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练习题语言运用含答案解析100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在成长的历程中,有的人需要战胜孤独和恐惧,有的人伤痕累累,有的人见证了世态的炎凉……学校举行主题为“话说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如果这次活动由你主持,你的开场白会怎样说?
(2)阅读下面几则关于成长的名言,说说它们分别是从哪个方面解读成长的。

①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
②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
③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沈从文
【答案】(1)成长中的我们,感受了很多的爱,来自亲人、老师和朋友的;成长中的我们,总会遇到坎坷和困难……这一份份爱,一次次痛,伴我们一步步长大,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说成长”。

(2)①成长要有自信。

②成长要不懈奋斗。

③成长要有耐心。

【解析】【分析】(1)开场白答题格式:称呼问候+引出问题(主题目的、意义)+宣布活动开始。

本次主题为“话说成长”,所以在解答过程中,可以通过诉说成长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感受到的关爱等引入主题。

注意所组织的语言内容要紧扣主题。

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

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

(2)“先相信你自己。

”归纳为自信。

“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归纳为奋斗。

“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归纳为有耐心。

故答案为:⑴成长中的我们,感受了很多的爱,来自亲人、老师和朋友的;成长中的我们,总会遇到坎坷和困难……这一份份爱,一次次痛,伴我们一步步长大,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话说成长”;
⑵①成长要有自信。

②成长要不懈奋斗。

③成长要有耐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

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

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⑵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与问题的解决。

解答此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先明确观点,然后阐述理由。

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关于长春城市名字的由来,常见的说法有多种。

第一种说法是长春源于中国第一副对联及诸典籍,那是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写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________”。

此外还有说法是源于一种野生植物长春花,据说长春花可以越冬,但越冬开放的野生植物在长春不存在,感觉也不是那么贴切。

第三种说法就比较官方了,那就是长春源于长春州。

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兴宗重熙八年置长春州。

地点就在今天的前郭县塔虎城。

至于为什么建长春州?主要也和当时辽国人的游牧民族生活习惯有关,每年随着季节变换,辽国皇帝常常四处①巡视或游玩,皇帝每到一个地方都需要建立行帐或行宫。

现在的长春就是昔年长春州属地,________很多研
究者认为长春得名于长春州。

此外,第四种说法是长春源于长春堡,即今南关区永春街道长春堡村。

乾隆末年,长春设治以前,上自皇帝,下至各部和地方政府,都称今长春境内为“长春堡地方【甲】例如任命长春厅首任巡检的文书就直称“今授吉林长春堡巡检……”皇帝的上谕也说:“长春堡界内……”这类清代文献很多。

长春这个名字来源比较贴切的说法是源于女真语“茶阿冲”,“长春州水鸟众多”,自古就是女真人春猎之地【乙】女真人出猎前有一种野祭仪式,即滴血酒祭天,这种仪式女真语称“茶阿冲”,长春该是女真语“茶阿冲”的音转。

长春是一座历史悠久、活力(bó)发的城市,它地处②巍巍乎东北亚制高点长白山腹地,莽苍苍东北大平原中心,历史悠久的松花江支流伊通河自南而北,穿城而过。

别看长春远在塞外,但是她的名头还是非常响亮的,素有“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雕塑城”“北国春城”“科教文化城”等美(yù),位列中国四大园林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处(chǔ)②处(chù)
B. ①处(chù)②处(chǔ)
C. ①处(chù)②处(chù)
D. ①处(chǔ)②处(chǔ)
(2)根据拼音写出正确汉字。

bóyù
________发美________
(3)请根据上下文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________
(4)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写出这个复句的类型。

关联词:________;类型:________复句。

(5)在这段文字【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甲】”。

【乙】。


B. 【甲】”。

【乙】”。

C. 【甲】。

”【乙】。


D. 【甲】。

”【乙】”。

【答案】(1)B
(2)勃;誉
(3)长春
(4)所以(因此);因果
(5)A
【解析】【分析】(1)“四处”的“处”应读作“chù”;“地处”的“处”应读作“chǔ”。

(2)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勃”不要写成“脖”等,“誉”不要写成“誊”等。

(3)根据对联知识,“余庆”是名词,应该补充一个名词,根据语境,应该补充“长春”二字。

(4)“现在的长春就是昔年长春州属地”是“研究者认为长春得名于长春州”的原因,据此可知应该填的关联词是“所以(因此)”,属于因果关系。

(5)句号应该在引号里面还是在引号外面?如果引文的句子是完整的,而且被独立地使用。

这时,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如果引文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时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据此可知,【甲】句号应放在引号外,【乙】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故答案为:⑴ B
⑵勃誉
⑶长春
⑷所以(因此)因果
⑸ A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形声字等.
⑵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样的题目既是对汉字积累的考查,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选用正确的汉字。

