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有效发挥幼儿园自然角的教育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
思想上的论辩似乎总是容易,而实践中的教育往往难以下手,那么,教育参与者如何转变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观念以发掘其潜能呢?首先,形成观念简单,而转变观念不易,教育参与者应当意识到此点,并且有意识的观察和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待儿童的教育观念与方式,并与自己或他人进行对话,以反思其言行。
其次,教育参与者需利用个人自学和集体研修等方式学习掌握积极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操知识,深入了解其内核与精髓,在实践中多关注、多发现与多发展儿童的优势与潜能,并尝试以此为出发点实施教育。
最后,如积极心理学中对儿童,教育参与者要始终相信孩子,了解孩子,并且与孩子一起成长,逐步建构自身的积极教育信条。
二、借助活动、积极体验
积极教育不仅强调以个体的潜能作为出发点,更重视采取积极的教育手段以促进儿童积极体验。
已有研究证明积极体验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有促进作用,处于积极心境的儿童学习速度相对更快,智力水平与健康水平相对更高,在社会技能方面表现也更突出,而活动作为儿童自我体验、自主探索与自我建构的一种方式,对其积极体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活动主要指教育参与者以儿童为中心设计的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其积极体验的行动方式。
那么,对于教育参与者而言,如何为特殊儿童设计能够促进积极体验的活动呢?
针对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有以下三种思路可以参考。
第一,核心在于以儿童为中心,需要充分利用儿童的优势及潜能,并且将其精心融合在活动之中,同时,牢记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积极体验,切忌去儿童化,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第二,活动与特殊的时间节点相结合,增强仪式感,促进积极体验。
比如,儿童节或儿童生日之际,举办相应欢庆活动,此时,有歌舞表演潜能的儿童可以出一个歌舞节目,有音乐方面潜能的儿童可以进行乐器演奏,而身体强壮而又热心的儿童可以帮忙布置场地……这样,不仅儿童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其主动性也能更好的调动起来。
第三,积极利用融合教育环境,发挥融合教育作用。
社会化是特殊儿童的重要教育目标,而社会化教育过程中必然需要借助普通学校的融合力量,以营造良好的融合教育活动氛围,进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三、巧设奖励、多元发展
获得感与幸福感的积累,可基于儿童优势与潜能,以任务目标或成果为导向,鼓励引导儿童行动,充分调动其内在动机、发挥主体性作用,具体有以下三种操作方式。
一、以能定奖,即根据儿童的优势与潜能设立特定的奖项,以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其优势与潜能,比如,若儿童在美术方面有上色潜能,则设置“最佳上色奖”;若儿童喜爱整理物品,则设置“整理达人奖”;若儿童热情开朗大方喜爱微笑,则设置“最美微笑奖”。
二、代币积分,即儿童获得奖项的规则与方式,类似于游戏当中的排位晋级制度,依据不同的奖项设定不同的代币积分规则,使用过程中注意及时反馈、灵活变换。
比如,对于“最佳上色奖”,可设置金、银、铜三个等级代币,儿童在课上顺利完成一次上色任务可获取一枚铜币,而五枚铜币可换一枚银币,三枚银币可换一枚金币,获得金币即可颁发奖励。
维持泛化、多元发展,即在保持儿童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再挖掘开发其他方面的潜能,儿童是发展当中的人,其潜能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就需要教育参与者充分观察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不同阶段开发不同潜能。
比如,幼儿因其骨骼发育成熟度不够而不适合进行体育训练,但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则可以慢慢开发此方面的潜能。
自提出以来,积极教育理念便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其对个体潜能与积极品质的关注与利用为众多教育参与者提供了不一样的视野与思路,这对长久以来饱受传统教育边缘化的特殊儿童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福祉。
然而,积极教育理念虽在理论上为特殊儿童教育策略提供了可能,但目前积极教育更多集中于普通教育,更缺乏相对成熟完善的运作模式,所以,如何将积极教育理念转换为实践服务于特殊儿童?其有效的实践运作模式是怎样的?实践中又会有哪些困难与阻碍?这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萍.探析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积极教育[J].心理月刊,2019,14(02):29-31.[2]霍华德·加德纳,大卫·亨利·菲尔德曼等.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7.
