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都江堰》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
江
余
堰 秋
雨
.
1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 余姚人。
代表作品:散文集《文化苦 旅》《文明的碎片》《霜冷 长河》《山居笔记》《行者 无疆》等
写作风格: 以游记的方式进 行文化思考,多是对中国文化 的回顾和反思,将“人、历史、 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被 称为“文化散文” 或“学者 散文”。
.
35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 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 “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 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 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 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 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 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
34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因虎门销烟而被贬官到伊犁戈壁黄沙, 朔风漫天的日子。在最倒霉的时刻,最倒霉 的地点,领导百姓兴修水利,引天山雪水浇 灌农田,他修成的水坝现在依然清流滚滚。
历史上还有岳飞,范仲淹,狄仁杰,包 拯……
现代的还有:孔繁森,焦裕禄,周恩来, 雷锋……
所以作者相信,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 魂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世代繁衍!
废弛
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 汩汩清流、永久性的灌溉 了中华民族
比
规模上:
宏大、突兀在 外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 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是一种僵硬的 “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卑
气质上:文明”、 “摆出 处一隅,像一位决不炫耀、
一副老资格” 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
.
22
小结
• 文章从长城入手,做好铺垫, 引出都江堰;
.
19
为什么说长城伟大?
1、规模宏大,占据了辽阔的空间,为我 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 的骄傲。
2、能够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
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深厚。
.
20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 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1、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造福千 年,至今还在为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永久地 灌溉了中华民族。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1.仔细阅读课文,给预习作业第
一题的加点字注音。
2.文章按小节分为三部分,你能
概括出每节的内容吗?
3.仔细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
是如何评价都江堰的?
.
14
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 一、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工程。
• 二、都江堰强悍,规整而又驯顺的 水。
• 三、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都 江堰的精魂代代相传。
.
15
作者是如何评价都江堰的?
•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 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 对比(与长城进行对比)
.
16
文章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比喻 • 拟人 • 排比 • 引用等
.
17
气 势 磅 礴 , 雄 伟 壮 阔
.
18
伏雄 关 万 里 , 蜿 蜒 起
蜀相开明决玉垒山,分引岷江水以排除水患,
郫县、成都一带,“民得陆处”(《蜀王本
纪》)。到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访察
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基本上完成了
都江堰得排灌工程,于是成都平原“沃野千
里,号为陆海” (《华阳国志》)。
.
4
后代屡有扩建,主要设施是在岷江江心以 竹笼装卵石,堆砌成鱼嘴状的分水工程,下 接金刚堤,使岷江在此分为外江、内江两股。 外江原系岷江正流,在下游辟有许多灌溉渠 道,兼具排洪作用;内江在灌县城西南,凿 玉垒山成宝瓶口,由此向下辟为走马河、蒲 阳河、柏条河等,穿入成都平原,成为灌溉 兼通航运的渠道。都江堰以下内江、外江灌 溉总面积曾达三百余万亩,解放前工程失修, 灌溉面积逐渐缩减至二百余万亩。解放后经 大力整治扩建,灌溉面积已扩大到八百多万 亩。
2、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 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3、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 堰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 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4、长城较都江堰历史短。
.
21
长城 年代上: 是“晚辈”
都江堰
早“数十年”
影响上:只“占据辽远
的空间”
占据了邈 远的时间
对
功用上: 社会功用早已
.
2
1.能识记本课重点字词。
2.能说出江堰的功用价值。
3.能说出李冰的形象及品质。
.
3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古
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
称为都江堰。为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
发源于岷山之南羊膊岭的岷江,水源旺盛,
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
在水利工程兴建以前,水灾严重。战国初期,
• 播放视频
.
5
1.仔细阅读课文,给预习作业第一
题的加点字注音。
2.文章按小节分为三部分,你能概
括出每节的内容吗?
3.仔细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是
如何评价都江堰的?
.