⑶此题考查写对联的能力。

要求学生对对联的有关知识要熟悉,尤其是“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要词性相对”“要内容相关”这三点要牢记便不难写出合适的下联了。

生活中也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生活处处皆学问。

⑷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以及辨析复句类型的能力。

常见的复句类型有:并列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等。

答题时要分析句子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据此辨析复句类型及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

⑸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3.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携手并肩,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请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请仿照活动形式再写两项。

①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
(3)本校读书现状调查表
【答案】(1)插上想象的翅膀,邀游小说天地。

(2)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3)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拟写标语题,解答此题,要切合主题,语言简洁;(2)本题考查活动方案的设计。

活动方案即为活动过程的简单设计,所以先要设计好活动的形式。

本题有活动设计的例子,仿写即可。

只要围绕“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仿写,要求字数相同,格式一样。

如: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等。

(3)本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表格,根据表格的标题和文字,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即可作答。

分析表格可知,年级越高,自由阅读的时间越少,经典书籍占的比重越大。

故答案为:⑴插上想象的翅膀,邀游小说天地;
⑵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⑶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点评】⑴此题考察了宣传标语的拟写。

回答此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做好广告(宣传)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

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
⑵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围绕“黄河,母亲河”这一主题,形式要多样,可操作性要强;
⑶本题考查学生从表格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表格,根据表格的标题和文字,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即可作答。

4.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学校拟邀请校外辅导员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同学预约王老师的电话内容,其中有两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学生××,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邀请您务必参加。

学校安排我和您联系,我将到寒舍,拜访,请您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您看什么时间方便。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口号。

要求:使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

【答案】(1)①“邀请您务必参加”应改为:诚邀您的参加。

②“我将到寒舍,拜访”应改为:我将亲自去贵府拜访。

(2)①激扬青春,放飞梦想!②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解析】【分析】⑴题干指出文中的错误是“用误不得体”,据此来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邀请您务必参加”一句中“务必”使用不当,邀请老师参加活动,不可以命令的语气,可将其删去;“我将到寒舍拜访”一句中的“寒舍”使用也不当,“寒舍”是谦辞,是对别人称自己的家,应改为“贵府”或是“您家”。

⑵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此题紧扣主题,表述出活动的方式或意义即可,如拟写为:激扬青春,挑战自我。

激扬青春,放飞梦想!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故答案为:⑴①“邀请您务必参加”应改为:诚邀您的参加。

②“我将到寒舍,拜访”应改为:我将亲自去贵府拜访。

⑵ ①激扬青春,放飞梦想!②亲近自然,拥抱青春!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正误的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分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结合句意、语气、语序、表达是否明白等方面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

答题时应注意,写宣传标语应注意:①内容具体,指问明
确。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广。

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句名篇却不多。

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

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

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________。

【答案】(1)“改善”改为“提高”。

(2)诗歌的格律化的运用
【解析】【分析】(1)主谓搭配不当,“程度”不能和“改善”搭配,应把“改善”改为“提高”。

(2)这一段话说明唐诗流传甚广的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段话的最后就进行了总结,即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由此可知,横线上应填的一句话是:诗歌的格律化的运用
故答案为:⑴ “改善”改为“提高”。

⑵诗歌的格律化的运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和修改。

⑵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补写合适的句子。

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6.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那些历史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随着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造成的。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笔画(),潇洒流利,直观呈现了行书独特的字体风貌,展示出王羲之()的书法技艺,其文本内容()儒、道两家思想,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聚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对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字体、技法和文本内容()结合,深刻体现出书者对所处时代文化精神的精准把握。

(1)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文段开头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书法文本是书家精神品格和情感表达最直接的载体
②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受到历代书家的高度重视
④作为书法,其内容就是书法文本
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④③①②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经过时间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造成的。

B. 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随着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

C. 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随着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造成的。

D. 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经过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浑厚雄健巧夺天工融和完美
B. 纤细轻盈出神入化融汇完满
C. 浑厚雄健巧夺天工融和完满
D. 纤细轻盈出神入化融汇完美
【答案】(1)C
(2)D
(3)D
【解析】【分析】(1)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确定②句是这一段的总起句,故排除AD,因为第①句是承接第④句来说明的,因此正确排序应为②④①③。

(2)句式杂糅,应删去“原因”或“造成的”;应词不当,应把“随着”改为“经过”。

故选D。

(3)浑厚雄健:朴实雄厚有一种强健的雄风姿态。

纤细轻盈:非常细且比较轻柔秀丽一般用来形容笔画。

这里说笔画不好选择,两个都可以。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艺的高超。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这里用来形容王羲之书法好技艺高因此应选出神入化,可排除AC。

