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创作的引导是文学批评的功能之一,同时还要确立关于文学的常识意识,而这些都会对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设造成影响。

因此,批评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网络文学的精品化、经典化也要在批评过程中实现。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即专业或职业读者的批评,其成果和意见以文章的形式刊布在期刊和专业媒体上。

到了网络文学,专业批评往往存在众多问题。

从外部来看,批评意见很难对大众读者起效。

首先,传播载体限制了批评意见的传播空间。

在一部网络小说的主页上除了读者跟帖评论和指标式信息,看不到专业评论意见;而发表在纸质报刊上的评论又与作品有着“物理隔绝”。

其次,批评风格限制了接受群体。

批评家只面向专业群体,文学批评变成了专门的知识生产和交流活动;大部分网络文学批评运用学术理论和观点,只满足同行间的交流,很难被大众读懂。

从批评的内部来看,最大的问题是批评意见、理论观点难以同频共振。

放眼当下的网络文学现场,就像一座尚未完工的大厦,还没有各安其位的秩序——因为没有与现场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评论过程中所依据的理论资源极为驳杂,致使对网络文学的批评成了理论家“杂货铺”里的橱窗,批评家“自说自话”的现象很普遍,难以形成同频共振的对话。

在文学与批评的大范畴下,这些问题又与文络文学现场之间的错位不无关系。

首先,批评没有随着评价对象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打法”。

传统文学是以静态方式呈现的,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和批评是单向度的;但网络文学主要以连载更帖的动态方式上线,作品在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呈现在受众面前,这为“粉丝共创”预留了空间和机会。

由此可见,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和传播链条拉长了批评的长度,不仅批评的时间发生了明显前移,也表现出了创作的“长尾效应”——批评可以一直延伸到衍生品开发中。

这样一来,创作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活动现象就超越了文本本身,成为批评家需要直面的问题。

对象的变化导致网络文学的研究和批评难度远远大于传统文学。

其次,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之间街接不畅。

网络文学批评的理论资源除文学理论外,大部分是从文化、经济等领城的理论成果中“借”来的,很容易忽视网络文文学的“文学”身份。

当下的网络文学重理论、轻批评,一些批评文章热衷于分析故事情节的自身逻辑,却忽视了对作品的价值导向、审美倾向、创作技法等方面的优劣判定。

网络文学在写作技法和主题思想等方面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有的是创作者为吸引眼球,有的则是作者自身素养和创作能力不足所导致。

但这也与网络文学批评审美标准失之于宽,立场和态
度飘忽暧昧,以及没有提出主导性、建设性的意见有关。

从读者数量、作品数量和对大众层面的影响力来看,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主流文络文学批评不仅要像传统文学批评那样承担“质检员”和“鉴定师”的职责,检验作品的艺术水平及主题价值,更要对作品中的价值观、故事设定、描写尺度、创作技法给出判断。

在文学环境和背景发生大变化的前提下,应当重新审视已有的文学批评传统,通过建立新的批评理论坐标和评价体系,探索新的批评方法,促进文络时代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桫椤的《作为“问题”的网络文学批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和背景的变化造成了传统文学批评的难以适应,故应对已有的文学批评传统重新加以审视。

B.网络文学批评运用了学术理论和观点,创作对象仅限于专业人士,使得接受群体受限制。

C.网络时代文学都以动态方式呈现,使得网络文学的批评难度远大于以静态方式呈现的传统文学。

D.从读者、作品等的数量和大众影响力来看,网络文学已成为主流文学,而传统文学已无人问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网络文学批评,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清晰。

B.文章第二段从外部和内部两个维度分析了处在网络文学时代的专业批评所面临的问题。

C.文章用“‘杂货铺’里的橱窗”的设喻,阐明了网络文学的批评意见、理论观点难以同频共振的观点。

D.文章第四、五段论述网络文学批评出现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原因,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发展快而繁杂,批评家们手足无措“自说自话”,暴露了网络文学批评的问题。

B.处理好文络文学现场之间的错位问题,就能建设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

C.网络文学水平不高,与作者的素养能力不足和网络文学批评的审美标准太宽都有关系。

D.网络文学给文学批评的发展带来挑战,文学批评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前者的精品化、经典化。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中国式”家庭包括三代人:祖父母、父母和子女。