6
一、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自学任务,小组长检 查每个成员完成情况。 二、讨论合作以下问题: 1.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相应的句 子。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李冰是一个怎样的 人,从文中找出对应的文字。
“大愚大拙”是说李冰
极不擅长无所专攻或蝇营
狗苟的“为官之道”,而
只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
“大智大巧”是说政
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
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
贵的唯物意识和民本思想,
从而能够清晰而透明地观
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
32
李冰式精魂
为民造福 务实求真 淡泊名利 贴近苍生
.
33
像李冰这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 官员,历史上还有很多,你能举出 一两个例子么?
第二部分的作用
写水不止于写水,而是写充满自信、 爽利地驯服自然的人。
.
24
这部分运用什么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25
先抑后扬的写法。 作用: 引发读者的好奇, 为下文抒发感情做 铺垫。
.
26
分析第三部分:
•李冰的智慧与精魂
.
27
李冰是怎样的人?
李 冰
李冰父子雕像
.
28
李冰的政治观
政治含义: 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做实事: 具体,质朴 出发点: 百姓生活的现实需要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
36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
37
.
38
现代的山水, 是几十万年来一直变化着的山 水。 现代的文化, 是沉淀了五千年的文化。 山水见证着文化的沉淀, 文化使山水带上了别样的光彩。
.
39
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
29
思考: 为什么说李冰“他失败了, 终究又胜利了”?
失败:
1、他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不 被统治者所认同。
2、他的百姓安居乐业之梦被后 代所破坏。(成为战场,充作军粮)
.
30
他终究又胜利了
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精魂长存
百姓的膜拜和崇敬
.
31
为什么说李冰“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
巧”?
• 把他们对比,以突出文章主 旨,从而表现了都江堰是一 种灵动的文明,是中国历史 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
23
第二部分:水流的强悍与驯服
分析都江堰水的特点:
1、气势雄伟(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2、股股叠叠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 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3、比赛极有规矩,显现出一种更壮丽 的驯服。
江
余
堰 秋
雨
.
1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 余姚人。
代表作品:散文集《文化苦 旅》《文明的碎片》《霜冷 长河》《山居笔记》《行者 无疆》等
写作风格: 以游记的方式进 行文化思考,多是对中国文化 的回顾和反思,将“人、历史、 自然” 交融在一起。其散文被 称为“文化散文” 或“学者 散文”。
.
35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 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 “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 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 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 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 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 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
34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因虎门销烟而被贬官到伊犁戈壁黄沙, 朔风漫天的日子。在最倒霉的时刻,最倒霉 的地点,领导百姓兴修水利,引天山雪水浇 灌农田,他修成的水坝现在依然清流滚滚。
历史上还有岳飞,范仲淹,狄仁杰,包 拯……
现代的还有:孔繁森,焦裕禄,周恩来, 雷锋……
所以作者相信,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 魂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世代繁衍!
废弛
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 汩汩清流、永久性的灌溉 了中华民族
比
规模上:
宏大、突兀在 外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 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是一种僵硬的 “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卑
气质上:文明”、 “摆出 处一隅,像一位决不炫耀、
一副老资格” 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
.
22
小结
• 文章从长城入手,做好铺垫, 引出都江堰;
.
19
为什么说长城伟大?
1、规模宏大,占据了辽阔的空间,为我 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 的骄傲。
2、能够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
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深厚。
.
20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 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1、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造福千 年,至今还在为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永久地 灌溉了中华民族。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1.仔细阅读课文,给预习作业第
一题的加点字注音。
2.文章按小节分为三部分,你能
概括出每节的内容吗?
3.仔细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
是如何评价都江堰的?
.
14
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 一、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工程。
• 二、都江堰强悍,规整而又驯顺的 水。
• 三、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精魂。都 江堰的精魂代代相传。
.
15
作者是如何评价都江堰的?
•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 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 对比(与长城进行对比)
.
16
文章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比喻 • 拟人 • 排比 • 引用等
.
