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测试题4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积累运用
(一)积累。
(20分)
1.拼音写汉字(2分)
在任长霞同志先进事迹采访中,我们一次次地感受到她无私无畏、打黑除恶的hào①
然正气;一次次地感受到她爱民、亲民、敬民、为民的zhōnɡ②肠柔情,也一次次地感
受到人民群众对这样的好干部的拥dāi③。
她是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公安局长的kǎi
④模,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①②③④
2.默写(10分)
春蚕到死丝方尽,--------------------------。
-----------------------,
--------------------。
---------------,-------------。
---------------,-------------。
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边。
大漠孤烟直,-------------------。
不以物喜,-----------。
-------------------,后
天下之乐而乐。
-------------------,-----------------,风雨不动按如山。
---------------------,白露为霜。
---------------,-----------------。
甲光向日金鳞开,-------------------------,---------------------。
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3.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
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二句,填写在横线上。
(2
分)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
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苏拭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
(1)
(2)
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4.名著阅读(4分)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同学们你知道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吗?用简要的语言概述。
(2
分)
-----------------------------------------------------------------------------------------------------------------------------------------。
(2)成为伟人,名人是每个人的愿望。
想必大家一定看过《名人传》,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分)
-------------------------------------------------------------------------------------------------------------------------------------。
(二)运用。
(4分)
1.在空格内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1分)
2004年6月3日,雅典奥运会圣火离开雅典,正式开始为期35天的环球之旅。
在雅典
国际机场举行的火炬交接仪式上,雅典奥组委主席扎斯卡拉基表示,本次奥运圣火的环球传
递活动将首次穿越5大洲,经过27个国家的33个城市。
同时,火炬将首次到达非洲和拉丁
关洲,并且途经每一座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
2.左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它是从1985件全球应征的有效
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在众多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多次修改而最终产
生的。
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
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
的现代感”。
请你探究一下该会徽是如何传达出我国悠久历史传统
文化的。
(3分)
(三)探究。
(4分)
下面是《大自然的探索》杂志拍自内蒙古阿拉善草原的三幅图片的内容介绍,请认真阅读后
说说你的想法,写出自己的阅读所得。
(4分)
——一大群小女孩挤在一辆农用平板车上,一齐去搂发菜、挖野菜。
——一只小骆驼因营养不良,奄奄待毙,它那受饥挨饿的母亲低头注视着它,却无
能为力。
——一群羊穿着五颜六色的旧衣服。
这几年牧群增多,草原上的草所剩无几,饿极的羊群相互啃咬,牧人们为保护羊绒(他们的主要来源),不得不为羊穿上衣服。
二、阅读理解。
(43分)
(一)
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
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
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
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
再隔几天,他又用根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
又再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
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
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
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太牢呢,小心些才是。
其实,我也不想跳。
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去抽烟。
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
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
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楞住。
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
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
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
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少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
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
1.我家原来有三级台阶,为何要重新修砌?(2分)
--------------------------------------------------------------------------------------------------------------------------------------------------------。
2.新台阶有九级,你知道为何要做“九”级吗?(2分)
-------------------------------------------------------------------------------------------------------------------------------------------------------------。
3.父亲每天在浇台阶,隔天去按,去踩,你能想象出父亲此时的心理吗?(2分)
-------------------------------------------------------------------------------
----------------------------------------------------------------------。
4.修新台阶是父亲梦寐以求的,为何修好后,父亲却显得“有些不自在了?”(2分)
--------------------------------------------------------------------------------------------------------------------------------------。
(二)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
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
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
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
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
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作者在第1小节对“苦孩子求学的故事”中的“学子”持怎样的看法?(2分)
2.第2小节中,作者认为“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那”具体所指得是什么?(2分)
3.第6小节中,作者说“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4分)
4.请仿照“‘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这样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喻体不能与文章的例句重复)。
(2分)
①
②
5.第9小节“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一句中,“它们”具体指什么内容?为什么说“它们等值”?除了第8小节列举的孝心之外,你认为还可以以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4分)
(三)
①读书中的“乐”确实不多,“苦”却常常存在。
但是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
学习中的苦与乐,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
世上之所以出现出类拔萃的伟人,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正确地对待苦。
在苦中前进,在苦中寻乐。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的发明(乐)不知其数,而他在发明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经受的失败(苦)更是不知其数。
他曾为一件发明做过8000次失败的实验,每次失败都对他的努力作了否定,给他带来了痛苦。
而他并不因痛苦而停止努力,反而说,这8000次的失败虽然使我痛苦,但我也从中感到了乐;因为它们至少使我知道这8000种实验方法是行不通的。