在这种家庭单位里,家长把后代看成自己的私有物,孩子也把家看成最坚强的后盾。

中国人家族血缘关系比较紧密,相对西方来说亲情更浓厚。

长辈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很重视,相应地,孩子也更愿意照顾和陪伴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

(摘编自《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材料二:
传统中国家庭中个人与家庭是荣辱与共的。

古代刑法中有“连坐” 或“株连”制度,一人犯事,家属亲友甚
至上下好几代都跟着遭殃。

社会将每个家长权下的集体看成一个整体,他们都是家长的附属,家长对他们有管理处分的权力,也有承担责任的义务。

婚姻不是男女之间的私事,而是关系整个家庭或家族兴衰的大事。

所以历来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

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当自己的利益与家庭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要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家庭利益。

这些规矩维持了一个家庭内部的秩序, 而如果每个家庭的男子都能“齐家”,整个国家也就安定团结。

进入现代社会后,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样的家庭组合方式,比如三口之家可以和父母辈住在一起,也可以自立门户。

单身青年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也可以到别的地方独立生活。

个人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可。

西方人重视自我价值、渴望独立和自由, 认为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家庭和父母,血缘对家庭关系的纽带作用不是特别大。

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经济上的独立,对传统家庭观念也构成了冲击。

在封建社会,女性经济上附属于家庭,不可能独立生活,而现在, 她们受到的教育足以使自己拥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不需要再依附于男人或者家庭。

再加上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独身。

(摘编自《传统家庭观念在瓦解?》)材料三:
家庭核心化、小型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相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当然多数亲代和子女分爨生活后仍保持着较密切的日常联系。

不过,也应承认,小型化的居住方式往往需要有相对完善的社会服务作为依托。

中国城乡正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初期,社会服务结构、水平尚难以满足民众的需求,这将会给独居老人、有年幼子女的家庭带来困难。

因而,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机构的网点布局要合理,方便快捷,收费合理;家政服务也有待改进,需要有一批受过正规训练的人员从事这一行业。

(摘编自《中国家庭结构变动与特征》)材料四:
现在的独生子女,好多都是隔代抚养长大的,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护着。

老人们都疼隔辈人,孩子上学时管接管送:放学进了家门,有削好的水果,有可口的饮料;饿了,有及时端上来的饭菜,吃剩下没关系,爷爷奶奶帮着打扫。

其实,按照中国人过去的规矩,老人没有上桌,晚辈是不能先动筷子的。

现在则是孩子随便吃,吃剩下的一家人打扫剩饭。

当然,疼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从一个家庭来讲,它就不“齐”了,因为规矩被破坏了。

从小被宠坏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极易形成巨大的心理失衡。

如何让孩子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参与人生呢?我们还要回到齐家的这个“齐”字,家里要有规矩、有秩序。

(摘编自《中国人为什么家庭观念重?》)
4. 下列关于中国家庭变迁情况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的“中国式”家庭一般包括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而现代有了更多样的家庭组合方式。

B. 传统中国家庭中,亲情浓厚,关系亲密;而进入现代社会后,父母与子女的日常联系不再密切。

C. 传统中国家庭中,子女个人利益应服从家庭利益;进入现代社会后,子女有了更多的个人自由。

D. 传统家庭中,女性附属于家庭,不能独立生活;现代社会中,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经济能独立。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子女被父母看成自己的私有物,而每个家庭又被社会视为一个整体。

B. 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个人和家庭荣辱与共,所以刑法中会有“连坐”或“株连”的制度。

C. 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女权主义思想的影响是我国三口之家、单身青年出现的主要原因。

D. 虽然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但传统的家庭观念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该继承并发扬。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现代社会家庭小型化的利与弊。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

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

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

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

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

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

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

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妒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

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被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

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

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们的坚
毅反抗精神。

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

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

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

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

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和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

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

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

莎士比亚则相反。

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

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7. 下列对“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一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

B. 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C. 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

D. 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8.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

下面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 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 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 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于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 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

9.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 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描绘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 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耳者,大梁人也。

其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

张耳尝亡命游外黄。

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

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

”女听、乃卒为请决。

嫁之张耳。

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

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

陈馀者,亦大梁人也。

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之交。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

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

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

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

里吏尝有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

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平?”陈馀然之。

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陈涉起蕲,至入陈。

张耳、陈馀上谒陈涉。

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遂立为王,以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

