冬季,C 选项为北半球 冬季,D 选项为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 第二步:审图表,知识对接 见图 第三步:正确解答 [答案] (1)D (2)B
[答案] 2.C 3.B
编后语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有的同学一味追求课堂笔记做得“漂亮”,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特意把笔记做得很
角度三 分析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以气候资料图表、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区域图为载体来 考查,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角度四 运用气候类型的分布分析理现象 以气候统计图表或区域图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试题的答题 思路一般为:
[感悟体验] (2017·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一)下图为 2 月 5 日亚洲东部天 气系统图,H 为高压,L 为低压,图示整体天气系统在由西向东 移动,以某一高压中心的移动位置为例。完成 1 题。

二 部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第二讲
大气运动的规律
核心考点四
气候类型与气候变化
[真题体验]
[核心强化]
[知识整合] 1.世界气候的分布 (1)图解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特殊地区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① 远离赤 道的 热带雨 林气候 ——来自 海洋的 信风 +地形 迎 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 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 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 “水”定型(气候类型)。
总结如下:
2.气候的描述 (1)描述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 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描述气候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 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描述降 水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 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答案] (1)C (2)D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对该类题型的解答思路如下 角度一 运用等压线图判断气压数值、风力和风向 以等压线图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等压线图 → 气压场类型 → 风向、风力 → 天气状况
角度二 运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性质解释实际问题 以区域图或环流模式图、气候类型图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 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审题策略] 大气运动类试题是高考常考内容,这类试题在 审题时,应明确该大气运动出现的时间和季节,以及随着大气运 动引发的天气变化等问题。
[解题流程] 第一步:认真阅读有关“浮尘”的知识。 第二步:依据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分析浮尘中沙尘的 来源,如何运送到乙地,在何种天气状况下形成该浮尘天气。 第三步:组织语言,正确解答。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及伏旱的成 因。第 2 题,我国的降水类型中,百分之八十为锋面雨,图中显 示,该时期,在长江与黄河之间,被大范围的锋面雨带所覆盖。 故选 C。第 3 题,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图中②区域此时 期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辐散气流,形成高温干燥 的伏旱天气。故选 B。
(2)描述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如地 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40°大陆西部,亚热带季风或季风 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25°~35°大陆东部等。
(3)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 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在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 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