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探讨
目的对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掌握从业人员传染病患病情况,研判趋势,为有针对性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九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4679份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部分指标进行χ2检验。
结果对受检的4679份样本进行检查结果分析,4552人检查合格,合格率97.29%,其中食品行业2592人(份),合格2550例,合格率98.46%,略高于公共场所2087人(份),合格2002例,合格率95.93%,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重点加强对食品、公共场所外来从业人群的健康体检,尤其针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进行有效预控。
标签: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健康体检;传染病;防控
食品生产、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由于人口流动性和疾病传染性,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甚至主导一地区传染疾病的流行趋势[1]。
近年来由于行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加快,涉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单位无法严格执行健康检查程序,从业人员传染病传播形势趋于严峻。
为了解笔者地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整体健康状况,针对性开展传染病预控提供有效依据,本文对抽取的大样本量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九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4679份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资料,其中涉及食品行业2592人(份),涉及公共场所2087人(份)。
1.2体检项目及方法询问既往史(主要传染病史)、沙门氏菌、痢疾杆菌、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等。
采用赖氏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
所有的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统计学分析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部分指标行?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4679份样本体检阳性反应情况对受检的4679份样本进行检查结果分析,4552人检查合格,合格率97.29%,其中食品行业2550例,合格率98.46%,略高于公共场所的95.9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5种常见传染病检出情况2012年疾控中心检出传染病74例,其中痢疾17例,检出率2
3.0%;伤寒15例,检出率20.2%;皮肤病37例,检出率50%;活动性肺结核5例,检出率6.8%。
2013年检出传染病53例,其中皮肤病25例,检出率47.2%;伤寒10例,检出率18.9%;痢疾9例,检出率17.0%;活动性肺
结核9例,检出率17.0%。
从数据反映来看,2012、2013年皮肤病始终维持在高位,形势较为严峻,但较2012年,2013年呈显著下降趋势,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一年一体检对降低皮肤病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讨论
3.1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本组数据反映来看,2012年、2013年两年对受检的4679份样本进行检查结果分析,127例异常,异常率2.71%,高于本地区历年统计的平均值,显示该地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呈恶化趋势,应加强干预。
而对比食品行业与公共场所健康状况,抽检的2550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合格率98.46%,略高于公共场所的95.93%,原因或是食品行业对服务人员卫生要求严格,消毒次数多;而公共场所人员混杂,病毒、传染病传播风险高.此外公共卫生行业外来人口多,由于多聚居,环境差,流动频繁也易造成细菌互相传染[2]。
3.2传染病检出情况传染病等一直是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重点,在传染病类型中,以皮肤病、活动性肺结核、伤寒、痢疾等居多,其中皮肤病因具接触传播特点,更是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3]。
本组数据显示,2012年检出传染病74例,其中皮肤病检出率50%%。
而2013年检出率为47.2%,检出率仍较高,不过远低于2012年的检出率,原因或与2012年上述人群接收健康体检有关,此外样本量偏少也是另一原因之一,不过也侧面证明了健康体检的干预价值。
不过,笔者认为上述行业从业者皮肤病发生概况能否真实反映出该地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还有待大量样本的跟踪研究,因为许多受检人群是否严格体检还存在质疑,体检的最终结果可能还存有水分,毕竟一些雇员单位或从业人员本身对例行体检还存在较多的现实顾虑。
3.3从业人员流动性与体检结果的关系对比2012年与2013年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来源构成,外来人口数量一直高于本地,且皮肤病检出率同样高于本地。
虽然2013年上述行业外来人口数量略有下降,但皮肤病率却出现显著上升,明显高于2012年外来人口,这可能与外来人口流动性大,生活无规律、营养结构差,文化素质及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因素有关,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外来人口对乙型肝炎、肺结核等流行病学的影响,这一现象应引起卫生部门和人口部门的高度关注。
3.4安全防控措施除对食品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外,制定一种可行的、简便的、快速的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也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建议国内建立统一的评价方法及研究方法,将食品检测方法尽快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并制定相关卫生基准或标准,使之渐成为完善的常规监测食品质量的指标,为有关职能部门管理、评价、监测食品质量提供条件,以为人群健康提供保障。
如初步分析的结果为,鱼类中有较高的汞含量,故可通过汞的人体暴露量对重金属在食品中污染的风险因子进行评价,为相关部门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综合调查数据,结合政府相关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当前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整体健康状况良好,但隐藏的传染性疾病传播风险依然较高,形势仍较为严
峻。
从防控角度上是,应针对上述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有效宣传,特别是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强化对食品企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例行体检情况的检查,利用经济和政策杠杆,强化上述企业针对从业人员开展体检检查。
参考文献:
[1]刘杰,李海峰,艾华.延安市城区2000-2009年食品、餐饮、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报告及分析[J].健康天地,2010,04(3):112-114.
[2]韩尚林,周柏.林原市某辖区2008-2012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79-83.
[3]智会,徐志鑫,耿坤.奥运前夕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现存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2):2692-2693.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