17
气 势 磅 礴 , 雄 伟 壮 阔
.
18
伏雄 关 万 里 , 蜿 蜒 起
蜀相开明决玉垒山,分引岷江水以排除水患,
郫县、成都一带,“民得陆处”(《蜀王本
纪》)。到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访察
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基本上完成了
都江堰得排灌工程,于是成都平原“沃野千
里,号为陆海” (《华阳国志》)。
.
4
后代屡有扩建,主要设施是在岷江江心以 竹笼装卵石,堆砌成鱼嘴状的分水工程,下 接金刚堤,使岷江在此分为外江、内江两股。 外江原系岷江正流,在下游辟有许多灌溉渠 道,兼具排洪作用;内江在灌县城西南,凿 玉垒山成宝瓶口,由此向下辟为走马河、蒲 阳河、柏条河等,穿入成都平原,成为灌溉 兼通航运的渠道。都江堰以下内江、外江灌 溉总面积曾达三百余万亩,解放前工程失修, 灌溉面积逐渐缩减至二百余万亩。解放后经 大力整治扩建,灌溉面积已扩大到八百多万 亩。
2、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 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3、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 堰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 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4、长城较都江堰历史短。
.
21
长城 年代上: 是“晚辈”
都江堰
早“数十年”
影响上:只“占据辽远
的空间”
占据了邈 远的时间
对
功用上: 社会功用早已
.
2
1.能识记本课重点字词。
2.能说出江堰的功用价值。
3.能说出李冰的形象及品质。
.
3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古
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
称为都江堰。为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
发源于岷山之南羊膊岭的岷江,水源旺盛,
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
在水利工程兴建以前,水灾严重。战国初期,
• 播放视频
.
5
1.仔细阅读课文,给预习作业第一
题的加点字注音。
2.文章按小节分为三部分,你能概
括出每节的内容吗?
3.仔细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是
如何评价都江堰的?
.
6
一、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自学任务,小组长检 查每个成员完成情况。 二、讨论合作以下问题: 1.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相应的句 子。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李冰是一个怎样的 人,从文中找出对应的文字。
“大愚大拙”是说李冰
极不擅长无所专攻或蝇营
狗苟的“为官之道”,而
只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
“大智大巧”是说政
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
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
贵的唯物意识和民本思想,
从而能够清晰而透明地观
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
32
李冰式精魂
为民造福 务实求真 淡泊名利 贴近苍生
.
33
像李冰这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 官员,历史上还有很多,你能举出 一两个例子么?
第二部分的作用
写水不止于写水,而是写充满自信、 爽利地驯服自然的人。
.
24
这部分运用什么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25
先抑后扬的写法。 作用: 引发读者的好奇, 为下文抒发感情做 铺垫。
.
26
分析第三部分:
•李冰的智慧与精魂
.
27
李冰是怎样的人?
李 冰
李冰父子雕像
.
28
李冰的政治观
政治含义: 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做实事: 具体,质朴 出发点: 百姓生活的现实需要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
36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
37
.
38
现代的山水, 是几十万年来一直变化着的山 水。 现代的文化, 是沉淀了五千年的文化。 山水见证着文化的沉淀, 文化使山水带上了别样的光彩。
.
39
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
29
思考: 为什么说李冰“他失败了, 终究又胜利了”?
失败:
1、他的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不 被统治者所认同。
2、他的百姓安居乐业之梦被后 代所破坏。(成为战场,充作军粮)
.
30
他终究又胜利了
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精魂长存
百姓的膜拜和崇敬
.
31
为什么说李冰“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
巧”?
• 把他们对比,以突出文章主 旨,从而表现了都江堰是一 种灵动的文明,是中国历史 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
23
第二部分:水流的强悍与驯服
分析都江堰水的特点:
1、气势雄伟(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2、股股叠叠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 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3、比赛极有规矩,显现出一种更壮丽 的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