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三家归晋,说出西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及统治区域,了解十六国北朝的政权更替。
(2)知道“八王之乱”,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知道“八王之乱”后西晋从此日趋衰落。
(3)知道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方向,分析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灭亡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述西晋兴亡的故事,绘制十六国北朝的更替表,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
(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西晋灭亡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
(3)通过读图,了解西晋少数民族内迁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读图识图能力,增强学生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国家分裂、政权林立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
(2)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西晋的兴亡、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
各族内迁与西晋灭亡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识图法、讲述法、表格图示法。
学习方法有: 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进行了解;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上篇:王潘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学生齐读。
师:这首诗的上篇用生动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西晋统一那势不可挡的恢宏场面,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三国鼎立,到公元280年,在经历了近百年的纷争和分裂之后,古老的中国又由西晋完成了统一。
今天我们回到那逝去的时空彼岸,进入新课的学习《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
本课分为三块内容: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二、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建立
1.魏灭吴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那么到了三国后期,这三个政权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生:三国后期,魏国的实力增强,吴国、蜀国日益衰弱。
师:263年,三国鼎立的局面终于被打破,蜀国尽管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在刘禅的统治下,蜀国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弱的国家,被魏国所灭。
2.西晋建立和统一
活动一:学生看动态地图,讲述西晋统一全国的经过。
师:同学讲得非常准确,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教师强调西晋建立和统一的时序性:魏灭吴;建立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师:三国时期,三国都曾追求灭掉对方,但结果却是统一于司马氏,结束了
自东汉末年八九十年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多媒体展示:《晋书•食货志》:“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
师:西晋统一后的社会怎么样?
生:重新统一全国之后,西晋呈现出一派生机,百姓安居乐业。
过渡:历史似乎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这个机遇只是昙花一现。
这是为什么呢?
3.西晋的统治
多媒体展示:
范文澜先生在所著的《中国通史》中,对西晋的统治集团曾这样评价:“封建统治阶级的所有凶恶、险毒、猜忌、攘夺、虚伪、奢侈、酗酒、荒淫、贪污、吝啬、颓废、放荡等等龌龊行为,司马氏集团表现得特别集中而充分。
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观,封建统治阶级当然也有它的道德观,但在司马氏集团里,封建道德是被抛弃得很干净的。
”
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谈一谈为什么范文澜先生要这样评价西晋的统治阶级?
学生阅读“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
生:范文澜先生之所以这样评价,主要是因为西晋的统治阶级非常的腐朽,生活非常奢华。
师:举个例子,当时的大官僚何曾,每天的膳食就要费钱一万,还埋怨老是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
他的儿子何劭又胜一筹,每天的膳食费高达二万。
《晋律》甚至规定,自死罪以下都可以用金钱来赎罪。
贪污贿赂即使触犯了刑律,也不会被判死罪,赎死罪也不过仅需黄金二斤。
过渡:统治阶级的严重腐败,导致了社会的大动乱和大倒退。
让我们一起学习下一个重要内容。
(二)八王之乱
活动二:结合上述学习内容,讨论西晋为什么会爆发八王之乱。
小组讨论,学生代表总结发言。
生:统治阶级的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