他不因失败的痛苦而感到失望,反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得出经验,顽强不屈地继续走这一条既有苦,又是通向乐的曲折道路。
②苦虽是对乐的否定,但也能引导人们逐步走向乐,这就是“苦中有乐”。
③但是,乐不是苦的积累,而是对苦的总结。
不懂得这一点就会导致“苦得望越多就越乐”的谬论。
苦虽然显示了学习中的错误,但要想得到乐,还要从苦中摸索,找出导致苦的原因。
众所周知的平行公理在它真正诞生以前,也经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
在它刚刚问世时,人们对它大加怀疑。
许多科学家、学者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平行公理的证明,但得到的只是失败。
过了几个世纪,有个科学家经过七年的论证,得出了平行公理不可论证的结论,从而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新学科——非欧几何学,这个科学家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敬,得到了乐。
那么,除了这个科学家以外,其他学者为什么尽是苦(失败)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苦)中得到正确的教训,而这个科学家之所以得到成功(乐),就是因为他善于在失败中科学地总结,终于找了通向成功之路。
所以,乐并不是苦的海的简单的积累,只有在苦中认真总结,才能最终尝到成功的甜头,享受到乐。
1.第①段中说“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这同第③段中把“苦得越多就越乐”看作谬论的说法有没有矛盾?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前面用爱迪生的事例,后面用创造非欧几何学的科学家的事例,都是科学研究,这两个事例能否对调一下位置?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四)
诚实的回报
司玉笙
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
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
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咱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
强说,自个瞧得起咱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
强很能干,做的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
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憨蛋。
在露天仓库里,强查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
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成了水人。
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不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外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
强说,我不行,让文化
高的人干吧。
老板说我看你行!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弄个美差干干。
强说,你不行。
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
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
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儿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
我这个经理的帽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
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
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
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
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吃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
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
那外商站起,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
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
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
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你自个儿的事儿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
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选自武进教育网站“中学语文”2004年2月19日“每日推荐”)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
2.早期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强的父母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教育他,这对强的
行为产生了哪些直接的影响
.....?请根据文中有关内容,作简要说明。
(4分)
3.现在,许多家长以将孩子送到“贵族”学校、重点学校就读,甚至留洋出国视为最好的教育,而文中强的老板却把强从小受到的“一粒米、一根线”的教育称为最好的教育。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4分)
(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21-22题。
(3分)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1.根据文意,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
(2分)
22.对这段文字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回答。
(2分)
一、作文(30分)
真诚地向别人道歉,这是一个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因为一个人不能保证他永远都不会有意或无意地做伤害别人的事。
美国公关专家苏珊·雅各贝曾说,学会道歉,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技能。
是的,真诚地道歉将会获得别人由衷的谅解,真诚的道歉将会使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并更加密切和珍视彼此间的关系和友谊。
请以“真诚道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题目自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共27分)
(一) 1.浩、衷、戴、楷
2.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长河落日圆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等4.(1)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只要写出感受即可。
(二)1.奥运圣火传遍全球。
2.(1)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入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书法和篆刻印章等艺术形式。
(2)作品主体部分又似汉字篆书“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字张开双臂。
(3)传递着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礼仪之邦的友好、真诚与热情。
(一点1分)(三)、由于人们乱挖乱采,过度放牧,草原连骆驼,羊群生存所需的草的数量减少,造成骆驼哭泣,羊群撕咬。
(结果和原因各2分)
二(共43分)
(一)1.因为台阶的高低是身份,权利高低的体现。
2.“九”在古代是阳数,而且是最高。
3.只要写父亲当时激动,高兴的心情即可。
4.这正体现了父亲朴实农民的性格,过惯了朴实的生活,一下子改变显得接受不了。
(二)1.作者认为那样的学子是一个自私的人。
2.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
3.含义是:有些东西是可以失而复得的,而有些东西却是一去不返,无法挽回。
4.略
5.“它们”具体指第8节的内容。
“它们”等值是因为它们都是孝心的体现。
(三)不矛盾,第①段这句话是指苦与乐依据一定的条件是可以转化的,这个条件就是要正确地对待苦,善于总结苦。
而“苦得越多就越乐”的观点则是错误地认为乐是苦的自然积累的结果,把苦绝对化地等同于乐了。
2.不能对调。
因为用爱迪生的例子强调的:如果善于在吃苦中总结,吸取教训,苦就会转化为乐;用创造非欧几何学的科学家的事例,不仅再次证明了要善于在吃苦以后总结教训,才能得到乐,而且还拿失败者作为对比来证明如果不善于总结苦,得到的仍将是苦。
3.对第①段的小结。
乐不是苦的积累,而是对苦的总结。
(四)1.高考落榜的强在打工期间因办事诚实而成就了一番事业(或因他的人格力量得到了
人们的尊重信任)。
(2分。
应紧扣“诚实”和“回报”答题,意对即可。
应包含人物、特点、结果,各1分。
) 2.强干活时,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都拾起来留作备用;强在接待外商时,准备的晚餐很简单,最后把剩下的两个小笼包子装进食品袋里带走。
(3分。
找出两个方面各得1分,能作简要概括得1分) 3.应围绕“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来谈。
如赞同第二种看法,可从家庭教育、个人行为习惯、人格修养的培养、早期教育等角度择一而谈,说明其重要性;如赞同第一种看法,则应写出择校就读对孩子身心发展方面的优越性。
此外,也可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等。
(3分。
答题能涉及对以上两种看法的评述,侧重评述其中之一,得1分。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指能不囿于以上两种看法),理由充分,语言通顺,得3分;有独特见解,但理由不充分或语言欠通顺,或见解一般,但语言通顺,得2分;见解肤浅,语言欠通顺,得1分。
)
(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分) 22.应从环境对人的影响的角度来回答。
能围绕观点(环境的作用)得1分,有独到的看法得1分。
二、作文
一类卷:26—30分
二类卷:21—25分
三类卷:20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