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改变学习质量——NOC“微课程评优”的实践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专 栏
tougao3@
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 活动)教师赛项7月中旬在青岛大学举行,参赛教师3000多人,其中,微课程评优赛项680余人。
NOC活动微课程评优赛项,是以微课程教学法为指导的关于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学习设计赛项。
从一等奖获奖情况来看,呈现出三足鼎立、全国互动、花开满园的良好局面,改变了以往一家独大的局面,表明在更为广泛的区域里,教师从事微课程系统设计的能力得到提高。
微课程教学法的力量在于:设计改变学习质量。
实验团队发现,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系统设计付诸教学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认知,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系统设计的精华在于目标管理、问题导向、视频支持、课堂互动,以参与式学习取代观赏式学习,以支架式教学助推学习质量提升。
1.目标管理。
通过精准提炼达成目标,设计与之匹配的学习任务,确保只要学生完成任务有质量,就能达成目标。
2.问题导向。
微课程教学法仔细研究自主学习任务单与常规作业的区别,从作业的功能中发现在家自主学习的策略方法,采取问题导向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会自主学习,并且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明理通达,完成认知发展。
3.视频支持。
学习任务确定之后,采取视频学习与学
习方法构成“双保险”的策略,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只要完成任务有质量,目标就能达成。
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与之媲美的。
配套视频没有一个或数个知识点的绝对限制,也没有非要本学科知识点的限制,十分灵动。
这就有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哲学味。
4.课堂互动。
微课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活动,一直是动静相宜的。
课堂学习第一步就是检测。
传统型教师往往不敢采用此法。
然而,这是微课程教学法评价在家自主学习质量的法宝,凸显“微课程”特点。
检测中又嵌入协作评价子项,通过对一对、议一议、改一改,确保课前学习目标达成。
第二步为进阶。
这是考虑我国中学教学实际所设,其中,再次嵌入协作评价子项。
第三步是微项目学习。
微项目学习包括协作探究和展示活动(包括陈述、质疑、阐释),是典型的互动式学习,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是微课程教学法课堂学习设计的精华,也是课堂学习的高潮与亮点。
5.参与式学习。
纵观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沉浸于学习之中,不再充当倾听教师讲课的观众。
6.支架式教学。
微课程教学法用活了支架式教学策略。
两份任务单、一套视频,都是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细细分析,还可见课前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配套视频、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以及课堂的检测、进阶、协作探究或协作创作,再加上陈述、质疑、阐释,皆为达成目标之支架。
于是,设计的力量展现开来,学生学习质量得以改善,教师走上点化学生智慧的导师之路。
教师不仅在竞赛中展示风采、获得奖项,也在参赛中走向课改深处,获得新的发展与动力。
金陵
江苏省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jinling2009@
设计改变学习质量
——NOC “微课程评优”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