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教学案湘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门路
[ 生活链接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创建了很多奇观,创建了很多世界第一。
一方面,经
济增速第一、外汇贮备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引入第一、主要工业品产量第一,与此同时,中
国的建材花费第一、能源耗费第一、空气污染排放第一、水污染排放第一。
江河水系70%遇到
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河流遇到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办理率不足20%,乡村 1.5 亿吨垃圾露天寄存, 3 亿多农民喝不到洁净的水, 4 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
假如中国不改变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构造,不改变这类传统工业生产和花费方式,即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严重
期将提早到达,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控制人口规模
1.地位:是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举措。
减少协调01 2.目的:人口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人口对生态环境压力―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二、转变发展模式
模式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可连续经济发展模式
目扩大□生产规模、增添□
02产品产量和提实现□ 洁净生产和文明花费,减少经济
0103
的高花费水平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和□ 04 资源耗竭
特社会生产以牺牲重申□ 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水、丛林、
06
点□ 资源、环境为代价矿藏等自然资源的□ 07 永续利用05
结形成一种□08 不行连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改变传统的以“□ 10 高投入、高耗费、高
污染”为特色的发展模式,经过引入市
09
果花费方式,令人类堕入严重的资源、□ 环
境危机场体制,均衡□11 需求与供应的矛盾
[ 自我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大多从哪项举措着手?[ 提示 ]控制人口规模。
三、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
3.水资源
(1)危机:世界上有 60%的地域淡水不足, 40 多个国家严重缺水。
(2)水污染。
水污加剧水资源致使全世界生态环威迫人类自己的健――→ 不足――→ 境遇到损坏――→康和生计条件染
(3)举措:节俭、保护水资源,□ 06 防治水污染。
4.大海资源
过分捕捞大海生物
开发利用中
1
盲目□07 围海造地、破坏滩涂
存在的问题
无克制地向大海排放污染物
(2)保护举措:□08 伏季休渔、严禁滥捕、治理污染等。
四、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人地协调的四个关系
(1)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 01 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与□ 02 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3)发达国家与□03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4)今世人与后辈人之间的关系。
2.从观点走向行动
(1)各国政府干涉和□ 04 民众参加。
(2)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生态环境。
(3)展开环境教育,培育公民□ 05 环境意识。
[ 自我研究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为何新闻媒体却老是说我国的自然资源欠缺
状况令人担忧?
[ 提示 ] (1)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拥有量少。
(2) 人口增添、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供应之间不相适应,限制着经济的可连续发展。
(3) 自然资源利用和重复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1.促进我国走可连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由是()
A.古代可连续发展思想对今世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远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对巨大的压力
C.好多地域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遇到影响
D.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种类齐备
答案B
分析宏大的人口数目,严重的资源欠缺和深刻的环境危机,使我国发展面对巨大压力,
这是促进我国走可连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由。
2.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连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
A.扩大耕地面积B.提高粮食产量
C.发展生态农业D.控制人口数目
答案C
分析循环经济是我国走可连续发展的实践模式,此中农业上实现可连续发展的门路是
发展生态农业。
研究点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
联合以下图,研究以下问题。
(1)图示内容反应了什么问题?
(2)除了上述问题,我国资源在利用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3)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产生的本源是什么?为何?
