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
想明白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怎么制定吗?下面小编为大伙儿整理了变形监测方案设计书,希望能帮到大伙儿!
济宁市城后路金都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莞城内,拟建六层建筑物,一层地下室,用地面积平方,现状场地较平整。
基坑开挖深度为~米,东、南、北三面均为道路,东侧为城后路,距基坑约15米,西侧为2~5层的住宅楼群,天然基础,与基坑最近距离约6米。
环境条件:
场地周围属残丘台地地貌单元,地表均已填土,地面较平
地质情形:
依照钻探揭露,场地内第四纪地层要紧有坡积层和厚度较大的残积层,下部基岩为花岗岩类。
场地内地下水为滞水类型,贮存于粘性土层中,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勘探期间水位埋深为~米。
基坑西侧采纳复合型增强土钉墙支护,其余各层比较空旷故采纳放坡+土钉的支护方式。
该基坑平安品级为二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进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先的
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发土体的变形,即便采取了支护方法,必然数量的变形老是难以幸免的。
这些变形包括: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建筑物的变形。
不管那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个允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结构与道路造成危害。
为了解施工期间基坑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的转变情形,保证基坑自身稳固和平安和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平安,同时给设计、施工部门提出准确的、靠得住的、科学的数据,必需进行基坑围护结构沉降、基坑位移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对基坑施工进程进行监测的目的如下:⑴依照现场监测数据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如超过某个限值,就采取工程方法,避免支护结构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保证支护结构和相邻道路、建筑物的平安;⑵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信息化施工;⑶总结工程体会,为完善设计分析提供依据。
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标准》GB 50007-XX;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二、《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周密工程测量标准》GB/T15314-94;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规程
五、《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标准》GB12897-91
六、《岩土工程勘探标准》
7、山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
八、《济宁市城后路金都楼基坑支护工程图纸》和《地质资料》
监测内容
依照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上述标准要求,本工程深基坑开挖监测内容包括:
①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②基坑周围衡宇的沉降观测;③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④支护结构面开裂情形检查;⑤基坑周围地面超载状况检查;
⑥基坑渗水、漏水状况检查;
要紧采纳工程测量及目测二种方式相结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幸免数据异样时外界偶然因素的不利阻碍,从而提供精准真实靠得住的科学数据在基坑开挖前7天完成7个基准点的布设,基坑支护边线确信后马上布设观测点,并对位移、沉降监测网进行初始值的测读。
位移观测点的布设
一、位移、沉降监测基准点的成立
依照现场实地踏勘的情形,考虑基准点的稳固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在工程现场旁距基坑边5倍开挖深度距离之外的稳固土体中布设7个基准点(测量操纵点)进行相互校核,它们的编号为WJ一、WJ二、WJ3、WJ4、CJ一、CJ二、CJ3;4个位移基准点每一个与每边成一直线布置的水平位移观测点组成位移监测网,4个位移基准点和3个沉降基准点布置在相对稳固且大于5倍基坑深的距基坑边的位置,但必需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阻碍范围之外。
二、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埋设时应注意观测点与被观测对象的牢靠结合,使得观测点的转变能真正反映观测对象的转变特点。
西面靠2~5层的住宅楼群位置的水平位移观测点布设在搅拌桩顶部位置、沉降观测点布设在紧挨水平位移观测点周围的地面上;其他位置的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设在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边线部位,观测标志拟采纳Ф16膨胀螺栓安装在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上,顶端位置磨成半球状。
依照现场平面尺寸及测量标准要求,本方案按设计要求布设9个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它们的编号为BX1-BX9。
3、基坑周围衡宇的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按设计要求布设40个基坑周围衡宇沉降观测点其布点,它们的编FW1-FW40。
位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图》。
4、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孔的布设
按设计要求在基坑东、南、西、西、北层各布设1个水位观测孔, 编号为SW1~SW42,采纳油压XY-100型钻机成孔,孔深约11米,并下塑料套管及滤管成井以便观测。
位置详见《基坑监测平面图》。
现场目测
目测内容要紧有:①基坑开挖后,基坑坑壁、坑底及周边地下水是不是有较大的渗漏,突涌,积水情形及下雨天气等阻碍。
②观看支护结构的异样转变,如是不是产生裂痕及裂痕的进展状况。
③基坑周边地面超载情形。
④每次监测时须巡回基坑周边检查支护结构是不是有异样转变。
水平位移观测仪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
一、仪器选择:
本水平位移观测利用苏一光DT202C电子经纬仪,本仪器已按时检定,在有效期范围内利用。
二、精度要求:
电子经纬仪综合精度比例误差纵向补偿精度纵向补偿精度
