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初二初中物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初二初中物理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一种旅游项目,叫漂流。

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出没浪端谷底,惊险刺激。

我们说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A.两岸山上的树B.橡皮艇
C.河岸上的摄影记者D.水中四处游动的鱼
2.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三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
13.46cm、13.44cm、13.44cm,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A.13.447cm B.13.44cm C.13.45cm D.13.46cm
3.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下图,方法正确的是()
4.在下列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cm=m=m B.15m=
=1.5×107μm C.km=km cm=cm
D.mm=mm=m
5.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变速运动D.无法确定
6.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小
C.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多
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小,速度越小。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气体中快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8.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9.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频率D.音调
10.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1.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
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12.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人在水中的倒影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D.立竿见影
13.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4.小赵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当他远离平面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小赵同学的像离平面镜的距离始终不变
D.小赵同学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二、填空题
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2.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人跑步的速度大约是8 。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3.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平均速度大约是20m/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行驶的速度相当于 km/h.速度是一个反映的物理量。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百米赛跑的过程中,比较快慢的方法是,
裁判在百米赛跑的终点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

4.小明、小芳、小李同学骑自行车向北运动,其中小明、小芳速度相同,小李骑得最快,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树木向运动,小李向运动,(填向北或向南),小明处于状态(填运动或静止)。

5.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为 .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和;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它距后面的车的距离是。

7.如图所示,是甲和乙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线。

依照示例再写出两条有关的信息。

示例:甲和乙是同时出发。

信息一:
信息二:
信息三:
8.在平静的湖水面上映出月亮的像,已知湖水的深度为2m,地球到月亮的距离为3.8 ×108m ,则像到水面的距
离为 m,猴子在水中 (填“能”或“不能”)捞出“月亮”。

三、作图题
光与平面镜成300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四、实验题
1.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下图。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

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

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

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

2.读出下列量具的读数。

物体A的长度是 _,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_
3.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如图1,这个实验说明 _.抽去玻璃罩内
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如图2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真空不能 _。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图3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 _.我们通过声音的 _这个特征,来区分门铃
发声和音叉发声。

4.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

(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

(提醒: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表格中要填数据哟)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_
(2)该实验的原理是 _
(3)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 _
(4)斜面选择的斜度不能过大,以免 _,也不能过小,以免 _
五、计算题
1.如下图,轿车从万州往重庆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求:
①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2分)
②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重庆需要多长时间.(4分)
2.一列火车长200 m,以36 km/h的速度通过长为1800 m的隧道,
求:
①火车最前端刚进入隧道口到最前端刚穿过隧道口的时间;(3分)
②这列火车需多少时间才能完全通过隧道?(3分)
重庆初二初中物理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有一种旅游项目,叫漂流。

一叶扁舟,顺水而下,出没浪端谷底,惊险刺激。

我们说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
A.两岸山上的树B.橡皮艇
C.河岸上的摄影记者D.水中四处游动的鱼
【答案】B
【解析】我们说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静止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橡皮艇,选B
2.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先后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三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
13.46cm、13.44cm、13.44cm,测得的结果应表示为()
A.13.447cm B.13.44cm C.13.45cm D.13.46cm
【答案】C
【解析】略
3.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下图,方法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方法正确的是D
4.在下列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cm=m=m B.15m=
=1.5×107μm C.km=km cm=cm
D.mm=mm=m
【答案】A
【解析】略
5.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变速运动D.无法确定
【答案】D
="300m/60s" =5m/s;
【解析】解:物体在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V
1
="300m/60s" =5m/s;
物体在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V
2
="300m/60s" =5m/s;
物体在第三秒内的平均速度V
3
三秒内平均速度V="900m/180s" =5m/s.这些数据只能说明物体在三秒内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第一秒内、第二秒内、第三秒内细节不同,整个过程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6.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小
C.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多
D.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小,速度越小。

【答案】D
【解析】由v=S/T知,在单位时间内路程越短,速度越小;故D正确;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气体中快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B
【解析】“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A错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气体中快,B对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错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D错
8.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答案】C
【解析】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音色是声音的感觉特性,选C
9.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频率D.音调
【答案】A
【解析】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选A
10.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解析】略
11.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
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答案】C
【解析】小孔成像原理(可成倒立实像)故选C
12.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人在水中的倒影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D.立竿见影
【答案】A
【解析】A、人在水中的倒影,因此属于平面镜成像,故A选项中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形影不离是
由于自己的身体遮挡了光线,所以形成了自己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B选项不合题意; C、形单影
只中的影是指自己的影子,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选项不合题意; D、立竿见影是指杆遮挡了光线,形成
了杆的影子,因此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D选项不合题意.故选 A.
13.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
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答案】B
【解析】略
14.小赵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当他远离平面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小赵同学的像离平面镜的距离始终不变
D.小赵同学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答案】D
【解析】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到镜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且大小始终不变
二、填空题
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答案】机械运动、参照物、相对性
【解析】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人
跑步的速度大约是8 。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答案】cm、s、m/s
【解析】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cm,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s,人跑步的速度大约是8m/s.
3.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平均速度大约是20m/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行驶的速度相当于 km/h.速度是一个反映的物理量。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百米赛跑的过程中,比较快慢的方法是,
裁判在百米赛跑的终点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