[ 答案 ] (1) 我国人均资源据有量较少。
(2)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3)人口增添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产生的本源。
这是由于宏大的人口压力大大超出了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经济水平低、技术相对落伍的状况下,人口增添所带来的宏大物质需乞降荒弃物排放高出了环境供应资源和消化荒弃物的能力,从而产生了资源欠缺和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1.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其解决举措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解决举措滥垦草地,
土地荒漠化
退耕还草,防过分放牧治土地荒漠化
滥伐丛林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治
理水土流失不合理的浇灌土壤盐碱化改进浇灌方式开矿产生荒弃地覆土复垦
工矿、公交、
耕地面积减小
保护农田,合理住宅用地的扩大利用每一寸土地
2.丛林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
自然
主要地位利用中
解决门路
资源的问题
丛林既有经济价值,又拥有采育失调,林质降落;合理采伐;采伐和抚养
资源多种生态功能和环境效毁林开荒,伐木取薪,更新相联合;退耕还林;
益造成覆盖率降落;砍伐成立保护体制
过分,不利于更新
修筑水库,跨流域调水;
农业采纳喷灌、滴灌等
技术,减少浪费;保护
水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
水资源欠缺、水污染严
资保持着地球上的所有生水源,防备和治理水污
重
源命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
水净化后循环利用;海
水淡化
3.大海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举措
读“我国人口数、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达成(1) ~ (2) 题。
(1) 图中反应出我国走可连续发展道路的原由是()
A.深刻的环境危机
B.生活贫穷
C.资源欠缺
D.人口素质过低
(2) 以下农业生产方式切合可连续发展的是()
①将能栽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②踊跃推行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 分析 ]第(1)题,从图中能够读出人均耕地面积少,反应了我国存在资源欠缺问题。
第
(2)题,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会损坏生态环境,能够将部分自然条件比较优胜的林地、
草地开垦为耕地,但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斜坡开垦耕地、修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故
清除①④。
[ 答案 ] (1)C(2)B
[ 方法指导 ]图示法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原由
研究点循环经济——实行可连续发展的实践模式
2016 年中新网 2 月 4 日电据发改委网站信息,就加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绿
色发展,发改委近期公布《对于加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建议》。
《建议》提出,到2020年,成立起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支撑系统,基本建立起循环型农业家产系统。
依照已学知识,研究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经济?
(2)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发展模式是什么?
[ 答案 ] (1) 循环经济是成立在物质不停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环境无害化
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中心,以环境友善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
活动的生态化。
(2)生态农业。
1.图解可连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2.工业循环经济模式——洁净生产
洁净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花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
减至最小,又能充分知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3.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依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成就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成立起来的,观点
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拥有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和连续性的特色生态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把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
上的生产相联合,依照生态系统的内部发展规律,大大减少了传统
良性农业生产中造成的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生物质源锐效循环减等生态损坏问题
益经济农、林、牧、副、渔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全面发展,依赖农业生上的态系统中的可重生资源,充分利用其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
良性变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共生、相养规律,减少了化
循环肥、农药和动力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成本
读以下图,达成 (1) ~ (2) 题。
(1)图中箭头 ()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应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应田户
C.③表示太阳能产生沼气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应市场