武臣等从白马渡河。

(武臣)立为赵王。

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

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欲尽族武臣等家,而发兵击赵。

陈王相国废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泰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臣等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

陈王使使者贺赵,令趣发兵西入关。

张耳说武臣曰:“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

楚已灭泰,必加兵于赵。

愿王毋西兵,北徇燕,南收河内以自广。

赵南据大河,北有燕,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

”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

(选自《史记·列传第二十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B.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C.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D. 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我国古代贵族为了巩固其地位专门豢养且为其服务的人,又称“门客”。

B. 高祖,古代帝王谥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帝王,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C. 布衣,麻布衣服。

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衣服,只能穿麻布衣服,故用此称平民百姓。

D. 丞相,官职名。

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官员,多由一人担任,历代时设时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耳素有声名。

外黄县一富家女逃婚,在她父亲旧时宾客的劝说下改嫁张耳,嫁妆很丰厚。

由此张耳广招宾客,并做了外黄县令,名声变得更大。

B. 张耳十分好客。

汉高祖曾跟张耳交好,一连好几个月居住在张耳家。

后来竟然因为这件事使张耳招来了杀身之祸,但他一点也不后悔。

C. 张耳遇事冷静。

陈馀曾犯了小过失,遭到小吏鞭打,陈馀准备反抗;而张耳很冷静,用脚踩住陈馀,示意他接受鞭打,承受屈辱。

D. 张耳洞察形势。

陈王派人向赵王祝贺,并催促他攻占关中,张耳审时度势,洞察陈王计策,建议赵王不要上当,赵王听从了张耳的劝告。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2)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

愿王毋西兵,北徇燕,南收河内以自广。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题。

饮酒(其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①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注] ①班荆:在地上铺开荆条。

②行次:次序,辈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友携酒而来,宾主铺荆于地,欢饮松下,自然而又亲切,颇有隐逸的恬淡之趣。

B.父老也一同饮酒,既醉之后,大家更是随意言笑,忘乎所以,以至场面混乱失控。

C.全诗围绕“饮酒”二字展开,叙事中融情寓理,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浑然成篇。

D.诗歌语言自然而醇厚,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有真趣,与《归园田居》风格类似。

15.作者说“酒中有深味”,他体会到了哪些“深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落叶和江水表达诗人对于宇宙永恒,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2)屈原在《离骚》中借从早到晚采摘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日观亭等待日出时看到的天边云彩出现的奇异变化。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找出其中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1)××中学2019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的有545人,其中一本229人,理科最高分651分,这真是一个奇迹啊!(高考喜报)
(2)尊敬的各位家长:我校将于2019年12月15日上午8点在银河广场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仪式。

我们谨代表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

(邀请信)
(3)各位同学:本人于8月17日上午9点左右在学校图书馆捡到皮夹一只,内有人民币80元,借书卡一张,电话卡一张,请失主速与高三11班陈翔同学联系。

(招领启事)
(4)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

今天是我校7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实验楼、办公楼等全部开放。

(广播稿)
(5)张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能在高考时有所建树,成功考上大学,这都是您不放弃并鼎力相助的结果。

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老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短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是某校高一(1)班拟定的一则倡议书片段,其在词语表达上有四处不妥当,请指出并修改。

为了让我班同学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觉悟,学会尊重劳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班委与学校餐厅洽谈,谨定于本周四下午四点半到学校餐厅义务帮厨。

请同学们务必抓住这个劳动机会,自愿报名,莅临参加。

①__ 修改为
②_ 修改为
③ 修改为
④_ _修改为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百般滋味,皆是生活:生活的百态千姿,人生的喜悲顺逆,让我们爱之、恨之、歌之、哭之……
请以“ 总有一个理由让我微笑”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B项,偷换概念,“网络文学批评”错,由原文第二段开头“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即专业或职业读者的批评”和“批评风格限制了接受群体”可知,陈述对象应为“专业批评”。

C项,扩大范围,“网络时代文学都以动态方式呈现”错,原文第四段表述为“但网络文学主要以连载更帖的动态方式上线”。

D项,无中生有,“而传统文学已无人问津”错,文中最后一段只是说“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主流文络文学批评”责任重大。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D项,无中生有,“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错,第二个方面没有采用对比论证。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B项,说法太绝对,“处理好文络文学现场之间的错位问题,就能建设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错,原文第三段表述为“这些问题又与文络文学现场之间的错位不无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