融和:指融洽,和谐。

融汇:融合汇聚。

这里说的是融合两家思想,故应选融汇,也可排除AC。

完满:没有缺欠。

完美:完备美好,没有缺点。

这形容字体、技法和文本内容的结合,故应选完美。

故排B。

故答案为:⑴C;⑵D;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能力。

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
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⑶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辨析近义词可以从感情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语体色彩等方面进行辨析。

这样的题,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不太恰当的词语,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了。

7.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茶文化”。

请你将“茶文化”的“茶”字的笔画顺序写到下面的田字格中。

“茶”的笔画顺序:________。

(2)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水联系紧密。

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微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

“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外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3)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

茶楼老板: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管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所以茶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

年轻白领:我也喜欢上了喝茶。

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

退休老人: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请你根据采访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原因。

(4)如果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的对联。

(只填序号)
①从来佳茗似佳人
②日高人渴漫思茶
③欲把西湖比西子
④尝尽溪茶与山茗
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
【答案】(1)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
(2)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3)①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②喝茶有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

(4)③;①
【解析】【分析】(1)“茶”是上下结构,笔画顺序: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

(2)本题解答,可根据各自然段的段前句,感悟中心意思,如“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等句分析。

(3)根据材料信息,从“休闲环境”“调节心情”“有益健康”三个方面概括即可。

如,传统的茶文化为人们所欢迎;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喝茶有预防保健的作用。

(4)了解对联知识,明确对联要求,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所以只能选“欲把西湖比西子”,下联要与之对应,只能是“从来佳茗似佳人”。

故答案为:⑴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
⑵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⑶①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②喝茶有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
⑷③;①。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

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

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⑵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⑶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茶楼老板突出生意好的原因是突出传统茶文化;年轻白领强调喝茶能减轻工作压力;退休老人则认为喝茶能预防老年病,对身体起到保健作用。

将以上信息分点表述出来即可;
⑷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

8.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夏至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①________喝
小巷(yǒu)②________深,院子里(fán)③________星点点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án)④________眠宵漏夜短夏梦正长。

(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
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________”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________”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③________”的说法。

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答案】(1)吟;幽;繁;酣
(2)C;A;B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吟”的右边不要写成“令”,“酣”左边不要写成“西”。

(2)从“ 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可知①应选C;从“ 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可知②应选B;从“ 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可知这里应选B。

故答案为:⑴吟;幽;繁;酣
⑵①C;②A;③B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样的题目既是对汉字积累的考查,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选用正确的汉字。

⑵本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这段话的大意,然后再根据谚语的意思进行选择。

9.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以下四副对联所涉及的文学家,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施耐庵/范仲淹/吴承恩
B. 梁启超/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
C. 鲁迅/罗贯中/欧阳修/曹雪芹
D. 梁启超/吴承恩/欧阳修/吴敬梓
(2)我国一直有“过大年,贴春联”的习俗,请选出一副最富有对仗之美的春联作为自己的新年礼物吧!()
A. 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
B.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
C. 接财接福接平安,迎喜迎春迎富贵
D. 民安国泰逢盛世,展宏图再就辉煌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A这是美国作家斯诺挽鲁迅联,联中嵌入了鲁迅的两部小说《呐喊》、《彷徨》,同时,“领呐喊”、“感彷徨”语带双关,“领呐喊”指出鲁迅是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感彷徨”则是因鲁迅先生的逝世,文坛失去了一面旗帜。

B根据“三顾茅庐、三足鼎立”可知,是罗贯中。

C根据“醉乡、亭、山行六七里”可知,是欧阳修。

D根据“梦里红楼”可知,是曹雪芹。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辨识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A用来庆贺人家乔迁新居的贺联。

不符合题意。

B这副对联对应的是传统节日——春节。

意思是岁月过了一年,人长了一岁。

符合题意。

C对联是说新春伊始,为新的一年迎来喜庆祥和、阖家平安,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万事如意。

不符合题意。

D用来祝福国泰民安的对联。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故答案为:⑴C;⑵B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文学常识的记忆和积累,能从所个的对联中找到与文学相对的作家作品。

⑵考生要注意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要注意对给出的对联在内容上进行辨析,找出符合要求的一幅。

10.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

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②避恶遍插茱萸枝③几处笙歌留朗月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1)元宵节
上联:________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2)端午节
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下联:________
(3)中秋节
上联:________ 下联:万家萧管乐中秋
(4)重阳节
上联:延年常饮菊花酒下联: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