(2) 生态农业建设,使留民营村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详细表此刻()
①发展生物能②规模化经营③洁净化生产④增添化肥的施用量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 分析 ]第(1)题,图中①表示饲料加工的精饲料和下脚料供应养殖业;②表示栽种业中的粮食、蔬菜、棉花等供应田户;③表示农作物秸秆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④表示肉、
蛋、奶等养殖业产品供应市场。
第(2) 题,留民营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举措有:调整产业构造,变单调农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推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减少化肥施
用量,增添有机肥施用量,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 答案 ] (1)B(2)C
[ 方法指导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
『活动提示』
[ 教材第 102~ 103 页活动·思虑]
点拨: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能够采纳以下对策:第一,控制人口数目,提高人口素质。
特别是增强对妇女的素质教育,这是提高人口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门路。
第二,提高人口对可连续发展的认识,令人们充分认识人口与可连续发展的关系,自觉建立人口观点,自觉限制人口数目的增添。
第三,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
健康与发展是密不行分的,没有健康的人口就不可以有健康的发展,发展不妥又是造成健康问题的本源。
[ 教材第 103~ 104 页活动·研究]
点拨: 1. 污染水源、土壤等,随水循环又威迫动植物生计,可能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而水质的污染又致使部分水资源成为不行更新资源,从而加剧水资源欠缺问题。
2.利用废水制造了甲烷,利用制糖副产品的浆料干燥后生产出动物饲料。
整个过程减少了废水的排放,并生产出新的产品,获得了优秀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3.本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实质着手能力。
采集资料时要侧重注意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注意哪些生产过程会产生废水,工厂对这些废水是如何办理的,办理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效益或问题等。
[ 教材第 104~ 105 页活动·研究]
点拨: 1. 怀柔区覆土造田的主要目的是增添耕地面积。
这样,一方面,可栽种粮食作物
和经济作物,增添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经过对荒滩进行改造,改进生态环境,获取优秀的
生态效益。
2.各小组可针对我领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域 ) 、水土流失 ( 南方低山丘陵区) 、土壤次生盐碱化 ( 华北平原 ) 等问题提出治理举措。
[ 教材第 105 页活动·实践]
点拨:丛林的经济效益:供应木材、多种原资料、食品和饲料。
生态效益:净化空气、
抽烟滞尘、修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理天气、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为野生动物供应栖息地等。
保护丛林的重要意义:丛林与所在空间的非生物环境有机地联合在一同,组成完好的生
态系统。
丛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全世界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是地球上的基
因库、碳贮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均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
赖以生计和发展的基础。
举措:对丛林推行限额采伐,鼓舞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扩大丛林覆盖面积;依据国家
和地方人民政府相关规定,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赐予经济扶助或许长远贷款;倡导木材
综合利用和节俭使用木材,鼓舞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征收育林费,特意用于造林育林;
煤炭、造纸等部门,依照煤炭和木浆纸张等产品的产量提取必定数额的资本,特意用于创建
造纸等用材林;成立林业基金制度等。
[ 教材第 106 页活动·研究]
点拨:从开源和节流双方面进行思虑。
开源: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 、开挖地下水、海水淡化等。
节流:成立大中型水库、采集雨水、雨季回灌地下水、节俭用水( 减少浪费、成立污水办理系统、改进农作物浇灌技术等) 。
[ 教材第 106~ 107 页活动·研究]
点拨: (1) 保护大海生态环境;(2) 减少大海环境污染;(3) 增强宣传工作,增强全民大海意识; (4) 健全大海法律系统,并严格履行;(5) 实行按期休渔制。
[ 教材第 107 页活动·研究]
点拨: 1. 猴子能捡到易拉罐,说明该景色区存在着乱扔垃圾的现象。
2.若是有一天猴子身旁的易拉罐愈来愈多,其周边环境将会愈来愈差,而且会存在严重
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坏问题。
3.本活动主若是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成立可连续发展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用切合可持
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尽自己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 教材第 108 页活动·研究]
点拨: 1. 本活动拥有必定的开放性,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身旁常有的现象剖析环境问
题和生态问题,借以激发学生对生活中面对的环境问题的关注。
2.要依据当地的详细状况来拟订针对性举措( 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治理、生态损坏的防治等 ) 。
个人在此中不单要踊跃参加相关的环保宣传和行动,还要从观点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3.假如该地域环境质量优秀,采纳的主要举措重在预防和保护,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促进良性循环。
