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系列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系列活动
方案
中小学3月开展“学雷锋“教育活动方案__“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系列活动3月是学雷锋活动月,我们学校借此契机向学生普及一次义务爱心教育活动,决定开展一“向雷锋叔叔学习”系列活动,让学生从小养成帮助别人,幸福自己的感受,培养他们奉献爱心的美好心灵。

二、活动安排(1)、学校将组织召开“学雷锋”动员大会。

(少先队大队部3月5日晨会) (2)、利用班队课,讲讲雷锋的故事、背背雷锋的名言、读读雷锋的日记,论论雷锋的精神。

材料可到图书室借阅或上网查找。

(第四周班队课) 通过班队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雷锋精神的含义,紧紧围绕如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1、要学习雷锋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引导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加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以及爱身边的人的教育。

2、要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雷锋说过“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我们要学习雷锋“火车行千里,好事一火车”那样时时处处做好事。

3、要学习雷锋的严于律己、孜孜以学的自我修养原则,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和努力创新、大胆实践的精神,培养健壮的体魄和良好
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4、要学习雷锋的“四个对待”,即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3)、各班出好一期有关雷锋的板报。

要求:板报主题要鲜明,内容要切合班里的实际,大力宣传班中的好人好事,找出最有代表性、最有意义的好人好事来做典型。

由各班中队长负责组织少先队员出好这一期板报。

(3月中旬进行评比)(4)、组织学生观看雷锋电影。

(5)、结合“3·12”植树节,开展绿化、环保活动:(一)常规要求:1、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抛垃圾。

2、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踩草地。

3、节约资源,不随便浪费水、电。

4、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绿化、环保活动。

(二)各年级要求:1、低年级的同学负责管好自己班内的保洁工作。

2、中高年级的同学负责自己班包干区的清洁以及拔杂草的工作。

(6)、少先队大队干部“学习雷锋故事、宣传雷锋精神”活动,分组到
一、二、三年级各班进行雷锋事迹的宣传;教低年级整理自己的物品;(利用第五周班队课) (7)、参加一次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

1、在学生中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

2、各班派出雏鹰小队,具体任务各校自己定,(对象:四、五、六年级,时间:3月11日) (8)、举行一次“雷锋精神伴我成长”主题红领巾广播,同时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

(3月31日晨会) (9)、开展一场“校园手拉手”募捐活动。

向身边的贫困生伸出友谊之手。

募捐所得,
为贫困生购买一些学习用品。

学校将利用升旗仪式的机会开展扶贫活动。

注明:以上活动各校资料月工作检查。

用爱心创造未来从走出大学校门的那天起,我就下决心当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两年来也一直为之探索努力着。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呢?有人会说,优秀老师就是有渊博的知识,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健康的体魄。

可我认为,要当一名优秀老师,首先要有爱心,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决不是好老师,学生们也决不会欢迎他。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

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
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
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

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

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

“爱”要一视同仁。

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一样的心去关爱他们。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这点上咱们学校好多老教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

她们疼自己的学生吗?疼。

有的老师带生病的学生回自己家照顾;
有的老师经常给贫困的学生衣物;
有的老师甚至为同学挤大便。

她们都在学生身上倾注了爱心,但是她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不放过一点小错误,及时进行教育,以促其不断进步,这才是善爱。

“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

平等,
民主,理解,尊重,信任会使我们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更好的帮助他们进步。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

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
曾为半夜找不到学生而心焦如焚;
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
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

我犹豫过,消沉过,有时候问自己,和读研或干其他工作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是不是太累了。

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
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
当听到他们骄傲的谈起“我们老班。

”时;
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努力班级取得成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就会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

这时我又燃起了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事业的执着。

我想虽然我的工作做的并不优秀,离“名师”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虽然可能我的事业永远也不能够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我的工作充满着希望,决定着未来,所以我会始终坚持用心去做,用爱心耕耘终生。

在座的各位都是教育工作者,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都用自己的爱心来创造美好的未来。

爱我所爱,无悔青春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
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
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

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

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
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

“如果我的学生是蜜蜂,我甘当采蜜的花朵;
如果我的学生是花朵呢,我一定做好护花的绿叶;
如果我的学生是幼苗,我一定当好称职的园丁;
如果我的学生是卫星,我一定当好把他们送上万里征程的火箭;
如果我的学生是火箭呢?我一定当好一名火箭兵,用我坚实的肩膀,顶着他们踏上辉煌的前程。

别为了让家长认识你,别为了让老师认识你,最美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

当我望着孩子百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

老师们,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不回顾,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用爱心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
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

