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名校专项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名校专项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快乐阅读。

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_________________
(2)清白: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古诗内容,用适当的关联词将句子连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
(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同: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画上“√”)
清平乐(lèyuè)茅檐(yán yáng)
剥莲蓬(bōbāo)亡赖(wáng wú)
相媚好(méi mèi)翁媪(wēn ǎo)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相媚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

这两句词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卧”换成“趴”好不好?(____)
A.好,“趴”的意思和“卧”相近,可以互换。

B.不好,“卧”巧妙地写出了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

(3)结合整首词,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平乐•村居》中,“_______”是词牌名,“村居”是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

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词人_______ 。

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
_______________
[6]“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用心体会一下,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朗读古诗《游园不值》,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1]补充古诗。

[2]看拼音,写词语。

cāng tái(______)lián xī(______)chái fēi(_______)
[3]解释词语。

(1)应怜:____________________
(2)屐齿: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扣:____________________
(4)柴扉: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赏析。

(1)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____________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2)诗歌题目中的“值”是______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

(3)《游园不值》是_____ (朝代)诗人_____ 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
___________
(4)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 。

和杨万里《小池》中的________,______。

4. 课外阅读。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________。

[2]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所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________
河流、风:________
黎明:________
[5]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7]全文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古诗赏析。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6. 课外阅读。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①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②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④,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①华盖: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②泛:漂浮。

③中流:河中。

④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1]“运交华盖”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表现鲁迅先生革命立场的句子。

[3]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欲何求”“未敢”是说当时的文人都很胆小,不敢说话。

(____)
(2)“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

“中流”指水深、急的地方。

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

(____)
(3)最后两句诗说明作者出于无奈,只好躲进自家的小楼,不再关心政治。

(____)
(4)鲁迅自嘲就是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

(____)
(5)“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志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两句诗不仅意味深长,而且形象鲜明。

(____)
7. 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茅檐:
无苔:成畦:
排闼: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C.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晓出”的“晓”指的是______。

[2]“别样”的意思是______。

[3]这首诗是南宋大诗人送朋友时写的一首诗,送朋友的时间是,地点。

[4]这首诗描绘的是夏日的景色,你从哪句诗能够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外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 娄山关
B. 忆秦娥
[2]上阕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3]请你用“”画出词中暗示战斗开始时间的句子。

[4]根据对词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

(____)
(2)通过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可以知道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是早晨。

(____)
(3)“真如铁”三个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

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

(____)(4)“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的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

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

(____)
(5)通过这首词描绘的壮丽图景我们可以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____)
10. 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3]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 第三、四句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 第五、六句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茂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4]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几时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熏:_________________
醉: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诗句补写完整。

[2]这两首诗的内容都写了:______,_______却不一样。

选文《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____,选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的景色。

1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习题。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
A.端午节
B.中秋节
C.清明节
D.重阳节
[2]词中的“玉盘”指的是______,你积累的哪首古诗词中也用了这个比喻?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才上马齐声儿喝到,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

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1]解释从“才上马……心焦”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释”要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