4.在学校邻近景色秀美的绿地开发建设化工厂是极不合理的。
一方面损坏了绿地的环境
效益,另一方面化工厂会对大气和水造成严重的污染,致使严重的环境问题,危害同学们的
健康。
所以,我们应当持反对的态度。
研究点 1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
新能源车型和洁净能源车型成为了时髦。
据此回答1~2 题。
1.若新能源车被宽泛使用,将产生的踊跃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少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迅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B
分析新能源车的宽泛使用,会减少石油资源的需求压力,并使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添
放缓,改良大气环境质量。
2.若现阶段大批使用洁净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场面
C.减少耕地压力D.增添二氧化碳排放量
答案B
分析大批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会致使粮食作物被耗费,造成粮食紧张。
研究点 2循环经济——实行可连续发展的实践模式
中国的城市正在面对着垃圾围城的困扰。
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纳先进
的烟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来燃烧发电,废渣用来制砖,余热用来取暖,形成一个完好的循
环经济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办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据此回答3~4 题。
3.对于建垃圾发电厂对天津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解决了能源紧张状况
B.改良了城市环境质量
C.加剧了人地矛盾
D.冬天取暖完好由余热供应
答案B
分析天津建垃圾发电厂,不会解决能源紧张状况;冬天取暖也不会完好由余热供应;
这类做法能够减少固体垃圾,改良城市环境质量。
4.城市垃圾除燃烧发电外,以下哪一种方式还切合可连续发展思想()
A.垃圾分类填埋办理
B.露天燃烧
C.分类办理,荒弃物再利用
D.郊外堆放,自然降解
答案C
分析垃圾分类办理,荒弃物再利用,切合可连续发展的思想。
时间: 45 分钟满分:100分
[ 考点散布表 ]
考点题号
自然资源的可连续利用1,4,6,7,12循环经济——实行可连续发展的实践模式2,3,5,8,9,10,11,13
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44 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切合题意)
[ 基础稳固 ]
1.相关生态农业的特色及发展方向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撤消大棚,充分利用自然的日光能
B.调整家产构造,进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C.经过大批施用化肥,增添产量,提高收入
D.农业浇灌依赖天然降水
答案B
分析生态农业需展开多种经营,各部门间互相联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以减小对生态环境的损坏。
以下图为我国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表示图。
读图回答2~3 题。
2.图中 a、b、 c 分别表示 ()
A.居住区、栽种区、乳畜养殖区
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栽种区
C.栽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
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栽种区
答案B
分析读图可知, a 区有水和沼气进入并排出生活污水,说明a区为居住区;c区获取水、沼渣等,且为 b 供应饲料、饲草,所以 c 为栽种区; b 有饲料、饲草进入且有粪便排出,故b 为乳畜养殖区。
3.以下最能表现该模式特色的是()
①循环型②高耗费③生态化④可连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分析图中的农业属于循环经济,是可连续发展经济模式的一种,其运转有益于当地的
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连续发展。
贵州省清镇市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铝城”,吸引多家公司在此集
聚。
据此达成4~6 题。
4.清镇市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铝城”主要受益于()
A.极高品位的铝土矿B.丰富的水电和火电
C.特别便利的交通D.极其充分的淡水水源
答案B
分析炼铝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能源耗费量大。
读图可知,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
建有大批的火电站;贵州省河流众多,水量大,地势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建设有大批的
水电站。
故 B 项正确。
5.清镇市“铝城”家产切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是()
A.铝镁合金制造B.氧化铝精华
C.耐火资料生产D.铝土矿绿色开采
答案D
分析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重视荒弃物的循环利用,重申绿色、无污染。
铝土矿的绿色开
采切合循环经济理念,故 D 项正确。
6.多家公司在清镇集市聚的环境效益是()
A.增添当地就业时机B.促进家产构造优化
C.提高产品的附带值D.促进荒弃物重生利用
答案D
分析多家公司在清镇集市聚,可建设循环经济家产园,有益于减少荒弃物的排放,实
现荒弃物的重生利用,故 D 项正确; A、 B、 C三项不属于环境效益。
[ 能力提高 ]
伊拉克是世界石油大国。
以下两图为不一样期间的两河流域图,甲图表示公元前18 世纪时的古巴比伦,乙图表示今世伊拉克。
读图,达成7~8 题。
7.几千年以来,两河流域的植被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原由是()
①天气的变化②海陆的变迁③植被的人为损坏
④河流的动向变化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C
分析两河流域的植被从几千年前的热带季雨林变为此刻的热带荒漠,主若是由于天气
的变化以及植被的人为损坏。
8.以下切合今世伊拉克可连续发展门路的是()
A.鼎力修筑水库水坝B.踊跃实行退沙还林
C.波斯湾畔填海造陆D.着力打造绿色油田
答案D
分析该地为热带荒漠天气,降水稀罕,蒸发量大,上游来水量不足,在两河上修筑水