幼儿园的自然角是幼儿科学活动的重要而特殊的场所之一。
作为非正规的活动,它弥补了幼儿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是幼儿随处可用的实验室,也是幼儿比较深入地进行自主科学探究的好场所。
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个智慧角,让幼儿触摸、认识、观察、实验、探索,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进一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探究。
一、巧设环境,让自然角“靓”起来1.根据认知,收集内容
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幼儿存在着水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因此自然角选择的内容要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如低龄段的幼儿的知识经验十分缺乏,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甚至是错误的,要为他们提供特征明显、生活中最容易见到的单个实物。
2.结合主题,渗透补充
大部分幼儿园都提倡以主题为中心,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自然角亦是如此,内容的选择也不可与之割裂,应尽可能地做到与主题教学同步,成为主题活动的延伸或补充。
3.追随兴趣,合作创设
自然角的内容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创设上也要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要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这样幼儿才能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自然角的活动中,也让自然角更要能发挥自身的价值。
4.针对功能,艺术呈现
每种植物都有其不同的价值,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序地呈现,有所侧重地组织幼儿进行观察,让自然角的每一种动植物都成为幼儿观察探究的对象,发挥每一种动植物的最大教育价值,让幼儿发现和感受植物物种的丰富多样,发现植物之间的差别。
二、智启幼儿,让自然角“活”起来1.巧问设疑,引发观察(1)适当的“问”
每种动植物都有自己生长的季节和特点,还有不同的生长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变化,此时,我们需要适时地提出关键的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探究。
如:孩子在观察豆类的时候,常问:为什么要种在土里?引导孩子自主讨论,再追问:怎么开花呢?孩子一旦有了一个像探究的问题,便会不断观察、研究。
适时地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幼儿在动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探究和认知。
(2)多层的“问”
在幼儿探究活动中,要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入手,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
如:在种植黄豆时,提议提问:黄豆种在哪里?他用什么吸收营养?可以根据孩子的探讨的不同的意见进行分组种植、观察、比较,不同环境下生长的速度和特征会有什么不同,再让他们进行总结。
在种植中所提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根据幼儿的原有水平逐步提升,帮助幼儿获得关于绿豆生长过程的相关知识与经验。
(3)诱导的“问”
一个探究性的提问对幼儿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提示。
如:我园在种植开心农场时,
可提问:每块地里都长了杂草,种子放哪里呢?引导幼儿种植前要拔草。
接着:种子
应该怎么种才会更好的长出来。
引导幼儿探讨土的作用,要种的深。
最后可以提问:种好了后,如何让它好好长大?引导幼儿探讨种子需要的营养及生长环境……这一系列问题,启发幼儿不断思考,打开思路,激发幼儿动手探究的欲望。
2.灵动记录,促进探究(1)及时记录,适时调整
在平时的活动中,在不断积累孩子经验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可引导孩子记录的内容。
可结合自然角,设计一些记录纸,运用不同的记录方式,引导孩子在观察、探索过程中,尝试记录自己的发现。
当然记录纸的投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根据孩子的记录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活跃记录方式,多角度观察自然角。
(2)捕捉记录,养成意识
孩子记录的信息,可以是观察活动,也可以是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可以是孩子发现的有趣现象等,都是可记录信息。
如:孩子们对气温现象感兴趣,通过集体讨论后,孩子们设计了气象记录表,并每天轮流请一名孩子当气象员。
一开始,只是很简单地记录当天的气温和天气情况,随着观察的深入,孩子们的记录也越来越丰富。
在这个记录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天气变化的热情,也让他们关注起了大自然。
(3)解读记录,分享内容
为了促使孩子回顾、比较、梳理,从而深化记录活动,提高孩子总结、概括的能力。
在平时可创设条件,充分给予孩子交流的机会,让孩子有充分展示、说明自己记录内容的机会,引导孩子用比较准确、连贯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他们总结、概括记录内容的能力。
(4)多样记录,动态呈现
在自然角环境创设时,我们不仅为幼儿提供操作所需的材料,还用环境记录幼儿探索的动态过程、渐进的认知和获得经验的过程,使之成为幼儿所思所想的表达舞台。
教师可将孩子探索的每一次活动、有价值的问题、讨论的过程和结果,用照片、图示、文字等多样的方式呈现幼儿的探究过程,让孩子们能在环境中寻找到自己动态的、可回忆的、想表述的、有成就的探究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后续的探究热情。
综上所述,在教师用心创建和跟进指导的自然角中,它给孩子带来的价值是无可厚非的,它让幼儿活跃于动植物的接触和探秘中,让幼儿自己的双手、双眼和智慧闪现着灵动之美。
这里,成为孩子认识世界、亲近自然的最好途径,不仅使他们体验了发现的乐趣,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他们自主、自理的能力,而且发展了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品质。
参考文献
[1]陶瑾,研究,就在我们身边[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2]林意红,鸽子幼儿科学知识的建构[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杨亚芬,给孩子创设一个探索的空间——自然角[M],常州: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学院,2010年第1期69—71.
谈如何有效发挥幼儿园自然角的教育价值
潘璐静 (乐清市翁垟幼儿园 浙江 温州 325600)
【摘 要】自然角是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不可缺少的一块区域,它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每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还为幼儿提供了了解动植物生长特征的常规性活动区域。
那么,如何让自然角的创设和利用真正走入幼儿的生活,体现幼儿自主、自理呢?本文提出创建自然角要“根据认知、结合主题、合作创设、艺术呈现”,并运用“巧问设疑、引发观察、灵动记录、促进探究”的有效指导策略,使自然角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自主;有效;观察【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66-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