”推而广之,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有人把教师比作“托起明天太阳的人”。

这个比喻很恰当。

“托”,不是像母鸡一样“护”着小鸡;
也不是像马戏团那样“驯”着动物。

教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投入我们全部的爱心来阐释这“托”的含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不可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更不可
能使我们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只有有了爱心的依托,我们才能培养出一支高素养的队伍,一支属于21世纪的队伍。

古今中外,无数优秀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无声地向我们诉说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只有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每一位学生,我们才能打开每一位学生心灵的窗户,才能教育好他们。

作为教师,也许大家对魏书生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他任校长、书记,省内外社会兼职达38项之多,他没改过一篇作文,没考过一次试,以1988年魏书生所教的两个毕业班为例:暑假升学考试135名学生都达到了升学分数线;
全市14所中学,超过600分的考生共30名,魏书生班占了10名;
全市总分第一、二、三名及语文、政治、数学、化学、英语、生物的学科第一名都是魏书生班的学生。

”当我看到这一段文字时,我被深深的震动了,同样是一名老师,我多么想像他一样啊。

毋庸质疑,魏书生的教学当然好,可是只有书教的好是不行的,有很多老师,书教的也不错,但效果不一定有他好,为什么?那就是缺少了成绩获得的另一个重要基石,那就是__对学生的爱和尊重。

他的尊重是真尊重,不虚情假意,点到为止。

他对学生的尊重,就如成人之间的你我关系。

从我自身看,毋庸置疑,我也是爱自己的学生的.课下,我也会对学生摸摸头,开开玩笑;学生病了,我也会嘘寒问暖,带他们去医院;每逢过节,我也会把住宿的学生叫到家里。

但是,骨子里,我还是我,学生还是学生,当他们犯了错,我还是会站在老师的立场,会批评他们;当他们顶撞了自己,我也会觉得他们冒犯了老师的尊严.所以,学生对我只有一时的感动,而不是心甘情愿的折服。

所以当我从教室里出来,有些被强
迫的学生就不愿学习了,这就是根本。

可是朋友不是,朋友托办的事,一定要办好,因为你怕辜负他。

魏书生的课堂,应该就是这样,学生是魏老师尊重的朋友,魏老师是学生尊敬的朋友,交换的条件是,老师给学生最好的民主,学生给老师最好的成绩。

因为魏书生放弃了高大,所以他收获了亲近和成功。

假如每个老师都如魏老师那样实行民主,真正的从骨子里去爱学生,把老师的角色扮演的卑微一点,学生的角色强大一点,那么,不仅有分数的成功,也会有社会道德的成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敢于挑战,敢于质疑的新生代。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不轻信,不盲从,他们更不会迷信老师的权威,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如严父慈母一样,用我们的全部爱心去感动他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座的同行们,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如同对待我们心爱的孩子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成功!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爱” 班主任的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对班级的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师爱,作为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和核心。

师爱的具体表现应是,既要了解、关心和尊重学生,又要从严要求,从而使班主任工作达到更高的层次。

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师爱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爱。

一般认为,师爱是指教师在
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出来的一种对学生的关心、热爱、尊重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等行为,也有人称之为教育爱。

比起人类最本能的一种爱——母爱,师爱则体现为一种社会的、政治的高级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

”教育界普遍认为,热爱学生是教师最为可贵的职业感情,在班主任工作中,师爱更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人际关关系,它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深刻的关系。

班主任工作的整个过程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这种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忠诚只有通过对自己学生的热爱才能体现出来。

著名的教育学家刘佛年认为,教师修养包含的众多方面中,对学生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师爱兼有亲爱和友爱的优点和长处,人们称老师为“良师益友”,甚至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充分说明了师爱不愧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情感之一。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

”班主任更应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他的工作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二、师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工作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两极生”。

所谓的“两极生”指的是表现好、成绩好的“尖子生”和表现差、成绩差的“后进生”。

不管对待哪一种学生,班主任都应能做到一视同仁,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问题,特别是务必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态度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作为班主任老师,如果对“尖子生”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就大加赞扬、宠爱有加,而对“后进生”的错误或过失就
表现得冷若冰霜、严加批评,“恨铁不成钢”,认为这是拖了班级的后腿和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

前者会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和骄傲情绪,有的学生会被老师的赞扬冲晕头脑,变得沾沾自喜,这种放纵的行为对学生百弊而无一利;
而后者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创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因得不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而变得孤独,因看不到自己的希望而变得悲观失望、不思进取,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从长期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发现,同行中的优秀者,往往都能较好地处理好有关“后进生”的问题,懂得其脆弱的心灵更盼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怀,并能适时开一些“治疗”心灵深处创伤的良方,同时,这种“雪中送炭”的行为更能给学生带去内心的感动,更能激励他重新站起来。