库水坝成效不好,清除 A 项;水源缺少,环境恶劣,退沙还林难以实行,清除 B 项;波斯湾畔填海造陆会损坏大海生态环境,清除 C 项;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着力打造绿色油田切合
可连续发展门路, D 项正确。
2017 年 3 月 22 日是第 25 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立的宣传主题为“Wastewater( 废水 ) ”。
以下图是“某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表示图”。
读图回答9~ 11 题。
9.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a 表示污水办理, b 表示污水采集
B.a 表示污水排放, b 表示污水办理
C.a 表示水的利用, b 表示水的污染
D.a 表示水的污染, b 表示污水办理
答案A
分析据图,供水系统供应可利用水源,产出产品及经过 b 转变为废水,故 b 为污水收集;废水经过 a 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依照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 a 为污水办理。
10.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纳的举措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添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添地下水储量
答案C
分析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纳的举措是节俭用水,对废水进行办理、
回收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
11.假如地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举措是()
A.增添来水量和增添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添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添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答案A
分析地区内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重点在于增强水体的流动性,要增添来水量和
增添出水量。
二、综合题 ( 共 56 分)
12.以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相关环境问题产生的表示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24 分)
(1) 请给这幅图加上适合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分 )
(2)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来源因是什么?(8 分 )
(3)联合该地域的自然环境特色,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连续发展。
(12 分 )
答案(1) 人口增添和开荒扩种惹起的恶性循环表示图
(2)人口增添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3)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目,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踊跃展
开多种经营,进行农业家产构造调整,走立体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增强生态环境建设,
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增强农田水利建设;政府赐予必需的经济和技术支持等。
( 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此题考察读图剖析能力,解题的重点是注意各项之间的因果关系。
人口增添过快,
加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致使环境问题的出现,并形成恶性循环。
南方低山丘陵地域耕地资源
比重较低,但水热充分,河湖密布,生物质源丰富,所以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多种经
营,调整农业家产构造,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32 分 )
经政府鼎力培植,重庆梁滩河流域 ( 图甲 ) 养殖业从上世纪 90 年月初盛行,成为该市重要的畜禽生产基地, 90 年月中后期以来,流域水质恶化,很快变为了一条发散着恶臭的“黑河”。
此中养殖污染严重是致使梁滩河污染的主要原由。
从 2009 年开始启动了全面的治理工程。
此中,
针对养殖污染严重问题,有学者提出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说出梁滩河流域地形地势的主要特色。
(4 分 )
(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述梁滩河流域成为畜禽生产基地的优势。
(12分)
(3)说出该地域发展沼气的优势,并剖析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长处。
(16 分)
答案 (1) 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2)政府扶助;有嘉陵江流经,交通便利;四川盆地人口浓密,劳动力丰富;邻近重庆,
市场广阔。
(3)优势:地处亚热带,冬天气温较高,沼气池利用效率高;生物量大,有机荒弃物多,
原料丰富。
长处:物质循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好,有助于解决资源问题;废物充分利
用,环境效益好,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增添就业时机,社会效益好,有助于解决人口问
题;增添有机肥,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利用沼气作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
( 任答三点即可 )分析第 (1) 题,由图中山岳高度在500 m 以上,以及河流许多等信息,可判断地形以低
山丘陵为主;注企图中河流注入北部的嘉陵江,则地势南高北低。
第(2) 题,畜禽生产离不开市场,故要有广阔的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成为基地一般还有政策的支持。
第(3) 题,沼气发展要有原料,气温条件是沼气高效发展的必需条件;该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长处可从可持
续发展的内涵( 社会、经济、生态) 角度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