测距检定结果± /km 测角检定结果 // //
沉降观测仪器的选择和精度要求一、仪器选择:
一、利用苏一光DSZ2+FS1周密水准仪及铟钢水准标尺进行沉降观测。
仪器最小分辨率为,仪器及标尺在查验有效期内利用,并在作业期间按期进行检查校正。
二、精度要求:
本基坑顶部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进行观测,执行的各项规定和限差如下:品级仪器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
累差任一测站上前后距差视线高度二等<30m << >
项目品级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
二等 1mm
基辅尺分划读数差≤,闭合差≤±√N mm
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水位观测采纳SW-01电子水位计,计数精准至。
观测方式
一、位移观测方式
水平位移采纳苏一光DT202C电子经纬仪进行测量:在靠近观测对象的工作基点上设站,采纳小角度测量方式取得观测点的角度初值,并用测算工作基点到观测点的距离,测量转变后基准点到测量点的角度,通过计算,能够取得基坑水平位移的数值。
初始值的测量读取应进行2-3次的校核,以确保其准确性。
二、沉降观测方式
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沉降观测、基坑周围衡宇沉降观测依照埋设好的基准点,从BM施测一条闭合线路成立初始数据。
沉降观测利用苏一光DSZ2+FS1周密水准仪及铟钢水准标尺进行沉降观测。
仪器最小分辨率为,仪器及标尺在查验有效期内利用,并在作业期间按期进行检查校正。
3、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在水位监测孔布设完成后,以BM1-BM3为基准,将所有水位孔的顶部过一遍水准,测量出所有水位孔的顶部的高程;
并以此为基准测出水位高程,水位测量时用水位探头放入水位观测井,测量出水面距水位孔的顶部的高度,从而计算出水面高程。
同理测出以后各次水面的高程,用上次高程减本次高程即得出水位的下降量。
4、现场目测
开挖期间,天天派人到现场观看巡视基坑及周边环境情形,发觉问题,及时通报给监理、施工单位、业主,做到天天一巡查的要求,其他时刻也要按期对基坑周边环境进行巡视工作。
监测频率
基坑监测的频率要随土方开挖进度和基坑转变情形作调整,基坑监测点布设后开始读测原始值,且应很多于2次。
当基坑开始挖土时,每1~3天测量一次,基坑开挖完成至回填期间,每5~7天观测一次。
当基坑边坡位移显现突变量及碰到暴雨天气,应加密观测,观测结果务必全面、真实、整洁,并整理成册上交监理、施工单位、业主,以指导施工。
项目符号数量监测目的监测频率基坑开挖其他期间
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 BX 9 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每1~3天一次每5~7天一次
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FW 40 监测基坑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每1~3天一次每5~7天一次
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 SW 4 基坑周边地下水位每1~3天一次每5~7天一次
本基坑支护平安品级为二级,各监测项目平安、警戒、操纵值见下表:
序号监测项目平安值警戒值操纵值
1 支护围护结构顶部基坑西侧水平位移 16mm 20mm 30mm 沉降 10mm 16mm 30mm
其他侧水平位移 30mm 40mm 50mm 沉降 20mm 30mm 40mm
2 周边建筑物沉降 8mm 10mm 15mm
变形速度预警值为持续天天变形速度大于5mm/天;持续天天变形速度大于2mm/天。
当水平位移、沉降达到平安值或12小时内位移超过5mm 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并同时报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
并加密观测,同时进行基坑周围巡回目测。
对显现裂痕的位置灌注水泥浆,以便观看裂痕的进展情形。
依照我院的实际情形,决定对该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
项目负责人代表本院全面履行合同并直接对项目负责,下设测量员、记录员、扶尺员资料员、检查员等,别离履行有关的工作,详细分工如下: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全面负责,代表我院履行合同,催促检查各项工作。
测量员:负责每次观测前检查仪器及铟钢水准标尺进行检查校正,正确架设仪器及行走线路进行观测。
记录员:负责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处置,以校核观测的准确性。
资料员:负责及时整理观测资料,发觉观测数据有异样情形马上通知测量员及检查员,并对事件及时作出处置。
检查员:负责对测量员、记录员、资料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催促。
基坑监测治理人员名单
序号姓名测量上岗证职称
一、当变形累计值、变形速度等指标达到预警值时,将增加监测频率,必要时,增加监测点的布置。
同时及时通知设计方、委托方、监理及施工方,配合采取方法,避免发生平安事故。
二、当观测点及基准点蒙受到人为或其他缘故破坏时应及时恢复或补加监测点、基准点的布置。
作业人员必需严格按标准要求监测并进行自检,做到记录清楚、齐全,计算准确无误。
检查员应及时对测量功效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置。
审核员负责报告的审核,把好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并在监测工作进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一、采纳相同的观测线路和观测方式;
二、观测时应选择同一晴朗天气时进行观测;
3、利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4、固定观测人员,减少人为误差;
五、每次观测前,对所利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查验校正,并作出详细记录
六、应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并保留原始观测数据,以备查核;
7、按国家有关测量标准进行观测。
一、施工监测进程中的信息反馈每次观测完毕后现场先粗算,若是位移量发生比较大时马上向业主方或监理方口头通报观测功效,分析开挖施工时基坑的平安靠得住性及对周边环境的阻碍程度,及时提出建议、报警和应急方法,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
确信监测信息处置反馈程序为:
二、监测功效提交
每次观测完毕后,及时向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口头通报观测功效,并及时提交本次功效报告,整个监测数据及图表结果均由运算机处置后提出。
观测工作全数终止后,编写观测报告,应提交以下资料:
位移观测功效表,时刻、位移量曲线图;
沉降观测功效表,时刻、沉降量曲线图
地下水位观测功效表,时刻、变形量曲线图;
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基坑监测分析报告。
基坑开挖进度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