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的微型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读导言
2.体会文章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写法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4.进一步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赋很讲究声律之美。
本文既继承了“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又表达了
进一步散文化的特点,对有关赋的特点也应有所了解。
)
自读程序
一、导人
1.从高一学过的《赤壁之战》中记叙的交战双方的主要人物(曹操、周郎)、
交战地点(湖北嘉鱼赤壁)谈到湖北黄州赤壁——苏轼所游的赤壁。
2.教师朗诵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介绍苏轼游览赤壁并作一词二赋的
有关内容。
3.提出本文学习要求。
(参见“导言〞局部)
二、认读
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
三、理解
1.朗读课文,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2.围绕以下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3.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认读〞是理解的根底,本文又是文言文,需用一定时间让学生疏通文句。
自读点拨
《赤壁赋》分三层意思展开。
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人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纵观全文,文章主观感受线索鲜明,文笔跌宕变化,情感曲折,层层深入。
文章的另一特色是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景那么水月流光,情那么哀乐相生,理那么物我相适,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
体物写志,妙在不离眼前景,而议论、见识又不囿于眼前景。
情因景发,景以情显,两两相融,缥缈多姿,创造
出美妙神话般的境界。
又借景说理,寓理于情,使得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兼具哲理。
本文是篇散文赋,中间有骈词俪句,也用了韵,但更多的是散句成分。
文中旬式长短不拘,用韵错落有致,语言晓畅明朗,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既讲究用语工妙,又不失活泼形象。
自读思考
1.对文中苏子所谈的人生哲理和所表现的人生态度应怎样理解和评价?
2.与《阿房宫赋》进行简要比拟,说说它们的主要异同之处。
3.课外阅读《后赤壁赋》,并试与《赤壁赋》作简要分析比拟。
参考答案
1.①刘禹昌、熊礼汇“译注〞认为:苏子所谈的人生哲理,有合理的积极的
一面,但也含有佛老思想中随遇而安、惟与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
②王水照认为:此时“佛老思想成为他在政治逆境中的主要处世哲学〞,“一方面,他将生死、是非、贵贱、毁誉、得失视作毫无区别的东西,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又帮助他观察问题比拟通达,在一种旷达态度的背后,坚持对人生美好事物的执著和
追求〞。
③李俊认为:苏子在《赤壁赋》中“凭藉深刻的哲理反思试图到达自我释
怀的目的,以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寻求快乐人生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