【答案】1s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20m
、 72、物体运动快慢、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相同的路程内比较时间
【解析】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平均速度大约是20m/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s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20m ,行驶的速度相当于20×3.6=72 km/h.速度是一个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百米赛跑的过程中,比较快慢的方法是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裁判在百米赛跑的终点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相同的路程内比较时间
4.小明、小芳、小李同学骑自行车向北运动,其中小明、小芳速度相同,小李骑得最快,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树木向运动,小李向运动,(填向北或向南),小明处于状态(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向南、向北、静止
【解析】小明、小芳、小李同学骑自行车向北运动,其中小明、小芳速度相同,小李骑得最快,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树木向向南运动,小李向向北运动,小明处于静止状态
5.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为 .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答案】2:1、1:2
【解析】略
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和;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它距后面的车的距离是。

【答案】甲和丙、乙、10m
【解析】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乙车的速度为6m/s,丙车的速度为4m/s,运动速度
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丙,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乙,它距后面的车的距离是。

7.如图所示,是甲和乙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线。

依照示例再写出两条有关的信息。

示例:甲和乙是同时出发。

信息一:
信息二:
信息三:
【答案】信息一:甲和乙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信息二:甲的速度比乙要快
信息三:甲的速度是20 m/s
【解析】信息一:甲和乙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信息二:甲的速度比乙要快
信息三:甲的速度是20 m/s
(S=Vt,故图线斜率表示速度,所以可以得到上面三信息)
8.在平静的湖水面上映出月亮的像,已知湖水的深度为2m,地球到月亮的距离为3.8 ×108m ,则像到水面的距离为 m,猴子在水中 (填“能”或“不能”)捞出“月亮”。

【答案】3.8 ×108、不能
【解析】像到水面的距离为3.8 ×108m,猴子在水中不能捞出“月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且成虚像)
三、作图题
光与平面镜成300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略
【解析】略
四、实验题
1.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下图。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

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

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

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

【答案】(1)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2)相和物大小相等,正立关于镜面对称、
(3)测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并比较、(4)方格更好,可以更加明显地发现物距和相距的关系
【解析】略
2.读出下列量具的读数。

物体A的长度是 _,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_
【答案】1.90cm、100km/h
【解析】物体A的长度是1.90cm,汽车的行驶速度是100km/h
3.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如图1,这个实验说明 _.抽去玻璃罩内
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如图2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真空不能 _。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
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图3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 _.我们通过声音的 _这个特征,来区分门
铃发声和音叉发声。

【答案】发声体在振动、传声、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音色。

【解析】实验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图3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我们通过声音的音色这个特征,来区分门铃发声和音叉发声。

4.为了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

(1)按照实验过程,请补全数据记录及处理。

(提醒: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表格中要填数据哟)
路段距离(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cm/s)
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_
(2)该实验的原理是 _
(3)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 _
(4)斜面选择的斜度不能过大,以免 _,也不能过小,以免 _
越来越快. (2) V=S/t
(3)便于测量时间、(4)坡度太大时时间太短,不好测量、坡度太缓下车可能滑不动
【解析】(1)实验数据如下表
(2)该实验的原理是V=S/t
(3)斜面底部用金属片挡住,其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4)斜面选择的斜度不能过大,以免坡度太大时时间太短,不好测量,也不能过小,以免坡度太缓下车可能滑不动
五、计算题
1.如下图,轿车从万州往重庆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求:
①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2分)
②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重庆需要多长时间.(4分)
【答案】100km/h,0.7h
【解析】①S=50Km,t=0.5h,根据
②从B地到达重庆70Km,根据
2.一列火车长200 m,以36 km/h的速度通过长为1800 m的隧道,
求:
①火车最前端刚进入隧道口到最前端刚穿过隧道口的时间;(3分)
②这列火车需多少时间才能完全通过隧道?(3分)
【答案】180s,200s
【解析】①36 km/h=10m/s,火车最前端刚进入隧道口到最前端刚穿过隧道口的时间
②这列火车通过隧道所需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