三、师爱表现为对学生的了解、关心和尊重班主任要有效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必须从了解自己的学生开始。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向去了解人。

”全面了解学生,是指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

不但要了解班干部,也要了解一般的学生;
要了解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更要了解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
不但要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等等。

全面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才能从班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给予所需要的帮助。

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第三条“热爱学生”的要求中指出,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
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尊重学生主要要求班主任做到不讽刺、挖苦、辱骂、歧视及体罚学生,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和对抗心理,甚至酿成不必要的恶性事件。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始终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对待“后进生”,班主任更要尊重他,主动靠近他,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其脆弱的心灵,有进步时给予肯定,使他在悔愧的反思中振作起来。

四、严格要求是师爱的特殊表现班主任关心爱护学生,就必须从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工厂没有严格的标准就会出现废品,军队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会打败仗,对学生没有严格的规章、守则就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

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中有爱,严就是爱。

当然,对学生严格要求,并不是越严越好,班主任应该掌握一定的分寸,严而得当,并且还要严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一分严格掺入九分感情之蜜,这样的甘露才能滋润幼苗的健康成长。

总之,班主任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应不断总结,以自己实际的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对人热情、尊重和严格要求的榜样。

用爱心去换取学生美好的人生。

坚守一方净土用爱写好师德“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

”歌声激荡着我的青春岁月,那时的我就仰慕于神圣的教师职业,希冀成为歌中那美丽的角色。

于是,怀揣着满腔热情和赤诚,来一中登上三尺讲台,圆我的教师梦。

工作不满三年,在我们的一中,我不仅深深感受到为人师的艰辛和压力,更多的还是艰辛压力背后那无法释怀的平凡和奉献。

正象歌里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奉献,擦去的是名利。

” 身为教授的当代作家贾平凹有一幅对联时时鞭策着我: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

21世纪,新时代教师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在我看来,两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轻实则重的“师德”。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
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

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
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
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
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

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

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

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出几许平淡,原本就与世风格格不入。

有人这样形容教师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出去办事遭人冷淡,就象蜡烛,一生半明半暗。

这种平淡与膨胀私欲的碰撞使污浊之风吹进了这方净土,凡事讲究利益,对付出片面地衡量回报,当学生不满其意时,浮躁草率地敷衍应付,甚至粗暴极端地蛮横处理。

这怎与“教师”这神圣字眼相符合,怎能让“师德”这沉沉的词语所承受得了啊!也许大家都有与我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当我们挑灯苦熬,精心备课,辛辛苦苦传授学生知识,有时却发现他们的热情不高,眼神不够渴望;
当我们认真投入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却发现这些调皮个性的
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曾经,我的心一点点冷却下去,甚至有说不出的恼火、伤心。

但几乎与此同时,这些孩子又能表现出让人欲罢不能的欣慰和感动,又一次次地温暖我的心田。

一次,上晚自习,我刚坐到讲台上,一位男生缓缓走上来,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末尾还附了一张精美的笑脸的小贴图。

我莫名其妙,不知他因何事向我道歉。

我笑着向他招手,他走到我面前带着歉意说:“下午上课你给我们讲周庄,说庄主是沈三万,我当时大喊了一声‘是沈万三’,下课同学们都说我看你把老师说的,脸刷得就红了,红得象苹果。

我向你道歉。

”一时间,一股暖融融的东西在我心中流淌,一种欣慰?一种感动?说不清楚。

我微笑着说:“老师早忘这事了,帮老师纠正错误不是好事吗?老师应该感谢你才是。

老师再有说错的地方,欢迎你大胆提出来,好吗?”霎时间,我分明看到他眼中的惊诧和欣喜,他离开时,那眼神象是把我当作他一个亲切的朋友,再后来的课上我感觉他听得更专注了。

也许大家都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与这些少男少女相处,你会渐渐感觉到他们的独特的被赋予新时代特征的个性,也许他们的言语和表现少不了几许执拗、卤莽;
也许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欠缺几分理性和沉稳,但只要用心发现,他们其实很想与你接近,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渴望着你的关注,企盼着你的关爱,在意你的关怀。

如若身为教师的你忽略了这一点,纵然你有高深的学识,耀眼的才华,你在他心中也被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化解这一叉的奥妙,便是“师德”中的一个字——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